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服装结构设计是中职服装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它是服装构成要素内在关系的设计,是将款式设计具体化、精确化和数据化的环节,是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本质部分。本文结合具体实践,对中职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作了可贵的探索。
【关键词】中职 服装结构 设计教学
一般来说,现代服装工程是由服装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三部分组成。款式设计蕴涵着服装外形的审美性,结构设计蕴涵着款式构成的合理性,工艺设计蕴涵着结构关系的可行性,三者相互制约。从程序上看,服装结构设计是一个中间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款式构思得以实现的结构基础,又是服装加工制作赖以进行的物质技术条件。因此,服装结构设计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对服装的品质产生重大影响。
一、学生中所存在的问题
1.应用能力弱
有的学生,在实际的结构设计练习中,常常离不开书或笔记本。结构中某些尺寸的设定常与设计效果不符而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如,驳领的倒伏量在课堂上讲解范例若是2cm,那么,他们在其他驳领效果的款式结构设计中,都采用2 cm的尺寸。当问到倒伏量是否可以变化,变化后领子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时,他们无法给出一个正确的回答。
2.立体观念淡漠
有的学生,他们对同一块平面的布要包裹三维空间的人体时所必须进行的种种结构处理认识不足,因而在实际的结构设计练习中,有时不是运用结构设计原理,而是凭自己的直观感觉,这样往往容易出现原则性的结构错误。如,设计效果是一款充分体现女性曲线美、简洁、单纯、无领、无袖的连衣裙,学生的结构设计仅在衣片的侧缝线上作了结构处理。当问及此结构设计在非弹性面料的前提下是否可以体现设计效果时,回答是:“我知道纵向结构线或省边能使服装体现出人体美,但那样衣服表面会有缝迹,不符合我的设计效果。”类似这样的问题,在学生的作业中时有发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3.自信心不足
一般的,在具体的款式结构设计练习中,不会出现原则性的结构错误,总体思路正确而有条理。但在考虑设计效果,给予结构某些部位以特点的尺寸时,常常是没有把握的。如三围松份,根据设计效果,他们知道应该在基本纸样的基础上追加或减少松份,但要追加或减少多少才能较准确地体现效果呢?心里就没数了。诸如这样的问题,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比较普遍。
二、教学措施与效果
1.变换教法,激趣解难
教者可以设计了新型教学用动态课件,解决服装装结构、工艺理论理解难问题,应用动画效果直观的解释结构原理,解释平面制图和立体成型的因果关系,以及人体与服装相互作用的关系。动态课件有效的带动了学生的思维,使枯燥的原理性知识的讲解变得生动有趣。
2.注重实践,培养技能
要切实补充实践环节,增强动手能力的训练。这个动手能力不是缝纫工艺的动手能力,而是结构制图自身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联系实际,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带领学生入门,或者让学生多动手、多画图,在不同的实际款式操作中不断渗透理论知识,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兴趣激发阶段,应当多组织学生及教师之间的讨论、交流,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初期对于专业的兴奋点,根据兴奋点和教学内容的相互作用,通过实体教学、设置疑问、思考讨论、集体研究等多种共同进步的方式,广泛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体学习讨论的氛围。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纯粹的理论教学分为理论和实操制图训练两部分,理论与制图实践课时比例为2:1,甚至1:1,通过大量的制图实践来完善学生应对款式变化而束手无策的现象。
3.疏通脉络,见树见林
疏通脉络的目的是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学科结构。中专课程的学习更着眼于技能的培养。因而建立框架、疏通脉络是引导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形成基本技能的基本途径。特别对于《服装结构》,其内容延续三个学期,更有必要在序中向学生介绍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使一门课的众多内容在学生脑海里形成一个清晰简明的层次和形状。在疏通脉络的过程中,要做到简明清晰,疏而不漏,既讲述《服装结构》课本身的产生和发展,又交代其主体框架(比例裁剪、服装工艺、原型制图、版型工程)以及主要层次和各层次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以联系的宏观的眼光把握知识,同时还训练学生对纷繁复杂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4.剖析疑难,善施演示
《服装结构》中的疑难,多由于学生不熟悉人体构造所致。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熟悉课程内容,及时掌握学术动态,抓住重点、难点给予解剖分析。比如讲解领的结构时,领的内口弧线方向变化较大,有的上翘,有的下弯,形成各不相同的领造型。学生在这一节中多感迷茫。教师可以通过几种方式来讲解:一是可以通过圆台展开图(即立体与平面相互转换)来讲解;二是可以通过在圆台上的实际操作来直观展示。这样,学生不仅知道取得不同造型的内口弧线方向,还知道为什么要选取这个方向。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提问和课堂讨论等形式与学生多交流思想,抓住重点,透析疑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5.由近及远,力求创新
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变化,理论和实践都会不断创新。服装的创新有着观念、思想方法的创新,有着款式、面料、色彩的创新,在结构方法和工艺技术上也有着愈来愈多的更新和发展。因而,教师在介绍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时刻关注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的创新,适时介绍新信息,以帮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培养他们从不同角度和各个层次去思考问题,激发其求新求变的意识。
总之,由于结构设计在服装专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完善,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的教法和措施,为培养社会所需的高质量服装设计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郭静.对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的认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02).
[2]陆洋.浅谈《服装结构设计》教学[J].科技视界;2013,(01).
[3]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6).
【关键词】中职 服装结构 设计教学
一般来说,现代服装工程是由服装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三部分组成。款式设计蕴涵着服装外形的审美性,结构设计蕴涵着款式构成的合理性,工艺设计蕴涵着结构关系的可行性,三者相互制约。从程序上看,服装结构设计是一个中间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款式构思得以实现的结构基础,又是服装加工制作赖以进行的物质技术条件。因此,服装结构设计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对服装的品质产生重大影响。
一、学生中所存在的问题
1.应用能力弱
有的学生,在实际的结构设计练习中,常常离不开书或笔记本。结构中某些尺寸的设定常与设计效果不符而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如,驳领的倒伏量在课堂上讲解范例若是2cm,那么,他们在其他驳领效果的款式结构设计中,都采用2 cm的尺寸。当问到倒伏量是否可以变化,变化后领子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时,他们无法给出一个正确的回答。
2.立体观念淡漠
有的学生,他们对同一块平面的布要包裹三维空间的人体时所必须进行的种种结构处理认识不足,因而在实际的结构设计练习中,有时不是运用结构设计原理,而是凭自己的直观感觉,这样往往容易出现原则性的结构错误。如,设计效果是一款充分体现女性曲线美、简洁、单纯、无领、无袖的连衣裙,学生的结构设计仅在衣片的侧缝线上作了结构处理。当问及此结构设计在非弹性面料的前提下是否可以体现设计效果时,回答是:“我知道纵向结构线或省边能使服装体现出人体美,但那样衣服表面会有缝迹,不符合我的设计效果。”类似这样的问题,在学生的作业中时有发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3.自信心不足
一般的,在具体的款式结构设计练习中,不会出现原则性的结构错误,总体思路正确而有条理。但在考虑设计效果,给予结构某些部位以特点的尺寸时,常常是没有把握的。如三围松份,根据设计效果,他们知道应该在基本纸样的基础上追加或减少松份,但要追加或减少多少才能较准确地体现效果呢?心里就没数了。诸如这样的问题,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比较普遍。
二、教学措施与效果
1.变换教法,激趣解难
教者可以设计了新型教学用动态课件,解决服装装结构、工艺理论理解难问题,应用动画效果直观的解释结构原理,解释平面制图和立体成型的因果关系,以及人体与服装相互作用的关系。动态课件有效的带动了学生的思维,使枯燥的原理性知识的讲解变得生动有趣。
2.注重实践,培养技能
要切实补充实践环节,增强动手能力的训练。这个动手能力不是缝纫工艺的动手能力,而是结构制图自身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联系实际,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带领学生入门,或者让学生多动手、多画图,在不同的实际款式操作中不断渗透理论知识,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兴趣激发阶段,应当多组织学生及教师之间的讨论、交流,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初期对于专业的兴奋点,根据兴奋点和教学内容的相互作用,通过实体教学、设置疑问、思考讨论、集体研究等多种共同进步的方式,广泛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体学习讨论的氛围。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纯粹的理论教学分为理论和实操制图训练两部分,理论与制图实践课时比例为2:1,甚至1:1,通过大量的制图实践来完善学生应对款式变化而束手无策的现象。
3.疏通脉络,见树见林
疏通脉络的目的是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学科结构。中专课程的学习更着眼于技能的培养。因而建立框架、疏通脉络是引导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形成基本技能的基本途径。特别对于《服装结构》,其内容延续三个学期,更有必要在序中向学生介绍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使一门课的众多内容在学生脑海里形成一个清晰简明的层次和形状。在疏通脉络的过程中,要做到简明清晰,疏而不漏,既讲述《服装结构》课本身的产生和发展,又交代其主体框架(比例裁剪、服装工艺、原型制图、版型工程)以及主要层次和各层次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以联系的宏观的眼光把握知识,同时还训练学生对纷繁复杂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4.剖析疑难,善施演示
《服装结构》中的疑难,多由于学生不熟悉人体构造所致。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熟悉课程内容,及时掌握学术动态,抓住重点、难点给予解剖分析。比如讲解领的结构时,领的内口弧线方向变化较大,有的上翘,有的下弯,形成各不相同的领造型。学生在这一节中多感迷茫。教师可以通过几种方式来讲解:一是可以通过圆台展开图(即立体与平面相互转换)来讲解;二是可以通过在圆台上的实际操作来直观展示。这样,学生不仅知道取得不同造型的内口弧线方向,还知道为什么要选取这个方向。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提问和课堂讨论等形式与学生多交流思想,抓住重点,透析疑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5.由近及远,力求创新
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变化,理论和实践都会不断创新。服装的创新有着观念、思想方法的创新,有着款式、面料、色彩的创新,在结构方法和工艺技术上也有着愈来愈多的更新和发展。因而,教师在介绍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时刻关注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的创新,适时介绍新信息,以帮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培养他们从不同角度和各个层次去思考问题,激发其求新求变的意识。
总之,由于结构设计在服装专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完善,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的教法和措施,为培养社会所需的高质量服装设计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郭静.对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的认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02).
[2]陆洋.浅谈《服装结构设计》教学[J].科技视界;2013,(01).
[3]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