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探索了作文的几种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探索;作文;方法;素质
在接触的学生中,大多数学生苦于作文难,一提到作文就头疼,写一篇作文要思索上半天才能完成,学习写作的兴趣更无从谈起,可是作文在语文中又占据重要的位置。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长期以来,在作文训练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按固有的模式去要求学生,甚至为了应付考试,在考前背诵作文,这样的训练辅导方式又怎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呢?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就必须冲破写作公式的禁锢,改革作文辅导的方法。
一、教学生写“生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作文教学的任务:小学生做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了解学生生活,抓住写作时机,创设写作情境,指导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做及时、客观的报道。我班学生刘小龙在上学的路上拾到一个书包,里面有现金、活期存折、所有证件以及书本,显然是某个学生丢的。刘小龙平时是个淘气的孩子。可他一到校就把捡到的书包交到我手里。我紧紧抓住这个好机会,立即给学生上了一节作文课,向学生介绍了这个书包的样子及里面所装的财物。学生一听都来了兴趣,一连串的问题提了出来,如:谁捡的?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你的身边当时有没有旁人?……,刘小龙同学都一一作了回答。就这样,师生在一种民主平等、主动求知的交流和评议环境中互问互答,共谈共评,不到半节课的时间,同学们既了解了刘小龙捡包的全过程,又了解了刘小龙同学的想法,对他有了更新的认识。当同学们都没有问题时,我说话了:“你们问刘小龙同学在捡包时是怎么想的,钱为什么不自己要?他又是怎么说的?你认为他这个人怎么样?”学生们都一时无语,过了一会儿又都举起了手。一位同学是这样说的:“他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说明刘小龙同学不占便宜。另一同学接了一句这就叫拾金不昧。最后我给学生作总结:“同学们,这件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你们想不想把它写下来呢?”同学们异口同声:“想!”接下来就是“沙,沙,沙”的写字声了,直到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都还不愿停下手中的笔,再也没有咬笔头,皱眉头的学生了。经过这一堂作文课,学生们都恍然大悟:噢,原来作文就是写自己的生活,自己所经历的事呀,真有意思。
二、教学生学会表达
所谓表达就是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把看到、听到或经历的事情表现出来。常听到老师和家长们抱怨:“没少让孩子读书,积累句子,可这孩子怎么还是不会表达呢?”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学会表达是关键。选材再好,观察再仔细,表达不清还是没有用。这种茶壶里煮饺子一肚子里有货倒不出来的人已经不能满足二十一世纪的需要了,只有能言善辩,既能办好事又善于表达的人才方能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如果平时只让学生读、欣赏,而不教会他们去表达,那么他们只会停留在理解的基础上,不会有大的提高。我国小学教学目的明确规定要让学生达到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理解只是前提,运用才是最终目的,理解了并不一定会运用,从理解到运用是一个质的飞跃,要想从理解上升到运用,还需要加强训练。
我认为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但有一条最重要,就是要以教材为本,抓住每篇课文表达的特点,加强仿写训练。这不是教学生写八股文,因为选人课本的每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编者之所以把它们编人课本中,不仅仅是因为让学生去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学习人家的写法。语文学科具有很重要的工具性。
三、教学生写作思维
学生掌握写作思维是写好作文的重点,小学生怕写作文就是因为思路打不开。针对这个问题,我积极改革一件事只有—个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辅导作文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创造性地进行写作。我在指导内容为跳绳比赛的习作时,就鼓励学生这样去想。一节课后,一篇篇见解独到、灵活多样的作文便跃然纸上:有的写了训练跳绳时的苦、累、汗,体会到了训练很辛苦;有的写的还是训练中的事,可写的是怎样思考和练习,摸索出了跳好绳的门道;还有一个同学写了自己被磕伤,受到同学的关心、帮助,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有的则写的是比赛的经过和最后的胜利,总结出比赛胜利的结果,明白了“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通过这种多思维、多角度的写作,既可以使学生突破应试教育固定、僵死的思维模式,又可以使学生写出灵活多样、内容丰富、新颖、见解独到的好文章来。
作文是最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是素质教育的最有利阵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会继续不断地深化作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作文素质。
【关键词】探索;作文;方法;素质
在接触的学生中,大多数学生苦于作文难,一提到作文就头疼,写一篇作文要思索上半天才能完成,学习写作的兴趣更无从谈起,可是作文在语文中又占据重要的位置。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长期以来,在作文训练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按固有的模式去要求学生,甚至为了应付考试,在考前背诵作文,这样的训练辅导方式又怎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呢?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就必须冲破写作公式的禁锢,改革作文辅导的方法。
一、教学生写“生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作文教学的任务:小学生做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了解学生生活,抓住写作时机,创设写作情境,指导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做及时、客观的报道。我班学生刘小龙在上学的路上拾到一个书包,里面有现金、活期存折、所有证件以及书本,显然是某个学生丢的。刘小龙平时是个淘气的孩子。可他一到校就把捡到的书包交到我手里。我紧紧抓住这个好机会,立即给学生上了一节作文课,向学生介绍了这个书包的样子及里面所装的财物。学生一听都来了兴趣,一连串的问题提了出来,如:谁捡的?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你的身边当时有没有旁人?……,刘小龙同学都一一作了回答。就这样,师生在一种民主平等、主动求知的交流和评议环境中互问互答,共谈共评,不到半节课的时间,同学们既了解了刘小龙捡包的全过程,又了解了刘小龙同学的想法,对他有了更新的认识。当同学们都没有问题时,我说话了:“你们问刘小龙同学在捡包时是怎么想的,钱为什么不自己要?他又是怎么说的?你认为他这个人怎么样?”学生们都一时无语,过了一会儿又都举起了手。一位同学是这样说的:“他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说明刘小龙同学不占便宜。另一同学接了一句这就叫拾金不昧。最后我给学生作总结:“同学们,这件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你们想不想把它写下来呢?”同学们异口同声:“想!”接下来就是“沙,沙,沙”的写字声了,直到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都还不愿停下手中的笔,再也没有咬笔头,皱眉头的学生了。经过这一堂作文课,学生们都恍然大悟:噢,原来作文就是写自己的生活,自己所经历的事呀,真有意思。
二、教学生学会表达
所谓表达就是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把看到、听到或经历的事情表现出来。常听到老师和家长们抱怨:“没少让孩子读书,积累句子,可这孩子怎么还是不会表达呢?”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学会表达是关键。选材再好,观察再仔细,表达不清还是没有用。这种茶壶里煮饺子一肚子里有货倒不出来的人已经不能满足二十一世纪的需要了,只有能言善辩,既能办好事又善于表达的人才方能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如果平时只让学生读、欣赏,而不教会他们去表达,那么他们只会停留在理解的基础上,不会有大的提高。我国小学教学目的明确规定要让学生达到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理解只是前提,运用才是最终目的,理解了并不一定会运用,从理解到运用是一个质的飞跃,要想从理解上升到运用,还需要加强训练。
我认为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但有一条最重要,就是要以教材为本,抓住每篇课文表达的特点,加强仿写训练。这不是教学生写八股文,因为选人课本的每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编者之所以把它们编人课本中,不仅仅是因为让学生去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学习人家的写法。语文学科具有很重要的工具性。
三、教学生写作思维
学生掌握写作思维是写好作文的重点,小学生怕写作文就是因为思路打不开。针对这个问题,我积极改革一件事只有—个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辅导作文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创造性地进行写作。我在指导内容为跳绳比赛的习作时,就鼓励学生这样去想。一节课后,一篇篇见解独到、灵活多样的作文便跃然纸上:有的写了训练跳绳时的苦、累、汗,体会到了训练很辛苦;有的写的还是训练中的事,可写的是怎样思考和练习,摸索出了跳好绳的门道;还有一个同学写了自己被磕伤,受到同学的关心、帮助,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有的则写的是比赛的经过和最后的胜利,总结出比赛胜利的结果,明白了“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通过这种多思维、多角度的写作,既可以使学生突破应试教育固定、僵死的思维模式,又可以使学生写出灵活多样、内容丰富、新颖、见解独到的好文章来。
作文是最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是素质教育的最有利阵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会继续不断地深化作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作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