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新课标强调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它更多地关注课堂生成的新问题、新内容、新办法、新过程,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凸现学生个性,彰显学生智慧,我们的课堂就会因“生成瞬间”而更加完美。
【关键词】抓住;生成;点燃;智慧火花
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了一位教师执教的《海军将领邓世昌》,让我颇有感触:这堂课,从教师的设计到教学活动的展开,以及学生的参与度来说,无不体现“创新、生本”的理念。但遗憾的是,就在课堂接近尾声,升华主题时,教师的一个问题打破了这堂课的圆满。
当时,执教教师饱含深情地说:“孩子们,面对一个如此骁勇善战、英勇无畏的海军将领,你们想对他说点什么?”一位孩子站起来说:“邓世昌,你别那么残忍,太阳犬冒死来救你,你却活活的把它淹死,那是你的太阳犬,不是日本鬼子呀!”顿时,教室哄堂大笑,老师无奈地笑笑,不置可否,然后,直接叫了另一个孩子。
其实,我们的课堂就是这样,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意外,让你始料不及。因为我们教师面对的不是被我们设定好程序,跟着我们思路来的机器,而是一个个真实的、鲜活的,有着独特思维的人,由于他们的知識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等的迥异,造成他们在课堂上的理解、所获也会有差异。因而,他们总会打破我们的课堂预设,而生成迥然各异的问题。
我在执教《向大树道歉》一文时,课前,我反复设计教学流程,也精心制作了课件,就希望能上一堂成功的教研课。可是,天不遂人愿,我的教学预设还未拉开序幕,就被学生的“生成”无情“扼杀”了。就在我的第一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中,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丹尼尔是个守财奴,他并不是真心向大树道歉,只是因为舍不得1000美元才被逼向大树道歉。”全班一片哗然,而这位孩子则理直气壮地说:“笑什么,文中不是说了吗 ‘丹尼尔因心疼那1000美元,才被管理局处罚向大树道歉’。”此时,教室则是一片寂然,孩子们都睁大眼睛望着我,而听课的教师们也睁大了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我。
课前,我千思万虑,也考虑到一些“生成”,可却与这个风马牛不相及。这尴尬的场面该如何收拾?如果接过孩子的生成,我就有可能无法完成教学流程;如果跳过生成,孩子们认识不到丹尼尔的道歉是出自真心,那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无法完成,而让孩子们树立起善待树木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情感价值取向也就无法达成,那上这篇课文又有何意义呢?我咬咬牙,不能回避孩子的“生成”,必须引导孩子回归到正确的价值取向中来。于是,我微笑着说:“孩子们,阅读是你们个性化的行为,每个人在阅读时都会获得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乌林江同学的感受就与众不同,说明他在认真读书,也在积极动脑。那么丹尼尔的道歉是否出自真心,请你们再仔仔细细地阅读课文,像乌林江同学这样在文中找出你的理由并做出旁批,再在自己的阵营中内讨论形成统一意见,然后全班辩论,正方为“出自真心”,反方为“被逼无奈。”
很快,两大阵营形成,一阵激烈讨论后,学生通过精彩的辩论形成了他们的结论——丹尼尔的道歉是出自真心。其理由:
1、认错,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态度是否真诚,文中说了“管理局是看在丹尼尔认错态度诚恳的情分上才给了他向大树道歉的机会”,既然“态度诚恳”,那还能说丹尼尔不是真心的吗?
2、无论是罚钱,还是道歉,只是认错的一种方式,既然有不用钱也能承认错误的方式,又何乐而不为呢?如果仅仅因为“心疼”就说丹尼尔是守财奴,不是真心道歉,未免太牵强了,其实他正好教育我们要珍惜钱币,不要只知道用钱去代替错误。此时,我也抓住机会,及时向学生介绍:1000美元可以兑换6000—7000人民币,让学生意识到那不是一个小数目,进一步教育学生要珍惜钱财。
3、学生着重抓住了课文第五自然段:丹尼尔道歉时的衣着、动作、语言来说明:丹尼尔在道歉前刻意把自己打扮得“衣冠楚楚”,说明他把这次道歉看得特别重要,可见,他的态度是真诚的;而他抱着大树,并把大树当兄弟朋友来对待,还能说他的态度不诚恳吗?
4、文中说了“向大树道歉日”记者和观众把大树围得水泄不通,面对如此多的人,丹尼尔并没有退却,能舍下脸面来道歉,那种勇气不正是真心认错的表现吗?要不是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不对,真心道歉,谁愿意当着那么多人来羞辱自己?更何况“向大树道歉”比“罚钱”更具社会效应,它不仅教育了丹尼尔,而且还对其他公民也有警醒作用,知道像丹尼尔这样把自行车套在大树上也是违法的,更不用说其它的攀、爬、摘、折、砍了。
这些理由把反方反驳得哑口无言,心悦诚服地认为丹尼尔是真心向大树道歉,并学习他那种知错就改的精神和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
这堂课我舍弃了教学预设,抓住了学生的“生成”,把“问题”再次抛给学生,点燃了学生课堂的激情,他们精彩的辩论不仅把文本内涵的价值彰显得淋漓尽致,使我顺利地完成了预定目标,而且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特色也在辩论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呈现出一堂原汁原味的,具有生命灵动的课。这堂由“生成”而孕育的精彩,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是的,教学本就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而新课标强调:教师要善于创造和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课堂实效性。其实,孩子们在课堂上的“问题生成”又何尝不是一种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呢?只要我们教师拥有足够的教学智慧,有效利用生成,树立起“以学定教”的理念,合理引导启发,我相信:孩子们的思维一经碰撞,定会擦出智慧的火花;你的课堂也会因抓住了“生成瞬间”而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杨天志编.《教育生态理论研究》 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9.4
[2]吴林富.《教育生态管理》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6
[3]叶澜《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报告集》(主编,三联书店,1999年)
【关键词】抓住;生成;点燃;智慧火花
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了一位教师执教的《海军将领邓世昌》,让我颇有感触:这堂课,从教师的设计到教学活动的展开,以及学生的参与度来说,无不体现“创新、生本”的理念。但遗憾的是,就在课堂接近尾声,升华主题时,教师的一个问题打破了这堂课的圆满。
当时,执教教师饱含深情地说:“孩子们,面对一个如此骁勇善战、英勇无畏的海军将领,你们想对他说点什么?”一位孩子站起来说:“邓世昌,你别那么残忍,太阳犬冒死来救你,你却活活的把它淹死,那是你的太阳犬,不是日本鬼子呀!”顿时,教室哄堂大笑,老师无奈地笑笑,不置可否,然后,直接叫了另一个孩子。
其实,我们的课堂就是这样,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意外,让你始料不及。因为我们教师面对的不是被我们设定好程序,跟着我们思路来的机器,而是一个个真实的、鲜活的,有着独特思维的人,由于他们的知識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等的迥异,造成他们在课堂上的理解、所获也会有差异。因而,他们总会打破我们的课堂预设,而生成迥然各异的问题。
我在执教《向大树道歉》一文时,课前,我反复设计教学流程,也精心制作了课件,就希望能上一堂成功的教研课。可是,天不遂人愿,我的教学预设还未拉开序幕,就被学生的“生成”无情“扼杀”了。就在我的第一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中,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丹尼尔是个守财奴,他并不是真心向大树道歉,只是因为舍不得1000美元才被逼向大树道歉。”全班一片哗然,而这位孩子则理直气壮地说:“笑什么,文中不是说了吗 ‘丹尼尔因心疼那1000美元,才被管理局处罚向大树道歉’。”此时,教室则是一片寂然,孩子们都睁大眼睛望着我,而听课的教师们也睁大了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我。
课前,我千思万虑,也考虑到一些“生成”,可却与这个风马牛不相及。这尴尬的场面该如何收拾?如果接过孩子的生成,我就有可能无法完成教学流程;如果跳过生成,孩子们认识不到丹尼尔的道歉是出自真心,那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无法完成,而让孩子们树立起善待树木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情感价值取向也就无法达成,那上这篇课文又有何意义呢?我咬咬牙,不能回避孩子的“生成”,必须引导孩子回归到正确的价值取向中来。于是,我微笑着说:“孩子们,阅读是你们个性化的行为,每个人在阅读时都会获得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乌林江同学的感受就与众不同,说明他在认真读书,也在积极动脑。那么丹尼尔的道歉是否出自真心,请你们再仔仔细细地阅读课文,像乌林江同学这样在文中找出你的理由并做出旁批,再在自己的阵营中内讨论形成统一意见,然后全班辩论,正方为“出自真心”,反方为“被逼无奈。”
很快,两大阵营形成,一阵激烈讨论后,学生通过精彩的辩论形成了他们的结论——丹尼尔的道歉是出自真心。其理由:
1、认错,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态度是否真诚,文中说了“管理局是看在丹尼尔认错态度诚恳的情分上才给了他向大树道歉的机会”,既然“态度诚恳”,那还能说丹尼尔不是真心的吗?
2、无论是罚钱,还是道歉,只是认错的一种方式,既然有不用钱也能承认错误的方式,又何乐而不为呢?如果仅仅因为“心疼”就说丹尼尔是守财奴,不是真心道歉,未免太牵强了,其实他正好教育我们要珍惜钱币,不要只知道用钱去代替错误。此时,我也抓住机会,及时向学生介绍:1000美元可以兑换6000—7000人民币,让学生意识到那不是一个小数目,进一步教育学生要珍惜钱财。
3、学生着重抓住了课文第五自然段:丹尼尔道歉时的衣着、动作、语言来说明:丹尼尔在道歉前刻意把自己打扮得“衣冠楚楚”,说明他把这次道歉看得特别重要,可见,他的态度是真诚的;而他抱着大树,并把大树当兄弟朋友来对待,还能说他的态度不诚恳吗?
4、文中说了“向大树道歉日”记者和观众把大树围得水泄不通,面对如此多的人,丹尼尔并没有退却,能舍下脸面来道歉,那种勇气不正是真心认错的表现吗?要不是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不对,真心道歉,谁愿意当着那么多人来羞辱自己?更何况“向大树道歉”比“罚钱”更具社会效应,它不仅教育了丹尼尔,而且还对其他公民也有警醒作用,知道像丹尼尔这样把自行车套在大树上也是违法的,更不用说其它的攀、爬、摘、折、砍了。
这些理由把反方反驳得哑口无言,心悦诚服地认为丹尼尔是真心向大树道歉,并学习他那种知错就改的精神和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
这堂课我舍弃了教学预设,抓住了学生的“生成”,把“问题”再次抛给学生,点燃了学生课堂的激情,他们精彩的辩论不仅把文本内涵的价值彰显得淋漓尽致,使我顺利地完成了预定目标,而且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特色也在辩论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呈现出一堂原汁原味的,具有生命灵动的课。这堂由“生成”而孕育的精彩,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是的,教学本就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而新课标强调:教师要善于创造和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课堂实效性。其实,孩子们在课堂上的“问题生成”又何尝不是一种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呢?只要我们教师拥有足够的教学智慧,有效利用生成,树立起“以学定教”的理念,合理引导启发,我相信:孩子们的思维一经碰撞,定会擦出智慧的火花;你的课堂也会因抓住了“生成瞬间”而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杨天志编.《教育生态理论研究》 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9.4
[2]吴林富.《教育生态管理》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6
[3]叶澜《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报告集》(主编,三联书店,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