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下,国家大力提倡和鼓励毕业生去创业。从实际所带班级学生的创业经历分析,探索研究以“中国梦”为引领,最根本的就是把“中国梦 创业梦”理念植根到大学生的脑海中去,并为毕业生创业在政策、知识、能力和环境上提供大力的支持和保障。鼓励有条件的部分大学毕业生进行创业,同时更提倡为有社会经验又有创业愿望的往届毕业生提供一系列的创业服务。
【关键词】中国梦;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创新
高校毕业生是社会上重要的人力资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国十分关心的突出问题。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将“中国梦 我的梦 创业梦”融入到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中去,让具有高素质的大学生应该而且需要担当起这一使命。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和教育机构近几年出台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文件之多、涉及方面之宽、措施力度之大、惠及学生范围之广都前所未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从国家到地方,都在大力提倡和鼓励毕业生去创业。如何把这样的一个口号和想法去贯彻落实,如何在大学四年中培养大学生有这样的创业能力,而不是仅仅等到大学生将要毕业了,才去鼓励他们创业。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去创业,关键是政府和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如何去把握和操作,建立一个完善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为毕业生创业在政策、知识、能力和环境上提供大力的支持和保障。
1 创业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美国教育部自上世纪80年代发起创业教育以来,创业教育课程涵盖了从小学直至研究生的全部正规教育,同时也比较重视第二课堂的实践环节,模拟演练、实际体验等活动较多。英国的创业教育是通过国家政府进行推动的。英国自 1981 年起实施了“企业创办计划”、“小工程公司”等一系列推动创业的措施。在日本,有不少的大学把创业教育作为必修课,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创业训练和素质基础。
我国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对创业教育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早在1990 年,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就成立了“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项目组。彭钢专著——《创业教育学》(1995),从理论上对创业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搭建了基本框架。教育部还选定了几所高校,作为创业教育试点高校。国家举办的“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和创业计划竞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交流平台。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开设一些就业指导课程等基础的层面,对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发挥的作用有限。
2 从实际工作分析影响学生创业的因素
本人现从事了十年的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带过44个班级,近2000名学生, 1000余名学生已经毕业。其中一个学生从大一开始创业,主要涉足电脑维修销售行业,销售台式机200多台,笔记本50多台,维修电脑及笔记本若干,在同行和校园内知名度、信誉度较高,月收入平均3000多元,学费和生活费完全自给自足,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被评为学校的“创业之星”。
在目前的校园里,像这样的学生还是比较少的,在就业难和国家鼓励毕业生创业的大背景下,如何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是我们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针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最根本的就是把创业理念植根到大学生的脑海中去。
分析我所带的这个学生走上校园创业之路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创业理念植根到了他的脑海中。试想如果一个人没有理念和想法,他怎么会去实施。连想都想不到,如何去做;或者想到了,不敢去做;或者敢想敢做,但做法不正确,这些都会导致无法创业或创业失败。所以,我们首先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理念和意识想法,再配备相应的政策、知识和实践,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才能为毕业生成功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当今社会大背景下,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有许多。
2.1 大学生的创业理念缺乏
长期以来,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大学生常把自己视为天之骄子,就业观念大多是重城市、轻农村,重就业、轻创业。学生的就业观念受到家庭的影响也很大,有的父母怕孩子缺乏经验和生活阅历,希望孩子有个稳定的工作而不是创业;有的父母雖然也经历了创业过程,但深知其中的艰难困苦,心疼孩子吃苦受累,也不希望孩子创业。在当前的就业压力下,许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高校毕业生中一部分大学生积极报考“村官”,愿意到农村和西部去工作。但是创业的理念还是没有植根于大学生的心中。虽然每年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也在逐年增加,但是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低。
2.2 大学生的创业素质缺乏
作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各种素质和能力,大学生都比较缺乏。如: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交际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业理念、创业知识、身心健康等。当代大学生是在顺境中长大的一代,有些经不起风吹浪打,遇到困难就感觉压力过大,创业的艰辛和时时处处存在的困难危机,导致大学生对创业没有信心,出现很多消极心理。
2.3 创业教育的体系不完善
“三方体系”—学校、政府、社会,三位一体的创业体系尚未构建起来。
2.3.1 高校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够、支持力度不到位。
目前大学的创业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磨砺学生创业精神为目标。专兼职的创业教师较少,没有形成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充分,仅限于教授几门创业理论课程,不能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与学科建设联系不紧密。同时,创业教育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创业实践基地平台的建设也十分缺乏。
2.3.2 政府的扶持政策仍需完善 政府为鼓励大学生创业,从国家到各省市也出台了一系列具体优惠政策,例如:提供免息小额贷款、免征部分税费、简化办理相关手续、提供绿色通道等。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许多政策缺乏具体执行措施、融资难、程序繁杂等因素,很容易打击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信心和耐心。
2.3.3 社会对大学生创业还存在认识误区和偏差
人们对经过十几年寒窗苦读,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去养猪、开网店、卖衣服等创业行为有很多的争论和异议。这无形之中就从主观上对大学生创业设置了门槛,加之大学生创业缺乏资金、经验、技术、资源等客观不利因数,导致大学生创业难上加难,使得大学生往往不知道创业从何做起,不敢闯或者盲目创业的现象。
3 如何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
如何改善创业环境,帮助大学生更新就业观念,树立创业信心,应该从几方面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
3.1 用“中国梦 创业梦”引领大学生创业教育,通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教育,帮助大学生转变和更新就业观念。
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中,一定要把实现“中国梦 创业梦”贯穿在整个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树立创业精神。同时,加强“三观”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理性面对现实并客观的分析自我,转变和更新就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那种希望和要求学生一毕业就创业,就能成功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树立“行行出状元”的就业成才观。社会和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抓住西部大开发、城镇化建设、老工业基地改造等契机,寻求到西部就业,到中小城市就业,到中小企业就业;积极鼓励有创业条件的学生艰苦创业,努力奋斗,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没有创业条件的学生,要积极促进他们就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公司或单位中赢得了很好的发展和待遇,本身也是一种成功的创业行为。通过积累一定的经验、资金,把握好机会,再进行创业。
3.2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素质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信心。
经济形势不理想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既是危机,也是一个很大的机遇。经历了危机才是锻炼能力,也是提高综合素质的好机会。高校应该加强和完善创业教育体系,结合学生亲历亲见的“中国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系统全面的创业教育培养,让学生具备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增强信心,积极投身到祖国的经济建设当中,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和自己的中国梦。
3.3 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以积极心态执着应对创业梦想实践。
目前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越来越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创业教育之中。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网络、校报等宣传媒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足够的能力和勇气迎接挑战。要教育学生调整好心态,不能眼高手低,要经常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真正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随着不断的历练和能力的不断提高,学生的心态将更加平和,心理也更加健康。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应加强整体的心理辅导和有针对性地加强个性化指导,积极为毕业生提供排解紧张情绪和缓解压力的渠道,确保毕业生顺利度过毕业、创业的心理关键期。
3.4 加强创新,利用第二课堂,不断完善创业教育体系,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
学校、政府和社会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知识储备、环境氛围和政策保障。
3.4.1 学校要从大一新生一入学就开始创业方面的教育,配备相关的兼职或专职的指导老师,开设相关的课程、实践环节、成功人士访谈和一些创业大赛等。
同时,要营造创业教育的校园氛围,加强宣传力度,营造创业舆论氛围,形成提倡大学生创业的价值观念。在硬件上通过塑像、宣传标语等营造氛围;在软件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校园活动,包括职业技能大赛,校企联谊等活动,让学生親身体验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理念。比如我们学校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开展就业创业培训课程,提供一定的创业实践场地,组织学生定期开展跳蚤市场和二手物品交易市场,请知名校友畅谈创业成功经验,以及一些“挑战杯”创业技能大赛。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体系建设和各种创新举措,把创业的理念植根于学生的思想中。
3.4.2 对政府而言,应加强引导、制度创新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大学生创业建立良好的体制、政策和生存环境。
各地政府应根据当地自身情况,对已有的一些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进行一些改进,便于执行和落实,形成一套完善的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法规体系。同时,各地政府要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在税费征收、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等方面营造一个成本较低的成长环境。
3.4.3 社会也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力的扶持和良好的氛围,加强大学生创业成功范例的宣传报道。
例如前期央视报道的IT男创业开“西少爷”肉夹馍连锁店、北大研究生卖牛肉粉,硕士MBA成合伙人、三个90后大学毕业生的创业之路等,为社会对大学生创业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偏差的观念转变和营造积极向上有示范性的正能量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我所带的学生当中进行过创业意向调查,其中有1/3的学生有创业打算,在这其中有大约90%的学生对创业感到迷茫,无从做起。同时,希望在创业过程中,国家和地方政府能够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
虽然现在鼓励大学生创业,但是我认为,现在的大学教育应该将个人梦与“中国梦”融合在一起,以“中国梦”为引领,对所有大学生都进行创业理念的培养和系统的创业教育,将“创业梦”植根到思想中去,同时鼓励有条件的部分大学毕业生进行创业,建立创业孵化基地,配备创业启动支持资金等。由于应届毕业生是最缺乏社会经验的青年人,鼓励他们去创业难度大,成功率很低,政府应该为有工作阅历、有人脉资源、有资金积累、又有创业愿望的往届毕业生提供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创业政策支持和管理服务,让他们的创业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就业。因此,高等教育学校应加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综合能力,这是解决大学生人才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2-11-30.
[2]夏耀.论大学生创业对“中国梦”实现的作用[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04):83-89.
作者简介
靳凯(1981-),男,硕士学位。现为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团委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苗汝昌(1977-),男,硕士学位。现为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省青岛市 266590
【关键词】中国梦;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创新
高校毕业生是社会上重要的人力资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国十分关心的突出问题。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将“中国梦 我的梦 创业梦”融入到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中去,让具有高素质的大学生应该而且需要担当起这一使命。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和教育机构近几年出台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文件之多、涉及方面之宽、措施力度之大、惠及学生范围之广都前所未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从国家到地方,都在大力提倡和鼓励毕业生去创业。如何把这样的一个口号和想法去贯彻落实,如何在大学四年中培养大学生有这样的创业能力,而不是仅仅等到大学生将要毕业了,才去鼓励他们创业。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去创业,关键是政府和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如何去把握和操作,建立一个完善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为毕业生创业在政策、知识、能力和环境上提供大力的支持和保障。
1 创业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美国教育部自上世纪80年代发起创业教育以来,创业教育课程涵盖了从小学直至研究生的全部正规教育,同时也比较重视第二课堂的实践环节,模拟演练、实际体验等活动较多。英国的创业教育是通过国家政府进行推动的。英国自 1981 年起实施了“企业创办计划”、“小工程公司”等一系列推动创业的措施。在日本,有不少的大学把创业教育作为必修课,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创业训练和素质基础。
我国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对创业教育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早在1990 年,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就成立了“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项目组。彭钢专著——《创业教育学》(1995),从理论上对创业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搭建了基本框架。教育部还选定了几所高校,作为创业教育试点高校。国家举办的“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和创业计划竞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交流平台。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开设一些就业指导课程等基础的层面,对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发挥的作用有限。
2 从实际工作分析影响学生创业的因素
本人现从事了十年的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带过44个班级,近2000名学生, 1000余名学生已经毕业。其中一个学生从大一开始创业,主要涉足电脑维修销售行业,销售台式机200多台,笔记本50多台,维修电脑及笔记本若干,在同行和校园内知名度、信誉度较高,月收入平均3000多元,学费和生活费完全自给自足,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被评为学校的“创业之星”。
在目前的校园里,像这样的学生还是比较少的,在就业难和国家鼓励毕业生创业的大背景下,如何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是我们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针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最根本的就是把创业理念植根到大学生的脑海中去。
分析我所带的这个学生走上校园创业之路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创业理念植根到了他的脑海中。试想如果一个人没有理念和想法,他怎么会去实施。连想都想不到,如何去做;或者想到了,不敢去做;或者敢想敢做,但做法不正确,这些都会导致无法创业或创业失败。所以,我们首先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理念和意识想法,再配备相应的政策、知识和实践,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才能为毕业生成功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当今社会大背景下,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有许多。
2.1 大学生的创业理念缺乏
长期以来,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大学生常把自己视为天之骄子,就业观念大多是重城市、轻农村,重就业、轻创业。学生的就业观念受到家庭的影响也很大,有的父母怕孩子缺乏经验和生活阅历,希望孩子有个稳定的工作而不是创业;有的父母雖然也经历了创业过程,但深知其中的艰难困苦,心疼孩子吃苦受累,也不希望孩子创业。在当前的就业压力下,许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高校毕业生中一部分大学生积极报考“村官”,愿意到农村和西部去工作。但是创业的理念还是没有植根于大学生的心中。虽然每年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也在逐年增加,但是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低。
2.2 大学生的创业素质缺乏
作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各种素质和能力,大学生都比较缺乏。如: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交际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业理念、创业知识、身心健康等。当代大学生是在顺境中长大的一代,有些经不起风吹浪打,遇到困难就感觉压力过大,创业的艰辛和时时处处存在的困难危机,导致大学生对创业没有信心,出现很多消极心理。
2.3 创业教育的体系不完善
“三方体系”—学校、政府、社会,三位一体的创业体系尚未构建起来。
2.3.1 高校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够、支持力度不到位。
目前大学的创业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磨砺学生创业精神为目标。专兼职的创业教师较少,没有形成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充分,仅限于教授几门创业理论课程,不能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与学科建设联系不紧密。同时,创业教育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创业实践基地平台的建设也十分缺乏。
2.3.2 政府的扶持政策仍需完善 政府为鼓励大学生创业,从国家到各省市也出台了一系列具体优惠政策,例如:提供免息小额贷款、免征部分税费、简化办理相关手续、提供绿色通道等。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许多政策缺乏具体执行措施、融资难、程序繁杂等因素,很容易打击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信心和耐心。
2.3.3 社会对大学生创业还存在认识误区和偏差
人们对经过十几年寒窗苦读,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去养猪、开网店、卖衣服等创业行为有很多的争论和异议。这无形之中就从主观上对大学生创业设置了门槛,加之大学生创业缺乏资金、经验、技术、资源等客观不利因数,导致大学生创业难上加难,使得大学生往往不知道创业从何做起,不敢闯或者盲目创业的现象。
3 如何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
如何改善创业环境,帮助大学生更新就业观念,树立创业信心,应该从几方面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
3.1 用“中国梦 创业梦”引领大学生创业教育,通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教育,帮助大学生转变和更新就业观念。
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中,一定要把实现“中国梦 创业梦”贯穿在整个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树立创业精神。同时,加强“三观”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理性面对现实并客观的分析自我,转变和更新就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那种希望和要求学生一毕业就创业,就能成功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树立“行行出状元”的就业成才观。社会和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抓住西部大开发、城镇化建设、老工业基地改造等契机,寻求到西部就业,到中小城市就业,到中小企业就业;积极鼓励有创业条件的学生艰苦创业,努力奋斗,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没有创业条件的学生,要积极促进他们就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公司或单位中赢得了很好的发展和待遇,本身也是一种成功的创业行为。通过积累一定的经验、资金,把握好机会,再进行创业。
3.2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素质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信心。
经济形势不理想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既是危机,也是一个很大的机遇。经历了危机才是锻炼能力,也是提高综合素质的好机会。高校应该加强和完善创业教育体系,结合学生亲历亲见的“中国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系统全面的创业教育培养,让学生具备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增强信心,积极投身到祖国的经济建设当中,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和自己的中国梦。
3.3 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以积极心态执着应对创业梦想实践。
目前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越来越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创业教育之中。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网络、校报等宣传媒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足够的能力和勇气迎接挑战。要教育学生调整好心态,不能眼高手低,要经常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真正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随着不断的历练和能力的不断提高,学生的心态将更加平和,心理也更加健康。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应加强整体的心理辅导和有针对性地加强个性化指导,积极为毕业生提供排解紧张情绪和缓解压力的渠道,确保毕业生顺利度过毕业、创业的心理关键期。
3.4 加强创新,利用第二课堂,不断完善创业教育体系,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
学校、政府和社会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知识储备、环境氛围和政策保障。
3.4.1 学校要从大一新生一入学就开始创业方面的教育,配备相关的兼职或专职的指导老师,开设相关的课程、实践环节、成功人士访谈和一些创业大赛等。
同时,要营造创业教育的校园氛围,加强宣传力度,营造创业舆论氛围,形成提倡大学生创业的价值观念。在硬件上通过塑像、宣传标语等营造氛围;在软件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校园活动,包括职业技能大赛,校企联谊等活动,让学生親身体验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理念。比如我们学校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开展就业创业培训课程,提供一定的创业实践场地,组织学生定期开展跳蚤市场和二手物品交易市场,请知名校友畅谈创业成功经验,以及一些“挑战杯”创业技能大赛。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体系建设和各种创新举措,把创业的理念植根于学生的思想中。
3.4.2 对政府而言,应加强引导、制度创新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大学生创业建立良好的体制、政策和生存环境。
各地政府应根据当地自身情况,对已有的一些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进行一些改进,便于执行和落实,形成一套完善的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法规体系。同时,各地政府要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在税费征收、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等方面营造一个成本较低的成长环境。
3.4.3 社会也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力的扶持和良好的氛围,加强大学生创业成功范例的宣传报道。
例如前期央视报道的IT男创业开“西少爷”肉夹馍连锁店、北大研究生卖牛肉粉,硕士MBA成合伙人、三个90后大学毕业生的创业之路等,为社会对大学生创业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偏差的观念转变和营造积极向上有示范性的正能量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我所带的学生当中进行过创业意向调查,其中有1/3的学生有创业打算,在这其中有大约90%的学生对创业感到迷茫,无从做起。同时,希望在创业过程中,国家和地方政府能够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
虽然现在鼓励大学生创业,但是我认为,现在的大学教育应该将个人梦与“中国梦”融合在一起,以“中国梦”为引领,对所有大学生都进行创业理念的培养和系统的创业教育,将“创业梦”植根到思想中去,同时鼓励有条件的部分大学毕业生进行创业,建立创业孵化基地,配备创业启动支持资金等。由于应届毕业生是最缺乏社会经验的青年人,鼓励他们去创业难度大,成功率很低,政府应该为有工作阅历、有人脉资源、有资金积累、又有创业愿望的往届毕业生提供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创业政策支持和管理服务,让他们的创业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就业。因此,高等教育学校应加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综合能力,这是解决大学生人才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2-11-30.
[2]夏耀.论大学生创业对“中国梦”实现的作用[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04):83-89.
作者简介
靳凯(1981-),男,硕士学位。现为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团委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苗汝昌(1977-),男,硕士学位。现为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省青岛市 266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