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
关键词:物理 教学 猜想能力
一、培养学生猜想能力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和采用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归纳、类比、联想和想象等方法,从背景和材料中,建立起关于物理知识解题思路的猜想,然后运用严格的逻辑方法进行验证和取舍,不仅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更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
2.有利于迅速获得解题思路和知识
猜想具有推测性,不受严格的思维限制,对事物的认识,可以忽略细节,增加了整体性的思考,增进了思维分析的进程,迅速地获得新知识。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方面,学生对自己猜想的知识,还不知道是否正确,总想弄个水落石出,产生“愤”和“悱”的感觉,造成强烈的求知欲,积极性很高;另一方面,猜想的知识一旦得到验证或老师的肯定,就会激发学生的成功感,自信心得到较大的满足,激发起“乐学、爱学”的情感,培养起学习物理的兴趣。
4.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新知识先是经过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猜想出来的,具有较好的可接受性,一旦被验证正确或得到老师的肯定,那么就会形成很深的印象,有利于牢固地掌握知识。
二、引导学生提出猜想的几种方式
1.逆向猜想
就是从结论或现象开始,倒着思考问题,来猜想产生这一结果或现象的原因或条件,即利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来实现猜想,物理学史表明,逆向猜想在物理学的发展中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曾导致许多重要的物理定律的建立和物理规律的发现。当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产生磁场现象之后,许多人还在研究“电磁场”时,法拉第却反过来猜想,“磁”是否产生“电”呢?经过实验和研究,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在教给学生这一知识时,我们就不要急于把结论告诉学生,要先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猜想,然后再做实验来验证。
2.类比猜想
就是把若干相同或相似的不同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让学生由旧事物的已知属性去猜想新事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这是一种常见的猜想方式,例如在学习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时,我是通过道路跟导体类比来提出猜想的。首先认识相似之处,人群的定向移动形成人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人流需要道路,电流需要导体。然后通过道路的宽窄影响人流的快慢来猜想导体的横截面积影响电流的快慢来猜想导体的横截面积影响电阻的大小;由柏油路和泥泞土路的不同影响人流的快慢,来猜想导体的材料影响电阻的大小;由路越长,人花费力气越大来猜想导体的长短影响电阻的大小。
3.归纳猜想
就是通过某类物理对象中一些个别对象具有某种属性,而猜想该对象全体具有这种属性。即利用不完全归纳法提出来的。在物理教学中,提出这种猜想的例子很多。如在教学生降低温度是使气体液化的一种方法时,就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常见的液化现象,由学生自己归纳猜想提出来的。
4.直观猜想
就是充分利用学生视觉听觉等作用,对所研究的事物进行实验,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直接提出猜想。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的知识是可以利用这种方式提出。如在讲授杠杆时,要让学生对杠杆概念理解,教材中编入了开瓶器、扳手、剪刀、天平、核桃钳等大量漫画插图,可揭示物理概念、物理现象、物理规律于有趣的生动活泼的画面之中。使学生很容易回到生活中体验,回顾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学生的猜想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实重视这一能力的培养,时时注意挖掘更多的提出猜想的方式,达到素质教育之效果。
作者单位:遵义县马蹄中学
关键词:物理 教学 猜想能力
一、培养学生猜想能力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和采用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归纳、类比、联想和想象等方法,从背景和材料中,建立起关于物理知识解题思路的猜想,然后运用严格的逻辑方法进行验证和取舍,不仅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更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
2.有利于迅速获得解题思路和知识
猜想具有推测性,不受严格的思维限制,对事物的认识,可以忽略细节,增加了整体性的思考,增进了思维分析的进程,迅速地获得新知识。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方面,学生对自己猜想的知识,还不知道是否正确,总想弄个水落石出,产生“愤”和“悱”的感觉,造成强烈的求知欲,积极性很高;另一方面,猜想的知识一旦得到验证或老师的肯定,就会激发学生的成功感,自信心得到较大的满足,激发起“乐学、爱学”的情感,培养起学习物理的兴趣。
4.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新知识先是经过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猜想出来的,具有较好的可接受性,一旦被验证正确或得到老师的肯定,那么就会形成很深的印象,有利于牢固地掌握知识。
二、引导学生提出猜想的几种方式
1.逆向猜想
就是从结论或现象开始,倒着思考问题,来猜想产生这一结果或现象的原因或条件,即利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来实现猜想,物理学史表明,逆向猜想在物理学的发展中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曾导致许多重要的物理定律的建立和物理规律的发现。当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产生磁场现象之后,许多人还在研究“电磁场”时,法拉第却反过来猜想,“磁”是否产生“电”呢?经过实验和研究,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在教给学生这一知识时,我们就不要急于把结论告诉学生,要先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猜想,然后再做实验来验证。
2.类比猜想
就是把若干相同或相似的不同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让学生由旧事物的已知属性去猜想新事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这是一种常见的猜想方式,例如在学习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时,我是通过道路跟导体类比来提出猜想的。首先认识相似之处,人群的定向移动形成人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人流需要道路,电流需要导体。然后通过道路的宽窄影响人流的快慢来猜想导体的横截面积影响电流的快慢来猜想导体的横截面积影响电阻的大小;由柏油路和泥泞土路的不同影响人流的快慢,来猜想导体的材料影响电阻的大小;由路越长,人花费力气越大来猜想导体的长短影响电阻的大小。
3.归纳猜想
就是通过某类物理对象中一些个别对象具有某种属性,而猜想该对象全体具有这种属性。即利用不完全归纳法提出来的。在物理教学中,提出这种猜想的例子很多。如在教学生降低温度是使气体液化的一种方法时,就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常见的液化现象,由学生自己归纳猜想提出来的。
4.直观猜想
就是充分利用学生视觉听觉等作用,对所研究的事物进行实验,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直接提出猜想。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的知识是可以利用这种方式提出。如在讲授杠杆时,要让学生对杠杆概念理解,教材中编入了开瓶器、扳手、剪刀、天平、核桃钳等大量漫画插图,可揭示物理概念、物理现象、物理规律于有趣的生动活泼的画面之中。使学生很容易回到生活中体验,回顾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学生的猜想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实重视这一能力的培养,时时注意挖掘更多的提出猜想的方式,达到素质教育之效果。
作者单位:遵义县马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