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社会大众对高品质肉制品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市场中所面临的各种动物制品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全新历史时期,对动物检疫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该文分析了该项工作开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
关键词:动物检疫监督;存在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1.102
引言
动物市场肉制品质量安全,直接关乎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史关乎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发展。承担肉制品质量监管的重要职责正是动物检疫监管部门。做好动物检疫监督工作,能确保社会大众购买的肉制品安全,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确保社会稳定。而随着动物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数量不断增加,很多养殖户存在养殖不科学,投入品不恰当的问题。动物制品从生产到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组织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各种病死动物上市销售的现象时有发生,肉贩所销售的肉制品鱼龙混杂,私自屠宰现象也十分常见。这些因素都显著影响到肉制品安全。因此,要求動物检疫监督工作部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严格约束相关人员的行为规范,保障动物检疫监督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存在的问题
1.1 检疫工作量大,人员投入少
尽管近年动物养殖规模逐步扩大,但小规模散养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养殖相对较为分散,养殖规模较小,集中出栏时间不统一,使基层地区的动物检疫监督工作人员,通常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当养殖户提出检疫申报后,动物检疫人员需要亲白到养殖场进行实地检疫监督。在基层地区,只有1-2名的动物检疫人员,除要做好动物检疫监督工作外,还要参加乡镇的其他工作,这势必会严重影响动物检疫监督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市区级动物屠宰场相对较多,但检疫人员严重不足,整个检疫工作主要由屠宰场的质量检验人员开展。但这部分工作人员用于没有经过专业化的培训,对屠宰检疫的整个规程、技术要求、检疫标准、检疫部位、病害辨别等把握不准确,使得出现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1.2 动物检疫监督认识不到位
由于基层地区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工作宣传不到位,社会大众和养殖户普遍对动物检疫认识程度不足。在实际检验工作开展中,很多养殖场动物在出栏前,不能主动上报检疫,不配合检疫,甚至阻挠检疫。而检疫人员操作方法过于简单,只凭借眼睛观察,主观经验判断,导致动物检疫质量不高,经常出现错误判断。而有些动物检疫监督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存在等、靠、要思想,对动物检疫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这也是导致基层动物检疫率、报检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1.3 检疫人员专业素质低
基层地区检疫监督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知识能力不足,缺乏有效培训的问题,导致很多动物检疫监督工作无法开展或开展效果较差。基层地区的检疫监督工作人员由于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加上人员投入不足,培训不足,使这些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难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换代。
强化措施
2.1 严格落实产地检疫,从源头上控制动物疫病
在动物检疫监督工作开展中,产地检疫工作是整个检疫监督工作的基础和重点,落实好产地检疫工作,能及时发现带病动物,并将疫情控制在发病初期。日常工作中要严格把关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强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落实好岗位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人,分片监管,切实调动起检疫监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1]。动物产地检疫中,要严格落实报检制度,基层地区没置合理的报检点,落实好报检人员责任,构建完善的检疫监督责任机制,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公布,确保产地检疫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在产地检疫工作开展时,要严格落实责任,确保检疫工作程序合理,操作规范,管理明确,记录详细。接到报检后立即赶往养殖场进行到场检疫,严格检疫养殖场的养殖档案、免疫档案、耳标佩戴情况,检疫合格的出具相应的检疫证明。
2.2 强化定点屠宰监管,确保冻制品安全
屠宰检疫工作是动物制品流向市场的最后一道环节,也是一个关键环节,经过屠宰加工之后的肉制品开始向市场流通,逐步进入消费者餐桌。作为保障肉制品安全的重要一个环节,强化定点屠宰管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进行定点屠宰检疫中,屠宰加工工艺和卫生检疫方法直接影响肉制品质量安全,由此,必须确保集中屠宰场地没计建造符合相关要求,符合肉制品生产加工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要求,尽量减少动物制品在屠宰检疫过程中微生物、有毒有害物质的引入,保障肉制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利益。屠宰监管中,应该重点做好屠宰场的卫生管理,强化肉制品市场监管,禁止没有经过屠宰检疫的动物上市销售。严格督促屠宰场落实相关规章制度,配备严格的消毒设施、消毒药剂。带病的动物,要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屠宰场应该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定期对周围环境进行严格消毒,确保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2]。
2.3 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对肉制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认识
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强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一方面要利用多种宣传途径,如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知识讲座、专题专访、检疫知识宣传栏等途径,迅速普及国家关于动物检疫的相关法律法规,以此获得较好的宣传效果。另一方面要深入村集体,和养殖户村民进行广泛的沟通交流,通过利用宣传车、张贴宣传材料、悬挂宣传图片等措施,让养殖户能充分认识到动物疫病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对养殖产业造成的危害,提高养殖户对动物疫病防控的认知,保证在动物出栏前主动上报检疫。
2.4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专业素质
动物检疫监督工作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作,针对目前基层地区动物检疫监督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低下、老龄化的趋势,应进一步做好培训教育工作。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应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接受培训教育的机会,制定完善的培训教育计划,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动物检疫流程、操作规范、技术要求作为培训的重点、难点[3],依据每个人的具体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培训方案,最大程度地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水平,进而组建一支专业素质较高,专业技术过硬,综合素质较强的动物检疫监督工作队伍,保证动物检疫监督工作顺利开展。
结束语
动物检疫监督工作是维护动物市场秩序安全,确保养殖领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工作开展中依然面临不少突出问题,因此,需要认真分析,以采取针对性措施将其解决,提高动物检疫监督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秦秀真浅谈动物检疫T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机,2018(1):51,53.
[2]王志强加强动物产地检疫提高食品安全保障[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4):43-44.
[3]丁伟言,李海静,田大川.浅谈加强动物检疫,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措施[J]山东畜牧兽医,2016(9):48
关键词:动物检疫监督;存在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1.102
引言
动物市场肉制品质量安全,直接关乎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史关乎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发展。承担肉制品质量监管的重要职责正是动物检疫监管部门。做好动物检疫监督工作,能确保社会大众购买的肉制品安全,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确保社会稳定。而随着动物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数量不断增加,很多养殖户存在养殖不科学,投入品不恰当的问题。动物制品从生产到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组织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各种病死动物上市销售的现象时有发生,肉贩所销售的肉制品鱼龙混杂,私自屠宰现象也十分常见。这些因素都显著影响到肉制品安全。因此,要求動物检疫监督工作部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严格约束相关人员的行为规范,保障动物检疫监督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存在的问题
1.1 检疫工作量大,人员投入少
尽管近年动物养殖规模逐步扩大,但小规模散养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养殖相对较为分散,养殖规模较小,集中出栏时间不统一,使基层地区的动物检疫监督工作人员,通常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当养殖户提出检疫申报后,动物检疫人员需要亲白到养殖场进行实地检疫监督。在基层地区,只有1-2名的动物检疫人员,除要做好动物检疫监督工作外,还要参加乡镇的其他工作,这势必会严重影响动物检疫监督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市区级动物屠宰场相对较多,但检疫人员严重不足,整个检疫工作主要由屠宰场的质量检验人员开展。但这部分工作人员用于没有经过专业化的培训,对屠宰检疫的整个规程、技术要求、检疫标准、检疫部位、病害辨别等把握不准确,使得出现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1.2 动物检疫监督认识不到位
由于基层地区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工作宣传不到位,社会大众和养殖户普遍对动物检疫认识程度不足。在实际检验工作开展中,很多养殖场动物在出栏前,不能主动上报检疫,不配合检疫,甚至阻挠检疫。而检疫人员操作方法过于简单,只凭借眼睛观察,主观经验判断,导致动物检疫质量不高,经常出现错误判断。而有些动物检疫监督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存在等、靠、要思想,对动物检疫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这也是导致基层动物检疫率、报检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1.3 检疫人员专业素质低
基层地区检疫监督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知识能力不足,缺乏有效培训的问题,导致很多动物检疫监督工作无法开展或开展效果较差。基层地区的检疫监督工作人员由于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加上人员投入不足,培训不足,使这些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难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换代。
强化措施
2.1 严格落实产地检疫,从源头上控制动物疫病
在动物检疫监督工作开展中,产地检疫工作是整个检疫监督工作的基础和重点,落实好产地检疫工作,能及时发现带病动物,并将疫情控制在发病初期。日常工作中要严格把关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强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落实好岗位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人,分片监管,切实调动起检疫监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1]。动物产地检疫中,要严格落实报检制度,基层地区没置合理的报检点,落实好报检人员责任,构建完善的检疫监督责任机制,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公布,确保产地检疫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在产地检疫工作开展时,要严格落实责任,确保检疫工作程序合理,操作规范,管理明确,记录详细。接到报检后立即赶往养殖场进行到场检疫,严格检疫养殖场的养殖档案、免疫档案、耳标佩戴情况,检疫合格的出具相应的检疫证明。
2.2 强化定点屠宰监管,确保冻制品安全
屠宰检疫工作是动物制品流向市场的最后一道环节,也是一个关键环节,经过屠宰加工之后的肉制品开始向市场流通,逐步进入消费者餐桌。作为保障肉制品安全的重要一个环节,强化定点屠宰管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进行定点屠宰检疫中,屠宰加工工艺和卫生检疫方法直接影响肉制品质量安全,由此,必须确保集中屠宰场地没计建造符合相关要求,符合肉制品生产加工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要求,尽量减少动物制品在屠宰检疫过程中微生物、有毒有害物质的引入,保障肉制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利益。屠宰监管中,应该重点做好屠宰场的卫生管理,强化肉制品市场监管,禁止没有经过屠宰检疫的动物上市销售。严格督促屠宰场落实相关规章制度,配备严格的消毒设施、消毒药剂。带病的动物,要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屠宰场应该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定期对周围环境进行严格消毒,确保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2]。
2.3 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对肉制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认识
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强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一方面要利用多种宣传途径,如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知识讲座、专题专访、检疫知识宣传栏等途径,迅速普及国家关于动物检疫的相关法律法规,以此获得较好的宣传效果。另一方面要深入村集体,和养殖户村民进行广泛的沟通交流,通过利用宣传车、张贴宣传材料、悬挂宣传图片等措施,让养殖户能充分认识到动物疫病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对养殖产业造成的危害,提高养殖户对动物疫病防控的认知,保证在动物出栏前主动上报检疫。
2.4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专业素质
动物检疫监督工作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作,针对目前基层地区动物检疫监督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低下、老龄化的趋势,应进一步做好培训教育工作。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应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接受培训教育的机会,制定完善的培训教育计划,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动物检疫流程、操作规范、技术要求作为培训的重点、难点[3],依据每个人的具体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培训方案,最大程度地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水平,进而组建一支专业素质较高,专业技术过硬,综合素质较强的动物检疫监督工作队伍,保证动物检疫监督工作顺利开展。
结束语
动物检疫监督工作是维护动物市场秩序安全,确保养殖领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工作开展中依然面临不少突出问题,因此,需要认真分析,以采取针对性措施将其解决,提高动物检疫监督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秦秀真浅谈动物检疫T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机,2018(1):51,53.
[2]王志强加强动物产地检疫提高食品安全保障[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4):43-44.
[3]丁伟言,李海静,田大川.浅谈加强动物检疫,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措施[J]山东畜牧兽医,2016(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