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探究丘陵山区辰溪县生态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限制因素,运用生态经济学、循环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理论,确立县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对策,为南方丘陵山区县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县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湖南辰溪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182-02
县域经济作为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国民经济体系的最基本經济单元,它既位于宏观经济之“尾”,也处于微观经济之“首”,是区域经济发展最基本的环节之一。自1999年海南省率先提出建立建设“生态省”以来,全国已有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安徽、河北、广西、四川、辽宁、天津、山西等l4个省(区、市)开展了“生态省”建设,有150多个市(县、区) 创建了“生态市”(县、区),建立了19个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1]。面对新世纪中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资源短缺、环境劣势等严重问题,如何处理好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实例研究入手,剖析目前县域生态经济的基本现状、制约因素等,以期为完善南方丘陵山区县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提供现实理论参考。
一、研究县域生态经济现状[2]
辰溪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怀化市北边,地处沅水中游,境内“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加庄园”,属典型的山区丘陵县。全县土地总面积1 990.3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0.994%,辖6个办事处、30个乡镇(其中8个建制镇、22个乡)、441个村(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2万,其中农业人口41万。
1.农业经济基础扎实。该县属山区农业大县,农业经济基础设施较好,优质农产品基地众多。水利规划建设方面: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良好,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至2010年6月,全县除险加固工程89处,渠道防渗58公里,加固中型水库1座,小I型4座,小II型26座,山塘56处。农村饮水安全实施工程35项,解决饮水安全人口2.4万。林业建设方面: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工作。至2010年8月,全县完成退耕还林工程22.15万亩,长江中下游防护林1.25万亩,全县森林面积已达154万亩,灌木林、四旁林折算面积合26.9万亩,森林面覆盖率已达到61%,“十二五”期内全县森林覆盖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2.工业经济园基础厚实。多年来,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切实优化经济环境,形成了能源、建材、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在产业项目建设、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和工业园区建设等有力推进下,全县工业整体效益不断提高。目前,全县工业园规模工业企业已由2002年的34家增加到61家,涌现出了蓝伯化工、华中水泥、华中莫来石、建德水泥等一批实力强、后劲足、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企业,2009年实现工业产值16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9%。
3.城市化基础建设力大。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努力,县委、县政府以扩容提质为目标,按照“东扩、西改、南连、北进”的思路,改造老城,拓展新城,提升品位,打造怀化北部经济区域“山水园林生态县城”。目前,新县城建设已初具规模,县城面积由原来的3.2平方公里,扩大到10平方公里,县城人口增加到了10万,全县城镇化率达30%。通过先后拉通和硬化道路、改造与建设公园、亮化与美化县城防洪大堤,建立海利山庄、晓园新村和双溪商贸街等一批住宅小区,县城建设日新月异,街道宽阔整洁,高楼鳞次栉比,彩灯霓虹闪烁,山水小城初具规模。
二、县域生态经济发展制约因素
1.高科技生态技术支持缺乏。目前,县委、县政府在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利用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更多的是强调为经济建设服务,相对而言忽视了环境污染、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从国际科技发展整体来看,生态学研究所没有完全能够提供成熟、成套的生态技术,目前仅只是一种传统的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还未建立起“绿”色生态技术支撑体系来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现实的需求。
2.县域生态经济建设相关的法律不健全。在中国日益迈向法制社会的进程中,县域生态经济相配套的法律体系却仍需要不断健全。目前,环保法律在立法观念上仅局限于“污染治理”、“先开发再治理”等的思维模式,相关法律的不完善和缺失已严重影响到县域生态经济规划的全面实行,也悖于县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县域生态经济建设的意识不强。当今的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人民的生态和环保等意识仍旧存在一定的差距 [3]。一是地方政府将很大部分财力和物力花费在“形象工程”上,重经济开发、轻成本节约,重视经济增长、轻资源环境保护,缺乏发展生态经济的战略意义意识,存在以“生态”换“经济”的行为;二是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对环境资源成本不够关注;三是由于公民文化层次的差异性,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仍旧参差不齐,部分公众环境保意识低,主要为当代人的利益着想,而缺乏整个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意识。
三、县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创新“生态经济”县。建立建设“生态经济”是县域未来经济发展的总方向[4]。作为湖南省山区丘陵地区,按照生态建设为全省多作贡献的要求,把生态经济作为县域未来经济发展的总方向,以此加快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坚持走以“绿”字引领生态经济,保护生态资源,使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2.提高“生态经济门槛”。县域要快速发展生态经济,就应提高招商引资的“生态门槛”,在“环保、生态”的前提下寻求招商落地项目,改变过去以“丰富的资源、优惠的政策、低廉的成本”来取得竞争优势的做法,代之为“生态门槛”精细化招商,转型升级县域经济。大量入驻“生态型”优质企业,以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3.建设“低碳生态经济”县。自湖南省开始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后,县域经济发展面临滞后现象,工业主导产业以能源、建材、化工等为主的县域,大部分企业在生产加工时具有资源消耗大、浪费多、耗能高、污染重等共同特性[5]。为此,资源环境保护迫在眉睫,确立以环境整治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全力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业,腾出环境容量,发展低碳优势产业,大力推行“低碳生态”产业。
4.发展“生态经济工业”县。以工业为主要支柱产业的县域,应建立“生态工业”为主线贯穿整个工业发展体系,着力解决好几个问题:一是“建立什么类型的工业”。按照县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要求不惜放弃眼前利益,不符合低碳生态的项目坚决不上。二是“怎样集聚发展工业”。集聚发展工业项目,应以省级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为“两翼”,重点集聚发展低碳、环保、具有前沿科技特性的生态工业。三是“工业怎样生态转型”。精心培育工业产业,实施工业生态转型,重点发展新能源、新光源和新材料等生态新产业,使生态产业经济发展高起点、快发展、远规划。
5.做强“生态经济产业”县。要发展生态经济产业,重点建设在于对生态产业进行培育,要做强生态经济产业,重点在于对生态产业的生态技术支持与正确引导[6]。着力做好几件事:一是精深化培育“绿色生态农业”。依托当地的资源生态优势,以“绿”字为中心做文章,用生态化理念抓农业,建设现代绿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办好柑橘、食用菌、名茶、蜂产品、野山椒等特色主导产业,同时采用高新技术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提高绿色农产品的生态附加值。二是生态化培育“五新”产业。培育以太阳能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以LED照明为主导的新光源产业、以超高压电缆和特种电缆为主体的电缆产业、以特种纤维和新型建材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等产业,推进“五新”产业生态化。三是快速化培育生态科技人才和延伸生态产业链。为拓展生态范畴,将低耗能的现代服务业列入生态经济范畴,提倡和鼓励企业引进生态产业技术人才、高新生态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引导有生态产业链条延伸的产业项目进行扩能改造,延伸其生态产业链条,开发下游新产品。
四、结语
县域生态经济建设已成为中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和项目,正确遵循生态经济学、循环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理论,以绿色消费为新时尚、市场企业行为为主导、高新技术为产业领航等方式,采取生态经济环境保护立法措施,加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力度,建立建强“低碳—生态—经济”县域。
参考文献:
[1]许青萍.县域生态经济发展思路初探[J].生态经济,2010:85-88.
[2]湖南省辰溪县年鉴[K].辰溪:辰溪县政府编辑,2009:10.
[3]王松霈.生态经济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李梅芳.县域生态经济发展的模式与评价[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25-29.
[5]张志强.可持续发展下的生态经济学理论透视[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6):1-3.
[6]丁晓钦,尹兴.资源约束不断加深下的可持续增长[J].经济学家,2010,(2):5-8.
[责任编辑 吴迪]
关键词:县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湖南辰溪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182-02
县域经济作为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国民经济体系的最基本經济单元,它既位于宏观经济之“尾”,也处于微观经济之“首”,是区域经济发展最基本的环节之一。自1999年海南省率先提出建立建设“生态省”以来,全国已有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安徽、河北、广西、四川、辽宁、天津、山西等l4个省(区、市)开展了“生态省”建设,有150多个市(县、区) 创建了“生态市”(县、区),建立了19个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1]。面对新世纪中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资源短缺、环境劣势等严重问题,如何处理好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实例研究入手,剖析目前县域生态经济的基本现状、制约因素等,以期为完善南方丘陵山区县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提供现实理论参考。
一、研究县域生态经济现状[2]
辰溪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怀化市北边,地处沅水中游,境内“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加庄园”,属典型的山区丘陵县。全县土地总面积1 990.3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0.994%,辖6个办事处、30个乡镇(其中8个建制镇、22个乡)、441个村(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2万,其中农业人口41万。
1.农业经济基础扎实。该县属山区农业大县,农业经济基础设施较好,优质农产品基地众多。水利规划建设方面: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良好,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至2010年6月,全县除险加固工程89处,渠道防渗58公里,加固中型水库1座,小I型4座,小II型26座,山塘56处。农村饮水安全实施工程35项,解决饮水安全人口2.4万。林业建设方面: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工作。至2010年8月,全县完成退耕还林工程22.15万亩,长江中下游防护林1.25万亩,全县森林面积已达154万亩,灌木林、四旁林折算面积合26.9万亩,森林面覆盖率已达到61%,“十二五”期内全县森林覆盖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2.工业经济园基础厚实。多年来,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切实优化经济环境,形成了能源、建材、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在产业项目建设、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和工业园区建设等有力推进下,全县工业整体效益不断提高。目前,全县工业园规模工业企业已由2002年的34家增加到61家,涌现出了蓝伯化工、华中水泥、华中莫来石、建德水泥等一批实力强、后劲足、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企业,2009年实现工业产值16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9%。
3.城市化基础建设力大。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努力,县委、县政府以扩容提质为目标,按照“东扩、西改、南连、北进”的思路,改造老城,拓展新城,提升品位,打造怀化北部经济区域“山水园林生态县城”。目前,新县城建设已初具规模,县城面积由原来的3.2平方公里,扩大到10平方公里,县城人口增加到了10万,全县城镇化率达30%。通过先后拉通和硬化道路、改造与建设公园、亮化与美化县城防洪大堤,建立海利山庄、晓园新村和双溪商贸街等一批住宅小区,县城建设日新月异,街道宽阔整洁,高楼鳞次栉比,彩灯霓虹闪烁,山水小城初具规模。
二、县域生态经济发展制约因素
1.高科技生态技术支持缺乏。目前,县委、县政府在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利用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更多的是强调为经济建设服务,相对而言忽视了环境污染、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从国际科技发展整体来看,生态学研究所没有完全能够提供成熟、成套的生态技术,目前仅只是一种传统的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还未建立起“绿”色生态技术支撑体系来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现实的需求。
2.县域生态经济建设相关的法律不健全。在中国日益迈向法制社会的进程中,县域生态经济相配套的法律体系却仍需要不断健全。目前,环保法律在立法观念上仅局限于“污染治理”、“先开发再治理”等的思维模式,相关法律的不完善和缺失已严重影响到县域生态经济规划的全面实行,也悖于县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县域生态经济建设的意识不强。当今的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人民的生态和环保等意识仍旧存在一定的差距 [3]。一是地方政府将很大部分财力和物力花费在“形象工程”上,重经济开发、轻成本节约,重视经济增长、轻资源环境保护,缺乏发展生态经济的战略意义意识,存在以“生态”换“经济”的行为;二是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对环境资源成本不够关注;三是由于公民文化层次的差异性,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仍旧参差不齐,部分公众环境保意识低,主要为当代人的利益着想,而缺乏整个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意识。
三、县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创新“生态经济”县。建立建设“生态经济”是县域未来经济发展的总方向[4]。作为湖南省山区丘陵地区,按照生态建设为全省多作贡献的要求,把生态经济作为县域未来经济发展的总方向,以此加快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坚持走以“绿”字引领生态经济,保护生态资源,使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2.提高“生态经济门槛”。县域要快速发展生态经济,就应提高招商引资的“生态门槛”,在“环保、生态”的前提下寻求招商落地项目,改变过去以“丰富的资源、优惠的政策、低廉的成本”来取得竞争优势的做法,代之为“生态门槛”精细化招商,转型升级县域经济。大量入驻“生态型”优质企业,以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3.建设“低碳生态经济”县。自湖南省开始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后,县域经济发展面临滞后现象,工业主导产业以能源、建材、化工等为主的县域,大部分企业在生产加工时具有资源消耗大、浪费多、耗能高、污染重等共同特性[5]。为此,资源环境保护迫在眉睫,确立以环境整治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全力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业,腾出环境容量,发展低碳优势产业,大力推行“低碳生态”产业。
4.发展“生态经济工业”县。以工业为主要支柱产业的县域,应建立“生态工业”为主线贯穿整个工业发展体系,着力解决好几个问题:一是“建立什么类型的工业”。按照县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要求不惜放弃眼前利益,不符合低碳生态的项目坚决不上。二是“怎样集聚发展工业”。集聚发展工业项目,应以省级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为“两翼”,重点集聚发展低碳、环保、具有前沿科技特性的生态工业。三是“工业怎样生态转型”。精心培育工业产业,实施工业生态转型,重点发展新能源、新光源和新材料等生态新产业,使生态产业经济发展高起点、快发展、远规划。
5.做强“生态经济产业”县。要发展生态经济产业,重点建设在于对生态产业进行培育,要做强生态经济产业,重点在于对生态产业的生态技术支持与正确引导[6]。着力做好几件事:一是精深化培育“绿色生态农业”。依托当地的资源生态优势,以“绿”字为中心做文章,用生态化理念抓农业,建设现代绿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办好柑橘、食用菌、名茶、蜂产品、野山椒等特色主导产业,同时采用高新技术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提高绿色农产品的生态附加值。二是生态化培育“五新”产业。培育以太阳能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以LED照明为主导的新光源产业、以超高压电缆和特种电缆为主体的电缆产业、以特种纤维和新型建材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等产业,推进“五新”产业生态化。三是快速化培育生态科技人才和延伸生态产业链。为拓展生态范畴,将低耗能的现代服务业列入生态经济范畴,提倡和鼓励企业引进生态产业技术人才、高新生态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引导有生态产业链条延伸的产业项目进行扩能改造,延伸其生态产业链条,开发下游新产品。
四、结语
县域生态经济建设已成为中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和项目,正确遵循生态经济学、循环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理论,以绿色消费为新时尚、市场企业行为为主导、高新技术为产业领航等方式,采取生态经济环境保护立法措施,加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力度,建立建强“低碳—生态—经济”县域。
参考文献:
[1]许青萍.县域生态经济发展思路初探[J].生态经济,2010:85-88.
[2]湖南省辰溪县年鉴[K].辰溪:辰溪县政府编辑,2009:10.
[3]王松霈.生态经济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李梅芳.县域生态经济发展的模式与评价[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25-29.
[5]张志强.可持续发展下的生态经济学理论透视[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6):1-3.
[6]丁晓钦,尹兴.资源约束不断加深下的可持续增长[J].经济学家,2010,(2):5-8.
[责任编辑 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