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 正如叶澜教授说的“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因此,教师应该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挖掘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把握教学的有利时机,及时捕捉点化,把探究引向深度,适时反馈评价,实现有效生成,以追求有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 动态生成;数学课堂;课堂教学
一、重组教材,精心“预设”,点燃生成火花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是建立在现实经验基础上,而现实的学习内容也绝非等同于现行的教材内容,应是基于学生生活现实而创造性处理现行教材的产物. 关注现实,重组教材,精心“预设”,是促使教学走向生成的前提. 在“求平均数”的教学中,我从生活入手,重组教材,用“求本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来代替“求学生每人投球个数”,让学生在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中学习求平均数,探索知识的奥妙,尊重学生的主权,点燃生成之花.
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低效的,甚至是无价值的,只有课前的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引导学生动态生成. 教师在分析教材后进行教学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适当进行改编. 如:在教学简算时出示一道125 × 888,学生运用了结合律计算:125 × 8 × 111,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我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尝试计算125 × 888,结果学生在计算中出现了①125 × (800 80 8)和②125 × 1000 - 125 × 8 × 14,并说明想法,学生①自然地说出了当看到125这个因数,就想找出“8”这个数,而第二种解法的学生则想到125 × 8 = 1000,那么1000 - 888的差一定是8的倍数,因此产生了②种的简便运算. 这样的调整,学生经过三种不同的简算,进一步加深了对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捕捉点化,及时“抓彩”,拓展生成资源
在新课程引领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师主宰一切的局面,形成了可变的师生多向互动的关系,形成了开放的课堂教学. 开放的课堂滋长的一些信息是教育的资源,教育的财富. 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活的教育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让擦出的火花熊熊燃烧. 如:教学“6,7的加减法”之后,安排对口令游戏:师说:2. 生说:5. 合:2和5组成7;师说:2. 生说. 4,合:2和4组成6;师说:3. 生说:4. 合:3和4组成7…… 这样,不仅化解课堂气氛,意外教学资源,更体现出数学生成的价值. 可见,由于教师捕捉到的信息“价值不菲”因此可激活学生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生成的资源得以拓展.
三、开放课堂,多元体验,把握互动生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那么,封闭狭隘的课堂环境势必应该打破. 课堂教学不再以延续教案预定思路,而应以营造适宜的课堂生态场景、引领学生体验学习全程为宗旨.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亲身经历、体验参与的学习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去试、去探、去说、去发现、去解决、去运用. 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互动生成. 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先让学生动手用直尺测量一个圆的周长,学生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办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接着提出:“如果要知道一个圆形水池的周长,能否用滚动法来量呢?圆周长的计算到底有没有规律呢?”让学生测量大小不同的几个圆的周长和直径,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学生发现同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开放课堂,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亲身亲历、掌握知识的生成过程,远远超过教师讲解的教学效果.
四、个性感悟,多元评价,实现有效生成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教学的境界,也是动态生成教学的目的. 尤其是,让学生建立对数学知识的个性化的理解. 如:教学“利息”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有关利息的知识,我特意到银行进行定期储蓄,把三种不同存期的存单作为教学材料.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获取有关年利率、利息、存期等有关信息. 在交流“什么是利息”时,生1:存款到期后,银行除了给您本金外的钱就是利息. 生2:比如上周我借明明10元钱,这周明明要还我10.2元,多给的0 .2元就是利息. 师:0 .2元是利息,那本金是多少?生2:10元钱就是本金. 师:这名同学能用生动的例子来说明,真棒!但同学间要互相帮助,不应该索取报酬. 对学生独特的、个性化的见解没有给予排斥,而是先客观评价,再引导教育,保证了课堂生成资源的有效价值. 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信息都能给予及时的捕捉和利用,以实现有效生成.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指引下,教师应该巧妙利用资源、开发学生的潜能,灵活调控、凸显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实现师生在课堂中的真正涌动与成长,让课堂充满人性的关怀,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 动态生成;数学课堂;课堂教学
一、重组教材,精心“预设”,点燃生成火花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是建立在现实经验基础上,而现实的学习内容也绝非等同于现行的教材内容,应是基于学生生活现实而创造性处理现行教材的产物. 关注现实,重组教材,精心“预设”,是促使教学走向生成的前提. 在“求平均数”的教学中,我从生活入手,重组教材,用“求本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来代替“求学生每人投球个数”,让学生在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中学习求平均数,探索知识的奥妙,尊重学生的主权,点燃生成之花.
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低效的,甚至是无价值的,只有课前的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引导学生动态生成. 教师在分析教材后进行教学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适当进行改编. 如:在教学简算时出示一道125 × 888,学生运用了结合律计算:125 × 8 × 111,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我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尝试计算125 × 888,结果学生在计算中出现了①125 × (800 80 8)和②125 × 1000 - 125 × 8 × 14,并说明想法,学生①自然地说出了当看到125这个因数,就想找出“8”这个数,而第二种解法的学生则想到125 × 8 = 1000,那么1000 - 888的差一定是8的倍数,因此产生了②种的简便运算. 这样的调整,学生经过三种不同的简算,进一步加深了对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捕捉点化,及时“抓彩”,拓展生成资源
在新课程引领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师主宰一切的局面,形成了可变的师生多向互动的关系,形成了开放的课堂教学. 开放的课堂滋长的一些信息是教育的资源,教育的财富. 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活的教育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让擦出的火花熊熊燃烧. 如:教学“6,7的加减法”之后,安排对口令游戏:师说:2. 生说:5. 合:2和5组成7;师说:2. 生说. 4,合:2和4组成6;师说:3. 生说:4. 合:3和4组成7…… 这样,不仅化解课堂气氛,意外教学资源,更体现出数学生成的价值. 可见,由于教师捕捉到的信息“价值不菲”因此可激活学生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生成的资源得以拓展.
三、开放课堂,多元体验,把握互动生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那么,封闭狭隘的课堂环境势必应该打破. 课堂教学不再以延续教案预定思路,而应以营造适宜的课堂生态场景、引领学生体验学习全程为宗旨.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亲身经历、体验参与的学习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去试、去探、去说、去发现、去解决、去运用. 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互动生成. 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先让学生动手用直尺测量一个圆的周长,学生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办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接着提出:“如果要知道一个圆形水池的周长,能否用滚动法来量呢?圆周长的计算到底有没有规律呢?”让学生测量大小不同的几个圆的周长和直径,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学生发现同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开放课堂,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亲身亲历、掌握知识的生成过程,远远超过教师讲解的教学效果.
四、个性感悟,多元评价,实现有效生成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教学的境界,也是动态生成教学的目的. 尤其是,让学生建立对数学知识的个性化的理解. 如:教学“利息”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有关利息的知识,我特意到银行进行定期储蓄,把三种不同存期的存单作为教学材料.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获取有关年利率、利息、存期等有关信息. 在交流“什么是利息”时,生1:存款到期后,银行除了给您本金外的钱就是利息. 生2:比如上周我借明明10元钱,这周明明要还我10.2元,多给的0 .2元就是利息. 师:0 .2元是利息,那本金是多少?生2:10元钱就是本金. 师:这名同学能用生动的例子来说明,真棒!但同学间要互相帮助,不应该索取报酬. 对学生独特的、个性化的见解没有给予排斥,而是先客观评价,再引导教育,保证了课堂生成资源的有效价值. 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信息都能给予及时的捕捉和利用,以实现有效生成.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指引下,教师应该巧妙利用资源、开发学生的潜能,灵活调控、凸显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实现师生在课堂中的真正涌动与成长,让课堂充满人性的关怀,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