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换流变压器运行中阀测绕组端部电场畸变严重,因而绝缘问题比较突出。基于阀侧绕组端部的绝缘结构特征,建立了极不均匀电场结构下的油、纸绝缘模型,采用有限元法仿真计算各种电压下绝缘中的电场分布,得出换流变压器阀测绕组端部电场分布特性。
【关键词】换流变压器;阀侧绕组;电场计算;有限元法
0.概述
作为直流输电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换流变压器与换流阀一起实现交流与直流的互相变换[1],其一旦发生故障,则整个直流输电系统将受到影响。然而,从实际统计事故来看,换流变压器故障类型多为绝缘故障,尤其是阀侧绕组端部是绝缘的薄弱环节[2-4]。这是因为,一方面,阀侧绕组端部为极不均匀电场分布结构,电场应力集中,从而容易导致绝缘破坏;另一方面,阀侧绕组上经常承受交/直流叠加电压、极性反转电压作用,电场分布比较复杂,传统的电场计算方法难以真实反映实际电场分布情况,使得按传统方法设计的绝缘结构难以有效舒缓电场分布,造成局部应力集中,从而破坏绝缘结构[5-8]。
本文针对换流变压器阀侧绕组端部结构特征,选择油、纸复合绝缘下的棒-板电极结构来模拟计算,运用Ansoft仿真软件模拟各种类型电压下的电场分布,从而得出换流变压器阀测绕组端部的电场分布特征。
1. 建立模型
通过变压器绕组绝缘结构的分析[9-11],本文选取典型的极不均匀电场结构:棒-板电极结构形式作为计算模型,其中棒电极为高压极,板电极为接地极。极间为纸板分割油隙的结构形式,其中纸板厚度取2mm,油道宽度均为3mm。对于220kV以上的变压器,绕组端部到铁轭的距离H与端部屏蔽环曲率半径r的比值H/r一般在5~24之间,本文取中间值H/r=10,即H为13mm,r为1.3mm。模型结构尺寸如图1-1所示。图1中(a)为纸板交叠的形式,(b)为角环交叠的形式。模型A中,在纸板表面分别选取线段L1、L2和L3作为电场观测面,以跟踪油、纸分界面上的电场分布状况,在模型B中,以纸板交叠中心L4和纸板内表面L5作为电场观测面。
(a) 计算模型A
(b) 计算模型B
图1油、纸复合绝缘计算模型结构
2. 电场计算
2.1 参数选择
本文计算中,选取油、纸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分别选择为2.2、4.4,导电率比为100:1,如表1所示。
外施电压依据IEC公式,如式(1)~(3)所示。
交流试验电压水平(有效值)
(1)
直流试验电压水平(正极性)
(2)
极性反转试验电压水平
(3)
式中:
N—换流站每极中所串联的6脉动换流桥的个数;
Udm—6脉动换流桥的最大输出直流电压;
Uvm—阀侧绕组最大线电压(有效值)。
对于6脉动换流桥,若换流阀触发角为理想值0,并且不考虑线路及负载上的压降,则换流桥输出最大直流电压Udm与最大输入交流电压Uvm为式(2-4)所示的关系。
(4)
本文计算中,当外施交流电压有效值达到26kV时,油介质达到临界击穿,遂以Uac=26kV为基准值,依据式(1)~(4)可计算出直流及极性反转试验电压值,如表2所示。
2.2交流电场计算
模型棒电极上施加37kV交流峰值电压,板电极为0电位,则模型中的电场分布如图2所示。从模型电位分布图可以看出,电极端部效应明显,即靠近棒电极端部,电位线分布密集,远离电极端部区域,电位线分布疏松且比较平缓。而且可以看到,电位线在穿过油、纸界面时,电位线发生微小折射,这有利于降低油道中的电场强度,从而提高油道的绝缘性能。
(a) 模型A电位分布 (b) 模型B电位分布
图2 交流电压下模型电场分布
2.3直流电场计算
(a) 模型A电位分布 (b) 模型B电位分布
图3 直流电压下模型电场分布
直流电压下,模型中电场分布见图3所示。可以看出,纸板中电位线比较集中,油中电位线较疏松,且电位线在穿过油、纸界面时发生较大突变。而且可以看到,没有较明显的端部效应。这是因为,直流电压下,电场分布与介质导电率成反比关系,油与纸板电导率比值γo/γp为100/1,故纸板中电场强度远远高于油中电场强度。从模型A和B中电场分布对比来看,模型B棒电极附近油中电场强度低于模型A,這是由于角环对电场分布有改善作用,但角环拐角处电场强度较高。
2.5极性反转电场计算
(1).t=0时刻
当极性反转电压为+27kV→-27kV时,计算得到反转时刻模型中的电场分布,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在纸板表面出现闭合的电位线,其次,油道中电位线密集,电场加强。相比直流电场分布,极性反转下纸板中的电场强度明显降低,这是由于反转电压与自由电荷所激励的电场在纸板中方向相反,使得电场强度削弱的缘故。
(a) 模型A电位分布 (b) 模型B电位分布
图4 极性反转时刻模型中电场分布
(2) t>0时刻
图5 极性反转下油、纸介质中最大电场强度暂态过程
对于本文的计算模型,可计算得到电场暂态过程的时间常数τ为106。若在观侧面L4上分别选取油中和纸板中的最大电场强度点作为电场跟踪点,则可计算得到这两个点在极性反转后的电场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对于油介质,最大电场强度出现在反转时刻,而对于纸介质,最大电场强度出现在电场恒定时刻。大约在极性反转后500s,此时介质中才能重新建立起恒定场分布。
虽然过渡到恒定场之后纸板中的电场强度高于油道,但纸板的耐受电场强度远高于油道,故对于极性反转工况,对绝缘考核最严峻的时刻出现在反转时刻,此时油道中承受着很高的电场强度。故对于换流变压器阀测绕组绝缘,最有效的考核方式是极性反转试验。 3.结论
通过计算不同类型电压作用下的电场分布,可以得到换流变压器阀侧绕组端部电场的分布特征,总结如下:
(1)交流电压作用下,电场强度分布与介质介电常数成反比关系,油道中电场强度高于纸板。且电场分布呈现明显的端部效应,绕组端部电场应力集中。故增大绕组端部屏蔽环曲率半径、改善油介质绝缘性能、细分油道是提高绕组端部绝缘强度的有效措施。
(2)直流电压作用下,电场强度分布与电导率成反比,纸板中电场强度远高于油道。单纯增大电极曲率半径并不能有效改善电场分布,而运用角环结构绝缘纸板可引导电场分布,从而改善电场分布。
(3)极性反转电压作用下,反转时刻电场分布呈现容性电场分布特征,相比交流电场,油道中电场强度升高。改善电极结构和纸板结构能有效改善电场分布,提高绝缘性能。反转时刻之后,电场逐渐过渡到恒定场分布。
(4)极性反转试验对油的绝缘考核有效性最好,其次为交流电压;直流电压对纸板的绝缘考核有效性最好。
参考文献:
[1]赵婉君.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宿志一,范建斌.葛洲坝和南桥换流站一次设备运行情况和健康水平评估[J].电力设备,2003,4(3):1-9.
[2]金涛.葛洲坝和南桥换流站一次绕组类设备运行情况[J].电力设备,2003,4(3):10-14.
[3]Mcdermid W, Glodjo A, Bromly JC. Analysis of converter transformer failures and application of periodic on-line partial discharge measurement[C]. The Proceedings of 2001 Electrical Insulation Conference and Electrical Manufacturing & Coil Winding Conference, 2001, Canada, pp: 577-582.
[4]王瑞珍,文闿成,罗维.葛洲坝换流变压器事故分析[J].变压器, 2000,37(6):33-35.
[5]涂明,王瑞珍,文成.换流变压器的结构型式技术参数及绝缘试验[J].湖北电力,1998,22(4):12-16.
[6]韩晓东,翟亚东.高压直流输电用换流变压器[J].高压电器,2002,38(3):5-6.
[7]林正平.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引出線的绝缘结构[J].变压器,2003,40(7):8-11.
[8]Hammer F, Kuchler A. Insulating systems for HVDC power apparatus[J]. IEEE Trans. on Electrical Insulation, 1992, 27(3): 601-609.
[9]谢毓城.电力变压器手册[M].北京:机械出版社,2003.
[10]宓传龙.超高压换流变压器和平波电抗器绝缘结构简述[J].高压电器,2003,39(1):14-15.
[11]尹克宁.变压器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12]严章,朱德恒. 高电压绝缘技术[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关键词】换流变压器;阀侧绕组;电场计算;有限元法
0.概述
作为直流输电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换流变压器与换流阀一起实现交流与直流的互相变换[1],其一旦发生故障,则整个直流输电系统将受到影响。然而,从实际统计事故来看,换流变压器故障类型多为绝缘故障,尤其是阀侧绕组端部是绝缘的薄弱环节[2-4]。这是因为,一方面,阀侧绕组端部为极不均匀电场分布结构,电场应力集中,从而容易导致绝缘破坏;另一方面,阀侧绕组上经常承受交/直流叠加电压、极性反转电压作用,电场分布比较复杂,传统的电场计算方法难以真实反映实际电场分布情况,使得按传统方法设计的绝缘结构难以有效舒缓电场分布,造成局部应力集中,从而破坏绝缘结构[5-8]。
本文针对换流变压器阀侧绕组端部结构特征,选择油、纸复合绝缘下的棒-板电极结构来模拟计算,运用Ansoft仿真软件模拟各种类型电压下的电场分布,从而得出换流变压器阀测绕组端部的电场分布特征。
1. 建立模型
通过变压器绕组绝缘结构的分析[9-11],本文选取典型的极不均匀电场结构:棒-板电极结构形式作为计算模型,其中棒电极为高压极,板电极为接地极。极间为纸板分割油隙的结构形式,其中纸板厚度取2mm,油道宽度均为3mm。对于220kV以上的变压器,绕组端部到铁轭的距离H与端部屏蔽环曲率半径r的比值H/r一般在5~24之间,本文取中间值H/r=10,即H为13mm,r为1.3mm。模型结构尺寸如图1-1所示。图1中(a)为纸板交叠的形式,(b)为角环交叠的形式。模型A中,在纸板表面分别选取线段L1、L2和L3作为电场观测面,以跟踪油、纸分界面上的电场分布状况,在模型B中,以纸板交叠中心L4和纸板内表面L5作为电场观测面。
(a) 计算模型A
(b) 计算模型B
图1油、纸复合绝缘计算模型结构
2. 电场计算
2.1 参数选择
本文计算中,选取油、纸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分别选择为2.2、4.4,导电率比为100:1,如表1所示。
外施电压依据IEC公式,如式(1)~(3)所示。
交流试验电压水平(有效值)
(1)
直流试验电压水平(正极性)
(2)
极性反转试验电压水平
(3)
式中:
N—换流站每极中所串联的6脉动换流桥的个数;
Udm—6脉动换流桥的最大输出直流电压;
Uvm—阀侧绕组最大线电压(有效值)。
对于6脉动换流桥,若换流阀触发角为理想值0,并且不考虑线路及负载上的压降,则换流桥输出最大直流电压Udm与最大输入交流电压Uvm为式(2-4)所示的关系。
(4)
本文计算中,当外施交流电压有效值达到26kV时,油介质达到临界击穿,遂以Uac=26kV为基准值,依据式(1)~(4)可计算出直流及极性反转试验电压值,如表2所示。
2.2交流电场计算
模型棒电极上施加37kV交流峰值电压,板电极为0电位,则模型中的电场分布如图2所示。从模型电位分布图可以看出,电极端部效应明显,即靠近棒电极端部,电位线分布密集,远离电极端部区域,电位线分布疏松且比较平缓。而且可以看到,电位线在穿过油、纸界面时,电位线发生微小折射,这有利于降低油道中的电场强度,从而提高油道的绝缘性能。
(a) 模型A电位分布 (b) 模型B电位分布
图2 交流电压下模型电场分布
2.3直流电场计算
(a) 模型A电位分布 (b) 模型B电位分布
图3 直流电压下模型电场分布
直流电压下,模型中电场分布见图3所示。可以看出,纸板中电位线比较集中,油中电位线较疏松,且电位线在穿过油、纸界面时发生较大突变。而且可以看到,没有较明显的端部效应。这是因为,直流电压下,电场分布与介质导电率成反比关系,油与纸板电导率比值γo/γp为100/1,故纸板中电场强度远远高于油中电场强度。从模型A和B中电场分布对比来看,模型B棒电极附近油中电场强度低于模型A,這是由于角环对电场分布有改善作用,但角环拐角处电场强度较高。
2.5极性反转电场计算
(1).t=0时刻
当极性反转电压为+27kV→-27kV时,计算得到反转时刻模型中的电场分布,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在纸板表面出现闭合的电位线,其次,油道中电位线密集,电场加强。相比直流电场分布,极性反转下纸板中的电场强度明显降低,这是由于反转电压与自由电荷所激励的电场在纸板中方向相反,使得电场强度削弱的缘故。
(a) 模型A电位分布 (b) 模型B电位分布
图4 极性反转时刻模型中电场分布
(2) t>0时刻
图5 极性反转下油、纸介质中最大电场强度暂态过程
对于本文的计算模型,可计算得到电场暂态过程的时间常数τ为106。若在观侧面L4上分别选取油中和纸板中的最大电场强度点作为电场跟踪点,则可计算得到这两个点在极性反转后的电场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对于油介质,最大电场强度出现在反转时刻,而对于纸介质,最大电场强度出现在电场恒定时刻。大约在极性反转后500s,此时介质中才能重新建立起恒定场分布。
虽然过渡到恒定场之后纸板中的电场强度高于油道,但纸板的耐受电场强度远高于油道,故对于极性反转工况,对绝缘考核最严峻的时刻出现在反转时刻,此时油道中承受着很高的电场强度。故对于换流变压器阀测绕组绝缘,最有效的考核方式是极性反转试验。 3.结论
通过计算不同类型电压作用下的电场分布,可以得到换流变压器阀侧绕组端部电场的分布特征,总结如下:
(1)交流电压作用下,电场强度分布与介质介电常数成反比关系,油道中电场强度高于纸板。且电场分布呈现明显的端部效应,绕组端部电场应力集中。故增大绕组端部屏蔽环曲率半径、改善油介质绝缘性能、细分油道是提高绕组端部绝缘强度的有效措施。
(2)直流电压作用下,电场强度分布与电导率成反比,纸板中电场强度远高于油道。单纯增大电极曲率半径并不能有效改善电场分布,而运用角环结构绝缘纸板可引导电场分布,从而改善电场分布。
(3)极性反转电压作用下,反转时刻电场分布呈现容性电场分布特征,相比交流电场,油道中电场强度升高。改善电极结构和纸板结构能有效改善电场分布,提高绝缘性能。反转时刻之后,电场逐渐过渡到恒定场分布。
(4)极性反转试验对油的绝缘考核有效性最好,其次为交流电压;直流电压对纸板的绝缘考核有效性最好。
参考文献:
[1]赵婉君.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宿志一,范建斌.葛洲坝和南桥换流站一次设备运行情况和健康水平评估[J].电力设备,2003,4(3):1-9.
[2]金涛.葛洲坝和南桥换流站一次绕组类设备运行情况[J].电力设备,2003,4(3):10-14.
[3]Mcdermid W, Glodjo A, Bromly JC. Analysis of converter transformer failures and application of periodic on-line partial discharge measurement[C]. The Proceedings of 2001 Electrical Insulation Conference and Electrical Manufacturing & Coil Winding Conference, 2001, Canada, pp: 577-582.
[4]王瑞珍,文闿成,罗维.葛洲坝换流变压器事故分析[J].变压器, 2000,37(6):33-35.
[5]涂明,王瑞珍,文成.换流变压器的结构型式技术参数及绝缘试验[J].湖北电力,1998,22(4):12-16.
[6]韩晓东,翟亚东.高压直流输电用换流变压器[J].高压电器,2002,38(3):5-6.
[7]林正平.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引出線的绝缘结构[J].变压器,2003,40(7):8-11.
[8]Hammer F, Kuchler A. Insulating systems for HVDC power apparatus[J]. IEEE Trans. on Electrical Insulation, 1992, 27(3): 601-609.
[9]谢毓城.电力变压器手册[M].北京:机械出版社,2003.
[10]宓传龙.超高压换流变压器和平波电抗器绝缘结构简述[J].高压电器,2003,39(1):14-15.
[11]尹克宁.变压器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12]严章,朱德恒. 高电压绝缘技术[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