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的仕女画

来源 :收藏界·古文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tana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现代画坛上被誉为“五百年来一大千”的张大千(1899-1983),可说是一位全能画家,山水、人物、花卉、仕女、翎毛画,无所不精。然而,张大千最爱画的就是仕女了。据说张大千在中学时,便经常在课堂上偷画美人作为消遣;到了30多岁,即已遍习唐寅、仇英、陈洪绶、改琦、顾洛、任伯年等明、清诸家的仕女画风;42岁起赴敦煌临摹壁画之后,其人物画功力更上一层楼。在他笔下,无论是古装仕女,抑或经过他理想化的时装美女,无不色彩华美、妍丽动人,为他博得了“张美人,’的称号。
  说到张大千,大家并不陌生,他是画坛大师级的人物,尤其是他的山水画,独创新意,在画坛独树一帜。但是张大千不仅仅会画山水画,他的仕女画也是堪称一绝。
  张大千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山水画大家,他的山水画泼墨挥毫,显示出大家气魄。但是当你欣赏张大千的仕女画之后,才知道他的笔法如此细腻。
  曾有画家评价张大千的仕女画时候这样说,张大千笔下的仕女,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自出新意,他在长期的观察中注重人物的神韵,传达出一种仕女的柔美感。
  张大千认为,作为一个绘画专业者,不能只学水墨的表面形式,要对画的本身规律和整体神韵进行研究,这样的画才能生动有神。他的绘画思想和齐白石有相似的地方,曾说对于绘画不应当求太像作为标准,更不应该故意求不像。如果一味地求像,那么真实度不如摄影,若求它不像,就没有画的必要了。所以一定要在像与不像之间,才可以得到应有的神韵。这也就是传统绘画的意义,正是古人所说,形神兼备。
  不论在山水画上还是在花鸟画上,或者在仕女画上,张大干始终坚持这一原则,让他的画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张大千虽然学习了西方的绘画原理,但是他认为绘画不分东西,艺术到了一定的境界都是相通的,取长补短,用发展的眼光看书画,并不是不可。从张大千的画中可以感受到他对待绘画的态度。
  张大千的仕女画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在早年的时候,他的仕女画主要学习了任伯年、费丹旭的风格,人物造型呈现出纤细柔弱的风格。在后期他又学习了唐伯虎、吴伟等人的风格,此时的人物造型风格娴静温婉,风格灵秀,用笔轻快凝练。加上他又学习了西方的绘画元素,让他的仕女画看上去很有立体感。
  从张大千的仕女画中可以看出,在设色上颜色分明,过渡自然,没有生硬之感。在整体造型上严谨中又有灵动之感,把人物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生动传神。
  张大千在学画的道路上,遍访名家,他也是一位性情中人,曾出家为僧,游历大江名山,在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上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徐悲鸿曾评价他是五百年才出一个的艺术家。
  当后人说起张大千的时候,往往会想到他的泼彩山水,而把他的仕女画遗忘,欣赏过他的仕女画之后,是不是改变了你对张大千的认识呢?
  作品赏析
  张大千笔下的美人,诚然深得古代仕女画的神髓,但由于他擅长写生,故其创作中又往往融入眼中所见美女形象;举凡平日交往的名门闺秀、学生、名伶,甚至是应酬作陪的酒女,无一不是他创作灵感的来源。如1944年初秋,大千与友人齐聚畅饮,席间有赵姐、阿环、波小妹三位酒女作陪,劝酒夹菜。当天,阿环身着深青色洋装,半醉半醒斜躺,双脚跷起,露出雪白肌肤,姿态十分撩人。张大千在黄君璧和一群酒友的怂恿下,挥毫创作了《摩登仕女》,将阿环娇慵困倦、玉腿藕臂的形象画了下来,堪称其美人画中的“限制级”作品。
  来年(1945),张大千又重作一幅《摩登仕女》,图中的阿环成了背倚芭蕉树、身着白色镶边旗袍、曲膝席地端坐的模样,不仅与前幅斜躺的姿势不同,其交叠的双手亦仿如唐代菩萨一般,臂上各系金钏—双,又戴上镯子。尽管阿环足蹬绿色露趾高跟鞋,发型与面部妆容依旧相当时髦,看似风情万种;但大千在此改用了优雅的白描线条,及色彩不那么浓艳的浅绛设色,再搭配常见于传统文人画中的芭蕉及墨竹题材,遂使这位现代装扮的仕女一改冶艳风格,充满了古典之美。
  除了将民国时装仕女入画,张大千也尝试以他在日本所見的浮世绘美入画作为创作蓝本。如作1946年的《仕女拥衾图》,描绘一位秀发垂肩、肤若凝脂的美人,正以锦被裹身,侧身俯卧于屏风前的床(椅)上,眼神凝视着观者,极富典雅浪漫之感。此画虽以唐人的笔法描绘仕女之五官和手部,且被褥上的装饰花纹也源自敦煌窟顶的藻井图案,但画家在此借用了浮世绘的表现手法,以三折屏风为背景,结合床褥半掩的倚侧美人,遂成为相当富有现代感的构图,为传统艺术注入新时代的视觉经验及生活感受。
  本幅画上方有张大千题诗云:“长眉画后尚惺忪,红豆江南酒面浓。别有闲情怪周防,不将春色秘屏风。”在此诗中,张大千将自己比拟为唐代仕女画大师周昉。周昉之画风,据时人记载,乃为“衣裳劲简”“彩色柔丽”,尤其擅长观察和描写唐代宫廷妇女生活的各种情态;就这一点而言,其实与“在观察、欣赏美丽的女人以搜求画稿时,比别人更仔细”的张大千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从张大千的美人画中,我们看到了他不仅仅通过精练的笔墨和个人独到的审美观,隐隐再现一种业已失落的唐代仕女画风,更进一步于古典艺术中再创新境,捕捉美人永恒动人的神韵。
其他文献
学者收藏古物,一类凭眼光和财力,非精、绝不收,以藏品贵重而名闻天下,近代张伯驹、周叔弢等即属此类;一类资金有限,专收一个门类,借以自成一家,比如以收藏青铜器和碑帖拓本著名,终成一代金石大家的容庚;还有一类,偏重于文物的研究价值,各门类都收,也并不求精,比如近代罗振玉、梁启超等。冯其庸生前,也是一位广搜博采的收藏“杂家”,他收藏的文物品类丰富、数量极多,以至于居住的“瓜饭楼”变成了一座小型博物馆。 
期刊
《中国印论类编》(修订版)是在《中国印论类编》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是中国印论系统整理和科学分类的奠基之作,也是迄今为止搜罗最广、资料最为丰富、最具学术性和权威性的印学工具书。作为中国印论研究的里程碑著作,本书是治印学者最好的入门参考书,也是当代篆刻家不可或缺的案头读物。同时,该书还是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出版项目,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曾荣获第三届“中国
期刊
晚清民国时期,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绘画对中国传统绘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形成了“西画东渐”的历史浪潮。流畅地道的墨线,一丝不苟的层层晕染,外加无法效仿的颜色运用,中西合璧,焕然一新的作品打开了中國绘画史的新篇章。在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的“新体画”影响下,诞生了一批绘画巨匠,马晋就是其一。他们使用中国传统的笔墨颜料,纸本或绢本,却采用西方绘画技法,如明暗法、透视法,兼用传统中国绘画的线条塑形手段,诞生了一系列
期刊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目前主要保存在山东博物馆和孔子博物馆,其中藏于山东博物馆的明代服饰是20世纪50年代从曲阜孔府调拨而来,孔子博物馆收藏的明代服饰早先是由曲阜孔府文物档案馆保存。孔府旧藏的明代服饰实物种类丰富,涵盖朝服、礼服、公服、常服、忠静冠服、吉服、便服等主要的服饰门类,具体可分为衍圣公冠服:朝服、公服、常服、忠静冠服;命妇冠服:礼服和常服。吉庆场合穿着的吉服以及日常起居穿着的便服,其中以纹饰绚
期刊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二大少数民族政权,满族的先祖为肃慎族,起源于白山黑水之地,发展到辽金元时期的女真人就是其中的一支。1125年,由于女真人建立了金朝,因此大量女真人进入中原,并长期与汉人杂居融合,仅有少部分女真人还生活在北方偏远地区,而明末清初的女真人(即后来的满族)就是这些部族的后裔。骑马狩猎是满洲先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生活方式之一,因此为适应骑射的需要,清代的满族服饰在继承汉族传统服饰的特点之
期刊
花钱也称压胜钱、厌胜钱、民俗钱等,是中国古代具有压胜、祈吉等文字和图案的“钱币”。不能作为钱币流通,主要用于佩戴、馈赠、赏玩、撒帐等。花钱的铸造较为随意,民间与官方均有铸造,形制各异,因此花钱的种类较多。从形制看,花钱主要分为镂空钱、实体钱。其中,镂空钱两面通透,古人也称玲珑钱或通花钱①。两面不通透者称为实体钱。  镂空花钱出现较早,南宋洪遵《泉志》中记述了一枚轻影钱,“右轻影钱,洞冥记日:汉武帝
期刊
黃胄  字映斋,长安画派代表人物。因其父四十多岁方得此子,取乳名“老傻”,以求平安。“黄胄”是初中时自己起的笔名,以后一直沿用此名。曾用名梁叶子、苗迪。文革中作品曾题名梁蓬、梁泉。1925年3月生于河北蠡县,后迁居西安。早年参加革命,任西北军区战士读物出版社编辑。1942年任蠡县中学美术教员。1946年任陕西省西安雍华图书杂志社主编。1949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事部队美术工作,任西北军区政治
期刊
颜伯龙(1898-1954年)满族,正黄旗,北京人。名云霖,字伯龙(以字行),号长白布衣,所居椿草堂。著名的花鸟画家,工山水、人物、翎毛、走兽。名云程,字云霖,号长白布衣。  旧时祖上为大金国完颜氏,后又在清朝世袭镶蓝旗佐领之职,辛亥革命清朝覆灭,一夜间沦为布衣,又因颜先生祖籍长白,故称“长白布衣”。  早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继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国画系,受业于王梦白(云),陈衡恪(师曾)诸先生,
期刊
琴和瑟,均为中国最古老的拨弦乐器。《诗经·周南·关雎>中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可知琴瑟自古便被联系在一起,同时作为儒家传统礼乐文化的重要参与者,始终与国家礼乐建构关系密切。清朝时满汉文化相互影响、互相融合,清朝逐渐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礼乐体系,在尊儒崇礼的文化背景下,琴瑟等礼乐器的存在更使儒家礼乐文化的发展增光加彩。  一、琴瑟与清朝礼乐文化  康熙六年(1667)颁中和韶乐于太学,雍正
期刊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  吴冠中先生学贯中西古今,兼绘油画国画,他一生以家乡、以江南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吴冠中的画,充满了初春的新绿、薄薄的雾霭、水边村舍、黑瓦白墙,和谐、清新的色调,宁静、淡美的境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