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化工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比赛中微笑的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运动员、裁判、教练和观众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微笑在体育比赛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体育比赛中微笑的传播效应,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体育比赛中微笑的价值。
关键词 体育比赛 微笑 价值
一、体育比赛中微笑对于参与群体的价值分析
(一)对运动员的价值:调节心理状态,体现自身职业素养
运动员比赛过程中,微笑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自身的职业素养水平,体现运动员个人、运动队甚至是国家的形象,也是运动员自身自信和稳重的表现。运动员在参加比赛的时候,由于比赛的性质和比赛的环境容易促使运动员产生紧张的心理,但如果过分紧张就会影响自身的竞技水平。生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微笑能降低皮质醇和多巴胺以及肾上腺素等增加压力激素的水平,可以降低紧张的程度,通过提高内啡肽等激素缓解紧张情绪,这样更有利于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运动员在比赛中通过微笑降低比赛的紧张水平,也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自信水平,给对手增加比赛压力。
(二)对教练的价值:降低运动员的紧张心理水平,增加运动员的信心
教练员的微笑在体育比赛中能够起到一定的战术作用,既可以鼓励和安慰运动员,稳定军心,还可以迷惑对手,给对手施加压力,这是教练员自身修养和能力的一种表现。教练在比赛中微笑,还能给表现好的运动员表扬和鼓励,给失误较多的运动员进行安慰,提醒运动员调整状态,减少失误。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陈忠和教练的微笑对中国女排比赛的胜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他的微笑缓和了中国女排姑娘们紧张的心理,促进运动员水平超常发挥,在关键时刻增加了运动员的心里稳定性,促使运动员发挥出高超的竞技水平。
(三)观众微笑:给予运动员支持和鼓励,更好的发挥自身实力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体育人口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体育比赛,很多的人选择从家里走进比赛现场。赛场观众是运动员积极参与比赛的重要推动力量,观众素质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重要表现,观众热烈的掌声和诚挚的笑容是对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赞美,可以给予运动员莫大的支持和鼓励,促进运动员更好的发挥自身的竞技水平,而赛场观众的暴力则会对运动员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对体育比赛的顺利进行造成障碍。一场热烈的体育比赛,观众如果拿出自己的热情,给运动员诚挚的微笑,增加与运动员的互动,自身也能够充分享受观看比赛的愉悦心情。
二、体育比赛中微笑的传播效应研究
体育比赛中,运动员往往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举办地或者举办国都希望能够通过体育运动这个平台增加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比如奥林匹克运动会,自从20世纪以来通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了多元文化交流的聚集地,其传播效应得到世界的认可。由于历史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不同,各民族和各地区往往在文化价值上存在巨大的差异,然而,微笑对于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意义是相同的,可以增加运动员和裁判员以及观众等等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化解矛盾和冲突。
古往今来,微笑自始至终都蕴涵着友好和包容以及坚强和认同等深意,体育比赛的主办方或者城市或国家总是希望能够通过微笑这种国际性的言语去传播城市或者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涵,充分显示全球化背景下自身文化的感召力和政治民主性以及经济实力,引起大家的关注,证明自己体质的优越。微笑传播着主办方或者主办城市或主办国幸福快乐的和谐氛围,微笑慢慢发展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为瑞士联邦政府为了迎接2008年6月由瑞士和奥地利联合主办的“欧洲杯”足球赛斥资1250万瑞士法郎,委托瑞士国家旅游局实施一项“微笑工程”,以维护瑞士作为“欧洲杯”足球赛东道主和世界旅游胜地的国家形象。再如我国为展示自己的形象,北京团市委在北京奥运会前联合中央及首都25家新闻单位共同向全社会发出微笑倡议,开展“微笑北京”主题活动,为倡导志愿精神与和谐理念,提升城市文明素养,促进社会人际和谐,营造全民参与奥运、服务奥运、奉献奥运的浓厚社会氛围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结语
微笑和体育运动具有互动性和互助性,体育比赛场上不同角色之间微笑不仅能够增加比赛的观赏性,还可以促使运动员更好地发挥自身竞技水平,创造更加优异的运动成绩,增加文化传播和交流。对于微笑而言,通过体育比赛产生一种具有更强的传播力和感染力,促使民族文化和精神能够得到更大的传播和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把微笑放在体育运动领域的视角深入研究,对微笑的传播也能够产生有效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志愿者协会.微笑北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 李一宁.奥林匹克运动与奥运精神[J].体育与科学.2008(1).
[3] 胡河宁.西方微笑传播中的身体表情与心灵符号[J].学术界.2010(12).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比赛中微笑的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运动员、裁判、教练和观众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微笑在体育比赛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体育比赛中微笑的传播效应,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体育比赛中微笑的价值。
关键词 体育比赛 微笑 价值
一、体育比赛中微笑对于参与群体的价值分析
(一)对运动员的价值:调节心理状态,体现自身职业素养
运动员比赛过程中,微笑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自身的职业素养水平,体现运动员个人、运动队甚至是国家的形象,也是运动员自身自信和稳重的表现。运动员在参加比赛的时候,由于比赛的性质和比赛的环境容易促使运动员产生紧张的心理,但如果过分紧张就会影响自身的竞技水平。生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微笑能降低皮质醇和多巴胺以及肾上腺素等增加压力激素的水平,可以降低紧张的程度,通过提高内啡肽等激素缓解紧张情绪,这样更有利于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运动员在比赛中通过微笑降低比赛的紧张水平,也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自信水平,给对手增加比赛压力。
(二)对教练的价值:降低运动员的紧张心理水平,增加运动员的信心
教练员的微笑在体育比赛中能够起到一定的战术作用,既可以鼓励和安慰运动员,稳定军心,还可以迷惑对手,给对手施加压力,这是教练员自身修养和能力的一种表现。教练在比赛中微笑,还能给表现好的运动员表扬和鼓励,给失误较多的运动员进行安慰,提醒运动员调整状态,减少失误。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陈忠和教练的微笑对中国女排比赛的胜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他的微笑缓和了中国女排姑娘们紧张的心理,促进运动员水平超常发挥,在关键时刻增加了运动员的心里稳定性,促使运动员发挥出高超的竞技水平。
(三)观众微笑:给予运动员支持和鼓励,更好的发挥自身实力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体育人口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体育比赛,很多的人选择从家里走进比赛现场。赛场观众是运动员积极参与比赛的重要推动力量,观众素质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重要表现,观众热烈的掌声和诚挚的笑容是对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赞美,可以给予运动员莫大的支持和鼓励,促进运动员更好的发挥自身的竞技水平,而赛场观众的暴力则会对运动员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对体育比赛的顺利进行造成障碍。一场热烈的体育比赛,观众如果拿出自己的热情,给运动员诚挚的微笑,增加与运动员的互动,自身也能够充分享受观看比赛的愉悦心情。
二、体育比赛中微笑的传播效应研究
体育比赛中,运动员往往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举办地或者举办国都希望能够通过体育运动这个平台增加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比如奥林匹克运动会,自从20世纪以来通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了多元文化交流的聚集地,其传播效应得到世界的认可。由于历史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不同,各民族和各地区往往在文化价值上存在巨大的差异,然而,微笑对于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意义是相同的,可以增加运动员和裁判员以及观众等等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化解矛盾和冲突。
古往今来,微笑自始至终都蕴涵着友好和包容以及坚强和认同等深意,体育比赛的主办方或者城市或国家总是希望能够通过微笑这种国际性的言语去传播城市或者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涵,充分显示全球化背景下自身文化的感召力和政治民主性以及经济实力,引起大家的关注,证明自己体质的优越。微笑传播着主办方或者主办城市或主办国幸福快乐的和谐氛围,微笑慢慢发展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为瑞士联邦政府为了迎接2008年6月由瑞士和奥地利联合主办的“欧洲杯”足球赛斥资1250万瑞士法郎,委托瑞士国家旅游局实施一项“微笑工程”,以维护瑞士作为“欧洲杯”足球赛东道主和世界旅游胜地的国家形象。再如我国为展示自己的形象,北京团市委在北京奥运会前联合中央及首都25家新闻单位共同向全社会发出微笑倡议,开展“微笑北京”主题活动,为倡导志愿精神与和谐理念,提升城市文明素养,促进社会人际和谐,营造全民参与奥运、服务奥运、奉献奥运的浓厚社会氛围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结语
微笑和体育运动具有互动性和互助性,体育比赛场上不同角色之间微笑不仅能够增加比赛的观赏性,还可以促使运动员更好地发挥自身竞技水平,创造更加优异的运动成绩,增加文化传播和交流。对于微笑而言,通过体育比赛产生一种具有更强的传播力和感染力,促使民族文化和精神能够得到更大的传播和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把微笑放在体育运动领域的视角深入研究,对微笑的传播也能够产生有效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志愿者协会.微笑北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 李一宁.奥林匹克运动与奥运精神[J].体育与科学.2008(1).
[3] 胡河宁.西方微笑传播中的身体表情与心灵符号[J].学术界.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