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活动是幼儿的小社会,区域活动把生活中的场景投射进班级,幼儿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凭着兴趣与好奇心来模拟大人们的生活,在活动中巩固和提升自己的一些生活技能。幼兒好模仿,所以区域游戏是他们喜欢的一种游戏方式。区域活动以其独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园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所以如何布置活动区域,开展游戏活动成为幼儿园的重要工作。
一、活动区域的布置
活动区是幼儿室内游戏活动的主要区域,区域游戏的设计要点如下:
(一)要考虑幼儿的年龄和兴趣需要
在规划活动区时,首先要考虑幼儿的年龄。大、中、小班幼儿思维发展水平不一样,喜欢的游戏也不一样,在设计游戏区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兴趣和游戏需要来选择不同功能的游戏区。如小班可以设置娃娃家,温暖亲切,让幼儿找到安全感,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中大班生活经验相比小班要丰富些,可以设置一些社会性强些的,锻炼孩子的社会性。
(二)根据班级面积和人数确定游戏区个数
活动区的个数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活动区的个数一般根据班级面积和幼儿人数来确定,一个区域大概5~6个人,这样能保证各区域活动正常进行,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三)考虑各区域的开放或封闭性
活动区域中有些区域需要一个较为封闭的空间,幼儿需要在安静独立的环境中,在不容易被打扰的情况下专注地思考或者游戏。有些区域需要开放或者半开放的环境,如角色区、表演区等,在开放的环境中有利于幼儿的人际交往,也有利于幼儿的创造性表现。所以在规划活动区域时,可以把安静的区域设置在角落或者相对封闭的空间,并且安静的游戏区与吵闹的游戏区要分离。
二、区域游戏的设计原则
(一)因地制宜原则
每个幼儿园和班级都有自己的场地条件和特色,在区域设计时应结合本园条件、特色和本班班级特点,充分利用原有环境和现在的材料,挖掘原有环境的特点和功能。
(二)互动参与性原则
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家长和幼儿的积极性。要有让幼儿参与的意识,不能教师包办一切,只有教师、幼儿、家长一起动脑、动手才会使游戏资源更丰富,更适合幼儿。
(三)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性原则
环境的创设、各区域的创设首先要符合幼儿教育目标,符合本园教育理念,符合本班教育特色和幼儿发展水平,不能一味地只追求美观。要把教育渗透在环境中,让幼儿在无形中自主习得知识或者某项技能。
(四)开放性原则
游戏的开展要具有开放性,在时间、空间和材料上体现开放性,幼儿在游戏中自己做主,玩什么游戏,玩多长时间,选用什么材料,教师不能直接支配。
(五)差异性原则
小班、中班、大班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有所不同,游戏水平也不同。如小班在进行区域布置时,首先环境要能吸引幼儿,其次投放的材料要逼真,尽量提供成品材料。而中大班幼儿在材料投放上,尽量投放半成品,这样能够发展幼儿创造性,与小班相比,中大班孩子已经可以创造性地游戏,游戏水平在逐步提高,教师投放的材料要具有启发性、操作性、探索性。差异性不仅在小、中、大班之间存在,在同一年龄班,幼儿之间也存在差异,所以在区域游戏材料投放时,也要具有层次性,考虑到能力弱些的幼儿和能力强些的幼儿。
(六)经济性原则
区域游戏设计和布置要考虑到经济性,尽可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可以利用废旧物自制玩具,如在益智区可以用鞋盒制作夹夹乐;在体育游戏中好玩的空气袋,把方便袋吹好扎紧口,在上面画上人脸,系在竹竿上,教师控制竹竿,幼儿来跳碰空气袋,小朋友们一样玩得很开心。
二、游戏的开展
(一)规则意识
为了游戏能顺利进行,各区域要设置区域规则,以保证区域游戏能有序进行。首先要让幼儿明白遵守游戏规则,就像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一样,各区域有各区域的规则,在进入区域游戏中要遵守游戏规则,这样游戏才能正常进行。
(二)尊重个体差异
游戏开展时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性,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确定目标。如果幼儿在游戏中不能达到老师设想的游戏目标,教师可以适当放低对他的要求。反之,如果有些幼儿很容易就达到目标,这时应该适当提高些要求,目标的制定要幼儿能跳一跳就够到。
(三)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
在游戏中,教师要做好观察和指导,同时要把握好时间,何时指导,以什么方式指导,都是需要注意的。如,在幼儿游戏不投入时,幼儿难以和同伴相处时,幼儿缺少材料游戏难以进行时,幼儿的游戏技能存在困难时,幼儿在游戏中存在负面游戏行为时等情形时,需要老师介入游戏。
区域活动在幼儿园有其特有的功能和作用,区域活动的开展为孩子的交往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环境,孩子在区域活动中能够发展他们的社会性,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能够发展创造性,他们有自己的空间,可以自己做主决定游戏的方向。总之,幼儿园教师在了解本班孩子的基础上,和家长、孩子一起布置适合本班特色的环境,创设出具有班级特色符合幼儿发展的区域游戏,让幼儿在活动中快乐成长。
一、活动区域的布置
活动区是幼儿室内游戏活动的主要区域,区域游戏的设计要点如下:
(一)要考虑幼儿的年龄和兴趣需要
在规划活动区时,首先要考虑幼儿的年龄。大、中、小班幼儿思维发展水平不一样,喜欢的游戏也不一样,在设计游戏区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兴趣和游戏需要来选择不同功能的游戏区。如小班可以设置娃娃家,温暖亲切,让幼儿找到安全感,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中大班生活经验相比小班要丰富些,可以设置一些社会性强些的,锻炼孩子的社会性。
(二)根据班级面积和人数确定游戏区个数
活动区的个数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活动区的个数一般根据班级面积和幼儿人数来确定,一个区域大概5~6个人,这样能保证各区域活动正常进行,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三)考虑各区域的开放或封闭性
活动区域中有些区域需要一个较为封闭的空间,幼儿需要在安静独立的环境中,在不容易被打扰的情况下专注地思考或者游戏。有些区域需要开放或者半开放的环境,如角色区、表演区等,在开放的环境中有利于幼儿的人际交往,也有利于幼儿的创造性表现。所以在规划活动区域时,可以把安静的区域设置在角落或者相对封闭的空间,并且安静的游戏区与吵闹的游戏区要分离。
二、区域游戏的设计原则
(一)因地制宜原则
每个幼儿园和班级都有自己的场地条件和特色,在区域设计时应结合本园条件、特色和本班班级特点,充分利用原有环境和现在的材料,挖掘原有环境的特点和功能。
(二)互动参与性原则
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家长和幼儿的积极性。要有让幼儿参与的意识,不能教师包办一切,只有教师、幼儿、家长一起动脑、动手才会使游戏资源更丰富,更适合幼儿。
(三)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性原则
环境的创设、各区域的创设首先要符合幼儿教育目标,符合本园教育理念,符合本班教育特色和幼儿发展水平,不能一味地只追求美观。要把教育渗透在环境中,让幼儿在无形中自主习得知识或者某项技能。
(四)开放性原则
游戏的开展要具有开放性,在时间、空间和材料上体现开放性,幼儿在游戏中自己做主,玩什么游戏,玩多长时间,选用什么材料,教师不能直接支配。
(五)差异性原则
小班、中班、大班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有所不同,游戏水平也不同。如小班在进行区域布置时,首先环境要能吸引幼儿,其次投放的材料要逼真,尽量提供成品材料。而中大班幼儿在材料投放上,尽量投放半成品,这样能够发展幼儿创造性,与小班相比,中大班孩子已经可以创造性地游戏,游戏水平在逐步提高,教师投放的材料要具有启发性、操作性、探索性。差异性不仅在小、中、大班之间存在,在同一年龄班,幼儿之间也存在差异,所以在区域游戏材料投放时,也要具有层次性,考虑到能力弱些的幼儿和能力强些的幼儿。
(六)经济性原则
区域游戏设计和布置要考虑到经济性,尽可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可以利用废旧物自制玩具,如在益智区可以用鞋盒制作夹夹乐;在体育游戏中好玩的空气袋,把方便袋吹好扎紧口,在上面画上人脸,系在竹竿上,教师控制竹竿,幼儿来跳碰空气袋,小朋友们一样玩得很开心。
二、游戏的开展
(一)规则意识
为了游戏能顺利进行,各区域要设置区域规则,以保证区域游戏能有序进行。首先要让幼儿明白遵守游戏规则,就像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一样,各区域有各区域的规则,在进入区域游戏中要遵守游戏规则,这样游戏才能正常进行。
(二)尊重个体差异
游戏开展时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性,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确定目标。如果幼儿在游戏中不能达到老师设想的游戏目标,教师可以适当放低对他的要求。反之,如果有些幼儿很容易就达到目标,这时应该适当提高些要求,目标的制定要幼儿能跳一跳就够到。
(三)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
在游戏中,教师要做好观察和指导,同时要把握好时间,何时指导,以什么方式指导,都是需要注意的。如,在幼儿游戏不投入时,幼儿难以和同伴相处时,幼儿缺少材料游戏难以进行时,幼儿的游戏技能存在困难时,幼儿在游戏中存在负面游戏行为时等情形时,需要老师介入游戏。
区域活动在幼儿园有其特有的功能和作用,区域活动的开展为孩子的交往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环境,孩子在区域活动中能够发展他们的社会性,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能够发展创造性,他们有自己的空间,可以自己做主决定游戏的方向。总之,幼儿园教师在了解本班孩子的基础上,和家长、孩子一起布置适合本班特色的环境,创设出具有班级特色符合幼儿发展的区域游戏,让幼儿在活动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