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并探讨改进头低足高"人字形"卧位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全麻下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患者108例,依据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改进头低足高"人字形"卧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头低足高截石位。分别记录2组患者麻醉诱导后体位安置前3 min、安置后3 min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并计算差值、恢复平卧位前3 min、恢复平卧位后3 min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并计算差值;于麻醉诱导后体位安置前3 min(T0)、气腹并头低足高位后3 min(T1)、60 min(T2)、120 min(T3)、恢复水平卧位前3 min(T4)、气腹解除恢复平卧位后3 min(T5)、30 min(T6)测量眼内压并记录;调查手术医生对于2种体位的满意度,并于术后24 h、48 h对患者进行随防,调查并记录患者肩部疼痛情况和下肢疼痛麻木情况。
结果观察组体位摆放前后及体位恢复前后的心率差值分别为(2.11 ± 0.92)、(-2.78 ± 1.01)次/min,对照组分别为(5.98 ± 2.98)、(-6.03 ± 1.98)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11、-9.851,均P<0.01)。观察组体位摆放前后及体位恢复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差值分别为(1.67 ± 1.23)、(2.21 ± 0.89)mmHg(1 mmHg=0.133 kPa),对照组分别为(7.20 ± 2.30)、(6.41 ± 1.8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12、14.811,P<0.01)。在T0、T6两个时间点,2组患者眼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T5的每个时间点观察组的平均眼压值分别为(13.64 ± 1.66)、(16.56 ± 1.82)、(19.78 ± 1.70)、(21.00 ± 1.71)、(18.53 ± 1.77)mmHg,均低于对照组的(15.59 ± 2.03)、(19.40 ± 1.89)、(23.22 ± 2.15)、(25.38 ± 2.09)、(22.35 ± 1.7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2~11.907,均P<0.01)。各时间点差值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3.461~13.449,均P<0.01)。观察组肩部疼痛发生率及下肢疼痛发生率分别为9.26%(5/54)、7.41%(4/54),低于对照组的46.29%(25/54)、31.48%(1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78、9.755,P<0.01);观察组肩部疼痛及下肢疼痛评分分别为(1.38 ± 0.38)、(2.02 ± 0.34)分,低于对照组的(4.44 ± 0.48)、(3.85 ± 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61、20.162,P<0.01)。手术医生对观察组体位的满意率为87.04%(47/54),高于对照组的55.56%(3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9,P=0.024)。
结论在满足手术暴露需要的基础上,改进"人字形"头低足高位较头低足高截石位能更好地维持心率血压稳定,有效减少患者术中眼压值的升高,减少了术后下肢和肩部疼痛的发生率,能提高手术患者的体位舒适度,有利于患者的手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