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又是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然而目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解式、结论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仍大行其道,有的学校领导不愿意让学生阅读书籍,尤其是课外书,希望通过课堂上对少数经典范文的学习,让学生举一反三,就足够了。实际上,阅读教学与做其他事情一样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量不够,感性认识不足,哪来理性的飞跃。况且阅读本质不只是技能训练,不只是应付考试,而是通过在大量的以了解内容或获取信息为中心的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与思考创造,照亮学生的心灵、释放生命的力量”。
长期以来,传统的阅读教学停留在静态的分析层面,单纯着眼于文本的段落大意、内容要点、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这种形式,优点显而易见,尤其是对于以打基础为主的初中生来说,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学生能通过每一次的阅读训练,夯实自己的基础。但对于知识难度加大加深的高中生来说,零碎的基础知识对于他们语文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大作用,即使想应付高考阅读试题也无法做到。因此,上课文阅读课时,活生生的艺术形象不见了,丰富真切的个人感受消失了,剩下的多是支離破碎的“尸体解剖”。采用这种方法,学生除了能吃力地解决阅读材料中的问题外,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内容,进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见这种阅读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如何改变当前阅读教学的现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阐发,这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为探索更生动、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的提高指明了方向。基于以上认识,新课标理念审视下的阅读教学可以采用问题导读、探究领悟、技法实战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设身处地地感受体验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与情感。
一、问题导读
高中语文教学通过一篇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对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感受力和审美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何理解文章内容及蕴含的作者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创造力,是阅读教学首要解决的。当然,阅读文章的过程本身就是读者的想象、思维和情感的参与过程,体现强烈的个性特征。在阅读教学中,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体验,对课文文本的解读也是不同的。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平等、合作、交流的态度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观点,而不能简单武断,以“一”蔽之,要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多方位思考问题,积极大胆地提出观点和看法。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力给每个学生创造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机会,使学生小到对一个词语的理解,大到对文章主旨的认识,都能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探究领悟
探究是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又发现,有创新。这是阅读教学追求的高层次境界。著名学者靳玉乐在《探究教学论》中指出:“探究性学习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二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是基础,合作是关键,探究是目的。一篇文章,首先要学生认识,要读懂文字符号的表层意义,即游走于文字边缘;其次,要走进文本,能和作者对话,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探究文字背后的要义;最后,深刻领悟,在深悟的过程中获得丰厚的学养。当然,探究领悟必须把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自己感悟。教师要善于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想知而不晓,欲说而无言时,提出问题,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意识。
三、技法实战
高三学年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学到的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高考对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点较多,如,“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等等。有的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但限制很大,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且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规范阅读和规范答题可以说是高三学年的主要任务。
至于解决阅读题的具体技法,在此不再赘述。当然,这些技法的实施对老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应深入研究“两纲”,纵横比对,参透大纲、考纲对知识点的考查方向,坚持对高考题的“裸做”,获取最直接的解题感受;学生应主动阅读,积极探索,独立思考,质疑问难,注重总结。这样,才可能在高考阅读中灵活运用,以“法”作答,以“技”制胜。当然,阅读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应立足实际,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新课标的实施,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只有教师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开辟广阔天地。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既要教会学生考试,更要培养学生解决、探索未知的能力。“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我们在平时阅读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讲究方法,促使学生多读书、多思考,这样阅读教学就一定能取得显著效果。
长期以来,传统的阅读教学停留在静态的分析层面,单纯着眼于文本的段落大意、内容要点、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这种形式,优点显而易见,尤其是对于以打基础为主的初中生来说,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学生能通过每一次的阅读训练,夯实自己的基础。但对于知识难度加大加深的高中生来说,零碎的基础知识对于他们语文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大作用,即使想应付高考阅读试题也无法做到。因此,上课文阅读课时,活生生的艺术形象不见了,丰富真切的个人感受消失了,剩下的多是支離破碎的“尸体解剖”。采用这种方法,学生除了能吃力地解决阅读材料中的问题外,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内容,进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见这种阅读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如何改变当前阅读教学的现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阐发,这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为探索更生动、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的提高指明了方向。基于以上认识,新课标理念审视下的阅读教学可以采用问题导读、探究领悟、技法实战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设身处地地感受体验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与情感。
一、问题导读
高中语文教学通过一篇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对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感受力和审美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何理解文章内容及蕴含的作者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创造力,是阅读教学首要解决的。当然,阅读文章的过程本身就是读者的想象、思维和情感的参与过程,体现强烈的个性特征。在阅读教学中,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体验,对课文文本的解读也是不同的。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平等、合作、交流的态度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观点,而不能简单武断,以“一”蔽之,要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多方位思考问题,积极大胆地提出观点和看法。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力给每个学生创造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机会,使学生小到对一个词语的理解,大到对文章主旨的认识,都能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探究领悟
探究是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又发现,有创新。这是阅读教学追求的高层次境界。著名学者靳玉乐在《探究教学论》中指出:“探究性学习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二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是基础,合作是关键,探究是目的。一篇文章,首先要学生认识,要读懂文字符号的表层意义,即游走于文字边缘;其次,要走进文本,能和作者对话,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探究文字背后的要义;最后,深刻领悟,在深悟的过程中获得丰厚的学养。当然,探究领悟必须把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自己感悟。教师要善于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想知而不晓,欲说而无言时,提出问题,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意识。
三、技法实战
高三学年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学到的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高考对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点较多,如,“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等等。有的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但限制很大,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且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规范阅读和规范答题可以说是高三学年的主要任务。
至于解决阅读题的具体技法,在此不再赘述。当然,这些技法的实施对老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应深入研究“两纲”,纵横比对,参透大纲、考纲对知识点的考查方向,坚持对高考题的“裸做”,获取最直接的解题感受;学生应主动阅读,积极探索,独立思考,质疑问难,注重总结。这样,才可能在高考阅读中灵活运用,以“法”作答,以“技”制胜。当然,阅读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应立足实际,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新课标的实施,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只有教师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开辟广阔天地。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既要教会学生考试,更要培养学生解决、探索未知的能力。“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我们在平时阅读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讲究方法,促使学生多读书、多思考,这样阅读教学就一定能取得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