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綦江县永城镇,有一年近六旬的黑脸汉子,当地乡亲皆尊称其“何官”。
“何官”——这真是一个特殊的称呼,当多大的官才能在前头缀上姓,成为自己的别称呢?谁给他取了这个称号,又是谁在这么叫他呢?
“何官”长得黑,加上表情严肃,这让他看起来更黑了。在永城镇,他可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说起“何官”,虽谈不上童叟皆知,却也是一呼百应。
“何官”名叫何明祥,是永城镇助理调研员。多少年来,人们都以“官”作为他的尊称。
百姓为何对此“官”情有独钟?
履历
“何官”大名何明祥,为官半生,即将退休。
1978年,何明祥戴上第一顶“乌纱帽”——生产队长。可别小看这位“芝麻官”,上任伊始,他便带领乡亲改造洪水泛滥的石良河,大战两月有余,在纷飞大雪中完成700多米河道改造任务。从此,石良河沿岸再无洪水滔天。
其后30多年,何明祥辗转隆盛、永城等乡镇,把村镇两级能见到的职务几乎任了个遍,连妇女主任都当过。后来他调任永城镇党委书记。这几年,年近六旬的何明祥退居二线,当上镇政府助理调研员。
“老何,你当过这么多官,称呼你可不容易。”几年前的一天,一乡亲建议道,“干脆叫你‘何官’得了,免得‘书记’、‘镇长’、‘委员’一大堆头衔,老百姓叫起不方便。”
“何官”之名,从此在永城镇广为流传。现在到镇上一提“何官”,众乡亲皆点头道“认识、认识”,反倒是问“何明祥”是谁,很多人一时半会反应不过来。
乡亲们对此“官”的情有独钟,源于“何官”对修路的情有独钟。
修路
2010年4月中旬,永城镇瀛山村,一场洪水重创村级公路。乡亲们反映强烈。
“何官”领命出征,带人勘察现场,很快拿出施工方案。此后14天,一个身材高瘦却生了一张“包公脸”的老干部一直活跃在施工现场。他带人搅拌水泥、夯实地基,沙尘、烈日、暴雨和泥水,都挡不住他。14天后,公路修葺一新,“何官”黑得更像包公了。
乡亲们说,“何官”是永城人,永城的路有一半是他修的!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带头修通了瀛山村的第一条公路。修路的效果立竿见影——山上农户喂的肥猪终于能下山卖了,山底下的肥料也能拉进村了。第二年,全村粮食产量增长15万公斤。
“要致富,先修路。”何明祥坚信这理儿,30多年来奉行始终。
当年的永城场镇,只有一条狭窄的泥土路,场镇人口不足400人。为了改造老街水泥路,老何扛着标竿爬山头、下水田,搞起了测量,还请来市规划局的专家帮忙。茶余饭后,他还要挨家挨户找老街住户做拆迁工作。压力确实大,他有时一天抽掉八包烟。
老街水泥路改造完成了。到1996年,永城新增场镇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改造绕场公路800米,浇筑新街水泥路面两万平方米,還有了两座公厕。
“共产党的这个官,我们永城百姓都服!”农家大姐张绍康谈到“何官”,直伸大拇指,“带头修路,带我们致富,我们就要这样的官!”
30多年间,“何官”组织修建了大约100公里乡村公路,他也因此成为乡村基建能手。
“铁人”
永城有个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2010年盛夏,县上希望将它打造成亮点,镇里也想借势升级,用它带动全镇发展。
“哪个来当工程主管?”镇领导第一时间想到“何官”。可又一想,人家都快60岁了,怎能让老爷子上阵操劳?
可是,镇领导将人选掂了个遍,像“何官”这样既通晓工程又了解当地民情的人,实在找不出第二个。
“何官”二话没说,再次披挂上阵。
此后四个多月,他每天清晨5点钟出门,天不黑透决不回家。晌午时分,工地上的人都走光了,他还顶着日头,给刚刚浇注的建筑做养护。有时还要“加班”——收工后,他常留下来检验和养护,曾经干到凌晨2点。
项目进行到打兔场段,“何官”中暑了。镇领导要送他去医院,他跳起来直嚷:“我好得很!”吃了两片药,继续组织施工。
“工地上,只有我又懂施工又懂监理。”“何官”说,“我去休息,工程出了问题,良心何安?”
施工过程中,老何的孙子出生。那个周末,他本想在家陪小宝贝,可工程监理出了点事,只有他才能解决,于是老何只得赶回工地。
永城镇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终于建成,赢得一片叫好声。
从此,“何官”又多了个雅号——“铁人”。
“何官”——这真是一个特殊的称呼,当多大的官才能在前头缀上姓,成为自己的别称呢?谁给他取了这个称号,又是谁在这么叫他呢?
“何官”长得黑,加上表情严肃,这让他看起来更黑了。在永城镇,他可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说起“何官”,虽谈不上童叟皆知,却也是一呼百应。
“何官”名叫何明祥,是永城镇助理调研员。多少年来,人们都以“官”作为他的尊称。
百姓为何对此“官”情有独钟?
履历
“何官”大名何明祥,为官半生,即将退休。
1978年,何明祥戴上第一顶“乌纱帽”——生产队长。可别小看这位“芝麻官”,上任伊始,他便带领乡亲改造洪水泛滥的石良河,大战两月有余,在纷飞大雪中完成700多米河道改造任务。从此,石良河沿岸再无洪水滔天。
其后30多年,何明祥辗转隆盛、永城等乡镇,把村镇两级能见到的职务几乎任了个遍,连妇女主任都当过。后来他调任永城镇党委书记。这几年,年近六旬的何明祥退居二线,当上镇政府助理调研员。
“老何,你当过这么多官,称呼你可不容易。”几年前的一天,一乡亲建议道,“干脆叫你‘何官’得了,免得‘书记’、‘镇长’、‘委员’一大堆头衔,老百姓叫起不方便。”
“何官”之名,从此在永城镇广为流传。现在到镇上一提“何官”,众乡亲皆点头道“认识、认识”,反倒是问“何明祥”是谁,很多人一时半会反应不过来。
乡亲们对此“官”的情有独钟,源于“何官”对修路的情有独钟。
修路
2010年4月中旬,永城镇瀛山村,一场洪水重创村级公路。乡亲们反映强烈。
“何官”领命出征,带人勘察现场,很快拿出施工方案。此后14天,一个身材高瘦却生了一张“包公脸”的老干部一直活跃在施工现场。他带人搅拌水泥、夯实地基,沙尘、烈日、暴雨和泥水,都挡不住他。14天后,公路修葺一新,“何官”黑得更像包公了。
乡亲们说,“何官”是永城人,永城的路有一半是他修的!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带头修通了瀛山村的第一条公路。修路的效果立竿见影——山上农户喂的肥猪终于能下山卖了,山底下的肥料也能拉进村了。第二年,全村粮食产量增长15万公斤。
“要致富,先修路。”何明祥坚信这理儿,30多年来奉行始终。
当年的永城场镇,只有一条狭窄的泥土路,场镇人口不足400人。为了改造老街水泥路,老何扛着标竿爬山头、下水田,搞起了测量,还请来市规划局的专家帮忙。茶余饭后,他还要挨家挨户找老街住户做拆迁工作。压力确实大,他有时一天抽掉八包烟。
老街水泥路改造完成了。到1996年,永城新增场镇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改造绕场公路800米,浇筑新街水泥路面两万平方米,還有了两座公厕。
“共产党的这个官,我们永城百姓都服!”农家大姐张绍康谈到“何官”,直伸大拇指,“带头修路,带我们致富,我们就要这样的官!”
30多年间,“何官”组织修建了大约100公里乡村公路,他也因此成为乡村基建能手。
“铁人”
永城有个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2010年盛夏,县上希望将它打造成亮点,镇里也想借势升级,用它带动全镇发展。
“哪个来当工程主管?”镇领导第一时间想到“何官”。可又一想,人家都快60岁了,怎能让老爷子上阵操劳?
可是,镇领导将人选掂了个遍,像“何官”这样既通晓工程又了解当地民情的人,实在找不出第二个。
“何官”二话没说,再次披挂上阵。
此后四个多月,他每天清晨5点钟出门,天不黑透决不回家。晌午时分,工地上的人都走光了,他还顶着日头,给刚刚浇注的建筑做养护。有时还要“加班”——收工后,他常留下来检验和养护,曾经干到凌晨2点。
项目进行到打兔场段,“何官”中暑了。镇领导要送他去医院,他跳起来直嚷:“我好得很!”吃了两片药,继续组织施工。
“工地上,只有我又懂施工又懂监理。”“何官”说,“我去休息,工程出了问题,良心何安?”
施工过程中,老何的孙子出生。那个周末,他本想在家陪小宝贝,可工程监理出了点事,只有他才能解决,于是老何只得赶回工地。
永城镇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终于建成,赢得一片叫好声。
从此,“何官”又多了个雅号——“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