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新移民通过加入QQ老乡群实现交友聊天、寻求帮助的目的。在这一目的的指引下,新移民的网络聊天语言主要通过话题延伸来推进话语,通过语码转换、使用礼貌惯用语和衔接的会话策略,增进彼此的情感,并通过重复、对话和形象,提高会话的卷入程度。
关键词:城市化 新移民 网络聊天 会话分析
一、引言
自20世纪互联网诞生以来,互联网已在全球掀起信息革命风暴,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据中国互联网络研究中心(简称CNNIC)2014年1月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在2013年,整体即时通信用户规模在移动端的推动下提升至5.32亿,较2012年底增长6440万,使用率达86.2%。目前,腾讯QQ、手机QQ均为中国最多人使用的即时通信软件,均占据中国个人电脑和手机即时通信市场第一。2001年2月10日,腾讯QQ最高同时在线用户数达到100万;2005年2月16日达到1000万;2010年3月5日达到1亿。
QQ已是中国使用范围最广、用户最多的一种聊天工具。同时,QQ群也成为城市新移民聊天交友、寻求帮助的重要渠道。以QQ群聊天语言作为研究对象,可以从中窥见社会发展的轨迹以及城市新移民的现实生活境遇。
祝畹瑾在《社会语言学概论》中指出,会话是一种社会交往。它是由发话者和受话者积极参与并相互协作而产生的。会话分析的基本目标是要弄明白发话者想要表达什么,而受话者又是怎样理解他的意思并作出反应的。由于网络聊天,不受时空限制,也无需考虑身份等级,QQ聊天成为很多人社会交往的重要方式之一。
为研究城市化进程中新移民的语言生活现状,本文以6个新移民组成的QQ老乡群聊天语言为语料,申请加入老乡群,采用观察法,拟对外来人口的网络聊天语言进行会话分析。
研究者通过长期观察这些外来人口组成的网络虚拟老乡社群,发现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很多来自农村,年龄主要集中在16岁至40多岁。他们当中有的刚到城市,有的则在城市工作了十多年,但不只是在同一座城市,可能是两个甚至是三个城市。他们工作和居住的地点大多位于城市的郊区或者城乡结合处。他们当中从事商业、服务业的比例较大,因为学历低,与工作时长相比,拿到手的工资低,作为外来人口,他们在新的城市买房结婚、落户安家很难。从他们在线聊天的时长可以看出,他们的精神生活很贫乏,交际圈子很有限。他们加入老乡群,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沟通,二是为了分享资源。他们会在群中讲述自己的遭遇,更多是关于感情和工作方面的。在合适的时机,他们会问彼此的职业,希望能够共享资源,互帮互助。当他们深感在城市遭遇排斥的时候,他们就会变得非常团结,并互相鼓励,地域成为他们建构身份认同的重要内容。
二、会话结构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社会学家萨克斯、谢格洛夫和杰斐逊创立了民族会话方法学,提出要用会话者本人的方法来分析会话。他们从大量的自然会话语料中抽象出一些基本结构。
这就是:会话通常有开头语或开头序列和结束语或结束序列;会话时,发话者与受话者不断交换角色、交替说话,话轮替换有其约定俗成的规则,双方自然遵守;一次会话至少包括双方的一轮发话,最典型的结构单位是邻接应对,即始发话和应答话;在应对中,有时会出现插入序列;有时受话者会打断发话者的话段,出现分岔序列;发话者拥有自己的补救方法,等等[1]。
甘柏兹认为,会话分析应当弄清说话人的话步序列结构,就像分析句法首先得弄清子句的界限一样。然而,要想知道言语交际是如何进行的,不能只看其结构,还必须研究双方是怎样从对方的话步上推断会话意义的。
我们以在江宁的安徽老乡群聊天语言为例,分析网络聊天语言的话轮推进规律。受篇幅限制,无法在此完整摘录聊天记录,为保持意义的相对完整,便于分析,笔者截取了该QQ群的一段聊天记录,共58个话轮(使用“T”表示话轮),有7人参与话轮推进,聊天时间从21:03:44持续到21:19:39。通过对这段聊天记录的分析,我们发现,T3与T4、T5、T6之间构成被陈述与陈述的关系。在这里,我们把被陈述部分称为“话题”,把对话题进程陈述的部分称为“述题”。对上一个表述中的话题,继续用不同的述题进行述谓,有学者称之为话题延续。这一话轮推进规律主要用于从不同角度或层次对一个话题进行陈述,在网络聊天群中比较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网络虚拟社区人人平等,没有身份等级之分,每个人都可以就某个话题发表意见。
话轮T7开始讨论具体工作,与之前讨论忙碌的话轮T3有密切联系,T7是对T3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这种从上一个表述中的话题或述题中按照一定的规则引出相关的子话题,然后进行述谓的话轮推进规律被称为话题延伸。这一推进规律可以有效地深入讨论话题,提高聊天的信息含量,亦可加深聊天的信息深度与情感深度。从T7到T56,其中除去T12到T21,共41个话轮均围绕工作。从话轮的数量和话题的深度上不难看出,从T7到T56(除去T12到T21)是这段聊天的中心内容。根据我们对老乡群聊天的长期关注,发现加入老乡群的很多新移民都来自农村,他们进城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在城市得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和较合理的收入水平[2]。
话轮T12到话轮T21所展开的话题与T7关联不大,呈现明显的跳跃性,是从一个话题跳跃到另一个新的话题,这一话题推进规律被称为话题转移。
三、会话策略
甘柏兹(1982)认为,会话分析要抓住会话中的“语境化暗示”,就是“说话人示意而听话人解释该活动是什么、如何理解语义内容以及每个句子如何和前后句相联系的种种手段和特征”。语码的转换,韵律的变化,词项与句型的选择,礼貌惯用语的使用以及会话如何开头、结尾、连贯等等都能起到语境化暗示的作用。 根据观察,发现老乡群聊天语言的会话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语码的转换
为了便于沟通交际,城市新移民与外界交流的语言首选普通话。他们认为普通话更好听,只有在和家人或老乡交流时,才会使用方言。这一条规律同样适用于网络虚拟社群的交际场域。在老乡群里,我们发现城市外来人口会使用方言进行交流。方言作为一种语言变体,是地域的象征,是某种身份的标志。城市新移民在老乡群中聊天时使用方言词,一方面因为觉得亲切,另一方面是为了建立特定地域身份的认同。如:
(1)小凯 2014/2/7 11:16:00
李哥你嘎哈呢?
活得精彩 2014/2/7 11:20:16
床上呢。
——“东北老乡群”
(2)黄煜 22:37:12
到时认认嫩。
李炜-白茆 22:37:35
好个。
——“江宁大学城常熟老乡群”
例(1)中的“嘎哈”是东北方言词,意思是“干什么”。例(2)中的“嫩”是常熟方言词,意思是“你”。“好个”中的“个”是语气词“咯”的同音替代词,常熟方言句末常常使用语气词“咯”。
(二)礼貌惯用语的使用
为了体现会话的合作原则,网络聊天中会出现大量表示问候、祝福、道别类的礼貌惯用语。这些礼貌惯用语在促进网络社群人际关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
(3)怀远-瑞风 21:03:44
风来了。
芜湖,风 21:03:59
嗯,你好。
——摘自“安徽老乡群”
(4)穿越未来 2014/2/8 14:46:17
大家下午好。
活得精彩 2014/2/8 14:46:34呵呵
微尘 2014/2/8 15:12:24
呵呵
穿越未来 2014/2/8 15:13:42
回老家的老乡 不少都回来了吧
——摘自“东北老乡群”
在聊天的过程中,有时来不及打较长的句子回答每一个网友的提问,往往以同某一个人的交流为主,其他人的问题先用回应标记语“呵呵”等语气词来实施礼貌合作原则。
(三)会话的衔接
1.图符衔接
许多研究者指出,网络语言的显著特征是形象化。网民们为了提高交流的速度,并营造活泼轻松的气氛,常常会用形象的图符来代替语言文字。如:
(5)T1陈佳裕(虞山)(1262767953) 22:34:29
重装系统浪费钱啊
T2马缨承(1035200445) 22:35:04
怎么浪费钱了……
T3孙志强-谢桥(793891877) 22:35:37
?
T4继保宋凯诚(419824497) 22:35:55
学校应该有弄电脑的店的吧。
——摘自“南京某学院常熟老乡群”
聊天中,话轮T1提出“重装系统浪费钱啊”,T2询问“怎么浪费钱了”,句末用“……”代替“?”。“……”在网络聊天语中出现频率很高,有时也用“。。。。。。”形式,其功能主要有二:一是表示不知道,二是表示省略。这一符号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出现在句末。T3话轮只有一个“?”,表达了同样的疑问,期待回答。这种形式在网络聊天语中同样也是经常出现。此外,“!”也常常出现在网络聊天中。许多网友会连续使用多个“!”,表示感情的异常强烈。这些图符的使用与书面语言相比,表现出极大的创新性,在推进网络聊天方面,发挥了衔接的作用,成为网络聊天语言的一大特色。研究网络聊天衔接问题,不可忽略这些图符的使用。
2.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指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他词语替代,或共同出现。词汇衔接的方式可分为重复、泛指词、相似性、可分类性和搭配五大类。其中重复是词汇衔接中最直接的方式。[3]如:
(6)怀远-瑞风 21:16:15
浩宇什么销售。
小柯 21:16:21
营销什么。
残留旳、余温 21:16:39
衣服。
小柯 21:16:53
也是必备品。
宿州——桑 21:17:07
都是必需品
——摘自“安徽老乡群”
重复在会话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重复表明说话人的强烈感情,表示说话人在完成组织话语中的调节作用,可引起对方注意,起着对上下所讲话语的接应作用。[4]
四、会话风格
坦嫩指出,成功的言语交往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谈话各方的“卷入”。她把“卷入”定义为:“人们所感到的一种内在的,甚至是情感的联系,这种联系将他们与其他人以及其他地点、事情、活动、思想、记忆以及话语维系起来。……它不是给定的,而是在言语交往中获得的。”谈话各方在谈话中的卷入程度取决于情感的产生,而情感的产生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声音,二是通过意义。在“卷入”的诸多策略中,坦嫩着重强调了重复、对话和形象。
(一)重复
口头交流中,重复通过声音的反复来作用于听觉,唤起人的情感,从而产生对言语交往的投入。在网络聊天室中,重复通过图像、文字或者声音的反复来作用于视觉或者听觉,唤起人的情感,从而产生对言语交流的投入。如:
(7)穿越未来 2014/2/7 11:14:29
要求不高 知足常乐
准备去吃饭了 再聊 活得精彩 2014/2/7 11:15:25
知足长乐
嗯 去吧
(8)宣城-温思云 21:25:05
是啊,我是四海为家
小柯 21:25:35
回头给你留意一下
宣城-温思云 21:25:36
两三个月跑一个地方小柯 21:25:52
我也是四海为家
(二)对话
有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与迁移的原因,将城市新移民分为“教育型移民、投资型移民、创业型移民、打工型移民和安置型移民”五种类型。这些移民在新的城市因地缘而走到一起,加入老乡网络聊天群,目的是为了能共享资源、寻求帮助。投资型移民和创业型移民会更倾向于在网络群中交流投资信息,咨询有关投资方面的业务知识。教育型移民群体主要是大学生移民群体,当中的一些积极分子建立了老乡群,通过网络聊天群交流学习心得,寻求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帮助。打工型移民主要是进城的农民工,他们中有些人虽有一技之长,但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主要从事技术含量不太高的工作。由于各种现实原因,打工型移民在城市的很多权益得不到保障,在就业、办事等各方面遇到的困难要比原城市居民多得多。[5]
在对网络聊天会话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很多网络会话的起点是提问,问与答的对话形式成为会话推进的重要方式。问句一般可以看作是渴望得到信息的要求。[6]如:
(9)【LV4】老妖婆小妖怪 13:32:59
有人认识11级自动化1班或者2班的人吗
【LV6】可怜的山区孩子=_=(2713071665)23:48:57
so strange
【LV5】八千老人(2929593586) 23:49:24
过几天才能看到。
——摘自“安徽人在河海”
(10)中国人寿许军勇(395025412) 21:07:30
有没有朋友想买保险?
淮北--辰汇(919463934) 21:12:00
么有
——摘自“安徽人在南京”
谈话参与的人多,且间隔的时间短,说起话来争先恐后,这种谈话风格可称之为“高卷入”风格。如:
(11)可baBY(2722842933) 22:03:17
困,睡不着。
怀远-瑞风(467893701) 22:03:37
和我一样?
宣城-温思云(1752382273) 22:03:38
呵呵。有心事啊。
——摘自“安徽人在南京”
(三)形象
形象通过显示一定的情景或细节,使人在头脑中产生联想并赋予一定的意义,从而产生情感并投入所进行的言语交往之中。这一卷入策略在网络聊天中常常借助于网络技术的特点,直接以图片形式呈现,图片比文字更直观。
通过对南京市江宁区城市化进程中新移民老乡群网络聊天语言的观察与分析,可以发现新移民的网络聊天语言的话题推进类型以话题延伸为主,会话策略方面主要是语码转换和礼貌惯用语,聊天各方以重复、对话和形象增进彼此情感的交流,提升卷入的程度。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项目批准号:[2012SJD74005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雷开春.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认同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博士学
位论文,2008.
[3]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4]李悦娥,范宏雅.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132.
[5]陈海平.城市新移民问题研究——一个社会网络的分析视角[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李悦娥,范宏雅.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150.
(汪小艳 江苏南京 南京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211106)
关键词:城市化 新移民 网络聊天 会话分析
一、引言
自20世纪互联网诞生以来,互联网已在全球掀起信息革命风暴,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据中国互联网络研究中心(简称CNNIC)2014年1月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在2013年,整体即时通信用户规模在移动端的推动下提升至5.32亿,较2012年底增长6440万,使用率达86.2%。目前,腾讯QQ、手机QQ均为中国最多人使用的即时通信软件,均占据中国个人电脑和手机即时通信市场第一。2001年2月10日,腾讯QQ最高同时在线用户数达到100万;2005年2月16日达到1000万;2010年3月5日达到1亿。
QQ已是中国使用范围最广、用户最多的一种聊天工具。同时,QQ群也成为城市新移民聊天交友、寻求帮助的重要渠道。以QQ群聊天语言作为研究对象,可以从中窥见社会发展的轨迹以及城市新移民的现实生活境遇。
祝畹瑾在《社会语言学概论》中指出,会话是一种社会交往。它是由发话者和受话者积极参与并相互协作而产生的。会话分析的基本目标是要弄明白发话者想要表达什么,而受话者又是怎样理解他的意思并作出反应的。由于网络聊天,不受时空限制,也无需考虑身份等级,QQ聊天成为很多人社会交往的重要方式之一。
为研究城市化进程中新移民的语言生活现状,本文以6个新移民组成的QQ老乡群聊天语言为语料,申请加入老乡群,采用观察法,拟对外来人口的网络聊天语言进行会话分析。
研究者通过长期观察这些外来人口组成的网络虚拟老乡社群,发现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很多来自农村,年龄主要集中在16岁至40多岁。他们当中有的刚到城市,有的则在城市工作了十多年,但不只是在同一座城市,可能是两个甚至是三个城市。他们工作和居住的地点大多位于城市的郊区或者城乡结合处。他们当中从事商业、服务业的比例较大,因为学历低,与工作时长相比,拿到手的工资低,作为外来人口,他们在新的城市买房结婚、落户安家很难。从他们在线聊天的时长可以看出,他们的精神生活很贫乏,交际圈子很有限。他们加入老乡群,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沟通,二是为了分享资源。他们会在群中讲述自己的遭遇,更多是关于感情和工作方面的。在合适的时机,他们会问彼此的职业,希望能够共享资源,互帮互助。当他们深感在城市遭遇排斥的时候,他们就会变得非常团结,并互相鼓励,地域成为他们建构身份认同的重要内容。
二、会话结构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社会学家萨克斯、谢格洛夫和杰斐逊创立了民族会话方法学,提出要用会话者本人的方法来分析会话。他们从大量的自然会话语料中抽象出一些基本结构。
这就是:会话通常有开头语或开头序列和结束语或结束序列;会话时,发话者与受话者不断交换角色、交替说话,话轮替换有其约定俗成的规则,双方自然遵守;一次会话至少包括双方的一轮发话,最典型的结构单位是邻接应对,即始发话和应答话;在应对中,有时会出现插入序列;有时受话者会打断发话者的话段,出现分岔序列;发话者拥有自己的补救方法,等等[1]。
甘柏兹认为,会话分析应当弄清说话人的话步序列结构,就像分析句法首先得弄清子句的界限一样。然而,要想知道言语交际是如何进行的,不能只看其结构,还必须研究双方是怎样从对方的话步上推断会话意义的。
我们以在江宁的安徽老乡群聊天语言为例,分析网络聊天语言的话轮推进规律。受篇幅限制,无法在此完整摘录聊天记录,为保持意义的相对完整,便于分析,笔者截取了该QQ群的一段聊天记录,共58个话轮(使用“T”表示话轮),有7人参与话轮推进,聊天时间从21:03:44持续到21:19:39。通过对这段聊天记录的分析,我们发现,T3与T4、T5、T6之间构成被陈述与陈述的关系。在这里,我们把被陈述部分称为“话题”,把对话题进程陈述的部分称为“述题”。对上一个表述中的话题,继续用不同的述题进行述谓,有学者称之为话题延续。这一话轮推进规律主要用于从不同角度或层次对一个话题进行陈述,在网络聊天群中比较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网络虚拟社区人人平等,没有身份等级之分,每个人都可以就某个话题发表意见。
话轮T7开始讨论具体工作,与之前讨论忙碌的话轮T3有密切联系,T7是对T3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这种从上一个表述中的话题或述题中按照一定的规则引出相关的子话题,然后进行述谓的话轮推进规律被称为话题延伸。这一推进规律可以有效地深入讨论话题,提高聊天的信息含量,亦可加深聊天的信息深度与情感深度。从T7到T56,其中除去T12到T21,共41个话轮均围绕工作。从话轮的数量和话题的深度上不难看出,从T7到T56(除去T12到T21)是这段聊天的中心内容。根据我们对老乡群聊天的长期关注,发现加入老乡群的很多新移民都来自农村,他们进城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在城市得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和较合理的收入水平[2]。
话轮T12到话轮T21所展开的话题与T7关联不大,呈现明显的跳跃性,是从一个话题跳跃到另一个新的话题,这一话题推进规律被称为话题转移。
三、会话策略
甘柏兹(1982)认为,会话分析要抓住会话中的“语境化暗示”,就是“说话人示意而听话人解释该活动是什么、如何理解语义内容以及每个句子如何和前后句相联系的种种手段和特征”。语码的转换,韵律的变化,词项与句型的选择,礼貌惯用语的使用以及会话如何开头、结尾、连贯等等都能起到语境化暗示的作用。 根据观察,发现老乡群聊天语言的会话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语码的转换
为了便于沟通交际,城市新移民与外界交流的语言首选普通话。他们认为普通话更好听,只有在和家人或老乡交流时,才会使用方言。这一条规律同样适用于网络虚拟社群的交际场域。在老乡群里,我们发现城市外来人口会使用方言进行交流。方言作为一种语言变体,是地域的象征,是某种身份的标志。城市新移民在老乡群中聊天时使用方言词,一方面因为觉得亲切,另一方面是为了建立特定地域身份的认同。如:
(1)小凯 2014/2/7 11:16:00
李哥你嘎哈呢?
活得精彩 2014/2/7 11:20:16
床上呢。
——“东北老乡群”
(2)黄煜 22:37:12
到时认认嫩。
李炜-白茆 22:37:35
好个。
——“江宁大学城常熟老乡群”
例(1)中的“嘎哈”是东北方言词,意思是“干什么”。例(2)中的“嫩”是常熟方言词,意思是“你”。“好个”中的“个”是语气词“咯”的同音替代词,常熟方言句末常常使用语气词“咯”。
(二)礼貌惯用语的使用
为了体现会话的合作原则,网络聊天中会出现大量表示问候、祝福、道别类的礼貌惯用语。这些礼貌惯用语在促进网络社群人际关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
(3)怀远-瑞风 21:03:44
风来了。
芜湖,风 21:03:59
嗯,你好。
——摘自“安徽老乡群”
(4)穿越未来 2014/2/8 14:46:17
大家下午好。
活得精彩 2014/2/8 14:46:34呵呵
微尘 2014/2/8 15:12:24
呵呵
穿越未来 2014/2/8 15:13:42
回老家的老乡 不少都回来了吧
——摘自“东北老乡群”
在聊天的过程中,有时来不及打较长的句子回答每一个网友的提问,往往以同某一个人的交流为主,其他人的问题先用回应标记语“呵呵”等语气词来实施礼貌合作原则。
(三)会话的衔接
1.图符衔接
许多研究者指出,网络语言的显著特征是形象化。网民们为了提高交流的速度,并营造活泼轻松的气氛,常常会用形象的图符来代替语言文字。如:
(5)T1陈佳裕(虞山)(1262767953) 22:34:29
重装系统浪费钱啊
T2马缨承(1035200445) 22:35:04
怎么浪费钱了……
T3孙志强-谢桥(793891877) 22:35:37
?
T4继保宋凯诚(419824497) 22:35:55
学校应该有弄电脑的店的吧。
——摘自“南京某学院常熟老乡群”
聊天中,话轮T1提出“重装系统浪费钱啊”,T2询问“怎么浪费钱了”,句末用“……”代替“?”。“……”在网络聊天语中出现频率很高,有时也用“。。。。。。”形式,其功能主要有二:一是表示不知道,二是表示省略。这一符号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出现在句末。T3话轮只有一个“?”,表达了同样的疑问,期待回答。这种形式在网络聊天语中同样也是经常出现。此外,“!”也常常出现在网络聊天中。许多网友会连续使用多个“!”,表示感情的异常强烈。这些图符的使用与书面语言相比,表现出极大的创新性,在推进网络聊天方面,发挥了衔接的作用,成为网络聊天语言的一大特色。研究网络聊天衔接问题,不可忽略这些图符的使用。
2.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指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他词语替代,或共同出现。词汇衔接的方式可分为重复、泛指词、相似性、可分类性和搭配五大类。其中重复是词汇衔接中最直接的方式。[3]如:
(6)怀远-瑞风 21:16:15
浩宇什么销售。
小柯 21:16:21
营销什么。
残留旳、余温 21:16:39
衣服。
小柯 21:16:53
也是必备品。
宿州——桑 21:17:07
都是必需品
——摘自“安徽老乡群”
重复在会话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重复表明说话人的强烈感情,表示说话人在完成组织话语中的调节作用,可引起对方注意,起着对上下所讲话语的接应作用。[4]
四、会话风格
坦嫩指出,成功的言语交往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谈话各方的“卷入”。她把“卷入”定义为:“人们所感到的一种内在的,甚至是情感的联系,这种联系将他们与其他人以及其他地点、事情、活动、思想、记忆以及话语维系起来。……它不是给定的,而是在言语交往中获得的。”谈话各方在谈话中的卷入程度取决于情感的产生,而情感的产生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声音,二是通过意义。在“卷入”的诸多策略中,坦嫩着重强调了重复、对话和形象。
(一)重复
口头交流中,重复通过声音的反复来作用于听觉,唤起人的情感,从而产生对言语交往的投入。在网络聊天室中,重复通过图像、文字或者声音的反复来作用于视觉或者听觉,唤起人的情感,从而产生对言语交流的投入。如:
(7)穿越未来 2014/2/7 11:14:29
要求不高 知足常乐
准备去吃饭了 再聊 活得精彩 2014/2/7 11:15:25
知足长乐
嗯 去吧
(8)宣城-温思云 21:25:05
是啊,我是四海为家
小柯 21:25:35
回头给你留意一下
宣城-温思云 21:25:36
两三个月跑一个地方小柯 21:25:52
我也是四海为家
(二)对话
有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与迁移的原因,将城市新移民分为“教育型移民、投资型移民、创业型移民、打工型移民和安置型移民”五种类型。这些移民在新的城市因地缘而走到一起,加入老乡网络聊天群,目的是为了能共享资源、寻求帮助。投资型移民和创业型移民会更倾向于在网络群中交流投资信息,咨询有关投资方面的业务知识。教育型移民群体主要是大学生移民群体,当中的一些积极分子建立了老乡群,通过网络聊天群交流学习心得,寻求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帮助。打工型移民主要是进城的农民工,他们中有些人虽有一技之长,但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主要从事技术含量不太高的工作。由于各种现实原因,打工型移民在城市的很多权益得不到保障,在就业、办事等各方面遇到的困难要比原城市居民多得多。[5]
在对网络聊天会话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很多网络会话的起点是提问,问与答的对话形式成为会话推进的重要方式。问句一般可以看作是渴望得到信息的要求。[6]如:
(9)【LV4】老妖婆小妖怪
有人认识11级自动化1班或者2班的人吗
【LV6】可怜的山区孩子=_=(2713071665)23:48:57
so strange
【LV5】八千老人(2929593586) 23:49:24
过几天才能看到。
——摘自“安徽人在河海”
(10)中国人寿许军勇(395025412) 21:07:30
有没有朋友想买保险?
淮北--辰汇(919463934) 21:12:00
么有
——摘自“安徽人在南京”
谈话参与的人多,且间隔的时间短,说起话来争先恐后,这种谈话风格可称之为“高卷入”风格。如:
(11)可baBY(2722842933) 22:03:17
困,睡不着。
怀远-瑞风(467893701) 22:03:37
和我一样?
宣城-温思云(1752382273) 22:03:38
呵呵。有心事啊。
——摘自“安徽人在南京”
(三)形象
形象通过显示一定的情景或细节,使人在头脑中产生联想并赋予一定的意义,从而产生情感并投入所进行的言语交往之中。这一卷入策略在网络聊天中常常借助于网络技术的特点,直接以图片形式呈现,图片比文字更直观。
通过对南京市江宁区城市化进程中新移民老乡群网络聊天语言的观察与分析,可以发现新移民的网络聊天语言的话题推进类型以话题延伸为主,会话策略方面主要是语码转换和礼貌惯用语,聊天各方以重复、对话和形象增进彼此情感的交流,提升卷入的程度。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项目批准号:[2012SJD74005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雷开春.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认同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博士学
位论文,2008.
[3]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4]李悦娥,范宏雅.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132.
[5]陈海平.城市新移民问题研究——一个社会网络的分析视角[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李悦娥,范宏雅.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150.
(汪小艳 江苏南京 南京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2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