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艺术设计学专业教学是基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进行多元化、多角度的教学手段,打破传统的教学原则和学习模式,培养一批满足设计服务行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能够进行自我调整和更新的人才。同时,高校设计学人才的培养也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创造性的发展为价值追求,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设计学高级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
关键词:艺术设计学;创新能力;人才培养
当代艺术设计的飞速发展,对艺术设计学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艺术设计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创新思维是艺术设计学中的教学重点,不仅要发挥学生的共性,还要找出学生的个性来促进设计行业的全面发展。
一、创新能力多元化战略需求
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为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事业的蓬勃发展,仅仅依赖于学校的教育模式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不够的,国家和社会的支持和鼓励也同样重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组织申报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创新驱动战略视角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与机制改革研究为2018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重大招标和重点课题指南中的重点课题。从社会市场角度出发,艺术设计学科的教育课程创新必须密切联系设计市场动向及其对设计学学科在高等教育中的学科定位。这要求高等院校集聚学校、行业、企业资源,扩大教育资源应用。教育模式需因材施教,满足设计学学科多元化特点和学生多元化发展的要求。
二、挖掘创新能力多元化的方法
1. 教师方面
(1)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要求高校教师不局限于本专业固定的教学方法,在讲课的过程中融入不同学科的知识理论,在情境教学法的基础上创新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挖掘创新能力。践行探究式教学法并结合设计学学科的特殊性,课堂地点不仅局限于教室,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名人旧址和公司都可以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课堂。让学生亲身经历并参与的教授方法更加直观和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积累。
(2)改变评价机制,提供创新平台。将学校内的专业建成行业和产业的智库和平台,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竞爭意识和创新潜能。充分利用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国际合作办学平台,为设计学学科人才培养构筑一个开放式的大系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设计学学科人才。
2. 学生方面
(1)提高动手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设计思维的实践是由理论知识储备与实践操作能力相互转化而实现的,缺乏理论知识就缺少认识事物的基本能力,缺乏实践能力就没有了感悟和体验的过程,所以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创造力的发挥,最直观的成果还是学生积极参加比赛和论文的撰写。通过展示专业技能的活动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竞争意识,学习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对专业的自信。
(2)开阔眼界与增强专业技能。拓展设计学学科人才创新思维的方法有很多,如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向优秀人才提问、利用互联网查阅、交流讨论等,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是拓宽自身视野。学生利用假期参加国际活动和比赛,和不同国家、不同学校、不同研究方向的知识人才交流学习,了解行业新形势、新动态,从而有目标地学习探索,将活动积累运用在设计中,不仅实现了个性化培养,也提升了学科人才的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与国际同步,兼具国内特色,并能够良好契合国家和地方的产业需求,利于教师和学生的能力提升、国际交往和成果推广。
三、结语
艺术设计学的教学实质是一种创新教育,对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设计将中国传统文化、世界文化相互融合,构成复杂多样的设计理念体系。在教学环节中也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共同实现构建创新型人才需要的目标。针对目前的教育模式,构建“五位一体教学模式”,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共同激发设计学学科人才的创新能力与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闫飞.“情境与互动”——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中的人本主义[J].装饰,2012(9):36.
[2]邢煦寰.走向行动的美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李紫霏(1993— ),女,西南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化服装艺术设计。
关键词:艺术设计学;创新能力;人才培养
当代艺术设计的飞速发展,对艺术设计学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艺术设计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创新思维是艺术设计学中的教学重点,不仅要发挥学生的共性,还要找出学生的个性来促进设计行业的全面发展。
一、创新能力多元化战略需求
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为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事业的蓬勃发展,仅仅依赖于学校的教育模式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不够的,国家和社会的支持和鼓励也同样重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组织申报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创新驱动战略视角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与机制改革研究为2018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重大招标和重点课题指南中的重点课题。从社会市场角度出发,艺术设计学科的教育课程创新必须密切联系设计市场动向及其对设计学学科在高等教育中的学科定位。这要求高等院校集聚学校、行业、企业资源,扩大教育资源应用。教育模式需因材施教,满足设计学学科多元化特点和学生多元化发展的要求。
二、挖掘创新能力多元化的方法
1. 教师方面
(1)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要求高校教师不局限于本专业固定的教学方法,在讲课的过程中融入不同学科的知识理论,在情境教学法的基础上创新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挖掘创新能力。践行探究式教学法并结合设计学学科的特殊性,课堂地点不仅局限于教室,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名人旧址和公司都可以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课堂。让学生亲身经历并参与的教授方法更加直观和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积累。
(2)改变评价机制,提供创新平台。将学校内的专业建成行业和产业的智库和平台,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竞爭意识和创新潜能。充分利用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国际合作办学平台,为设计学学科人才培养构筑一个开放式的大系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设计学学科人才。
2. 学生方面
(1)提高动手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设计思维的实践是由理论知识储备与实践操作能力相互转化而实现的,缺乏理论知识就缺少认识事物的基本能力,缺乏实践能力就没有了感悟和体验的过程,所以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创造力的发挥,最直观的成果还是学生积极参加比赛和论文的撰写。通过展示专业技能的活动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竞争意识,学习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对专业的自信。
(2)开阔眼界与增强专业技能。拓展设计学学科人才创新思维的方法有很多,如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向优秀人才提问、利用互联网查阅、交流讨论等,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是拓宽自身视野。学生利用假期参加国际活动和比赛,和不同国家、不同学校、不同研究方向的知识人才交流学习,了解行业新形势、新动态,从而有目标地学习探索,将活动积累运用在设计中,不仅实现了个性化培养,也提升了学科人才的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与国际同步,兼具国内特色,并能够良好契合国家和地方的产业需求,利于教师和学生的能力提升、国际交往和成果推广。
三、结语
艺术设计学的教学实质是一种创新教育,对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设计将中国传统文化、世界文化相互融合,构成复杂多样的设计理念体系。在教学环节中也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共同实现构建创新型人才需要的目标。针对目前的教育模式,构建“五位一体教学模式”,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共同激发设计学学科人才的创新能力与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闫飞.“情境与互动”——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中的人本主义[J].装饰,2012(9):36.
[2]邢煦寰.走向行动的美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李紫霏(1993— ),女,西南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化服装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