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论断。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国家和地方宏观发展要求,还是从自身發展需要,都到了从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关键节点。正在快速提升、蓬勃发展的吉林旅游业,必须乘势而进、顺势而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目标,看产业发展之大势、谋吉林振兴之大局,把握新时代的新机遇,迎接新时代的新挑战,实现新时代的新发展。
一、不负时代使命,奏响旅游强音
作为幸福产业,旅游业是体验“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绿色产业,旅游业是感受“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作为朝阳产业,旅游业承载着提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的使命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旅游业提出了一系列部署要求,明确了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的战略定位,强调了旅游业对发展经济、促进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进人民幸福的综合功能,提出了推动旅游业大发展的战略要求和坚持走全域旅游的发展路径,坚定了旅游为民的宗旨意识和真抓实干、努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树立了坚持绿色、可持续的旅游发展观和坚持交流互鉴的旅游开放合作理念。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旅游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身为旅游人,我们要坚决把党中央的部署要求作为做好新时代旅游工作、推动旅游业大发展的指导思想、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不断增强产业自信、行业自信和事业自信,释放旅游增长活力,唱响旅游发展强音,开创旅游产业新的天地。
二、抓住主要矛盾,把握旅游大势
要准确把握新时代主要矛盾在旅游业中的表现,必须结合吉林省的发展实际。当前我省旅游业最为突出的矛盾,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与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有效供给不足与供需错配同时并存。集中表现在:旅游经济增速较快,但质量效益不高且发展不均衡;市场需求旺盛,但旅游产品吸引力和影响力不强;资源禀赋优越,但旅游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不够;战略目标宏伟,但产业发展基础与之不相匹配。新的时代条件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给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适应新变化、满足新需求、解决新矛盾必须把握发展大势、认清发展形势、突出发展优势。一是资源禀赋高。吉林省是旅游资源大省,结构性好,差异化强,冰雪资源突出,温泉湿地富集,边境区位优越,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二是发展势头好。五年来,全省旅游接待人数翻了一番,旅游总收入翻了两番,连续保持20%以上的增速。三是发展潜力大。青山绿水和冰天雪地两大资源优势潜藏待放,其中冬季冰雪最具特色。2016年以来,我们以冰雪产业为突破口,高位推动、政策驱动、产业联动、营销促动,实现了吉林冰雪的强势崛起。2016—2017年雪季,全省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9.36%,冰雪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7.12%,超过全省旅游总收入的40%。这些优势给了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的底气和自信,也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三、突出发展重点,实现旅游担当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吉林旅游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原则,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独特优势,找准发力重点,推动我省向旅游大省迈进,开启吉林旅游业发展的新征程。
提高旅游供给能力,优化产品结构升级。一是突出发展冰雪和避暑两大重点,做好“冬季冷资源”与“夏季凉资源”两篇文章,持续加大“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目标市场的营销力度,持续办好“雪博会”“消夏避暑全民休闲季”两大载体,持续推进“冬季到吉林来玩雪”和“22℃的夏天”双品牌建设,构建“联动冬夏、带动春秋、驱动全年”的旅游供给新格局。二是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全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发挥我省农业大省、生态大省优势,深度整合生态、农业、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建设具有全国示范性的“田园旅游综合体”,开发春季播种、夏季避暑、秋季采摘、冬季年俗贯穿四季的乡村旅游产品,促进城市游客向乡村流动,带动乡村振兴。三是挖掘红色旅游潜力。开发以东北抗联为核心的红色历史文化产品,编制《吉林省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广泛开展“不忘初心重走抗联路”等活动,整合红色资源,培育红色品牌,建设一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四是进一步丰富新业态供给。着力完善边境游、跨境游、自驾游、低空游、房车游等新产品,加强旅游与商贸、装备制造等产业的联动发展。
提升服务设施供给,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一是着力完善基础设施,重点打造长吉图休闲度假、鸭绿江边境风情、南部文化康养和草原湿地生态旅游四条精品带,配套完善沿线游客中心、城市旅游交通枢纽中心等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旅游公路、绿道系统、景区道路等“运游一体化”建设,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二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要求继续推进“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在管建结合上做好文章,推动管理方式创新,鼓励以商养厕,实施动态监管。三是实施景区质量提升工程,开展4A级旅游景区和星级饭店评定复核工作,支持有条件的景区创建5A级景区,做好温泉旅游企业星级评定工作,全面提升旅游业竞争实力。
优化发展环境供给,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一是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研究制定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系列扶持政策和奖励措施,激活旅游市场,繁荣旅游经济,释放空间潜力。二是强化市场综合监管,创新监管和服务方式,加快建设旅游政务服务“一张网”,建立全省旅游投诉统一快速受理处理平台,建设旅游诚信体系,实现市场监管、安全监管、诚信监管全覆盖。三是实施人才兴旅工程,发挥“国家冰雪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功能作用,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和复合型人才。四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完善省政府统筹、旅发委牵头、多部门合作的产业促进机制,建好项目、招商、宣传、融资、智库“五个统一平台”,推动旅游业科学可持续化发展。
当前,旅游已从少数人的奢侈品发展成为人民群众大众化的日常消费,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旅游业在增进人民福祉的道路上责无旁贷,必须自觉担负起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历史使命。吉林旅游人有决心、更有信心,在吉林振兴发展中实现旅游担当,在建设幸福美好吉林中展现旅游作为。(作者系吉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
一、不负时代使命,奏响旅游强音
作为幸福产业,旅游业是体验“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绿色产业,旅游业是感受“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作为朝阳产业,旅游业承载着提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的使命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旅游业提出了一系列部署要求,明确了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的战略定位,强调了旅游业对发展经济、促进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进人民幸福的综合功能,提出了推动旅游业大发展的战略要求和坚持走全域旅游的发展路径,坚定了旅游为民的宗旨意识和真抓实干、努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树立了坚持绿色、可持续的旅游发展观和坚持交流互鉴的旅游开放合作理念。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旅游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身为旅游人,我们要坚决把党中央的部署要求作为做好新时代旅游工作、推动旅游业大发展的指导思想、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不断增强产业自信、行业自信和事业自信,释放旅游增长活力,唱响旅游发展强音,开创旅游产业新的天地。
二、抓住主要矛盾,把握旅游大势
要准确把握新时代主要矛盾在旅游业中的表现,必须结合吉林省的发展实际。当前我省旅游业最为突出的矛盾,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与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有效供给不足与供需错配同时并存。集中表现在:旅游经济增速较快,但质量效益不高且发展不均衡;市场需求旺盛,但旅游产品吸引力和影响力不强;资源禀赋优越,但旅游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不够;战略目标宏伟,但产业发展基础与之不相匹配。新的时代条件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给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适应新变化、满足新需求、解决新矛盾必须把握发展大势、认清发展形势、突出发展优势。一是资源禀赋高。吉林省是旅游资源大省,结构性好,差异化强,冰雪资源突出,温泉湿地富集,边境区位优越,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二是发展势头好。五年来,全省旅游接待人数翻了一番,旅游总收入翻了两番,连续保持20%以上的增速。三是发展潜力大。青山绿水和冰天雪地两大资源优势潜藏待放,其中冬季冰雪最具特色。2016年以来,我们以冰雪产业为突破口,高位推动、政策驱动、产业联动、营销促动,实现了吉林冰雪的强势崛起。2016—2017年雪季,全省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9.36%,冰雪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7.12%,超过全省旅游总收入的40%。这些优势给了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的底气和自信,也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三、突出发展重点,实现旅游担当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吉林旅游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原则,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独特优势,找准发力重点,推动我省向旅游大省迈进,开启吉林旅游业发展的新征程。
提高旅游供给能力,优化产品结构升级。一是突出发展冰雪和避暑两大重点,做好“冬季冷资源”与“夏季凉资源”两篇文章,持续加大“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目标市场的营销力度,持续办好“雪博会”“消夏避暑全民休闲季”两大载体,持续推进“冬季到吉林来玩雪”和“22℃的夏天”双品牌建设,构建“联动冬夏、带动春秋、驱动全年”的旅游供给新格局。二是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全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发挥我省农业大省、生态大省优势,深度整合生态、农业、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建设具有全国示范性的“田园旅游综合体”,开发春季播种、夏季避暑、秋季采摘、冬季年俗贯穿四季的乡村旅游产品,促进城市游客向乡村流动,带动乡村振兴。三是挖掘红色旅游潜力。开发以东北抗联为核心的红色历史文化产品,编制《吉林省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广泛开展“不忘初心重走抗联路”等活动,整合红色资源,培育红色品牌,建设一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四是进一步丰富新业态供给。着力完善边境游、跨境游、自驾游、低空游、房车游等新产品,加强旅游与商贸、装备制造等产业的联动发展。
提升服务设施供给,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一是着力完善基础设施,重点打造长吉图休闲度假、鸭绿江边境风情、南部文化康养和草原湿地生态旅游四条精品带,配套完善沿线游客中心、城市旅游交通枢纽中心等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旅游公路、绿道系统、景区道路等“运游一体化”建设,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二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要求继续推进“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在管建结合上做好文章,推动管理方式创新,鼓励以商养厕,实施动态监管。三是实施景区质量提升工程,开展4A级旅游景区和星级饭店评定复核工作,支持有条件的景区创建5A级景区,做好温泉旅游企业星级评定工作,全面提升旅游业竞争实力。
优化发展环境供给,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一是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研究制定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系列扶持政策和奖励措施,激活旅游市场,繁荣旅游经济,释放空间潜力。二是强化市场综合监管,创新监管和服务方式,加快建设旅游政务服务“一张网”,建立全省旅游投诉统一快速受理处理平台,建设旅游诚信体系,实现市场监管、安全监管、诚信监管全覆盖。三是实施人才兴旅工程,发挥“国家冰雪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功能作用,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和复合型人才。四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完善省政府统筹、旅发委牵头、多部门合作的产业促进机制,建好项目、招商、宣传、融资、智库“五个统一平台”,推动旅游业科学可持续化发展。
当前,旅游已从少数人的奢侈品发展成为人民群众大众化的日常消费,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旅游业在增进人民福祉的道路上责无旁贷,必须自觉担负起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历史使命。吉林旅游人有决心、更有信心,在吉林振兴发展中实现旅游担当,在建设幸福美好吉林中展现旅游作为。(作者系吉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