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认知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等综合的体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一项庞大且艰巨的任务。探索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培养策略,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93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释义
所谓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系统的语文知识学习之后所能够形成且积淀下来的,契合时代发展诉求的语文知识、语文技能以及语文情感等。可以说,“语文核心素养”一词生动地体现了工具特质同人文特质的统一。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亦是“新课标”明确提出的教学任务。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当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小学生的见识得到积淀,能力得到提升,审美旨趣得到进步,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是教与学,是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所以可以说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然而学习则不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必须要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也就是说,只有自主学习,具有一定的主动性,自主消化知识,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发现更多,感受更多,学习稳扎稳打,语文核心素养才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
(二)帮助学生实现持续积淀,增强文化底蕴
对于任何人而言,其具备何种程度的语文核心素养,将直接决定其文化底蕴如何。也就是说,当任何一个人具备了较为出众的语文核心素养,则其表现于外部的,并且能够为他人所感知到的,便是其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文化底蕴。为了确保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系统的养成,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注重采取科学的、符合小学生身心發展规律以及语文知识客观规律的教学方法,如此方才能够使小学生逐步形成核心素养。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以及背诵名篇等形式,帮助学生逐步实现对语文知识的持续积淀,当坚持下来之后,学生便会发现自己的语文水平在不知不觉当中便有了明显的进步。尤其值得小学语文教师注意的是,教师的教学应当跳出教科书的限制,为学生推荐优秀阅读书目,以便使学生在阅读半径扩大的基础之上,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思路变得更加敏锐,这样亦是帮助学生实现核心素养养成的良好途径。
(三)巧妙引导学生不断探究,加以适当点拨
语文的学习具有无限的内容和无限的空间。如果学生不进行自主探究,便只学到一些皮毛,无法学得语文的精髓。为此,教师应该巧妙地引导学生不断探究,并且在此过程中对学生加以适当的点拨。1.设计启发性问题,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在每一次课堂上,教师都会提出很多问题,但是提问题也是讲究技巧的。提问时,不应该简单以学生掌握知识点为节点,而是让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思维方法的训练过程。为此,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教材为基点,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发散性,既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又能使学生的情感在问题的引领下,在教师的点拨下,向更深、更广的层次拓展。2.注重有效的引导,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具实效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以避免学生在课上讨论环节发生讨论不够深入或者是讨论偏离主题的现象,如此一来,方才能够确保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具实效,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考虑到班级学生在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以便据此组织学生结成对子,达到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目的。
(四)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中引导学生思考与发现
迫于考试的压力,很多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往往是课本上、练习册上的题目,或者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抄写汉字等,这必然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但是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无太大帮助。为此,教师应该站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上去进行课后作业的设置。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要求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与待人接物的能力。在进行课后作业的设计时,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去进行思考,并且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在《滥竽充数》一课的课后作业布置中,应对南郭先生、齐宣王的不同表现进行分析,指出南郭先生这种行为是错误的,让学生进行思考,并且指出他错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三、结束语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学校阶段的学习却是极其有限的。如何让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后依然能够保持学习的习惯,依然能够有自主探究的能力,依然有足够的文化积淀和学习方法,这才是最为关键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关注学生当前以及未来的发展,应该成为我们终身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杨莉.基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J].东西南北(教育),2018(4).
[2]李宁.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33).
[3]叶翠敏.基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J].华夏教师,2018(14).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93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释义
所谓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系统的语文知识学习之后所能够形成且积淀下来的,契合时代发展诉求的语文知识、语文技能以及语文情感等。可以说,“语文核心素养”一词生动地体现了工具特质同人文特质的统一。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亦是“新课标”明确提出的教学任务。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当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小学生的见识得到积淀,能力得到提升,审美旨趣得到进步,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是教与学,是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所以可以说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然而学习则不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必须要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也就是说,只有自主学习,具有一定的主动性,自主消化知识,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发现更多,感受更多,学习稳扎稳打,语文核心素养才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
(二)帮助学生实现持续积淀,增强文化底蕴
对于任何人而言,其具备何种程度的语文核心素养,将直接决定其文化底蕴如何。也就是说,当任何一个人具备了较为出众的语文核心素养,则其表现于外部的,并且能够为他人所感知到的,便是其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文化底蕴。为了确保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系统的养成,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注重采取科学的、符合小学生身心發展规律以及语文知识客观规律的教学方法,如此方才能够使小学生逐步形成核心素养。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以及背诵名篇等形式,帮助学生逐步实现对语文知识的持续积淀,当坚持下来之后,学生便会发现自己的语文水平在不知不觉当中便有了明显的进步。尤其值得小学语文教师注意的是,教师的教学应当跳出教科书的限制,为学生推荐优秀阅读书目,以便使学生在阅读半径扩大的基础之上,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思路变得更加敏锐,这样亦是帮助学生实现核心素养养成的良好途径。
(三)巧妙引导学生不断探究,加以适当点拨
语文的学习具有无限的内容和无限的空间。如果学生不进行自主探究,便只学到一些皮毛,无法学得语文的精髓。为此,教师应该巧妙地引导学生不断探究,并且在此过程中对学生加以适当的点拨。1.设计启发性问题,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在每一次课堂上,教师都会提出很多问题,但是提问题也是讲究技巧的。提问时,不应该简单以学生掌握知识点为节点,而是让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思维方法的训练过程。为此,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教材为基点,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发散性,既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又能使学生的情感在问题的引领下,在教师的点拨下,向更深、更广的层次拓展。2.注重有效的引导,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具实效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以避免学生在课上讨论环节发生讨论不够深入或者是讨论偏离主题的现象,如此一来,方才能够确保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具实效,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考虑到班级学生在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以便据此组织学生结成对子,达到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目的。
(四)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中引导学生思考与发现
迫于考试的压力,很多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往往是课本上、练习册上的题目,或者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抄写汉字等,这必然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但是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无太大帮助。为此,教师应该站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上去进行课后作业的设置。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要求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与待人接物的能力。在进行课后作业的设计时,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去进行思考,并且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在《滥竽充数》一课的课后作业布置中,应对南郭先生、齐宣王的不同表现进行分析,指出南郭先生这种行为是错误的,让学生进行思考,并且指出他错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三、结束语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学校阶段的学习却是极其有限的。如何让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后依然能够保持学习的习惯,依然能够有自主探究的能力,依然有足够的文化积淀和学习方法,这才是最为关键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关注学生当前以及未来的发展,应该成为我们终身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杨莉.基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J].东西南北(教育),2018(4).
[2]李宁.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33).
[3]叶翠敏.基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J].华夏教师,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