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水体岸坡景观建设关系到水域和陆地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只有合乎自然届发展规律的形式才是最好的形式。本文就水体岸坡与岸上景观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利用实际案例分析提出水环境与水体岸坡的关系。
【关键词】 水体岸坡;岸上景观;生态;在水一方
一、概述
1.水体岸坡的含义
园林水体岸坡是指在水体边缘与陆地交界处,为稳定岸壁,保护水体不被冲刷或水淹等因素所破坏而设置的构筑物。
水岸作为一个水域和陆地的过渡区,有显著的边缘效应,主要表现在水侵蚀强烈,土壤沉积时间低,地形多样,环境复杂等方面。合理的水岸建设和绿化体系能促进水域和陆地环境生态化方向的发展。
2.作用
岸坡的建设和与之相依的坡顶景观互相依托,有效的岸坡能为坡上景观功能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岸坡的顶部,是景观游览的重要区域。如建设与水体临近的游步道,能使人产生亲近水体的意愿,水系的动感与周边绿化的静感相对比,动静互存,让游人在观赏、散步、小憩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恩惠。
而且,岸坡本身就是園林水景构成的组成。好的岸坡能与周边的园林风格、地质条件、水体类型、材料特点、主体植物等多方面结合而设计施工,做出有特色的、因地制宜的形式,便能成为此片水域边缘的风景带。
二、设计原则
水体岸坡的设计多种多样,如可以用山石、灌木丛、草坪等形式,主要遵循实用、经济、美观相统一的原则,结合安全、生态、亲水、持续等需求,统筹考虑,相互兼顾,达到水体稳定、岸坡牢固、水岸景观协调统一、美化效果表现良好的目的。
三、形式与应用
根据岸坡的形状来分,有垂直岸、悬挑岸、斜坡岸、山石岸等形式。
1.垂直岸
水面与岸坡基本呈垂直状,比较节省岸边的空间,但当水位有所下降时,岸顶与水面落差较大,显得不太美观。
2.悬挑岸
仿照自然悬崖岸壁的造型,水面与岸坡基本呈垂直状,岸顶部的石头向水面突出悬挑一部分,使水面看上去像是延伸到了岸顶石以下。
3.斜坡岸
岸坡呈斜坡状,与水的衔接比较自然,景观能适应水位的涨落,避免视觉上的生硬。
4.山石驳岸
这种使用天然的石块,顺应自然石形筑成崎岖、曲折、凹凸变化的自然山石驳岸。合肥植物园在水一方景点驳岸的主要采取这种形式。
四、实例分析
这里主要用实例来分析山石驳岸及其岸顶景观的建设。
2011年合肥植物园园区一期扩建项目开始建设,同年11月,属于扩建内容之一且久负盛名的“在水一方”景点项目开始动工。
此项目在对原有主要植被实行最小干预的前提下,对原有的地块进行优化与改造。巧妙地与现有资源相结合,营造出一个清新、自然的景观构架,创建了令人难忘的湖畔美景——在水一方。
该地块位于园区最北端,休闲岛的东北角,与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所在地科学岛隔湖遥遥相望。以水为边界,与休闲岛的其它区域既有着联系,又相对独立,拥有朴素的、野趣的自然环境。
自20世纪90年代起,这里就是三面被水包围的疏灌草地。北面、西面、西南面是董铺水库,东面与休闲岛的环形路相接。东北面和南面是原生态的自然群落,是乡土植物的生活空间,也是各种鸟类的活动家园。下层地质特点决定了这块土地以平缓坡地、草丛、灌木丛为主。沿水边的是早先用水泥、石块砌筑的挡土墙驳岸,由于年代久远失修,原来的整墙已断续倒塌。墙内外的土层被水浪冲刷流失大量,只有大树裸露的根部以下还残存部分。
通过对现场的充分了解,设计施工时巧妙地将新建元素与场地现有特质结合起来,强化场地原有的景观特征。
与水交界的驳岸是关键点。为了保持与植物园自然景观的一致性,符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舍弃了修复原有垂直的浆砌块石挡土石墙驳岸的方法,代替的是采用干砌大块石驳岸的方法。这是利用大块自然黄石的纹缝进行拼接镶嵌,堆叠出仿照自然河岸的生态驳岸。在旧驳岸的临陆内侧,约700吨的黄石依照地形错落有致的排放、搭建,相互咬合,大小搭配,形成天然的石头护岸,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紧密相拥的石块下部嵌入土壤中稳固,不用水泥等胶合剂粘接,完全做到了天然、环保。这样的驳岸块石前后错落、位置大小多变,是以造成大小深浅形状各异的石峰、石洞、石槽、石孔、石峡等空间,生态条件比较好,有利于水中生物的繁衍和生长。
水是这里的一个重要元素,既要远离又要亲近。大片的水域形成这里的特色景观,芦荻茂盛,水波渺渺,天地空旷,人影恍惚,正所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但是必须用原石驳岸防止水浪带来的破坏。离岸不远处的陆上景点中又利用低洼地势修成小池塘,让浪花在这里化成了安静的水湾,恰恰是外围碧波环洲岛,内部囤水聚湖光。
距离湖泊较近的游步道,用长块片石直插紧密排列,鳞次竖排,高低稍有参差,如鱼鳞状。涨水时水浪滚过石路,能减弱冲击力,降低了激流对土壤的冲击掏蚀损害,对土壤植被起到了辅助保护作用,还能防止行人滑倒。中心景观部分的道路则是采用嵌草石块游步道,经济美观实用。
植物景观设计以低维护的本土植物为主要材料,发挥适地适树的原则,如杜梨、池杉、芦荻、棕榈等,能适应湖边大风等极端的气候。植物选择上突出季节变化,春季有洁白的杜梨花,夏季有各色睡莲、粉色的紫薇,秋季有金黄的池杉、红色的木芙蓉花,冬季有常绿的棕榈。并且十分注意植物造型与环境的协调,比如一棵歪脖的杜梨斜着栽植在水边,如临水照花。相邻的环路内部绿地同时配置一些植物,作为相互呼应的景观,如紫薇、垂丝海棠、木槿等等。
另外专门在附近湖滩上种植和扦插根系发达、土壤适应性强的腺柳,以期保持水土,减少土壤流失,达到保护挡土墙的目的。
五、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融合更为迫切,人们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探究越来越受重视,优质的水环境与空气一样是地球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水体岸坡景观建设关系到水域环境和陆地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只有合乎自然届发展规律的形式才是最好的形式,人的创造离不开自然界存在的客观实际,也不能违反客观规律,这样才能做出优秀的景观作品。
参考文献:
[1]孙宜敏.城市水体护岸生态设计的原则与实例[D].上海建设科技,第1期.
[2]俞涛,李强.浅谈城市水岸生态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方法[D].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风景园林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3]殷洁,张建林,王静.彩云湖湿地公园水岸带景观建设模式研究.南方农业,2009年2月第3卷第2期.
[4]唐来春.园林工程与施工,2003.
【关键词】 水体岸坡;岸上景观;生态;在水一方
一、概述
1.水体岸坡的含义
园林水体岸坡是指在水体边缘与陆地交界处,为稳定岸壁,保护水体不被冲刷或水淹等因素所破坏而设置的构筑物。
水岸作为一个水域和陆地的过渡区,有显著的边缘效应,主要表现在水侵蚀强烈,土壤沉积时间低,地形多样,环境复杂等方面。合理的水岸建设和绿化体系能促进水域和陆地环境生态化方向的发展。
2.作用
岸坡的建设和与之相依的坡顶景观互相依托,有效的岸坡能为坡上景观功能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岸坡的顶部,是景观游览的重要区域。如建设与水体临近的游步道,能使人产生亲近水体的意愿,水系的动感与周边绿化的静感相对比,动静互存,让游人在观赏、散步、小憩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恩惠。
而且,岸坡本身就是園林水景构成的组成。好的岸坡能与周边的园林风格、地质条件、水体类型、材料特点、主体植物等多方面结合而设计施工,做出有特色的、因地制宜的形式,便能成为此片水域边缘的风景带。
二、设计原则
水体岸坡的设计多种多样,如可以用山石、灌木丛、草坪等形式,主要遵循实用、经济、美观相统一的原则,结合安全、生态、亲水、持续等需求,统筹考虑,相互兼顾,达到水体稳定、岸坡牢固、水岸景观协调统一、美化效果表现良好的目的。
三、形式与应用
根据岸坡的形状来分,有垂直岸、悬挑岸、斜坡岸、山石岸等形式。
1.垂直岸
水面与岸坡基本呈垂直状,比较节省岸边的空间,但当水位有所下降时,岸顶与水面落差较大,显得不太美观。
2.悬挑岸
仿照自然悬崖岸壁的造型,水面与岸坡基本呈垂直状,岸顶部的石头向水面突出悬挑一部分,使水面看上去像是延伸到了岸顶石以下。
3.斜坡岸
岸坡呈斜坡状,与水的衔接比较自然,景观能适应水位的涨落,避免视觉上的生硬。
4.山石驳岸
这种使用天然的石块,顺应自然石形筑成崎岖、曲折、凹凸变化的自然山石驳岸。合肥植物园在水一方景点驳岸的主要采取这种形式。
四、实例分析
这里主要用实例来分析山石驳岸及其岸顶景观的建设。
2011年合肥植物园园区一期扩建项目开始建设,同年11月,属于扩建内容之一且久负盛名的“在水一方”景点项目开始动工。
此项目在对原有主要植被实行最小干预的前提下,对原有的地块进行优化与改造。巧妙地与现有资源相结合,营造出一个清新、自然的景观构架,创建了令人难忘的湖畔美景——在水一方。
该地块位于园区最北端,休闲岛的东北角,与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所在地科学岛隔湖遥遥相望。以水为边界,与休闲岛的其它区域既有着联系,又相对独立,拥有朴素的、野趣的自然环境。
自20世纪90年代起,这里就是三面被水包围的疏灌草地。北面、西面、西南面是董铺水库,东面与休闲岛的环形路相接。东北面和南面是原生态的自然群落,是乡土植物的生活空间,也是各种鸟类的活动家园。下层地质特点决定了这块土地以平缓坡地、草丛、灌木丛为主。沿水边的是早先用水泥、石块砌筑的挡土墙驳岸,由于年代久远失修,原来的整墙已断续倒塌。墙内外的土层被水浪冲刷流失大量,只有大树裸露的根部以下还残存部分。
通过对现场的充分了解,设计施工时巧妙地将新建元素与场地现有特质结合起来,强化场地原有的景观特征。
与水交界的驳岸是关键点。为了保持与植物园自然景观的一致性,符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舍弃了修复原有垂直的浆砌块石挡土石墙驳岸的方法,代替的是采用干砌大块石驳岸的方法。这是利用大块自然黄石的纹缝进行拼接镶嵌,堆叠出仿照自然河岸的生态驳岸。在旧驳岸的临陆内侧,约700吨的黄石依照地形错落有致的排放、搭建,相互咬合,大小搭配,形成天然的石头护岸,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紧密相拥的石块下部嵌入土壤中稳固,不用水泥等胶合剂粘接,完全做到了天然、环保。这样的驳岸块石前后错落、位置大小多变,是以造成大小深浅形状各异的石峰、石洞、石槽、石孔、石峡等空间,生态条件比较好,有利于水中生物的繁衍和生长。
水是这里的一个重要元素,既要远离又要亲近。大片的水域形成这里的特色景观,芦荻茂盛,水波渺渺,天地空旷,人影恍惚,正所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但是必须用原石驳岸防止水浪带来的破坏。离岸不远处的陆上景点中又利用低洼地势修成小池塘,让浪花在这里化成了安静的水湾,恰恰是外围碧波环洲岛,内部囤水聚湖光。
距离湖泊较近的游步道,用长块片石直插紧密排列,鳞次竖排,高低稍有参差,如鱼鳞状。涨水时水浪滚过石路,能减弱冲击力,降低了激流对土壤的冲击掏蚀损害,对土壤植被起到了辅助保护作用,还能防止行人滑倒。中心景观部分的道路则是采用嵌草石块游步道,经济美观实用。
植物景观设计以低维护的本土植物为主要材料,发挥适地适树的原则,如杜梨、池杉、芦荻、棕榈等,能适应湖边大风等极端的气候。植物选择上突出季节变化,春季有洁白的杜梨花,夏季有各色睡莲、粉色的紫薇,秋季有金黄的池杉、红色的木芙蓉花,冬季有常绿的棕榈。并且十分注意植物造型与环境的协调,比如一棵歪脖的杜梨斜着栽植在水边,如临水照花。相邻的环路内部绿地同时配置一些植物,作为相互呼应的景观,如紫薇、垂丝海棠、木槿等等。
另外专门在附近湖滩上种植和扦插根系发达、土壤适应性强的腺柳,以期保持水土,减少土壤流失,达到保护挡土墙的目的。
五、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融合更为迫切,人们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探究越来越受重视,优质的水环境与空气一样是地球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水体岸坡景观建设关系到水域环境和陆地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只有合乎自然届发展规律的形式才是最好的形式,人的创造离不开自然界存在的客观实际,也不能违反客观规律,这样才能做出优秀的景观作品。
参考文献:
[1]孙宜敏.城市水体护岸生态设计的原则与实例[D].上海建设科技,第1期.
[2]俞涛,李强.浅谈城市水岸生态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方法[D].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风景园林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3]殷洁,张建林,王静.彩云湖湿地公园水岸带景观建设模式研究.南方农业,2009年2月第3卷第2期.
[4]唐来春.园林工程与施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