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706年(唐神龙二年)夏日里的一天,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向着长安城西北80公里之外的乾陵行进。一代女皇武则天安静地躺在晃晃悠悠的灵柩内,此时她一手创立的大周皇朝已成明日黄花,她的儿子李显已恢复了大唐江山,那些曾被她亲自下令大肆屠戮的李唐宗族的后裔也已扬眉吐气。武则天已经管不了这些,她现在要去见她的夫君——唐高宗李治,她要和他一起长久地住在那个暗无天日的地下宫殿。
公元2006年夏天,80多位专家聚首西安,举行“纪念武则天入葬乾陵1300周年学术座谈会”。几日后,一家媒体刊出了惊人的大标题:《武则天陵墓有望发掘》。消息越传越神乎,不久,互联网上充斥着“乾陵发掘在即”、“武则天将被示众”这样的语句。一时间,“乾陵”成了网上搜索量和点击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也成了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之一。
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陵墓,能够激起人们如此浓厚的好奇心?
乾陵宝藏之谜
据文献记载,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死后,作为皇后的武则天动用兵士和民工二十余万人,按照唐太宗创立的“因山为陵”的葬制,将位于现今陕西乾县境内的梁山主峰作为陵冢,在山腰凿洞修建地下玄宫,是为乾陵。经过三百多个昼夜的紧张施工,到684年8月将高宗安葬于此时,主要工程竣工。
埋葬高宗后乾陵工程继续进行。22年后,武则天病故。中宗皇帝命人挖开乾陵墓道,启开墓门,将武则天也葬入乾陵。从此,乾陵成为中国古代帝于陵中唯一的一陵葬两帝的陵墓。
之后,中宗、睿宗两朝又将两太子、三王、四公主、八大臣等17人陪葬乾陵。至此,乾陵陵园的所有营建工程才告全部竣工,历时长达57年。
这样大规模的营建,不仅留下一个规模庞大、气势恢宏的陵园,更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地下宫殿中珍藏的无数文物瑰宝。根据多年的探测考察,文物工作者推算说,保守一点估计,乾陵玄宫内的各类文物,至少有500吨。这是个什么概念?就是说,用载重5吨的大卡车来拉的话,也需要100辆!
相传武则天才华横溢,但她的诗作在《全唐诗》中仅存三首,而她所作的百卷《垂拱集》和十卷《金轮集》早已失传。有人相信,她的这些著作,甚至包括武则天本人的画像,就保存在乾陵内。这也是中国科学院前院长郭沫若生前始终对乾陵念念不忘的原因之一。
最让人感兴趣的是那件顶尖级国宝——王羲之的《兰亭序》。
乇羲之是东晋的大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最令人称道的作品就是《兰亭序》。据说这是王羲之借着酒兴一气呵成的作品,它的出神入化就连酒醒后的王羲之本人也惊异不已。史载,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狂热的书法爱好者,他费尽心机将《兰亭序》的真迹弄到手,并命令当时的大书法家们临摹。临死前他下诏将《兰亭序》真迹作为陪葬品放入他的陵寝——昭陵,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兰亭序》只是唐人的摹本。
到了五代时,耀州刺史温韬盗掘了昭陵在他开出的出土宝物清单中,却没有《兰亭序》。专家推断,李世民的儿子李治同样酷爱书法,他也曾遗诏将他生前所珍爱的字画全部埋入其陵内,而武则天又是个极有心计的人,因此这幅价值连城的《兰亭序》十有八九是在乾陵内。
历史和传说、真实和猜测交织在一起,给这座陵墓平添了几分神秘的魅力,让后人神往之余,也让历代的盗墓者垂涎不已。
乾陵盗掘之谜
唐代帝王的陵墓多是“因山为陵”,也就是说利用天然的山丘作为陵墓,把地宫掘进山的内部。开创此制的唐太宗李世民声称这是为了倡导节俭。其实,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是出于防范盗墓的目的。
即便如此,历史上的帝陵被盗?仍然是“百有九十九”。《乾陵地宫是否被盗自然成为人们非常关心的话题。
事实上,乾陵自建成至现在的一千多年间,曾发生过过多次盗陵事件,但都因各种原因而未被盗成。史书记载的比较大的盗掘活动有三次——
第一次是在唐末,掘陵者为农民起义领袖黄巢。黄巢起义声势浩大,因缺少军资,他动用40万将士盗挖乾陵,虽然挖出了一条40余米深的大沟,也没有找到墓道口。后因官军追剿,黄巢才不得不悻悻然撤兵。至今在梁山主峰西侧仍有一条深沟被称为“黄巢沟”。
第二次发生在五代时期。五代时,温韬为后梁耀州刺史期间,曾经一口气盗挖了十几座唐陵,发了一笔横财,但唯独在盗挖乾陵时总是遇到恶劣天气,连挖了数月也没有成功,最后只得作罢。
第三次发生在民国初年,是盘踞在关中地区的小军阀孙连仲所为。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盗掘古墓成风。孙连仲以保护乾陵为幌子,率部下驻扎乾陵,用真枪真炮演习的办法掩护一个师的兵力盗掘乾陵。士兵们用炸药炸了许多地方,都没能找到墓道口。正当士兵们盲目挖掘时,忽然雷雨大作,数日不歇,军中一时谣言四起,称武则天显灵了云云。盗掘不成,孙连仲匆匆率部离开了乾陵。
一千多年来,多少人绞尽脑汁也找不到的乾陵地宫墓道口,却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被几个农民意外发现。
1958年冬天,经过陕西乾县的西(安)兰(州)公路复修,需要大量石料。附近的农民便到梁山上炸山取料。11月27日下午,几个农民在梁山主峰东南坡炸石头,前两炮炸过之后无甚异常。第三炮炸响之后,半空中飞出几块石条,硝烟散去,只见爆炸面上尽是石条。而且这些石条整齐划一,显然是人工雕凿而成。更让人惊讶的是,很多石条上刻有明显的字,或连着些像钢盘一样的东西。
“莫非把姑婆 婆陵炸开了?”几个农民面面相觑。姑婆陵正是当地人对乾陵的名称。闻此消息,研究人员蜂拥而至。经勘察,研究人员很快发现这正是乾陵的墓道口!考古工作者由此找到了玄宫甬道和墓门,乾陵墓道全部用石条均用铁拴板固定,并用铅灌缝,保存得非常完整,与史书的记载也完全相符。随后,考古工作者在陵山周围进行了大量勘察,没有找到盗洞和被扰乱的痕迹,从而断言,乾陵是目前唯一没有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
然而,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张治天却持不同意见。他采用先进的精密磁测(GPM)技术对乾陵地宫进行了探测,他说,实测下来,乾陵地宫规模只相当于一般小王,和昭陵不可比,和规模宏大的地上建筑也很不相称,这很可能由于大量盗洞集中造成坍塌所致。所以,张治天认为乾陵到底是否被盗现在还是未知数。
假如乾陵也曾被盗掘,那么将来有一天当我们满怀期待地打开乾陵地宫的那一刻,将会多么失望!
一个又一个的谜摆在我们面前,真相也只有正式发掘的好一天到来时才能大白于天下。然而,从1958年乾陵入口被偶然发现到现在,近半个世纪过去了,为什么一直没有发掘呢?我们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解开这一个个的谜呢?请看下期:乾陵发掘之谜
公元2006年夏天,80多位专家聚首西安,举行“纪念武则天入葬乾陵1300周年学术座谈会”。几日后,一家媒体刊出了惊人的大标题:《武则天陵墓有望发掘》。消息越传越神乎,不久,互联网上充斥着“乾陵发掘在即”、“武则天将被示众”这样的语句。一时间,“乾陵”成了网上搜索量和点击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也成了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之一。
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陵墓,能够激起人们如此浓厚的好奇心?
乾陵宝藏之谜
据文献记载,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死后,作为皇后的武则天动用兵士和民工二十余万人,按照唐太宗创立的“因山为陵”的葬制,将位于现今陕西乾县境内的梁山主峰作为陵冢,在山腰凿洞修建地下玄宫,是为乾陵。经过三百多个昼夜的紧张施工,到684年8月将高宗安葬于此时,主要工程竣工。
埋葬高宗后乾陵工程继续进行。22年后,武则天病故。中宗皇帝命人挖开乾陵墓道,启开墓门,将武则天也葬入乾陵。从此,乾陵成为中国古代帝于陵中唯一的一陵葬两帝的陵墓。
之后,中宗、睿宗两朝又将两太子、三王、四公主、八大臣等17人陪葬乾陵。至此,乾陵陵园的所有营建工程才告全部竣工,历时长达57年。
这样大规模的营建,不仅留下一个规模庞大、气势恢宏的陵园,更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地下宫殿中珍藏的无数文物瑰宝。根据多年的探测考察,文物工作者推算说,保守一点估计,乾陵玄宫内的各类文物,至少有500吨。这是个什么概念?就是说,用载重5吨的大卡车来拉的话,也需要100辆!
相传武则天才华横溢,但她的诗作在《全唐诗》中仅存三首,而她所作的百卷《垂拱集》和十卷《金轮集》早已失传。有人相信,她的这些著作,甚至包括武则天本人的画像,就保存在乾陵内。这也是中国科学院前院长郭沫若生前始终对乾陵念念不忘的原因之一。
最让人感兴趣的是那件顶尖级国宝——王羲之的《兰亭序》。
乇羲之是东晋的大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最令人称道的作品就是《兰亭序》。据说这是王羲之借着酒兴一气呵成的作品,它的出神入化就连酒醒后的王羲之本人也惊异不已。史载,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狂热的书法爱好者,他费尽心机将《兰亭序》的真迹弄到手,并命令当时的大书法家们临摹。临死前他下诏将《兰亭序》真迹作为陪葬品放入他的陵寝——昭陵,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兰亭序》只是唐人的摹本。
到了五代时,耀州刺史温韬盗掘了昭陵在他开出的出土宝物清单中,却没有《兰亭序》。专家推断,李世民的儿子李治同样酷爱书法,他也曾遗诏将他生前所珍爱的字画全部埋入其陵内,而武则天又是个极有心计的人,因此这幅价值连城的《兰亭序》十有八九是在乾陵内。
历史和传说、真实和猜测交织在一起,给这座陵墓平添了几分神秘的魅力,让后人神往之余,也让历代的盗墓者垂涎不已。
乾陵盗掘之谜
唐代帝王的陵墓多是“因山为陵”,也就是说利用天然的山丘作为陵墓,把地宫掘进山的内部。开创此制的唐太宗李世民声称这是为了倡导节俭。其实,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是出于防范盗墓的目的。
即便如此,历史上的帝陵被盗?仍然是“百有九十九”。《乾陵地宫是否被盗自然成为人们非常关心的话题。
事实上,乾陵自建成至现在的一千多年间,曾发生过过多次盗陵事件,但都因各种原因而未被盗成。史书记载的比较大的盗掘活动有三次——
第一次是在唐末,掘陵者为农民起义领袖黄巢。黄巢起义声势浩大,因缺少军资,他动用40万将士盗挖乾陵,虽然挖出了一条40余米深的大沟,也没有找到墓道口。后因官军追剿,黄巢才不得不悻悻然撤兵。至今在梁山主峰西侧仍有一条深沟被称为“黄巢沟”。
第二次发生在五代时期。五代时,温韬为后梁耀州刺史期间,曾经一口气盗挖了十几座唐陵,发了一笔横财,但唯独在盗挖乾陵时总是遇到恶劣天气,连挖了数月也没有成功,最后只得作罢。
第三次发生在民国初年,是盘踞在关中地区的小军阀孙连仲所为。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盗掘古墓成风。孙连仲以保护乾陵为幌子,率部下驻扎乾陵,用真枪真炮演习的办法掩护一个师的兵力盗掘乾陵。士兵们用炸药炸了许多地方,都没能找到墓道口。正当士兵们盲目挖掘时,忽然雷雨大作,数日不歇,军中一时谣言四起,称武则天显灵了云云。盗掘不成,孙连仲匆匆率部离开了乾陵。
一千多年来,多少人绞尽脑汁也找不到的乾陵地宫墓道口,却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被几个农民意外发现。
1958年冬天,经过陕西乾县的西(安)兰(州)公路复修,需要大量石料。附近的农民便到梁山上炸山取料。11月27日下午,几个农民在梁山主峰东南坡炸石头,前两炮炸过之后无甚异常。第三炮炸响之后,半空中飞出几块石条,硝烟散去,只见爆炸面上尽是石条。而且这些石条整齐划一,显然是人工雕凿而成。更让人惊讶的是,很多石条上刻有明显的字,或连着些像钢盘一样的东西。
“莫非把姑婆 婆陵炸开了?”几个农民面面相觑。姑婆陵正是当地人对乾陵的名称。闻此消息,研究人员蜂拥而至。经勘察,研究人员很快发现这正是乾陵的墓道口!考古工作者由此找到了玄宫甬道和墓门,乾陵墓道全部用石条均用铁拴板固定,并用铅灌缝,保存得非常完整,与史书的记载也完全相符。随后,考古工作者在陵山周围进行了大量勘察,没有找到盗洞和被扰乱的痕迹,从而断言,乾陵是目前唯一没有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
然而,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张治天却持不同意见。他采用先进的精密磁测(GPM)技术对乾陵地宫进行了探测,他说,实测下来,乾陵地宫规模只相当于一般小王,和昭陵不可比,和规模宏大的地上建筑也很不相称,这很可能由于大量盗洞集中造成坍塌所致。所以,张治天认为乾陵到底是否被盗现在还是未知数。
假如乾陵也曾被盗掘,那么将来有一天当我们满怀期待地打开乾陵地宫的那一刻,将会多么失望!
一个又一个的谜摆在我们面前,真相也只有正式发掘的好一天到来时才能大白于天下。然而,从1958年乾陵入口被偶然发现到现在,近半个世纪过去了,为什么一直没有发掘呢?我们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解开这一个个的谜呢?请看下期:乾陵发掘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