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班级营造公平

来源 :班主任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806778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有经验的班主任都清楚这样一个事实,公平是学生最关心的一个话题。班级管理实践证明,对待学生必须公平,学生对班集体的关心程度、学习积极性的高低、乐意不乐意参加集体活动等等,都与班集体带给他们的公平感有很大关系。很多班主任认为自己是公平的,但学生却不都这么认为,经常有学生明确地告诉班主任:“你不公平!”“这样不公平!”学生的反映提醒我们,公平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是想公平就一定会公平,我们应该认真反思自己的做法,认真思考怎样在教育过程中具体落实教育公平。
  公平从理论上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但操作时却存在着很多几乎是无法解决的矛盾。
  从班主任角度来分析,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与其他学生不同的特质或特点,因此,要想做到纯粹意义上的教育公正,就必须使班主任的交往行为符合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与特征。而实际上,在教育活动中由于班主任资源以及班主任掌握的知识、手段与方法等,总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匮乏,因此,纯粹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只能是一种乌托邦式的设想。
  作为学生来讲,每个学生进行公平与否的判断时,总是因为一件事或几件事而起,然后推而广之,而且往往被迁移、被夸大的是他们认为不公平的感受。可能联系到班主任以前跟自己的关系,对自己的某一次批评、表扬,甚至班主任一个不经意的脸色、眼神等,有的还可能联系到班主任对班上其他同学类似问题处理时的态度、方法乃至以往班主任对这些同学的眼神、脸色,再根据自己的价值观、需要、动机等进行归纳、分析、判断。这种发散,常使简单问题复杂化,现实问题历史化。
  由此可见,直接影响学生的与其说是事件本身是否公平,不如说是学生的公平感尺度。如果说,公平与否还有一个比较客观的标准,公平感则属于一种主观现象,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的公平感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学生的公平观念、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程度、班级管理制度、班级氛围、班干部的任用、荣誉称号的评选和锻炼机会的分配等等。
  所以说,在实践中,公平问题的症结不在班主任愿不愿意公平,而在于怎么才能更好地实现公平,怎么让学生获得公平感。不否认有的班主任为了个人利益而牺牲教育过程中的公平,但更多的情况是班主任有着公平的良好愿望,但却没有在教育实践中实现教育公平,学生没有感到公平,起码没有班主任预想中的公平,甚至是感受到了极不公平。因此,我们认为,教育公平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是一个伦理问题,但更多地表现为技术问题,即如何操作才能更好地实现班主任的公平追求。也就是说,对于缺乏公平意识的班主任而言是个伦理问题,而对于有公平追求的班主任而言,公平首先表现为技术问题,即如何做才能体现公平,才能增强学生的公平感。
  
  建立统一的班级制度
  
  公平的尺度是制度。班级应在班级管理和奖惩措施等与学生利益相关的方面制定比较完备的制度。只要严格落实这些制度,就能满足学生渴望公平的心理需求,起到公平的激励作用。平时大家说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一个例子。对不同的学生在同样的错误面前适用不同的标准,对自己认为好的学生宽中有爱,对不太好的学生严苛有加,这一点是学生最敏感的,也是学生最反感的。
  在通过班级制度维持班级公平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制度本身的公平公正。班级制度应该反映全部学生的利益,切忌制度对个别人的保护和对部分学生的伤害,制度本身的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二是制度的执行过程中的公平公正。保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因任何人而通融。三是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应该保证全体学生的参与度,只有反映了大家对制度的理解,接受了大家的监督评议,制度的公平执行才会有根本保证。
  
  建立正确的公平观念
  
  班主任应该关注学生的公平感受,但是学生的认识也不一定完全正确,他们认识问题的角度、对公平的理解也会有错误,对公平的认识需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班主任首先应认识到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不要一味追求绝对的公平,钻牛角尖,这样不切实际,会害人害己,要考虑到目前资源不足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班主任面对实际情况所作的变通或者协调不是不公平。
  二是不要盲目攀比,学生之间相比较是必然的,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比,重点解决三个问题:比什么?怎么比?比了以后怎么样?把比较转化成学生成长的工具手段,而不是成长的目的和追求。
  三是要有主动追求公平的勇气。在结果出来之前就应该主动追求结果的公平;在不公平出现的初期就应该努力去制止和消除不公平,主动面对,而不是消极等待,不要一直让自己处在被伤害的位置,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不公平感受→反思→向班主任反映→评价反馈→反思……
  
  保持顺畅的沟通渠道
  
  公开和民主也是公平的保证。要在班级内部建立一种平等的内部氛围,使每个学生能够参与班级的决策和管理。就是要把班内学生关心的大事公开,在广泛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再进行决策,防止暗箱操作、个别人说了算。公开程度提高了,学生监督加强了,公平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有时学生不公平感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师生间的曲解或误解,也就是说师生间的沟通不足。在尽可能保证与学生沟通的同时,也要避免与学生沟通交流的不公平。与学生交流机会的不均等是学生认为班主任不公平的原因之一,因为交流多关注就多,所以帮助也会更多些,这自然就不公平了。
  
  有坚持和维护公平的勇气
  
  坚持公平,在涉及某些学生个人利益的一些问题上,可能会得罪人,遭到他们的反对。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有敢于同不正之风作斗争的勇气和魄力,从而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公平愿望,但也不能被学生的不公平指责牵着鼻子走。
  学生可能因为关乎自身利益,总是立足于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他们的观点不一定都正确,他们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对学生的反映班主任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认真分析,接受合理的成分,对不合理的成分,就向学生说明,不能一见学生提不公平就慌了手脚。在学生的不公平指责面前,班主任的合理反应是:不公平反映→反思→调整(教育学生)→反馈评价。还要注意防止出现消极公平,即由于资源的极度缺乏或放弃而导致大家都得不到资源而出现的公平,这样造成资源的浪费不符合教育公正的本义。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晴朗的午后,天高云淡。  我和小周老师的办公桌连在一起,靠在窗前,他的桌上放了不少的教育报刊。小周是位新老师,工作热情高,尤其爱学习,课余常见他把报刊上的一些文章抄在笔记本上。  此时,他正在训斥一名学生,脸气得通红。这是一名后进生,经常被小周带进办公室,不是给他辅导功课,就是给他讲做人做事的道理。今天不知怎么啦,一向温和而有耐心的小周有些失态了。  待学生哭着走后,我问小周为何发那么大的
期刊
活动目的:  让学生耳闻目睹春天的新生事物,感受春天的美丽,赞美春天,赞美祖国。激发学生满怀希望、励志勤学、报效祖国的热情。    活动过程:  一、走进春天赞美春天  (显示春景画面)  主持人甲:春天,天气转暖,万物复苏。  乙:春天,柳绿花红,莺歌燕舞。  甲:春天,万象更新,朝气蓬勃。  乙:春天,耕耘播种,充满希望。  甲:同学们,大家喜欢春天吗?  乙: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吧!  (播放
期刊
解开疙瘩    有一对邻居,由于上辈人结怨,成了仇家。两家人都觉得很难受,但由于仇怨太深,没有人能帮助他们从苦恼中摆脱出来。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位云游和尚,听说了这两家人的事情之后,出了一个主意。  他用绳子绾了一个疙瘩,把绳子的一头藏起来,另一头露出来。并且做出约定,两家人谁先把疙瘩解开,另一方就当着全村人的面向这家人赔礼道歉。为了占得先机,两家人日思夜想,都争着想把这个疙瘩解开。一直过了半个多月
期刊
一、正确认识“高原反应”    每年高三下学期,都有学生有越学越差的感觉,这种现象会一直持续至高考。因为出现在高三复习的后期,所以大家形象地称之为“高原反应”。由于这种现象在每届高三都出现,于是大家就认为这是正常现象,不去深入研究。而我认为这是不正常的,是一种病态。根据常理,随着复习的深入,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越来越熟,解题能力应该越来越强,现在反而越学越差,真是不可思议!既然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期刊
这是三年级一班的一节品德与生活课。李涛却一会儿拿起课本读一读,一会儿又匆匆忙忙地在本上写着什么。趁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际,我来到他桌前,发现桌上放着一个田字格本,其中打开的一页还没写到一半。原来他在偷偷赶写作业。  李涛手足无措,脸涨得通红,不自然地用左肘压住了田字格本。  “你写作业这么认真,能给老师欣赏一下吗?”为了缓解紧张的气氛,我微笑着对李涛说。李涛不好意思地把田字格本递给了我。  当我
期刊
“老板”者,老班主任也。因老板与老班音相近,故得此名,其实“老板”实在不像老板,高高的,瘦瘦的,标准一书生。    第一节课    老板教我们地理,第一节课就显出他的与众不同。他把一个“周”写在黑板的边缘,对我们说:“我姓周,以后可以叫我周老师,从这个‘周’字能看出你们的地理老师很健谈,有十一又四分之三口;但是如果有人在地理课上开小差……”他把周字中间一横擦掉,又在下面添了一横,变成了一个“固”字
期刊
“别让中国现在的孩子成为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某政协委员在两会上如是说。  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应具备的基本品德。因此,学校要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德育系列活动,旨在让每一个学生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常怀一份感激之情,真诚地努力地回报别人的付出,由此产生成长的动力,健康地成长。    环境熏陶,营造感恩氛围    学校教育可围绕“感恩教育”主题,开
期刊
朱红霞老师发表在《班主任之友》2007年第一期中的《看“手相”》,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教育随笔。朱老师真是教育的有心人,关注学生生活,了解学生思想,善于从学生生活出发,使教育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在不经意的谈话中让学生认识到了科学与谬误、命运与奋斗的内涵,是向教育无痕、润物无声理想境界努力的实践。欣赏之余,我隐约感到一点遗憾,看“手相”,我们只看到了命运的不足信吗?  “手相”所寓示的命运
期刊
进入11 月份,天气逐渐变冷,每天早晨迟到的学生一下子多了起来,之前,对刚出现的个别学生迟到的现象我采取了暗示、提醒教育,看来,对迟到学生寄予感化希望是我的一厢情愿,学生并没有领我的情。  怎么办呢?召开班级专题会议是肯定的了,关键是这一次会怎么开。以前我都是让迟到的学生站起来,当着全班同学数落一顿,然后布置劳动任务,以示惩戒。这一次是否还这样?  班会课铃声响了,我急匆匆地走进教室。学生似乎意识
期刊
学生中不戴红领巾、忘戴红领巾的现象十分普遍。无奈之下,大队委在评文明班级的细则里增加了“红领巾佩戴情况”一项,并在全校公布。既然是事关分数,班主任就重视起来了,发下话:谁让班级失了分,谁给班级抹了黑,唯你是问!这一招还真管用,戴红领巾的孩子一下子多了。偶尔有忘了的,家长会风尘仆仆地赶回家拿。时间长了,积累了些经验,家长们就多给孩子备上几条红领巾搁书包里。再后来,校门口有些小贩的摊头也飘扬着一沓鲜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