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树成就一个千万富翁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ASP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乍一看,杨遂胜跟一般的农民没有什么不同,黑,瘦,一双粗糙的大手……其实,他是“老河口市致富状元”,“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全国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这位农民企业家,现在已拥有总资产三千五百多万元,而他的起家,仅仅是从一棵桃树开始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杨遂胜从中学回到家乡,与许多青年一样,他最先想过当兵,想通过当兵走出家乡这块贫瘠的土地,可是由于当兵名额有限而没有实现;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又想过到沿海去闯天下,也在为家里缺少劳力以及老人和孩子的拖累等多种原因,没有成行。最后他头脑冷静下来,开始在自己家门口寻找出路。
  老河口位于汉水之滨,土质大部分属于沙土,而且荒山荒滩居多,于是利用这些土质和地形,杨遂胜先是摸索种西瓜、花生等经济作物,但收效不明显,后又尝试种植葡萄、盖大棚栽草莓,效果仍不明显,但是通过对种植的摸索,他逐渐对林果种植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开始钻研林果栽培嫁接知识。
  


  一次,他与父亲在家拉闲话,他父亲说,自己家院子里的一棵桃树,是本地的一个优良品种,现在几乎濒临灭绝了,要是死了可真是让人心痛。的确院子里的那棵桃树,每年结出的果实确实又大又甜。把这种大仙桃拿到市场上去,肯定大受欢迎,何不尝试着把这种桃子嫁接出来发展成产业呢?这一“灵感”的闪现,让杨遂胜顿时兴奋起来。由于不太懂种桃技术,又不懂嫁接知识,杨遂胜到书店买回了一大堆相关书籍,开始一门心思地“啃”起来。此后,他利用从书本上学来的新知识,开始从他家那棵“大仙桃”树上取枝,尝试着嫁接,没想到,当年还真的成活了十二棵树苗,他兴奋异常,像照看孩子一样精心养护着这些幼苗,待这些幼苗两年后挂果时,果然结出了很大的桃子。果实一成熟,由于味美、个大,不等拿到市场上就被上门的商贩抢购一空。
  第一步的成功让杨遂胜信心大增,他一下承包了30亩荒滩,开始从这些大仙桃树上大量取枝进行育苗栽培,扩大种植面积。他在“繁衍”这些优质品种的同时,又先后找到本地和华中农业大学科研所的果树专家多次请教,对桃树再度进行改良,最终使这棵桃树的“后代”果实越长越大,品质越长越优(在杨遂胜的这些桃树上,最大的桃子曾经达到过一斤二两一个,普通的每个也在六两上下)。1993年,经华中农业大学十二位专家教授鉴定,一直认定杨遂胜嫁接的这些大仙桃属于湖北不可多得的中早熟优质桃品种,具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从此,杨遂胜更加坚定了发展水果产业的信心。他多方筹借资金,又一次性买断了附近荒滩300亩,开始更大面积的种植他的大仙桃。一通百通,在种植桃子的基础上,到90年代中后期,又开始扩展培植优质梨产业。2000年6月,杨遂胜成立仙仙果品有限公司。公司与农户签订技术服务和销售合同,将产品销往福建,广东,江西,湖南等地。
  在老河口市总商会的引导下,他先成立了一个以发展果品业为主的基层商会,吸收周围农户为会员,然后免费培训这些会员农户,并为会员们提供他培植的果树苗,发动大家都来种植他的这种桃树,然后再全部回收会员农户的果品。这一招实际是把会员农户间接变成了自己果品公司的员工,让员工们为自己生产果品,自己则一心一意开发市场。如此以来,不仅农户们得到了很大实惠,而且杨遂胜也从农户们那里得到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走出了一条典型的“公司+协会+农户”双赢的道路。目前这位农民企业家通过林果这一产业,一共网络一万八千余户农户,辐射果业种植面积达8.56万余亩,多年来已让560多户昔日的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成了名副其实的科技致富带头人。
  杨遂胜的生意越做越大,2006年,大仙桃喜获丰收,亩产达到2000公斤,桃多了,本地难卖,价格降低,杨遂胜便提出一个令人吃惊的大胆设想:包一架飞机,将大仙桃空运到广州!让桃子乘飞机在乡亲们眼中是件新鲜事,但杨遂胜心中自有一笔帐:每年往广州销货约14万斤,以前用汽车运输,需要50个小时,为不使果子变质,一般七成熟的青果必须装运,可鲜美味差;而摘九成熟的果子空运,虽然运输成本高一点,但运行平稳,损耗低,且有空调保鲜,还能抢时间,可卖高价钱,划算。杨遂胜说的更贴切:这叫抢占市场先机。
  由于他对当地农村经济的巨大贡献,杨遂胜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到北京光荣出席了全国劳模表彰大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一棵桃树成就一个千万富翁,这不是神化,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真人真事。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当初那一棵桃树长在你家的院子里,你会怎么样呢?其实,我们每家的院子里,都有一棵这样的“树”,只是你还没有发现它罢了。■
   编辑:舒歌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商标是企业产品的护身符,商标注册是商标获得法律保护的合法途径,所谓商标“抢注”,关键在于一个“抢”。过去,风闻什么商品要涨价,便有“抢购”现象:运输车辆上掉下值钱商品而成“无主”货后,有些路人也会奋不顾身去“抢”,因为抢到手的就成了自己的,白拣的好事儿谁不乐意?商标抢注现象过去一直就有,而随着社会对知识产权价值观的提升,抢注之风却刮得比任何时候都“邪乎”。在这风潮背后,人们却不禁要问:“抢”来的商
期刊
我曾参加过央视“冠军来自中国”的论坛,那场论坛聚集了来自各行各业的龙头老大或“隐性冠军”,我有幸被邀请参加。主持人白岩松请到场的部分嘉宾介绍自己企业成功的基因或成为冠军的诀窍。我就介绍我的创业基因就是“开拓者的基因”,开拓者就是最大的创新,无中生有的创新,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我用一句话总结就是“缺什么补什么”。  在十几年前,太阳能产业没有资金也没有政策支持,公众对这个产业的认知度极低,可以说99
期刊
目前,“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可谓风生水起,在刚刚结束的“三会”上,温家宝总理面向东盟国家,正式提出了“积极探索开展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可行性”的倡议。东盟国家领导人做出了热烈回应,认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和“一轴两翼”(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两个板块和南宁一新加坡经济走廊一个中轴组成中国一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区域合作新格局具有战略意义。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是构建“一轴两翼”新格局
期刊
一    在走出办公室大门的那一刻,李非满是轻松,心里没有半点凄凉。  3个月前,面对年薪20万的诱惑,李非放弃了在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工作,并不顾妻子的坚决反对,来到了远隔千里的名叫“美丽道”的美容化妆品公司。按照公司大区战略,李非被分配在了刚刚成立起来的第三销售部,负责公司在长江以南的市场。  作为最早在武汉招聘的员工,分公司的筹备工作也责无旁贷地落在李非的头上,从办公选址、装修、办公桌椅电器空调
期刊
如今,大学生创业已不稀奇,但传奇总是不断地出现。每当我们听到一个大学生短短几年就成为百万、千万富翁,往往只是关注其财富的数字,却很少用心去破译其成功的密码。本文主人公创业仅4年、毕业才2年,就从一个原本欠着1万多元学费的穷大学生,变成一个拥有上千万资产的公司老板,他又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当空瓶子有了梦想,就有了创业的动力    上世纪80年代初,吴立杰出生于浙江温州泰顺县。他的家在
期刊
2006年7月,一本罕见的莎士比亚特大装剧本集,在伦敦苏富比以280万英镑(约合3900多万元人民币)成交,这无疑激起了国内秋季古籍拍卖的“羊群效应”,中国嘉德推出1074部珍贵的早期西文书籍专场拍卖;上海嘉泰亦有多本早期海外古籍付拍,其中1825年《莎士比亚剧本》袖珍本,在目前的拍卖市场上也非常少见。当“洋枪”开始在国内的古籍拍卖市场上出现的时候,以明清刻本、抄本为主体的中国古籍善本仍以其独有的
期刊
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唯有经历过的人方能品出个中滋味。孙存军创办了专为大学生提供的求职公寓,建立了配套网站。经过短短一年多的努力,他不仅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更是赢得了无数大学生和白领的交口称赞。    感同身受,“海归”试办  大学生求职公寓     1976年,孙存军出生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一个普通家庭。1997年,他从徐州师范大学国际营销专业毕业后,以外销员的身份到卡塔尔和阿联酋工作了将近6年。200
期刊
行业动态    9月25日,由中华网、中国经济时报、中国消费者报、车友报四大重量级媒体联手推出的“2007年度中国汽车市场信誉度调查”活动今天在北京拉开帷幕。这次调查活动,通过读者投票的方式,来了解大众消费者对汽车及汽车相关服务产品的满意度和各产品及服务的市场信誉度。主办单位负责人对记者说,市场应由消费者说了算,消费者的意见最珍贵。我们就是要通过这个活动,把话语权交给消费者。  汽车消费是一种特殊
期刊
“药痴”的济世情怀     张芝庭1944年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的一个医生家庭。从小,他就对中医中药兴趣浓厚,10岁时已学会辨认几十种中草药,还能准确说出它们的性能和功效,中医学里有名的“汤头歌”他更是熟练得倒背如流。  1956年,张芝庭随着家人来到了贵州省兴义县农村定居。到了“黔中自古无闲草,信手拈来都是宝”的贵州,便利的地理环境使张芝庭更加如鱼得水,沉迷于对中草药的钻研中。  张芝庭对中草药的
期刊
在小小花椒上,重庆人开发出了保鲜花椒、花椒油、花椒精、α-亚麻酸等20多种产品,就连修剪下来的花椒枝叶也派上大用场。   一个小花椒被放大成一个大产业。在江津,就有这样一个人,把花椒年产值做到了4.8亿元,还把花椒加工成了花椒沐浴露、花椒美肤祛痘乳、花椒香水等20余种系列产品。人人都叫他“椒王”,他的名字叫聂勋杰。    2004年5月初夏的一个清晨,刚过7点,一个外地长途把聂勋杰吵醒了。   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