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131Ⅰ治疗后显像结果的临床分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wil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131Ⅰ治疗后行全身显像(Rx-WBS)及SPECT/CT融合显像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病例特点,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进行131Ⅰ清甲治疗的145例PTMC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口服131Ⅰ后2~10 d行Rx-WBS及SPECT/CT融合显像,根据显像结果分为残留甲状腺伴转移组(残甲伴转移组)21例和仅有残留甲状腺组织组(单纯残甲组)124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131Ⅰ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肿瘤病理特点(肿瘤最大直径、腺叶累及、多灶性、包膜外侵犯、淋巴结转移).结果 残甲伴转移组多为男性,与单纯残甲组比较,有更高的ps-Tg水平及更多的淋巴结转移数,而两组在年龄、手术方式、血清TgAb水平、肿瘤最大直径、腺叶受累情况、多灶性、甲状腺包膜外侵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男性、高ps-Tg水平及高淋巴结转移数与PTMC 131ⅠRx-WBS及SPECT/CT融合显像发现转移灶相关,建议此类患者术后积极行131Ⅰ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 基于大样本人群出生队列研究,探索不同孕期增重速率与子代出生至2岁内体格发育轨迹的关联,为健康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纳入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于武汉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行健康体检的1831对母婴对,并随访至子代2岁.按照美国医学研究所2009年指南对不同孕期增重速率进行分类.采用基于组的轨迹模型估算儿童0~2岁的身体质量指数Z分数(BMIZ)轨迹.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估算不同孕期增重速率与子代BMIZ轨迹的关联.结果 通过B M IZ轨迹模拟识别出5个组:稳定慢生长组、赶上生长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