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半椎体的产前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409277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胎儿半椎体畸形的产前超声表现及产前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经产后影像学检查(X线、CT或MR)诊断为半椎体畸形的27例病例(包括引产及足月产儿),所有病例产前均行胎儿超声及MR检查。分析半椎体的二维及三维产前超声表现,并将产前超声、产前MR与产后影像学检查进行对比分析。对所有胎儿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查,对足月产儿行手术治疗并计算Cobb角矫正率。结果:27例胎儿超声检查均可见脊柱形态改变,受累节段仅有一半椎体,其中单发9例,多发18例;8例未合并畸形,19例均合并其他畸形。27例胎儿,引产19例,8例足月分娩。与产后X线等影像学检查比较,产前超声准确率92.5%,产前MR准确率96.3%。27例胎儿,染色体培养成功25例,正常核型68.0%(17/25),异常核型32.0%(8/25),其中多发半椎体畸形异常核型占47.1%(8/17)。8例患儿行后路半椎体切除术,≤3岁组6例,Cobb角矫正率平均38.02%;>3岁组2例,Cobb角矫正率平均24.98%。结论:胎儿半椎体畸形具有较典型的超声表现,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半椎体畸形的准确性接近MR,其对半椎体畸形的诊断及对胎儿合并畸形的整体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为优生优育及遗传咨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其他文献
在训练和比赛中因强度不同而导致的不同代谢特点可改变机体乳酸浓度 ,通过刺激化学感受器改变心血管机能的活动从而使心率增加。心率增加有时不受乳酸浓度的影响 ,只与心脏本
本文利用观测资料和数值模式,对发生在热带印度洋的偶极子(IOD)事件和发生在热带太平洋的ENSO事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两个海气耦合事件各自变化特性以及两者相互之间的关系;在
从分析脉冲压缩信号时延和频移的耦合特性出发,推导了移频干扰对采用脉冲压缩信号体制的合成孔径雷达(SAR)的干扰输出形式,研究表明移频干扰的移频量与合成孔径雷达方位向处理的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充分认识到加快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更要把“好”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为满足高光谱成像仪在365~1000 nm波段范围的成像需求,设计了一款中等视场角、大相对孔径的复消色差物镜。从初级色差理论出发,分析了可见近红外波段的玻璃材料的色散特性,为
活性氧(ROS)的过度生成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线粒体是ROS的主要来源,也是再灌注心肌保护策略的关键靶点。再灌注早期产生的大量ROS可损伤心肌,但少量的ROS对
星座自主导航技术能有效地提高导航星座的自主导航能力和星历精度,增强系统的生存能力。分析了基于星间测距信息的星座自主导航方法,推导了星间测距信息的位置与时间的解耦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