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面缺乏丰富的素材以及信息资源支撑,而对于六年级小学生而言,其在认知理解能力上都已经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因此,为了更好地强化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就需要做好相应的训练以及指导工作,促使其能够提升内容呈现的丰富性,进而更好地提升整体的语文素养。本文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写作;核心素养
一、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小学作文教学应该以学科教育为重点,不断地对教学方式进行变革,以此让学生能够基于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出发,传达内心真实的感受,能够更好地发现作文的优美,从而真正地感受到作文所带来的乐趣。同时,这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价值观。许多小学生对写作都存在一种畏难心理,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相应的素材积累,使其在面对写作主题过程中难以将多元化的资源整合起来,由此将使得写作内容呈现杂乱无章的现象。而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难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促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培养写作灵感,积累大量素材将成为优化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路径。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做好选材指导工作,促使学生能够在面对写作主题时有话可说、有文可写。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1.强化对日常生活材料的积累
生活的材料是学生创作的重要基础,期间通过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常见的生活资源及以亲身经历结合起来将是提升学生材料积累效果的重要途径。学生可以将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故事以及旁人轶事整合为写作材料,由此更好地达到解决“无米之炊”的苦恼。除此之外,农村小学生还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将日常常听到的农谚俗语搜集起来,并基于写作主题进行融入,由此更好地凸显日常生活的“烟火气”,再者将日常生活中的广播以及报刊内容变成写作素材也能够更好地扩大学生的社会视野,进而使其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身的情感。例如,在农村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矛盾,由此学生需要从问题的根源着手,将事件发展的过程叙述出来,由此使得学生能够在分析矛盾冲突的过程中深化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习作的可读性。期间,学生通过走访、感知以及查阅资料等方式使得选材的真实性得到提升,这也将为其写作提供更加广阔的选材空间。
2.利用思维导入优化写作架构
语文写作对逻辑思维的要求非常高,很多学生在谈及作文往往感到迷茫和恐惧,正因为如此,小学作文往往以流水账或东拼西凑的形式出现,不仅无法表达真情实感,逻辑思维更无从谈起。因而,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写作之前画好思维导图,将其联想到的相关主题材料放入所画的思维导图的框架中,经过整合筛选和排序,进行最后的写作。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有你,真好》习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将关键人物或者景物放于思维导图的中心位置,并鼓励其发散思维联想触动内心的事件,考虑在写作中是否要先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或者景物的基本特征,向读者展现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及生动的景物,再进行相关细节的描写,最后进行总结概括,表达自己的难忘之处或赞美之情。唯有如此,才能让写作思路更加清晰,有目放矢。再者,思维导图并非规定是个人完成的,因为个人的思想毕竟有限,将多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进行思维导图绘制,更有利于拓展思维的广度,丰富写作内容。
3.典例示范,返璞归真
小学生在作文写作中也将自身经历的事情凸显出来,相对于现代成熟的习作而言,小学生在作文中更多表达的是无忧无虑的生活,其中更多展现的是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对生活中的反面事件也有着不一样的感受和看法。比如,在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给母校一封信》中,要求学生将想要对母校表达话语书写出来。其中,既可以写母校对自身的影响,也可以写对母校未来的期盼,通过最真实的话语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有学生写到“母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在看着我们成长,从不曾想过有一天离开。”对于小学生而言,生活中的事物都是具有情感的,尽管它们不像人类一样具有言语以及活动功能,但是,正是这些朴素的语言却将对母校的不舍之情表达出来,凸显儿童气息。同时,在要求学生寒假以“寒假生活”为题写一篇习作时,有学生将自己在家中种小白菜的过程中记录了下来,其运用最质朴的语言描述了在菜地里翻地、种地、浇水以及采摘的种种乐趣,由此将富有童真魅力的内容充分展现出来,使得作文内容更加具有农村生活气息。
4.课外阅读融入,强化写作表达能力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片段写法为基础,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和写作意图,在文章中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想表达的内容,从而保证文章的明确性和具体性。引导学生注意在阅读中积累写作材料,在写作中发挥想象,并相应地对所读内容和材料进行填充,使之成为自己的内容,增加文章内容,提高文章质量。作文教学应以目标为导向,根据学生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尊重学生的差异,充分理解学生,为学生指明方向。同时,也要注意提醒学生做好阅读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并注意在写作中如何使用好词好句。同时,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阅读活动,使学生在阅读后形成读后感受,引导学生主动表达情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其次,教师还需要善于挖掘课本内容与课外知识的连接性,使得学生参与语文課堂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如,在讲授《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时,可以结合《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这本历史课文读物进行引入,让学生更加了解作者所在的历史背景,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进而为提升写作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奠定良好基础。
三、结束语
总之,在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农村小学生需要充分把生活中的事物与写作主题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提高对语文写作的兴趣,从而使语文作文教学更具实效。与此同时,语文教师也需要积极运用多媒体,并引进课外读物,使农村小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拓展,从而为提高作文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伟,孙择欣.再谈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初中小班额环境中写作教学面批面改的有效策略[J].爱情婚姻家庭:教育观察,2020(8):69.
[2]韩百符.农村小学生作文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41):185.
责任编辑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写作;核心素养
一、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小学作文教学应该以学科教育为重点,不断地对教学方式进行变革,以此让学生能够基于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出发,传达内心真实的感受,能够更好地发现作文的优美,从而真正地感受到作文所带来的乐趣。同时,这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价值观。许多小学生对写作都存在一种畏难心理,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相应的素材积累,使其在面对写作主题过程中难以将多元化的资源整合起来,由此将使得写作内容呈现杂乱无章的现象。而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难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促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培养写作灵感,积累大量素材将成为优化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路径。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做好选材指导工作,促使学生能够在面对写作主题时有话可说、有文可写。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1.强化对日常生活材料的积累
生活的材料是学生创作的重要基础,期间通过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常见的生活资源及以亲身经历结合起来将是提升学生材料积累效果的重要途径。学生可以将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故事以及旁人轶事整合为写作材料,由此更好地达到解决“无米之炊”的苦恼。除此之外,农村小学生还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将日常常听到的农谚俗语搜集起来,并基于写作主题进行融入,由此更好地凸显日常生活的“烟火气”,再者将日常生活中的广播以及报刊内容变成写作素材也能够更好地扩大学生的社会视野,进而使其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身的情感。例如,在农村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矛盾,由此学生需要从问题的根源着手,将事件发展的过程叙述出来,由此使得学生能够在分析矛盾冲突的过程中深化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习作的可读性。期间,学生通过走访、感知以及查阅资料等方式使得选材的真实性得到提升,这也将为其写作提供更加广阔的选材空间。
2.利用思维导入优化写作架构
语文写作对逻辑思维的要求非常高,很多学生在谈及作文往往感到迷茫和恐惧,正因为如此,小学作文往往以流水账或东拼西凑的形式出现,不仅无法表达真情实感,逻辑思维更无从谈起。因而,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写作之前画好思维导图,将其联想到的相关主题材料放入所画的思维导图的框架中,经过整合筛选和排序,进行最后的写作。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有你,真好》习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将关键人物或者景物放于思维导图的中心位置,并鼓励其发散思维联想触动内心的事件,考虑在写作中是否要先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或者景物的基本特征,向读者展现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及生动的景物,再进行相关细节的描写,最后进行总结概括,表达自己的难忘之处或赞美之情。唯有如此,才能让写作思路更加清晰,有目放矢。再者,思维导图并非规定是个人完成的,因为个人的思想毕竟有限,将多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进行思维导图绘制,更有利于拓展思维的广度,丰富写作内容。
3.典例示范,返璞归真
小学生在作文写作中也将自身经历的事情凸显出来,相对于现代成熟的习作而言,小学生在作文中更多表达的是无忧无虑的生活,其中更多展现的是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对生活中的反面事件也有着不一样的感受和看法。比如,在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给母校一封信》中,要求学生将想要对母校表达话语书写出来。其中,既可以写母校对自身的影响,也可以写对母校未来的期盼,通过最真实的话语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有学生写到“母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在看着我们成长,从不曾想过有一天离开。”对于小学生而言,生活中的事物都是具有情感的,尽管它们不像人类一样具有言语以及活动功能,但是,正是这些朴素的语言却将对母校的不舍之情表达出来,凸显儿童气息。同时,在要求学生寒假以“寒假生活”为题写一篇习作时,有学生将自己在家中种小白菜的过程中记录了下来,其运用最质朴的语言描述了在菜地里翻地、种地、浇水以及采摘的种种乐趣,由此将富有童真魅力的内容充分展现出来,使得作文内容更加具有农村生活气息。
4.课外阅读融入,强化写作表达能力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片段写法为基础,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和写作意图,在文章中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想表达的内容,从而保证文章的明确性和具体性。引导学生注意在阅读中积累写作材料,在写作中发挥想象,并相应地对所读内容和材料进行填充,使之成为自己的内容,增加文章内容,提高文章质量。作文教学应以目标为导向,根据学生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尊重学生的差异,充分理解学生,为学生指明方向。同时,也要注意提醒学生做好阅读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并注意在写作中如何使用好词好句。同时,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阅读活动,使学生在阅读后形成读后感受,引导学生主动表达情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其次,教师还需要善于挖掘课本内容与课外知识的连接性,使得学生参与语文課堂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如,在讲授《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时,可以结合《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这本历史课文读物进行引入,让学生更加了解作者所在的历史背景,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进而为提升写作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奠定良好基础。
三、结束语
总之,在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农村小学生需要充分把生活中的事物与写作主题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提高对语文写作的兴趣,从而使语文作文教学更具实效。与此同时,语文教师也需要积极运用多媒体,并引进课外读物,使农村小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拓展,从而为提高作文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伟,孙择欣.再谈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初中小班额环境中写作教学面批面改的有效策略[J].爱情婚姻家庭:教育观察,2020(8):69.
[2]韩百符.农村小学生作文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41):185.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