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初年,太学里流行一种“险怪奇涩”的文风,号称太学体。欧阳修提倡“古文”,对太學体极其痛恨,所以嘉祐二年他主持科举考试,决定对这种有话不好好说的写作方式来个清算,而他首先盯上的,就是“累为国学第一人”的刘几。
欧阳修改到了一份卷子,写着“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他立刻断定这是刘几的卷子,便续了两句“秀才刺,试官刷”表示挖苦,然后拿红笔一抹到底。宋代科举阅卷,发现一个小错点一个小点,三点累积为一小抹,三小抹就不及格。欧阳修这一大抹不知道抵多少小抹,这就是表示你这篇文章毫无价值。
于是刘几和一大批太学里的名笔都落榜了,而名不见经传的苏轼、苏辙兄弟,在这一科脱颖而出。
这引起了太学生们极大的愤恨,可以想象,换一个其他随便什么考官,考试的结果都可能大不相同。
当然,这个故事还有后续。过了几年,欧阳修又知贡举,结果发现刘几居然又来应考,老爷子很生气,声称:“今必痛斥轻薄子,以除文章之害。”他很快就找到一篇怪腔怪调的文章,认为是刘几的,当即黜落;然后,又看到一篇文风平易,立论正大,总之怎么看都符合他老人家品位的卷子,于是点为第一。
结果等到拆封,才发现被他黜落的卷子,出自一位来自南方,大概还不知道风向已经变了的考生之手,而欧阳修所点的状元,恰恰正是刘几。
显然,和考经义时考生的观点可能迎合考官一样,考诗赋时文风也可以迎合。当然最重要的是,这说明只要确实是智力测验,考试改革有时意义真的不大,随便怎么考,能出头的绝大部分是同一帮人。
欧阳修改到了一份卷子,写着“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他立刻断定这是刘几的卷子,便续了两句“秀才刺,试官刷”表示挖苦,然后拿红笔一抹到底。宋代科举阅卷,发现一个小错点一个小点,三点累积为一小抹,三小抹就不及格。欧阳修这一大抹不知道抵多少小抹,这就是表示你这篇文章毫无价值。
于是刘几和一大批太学里的名笔都落榜了,而名不见经传的苏轼、苏辙兄弟,在这一科脱颖而出。
这引起了太学生们极大的愤恨,可以想象,换一个其他随便什么考官,考试的结果都可能大不相同。
当然,这个故事还有后续。过了几年,欧阳修又知贡举,结果发现刘几居然又来应考,老爷子很生气,声称:“今必痛斥轻薄子,以除文章之害。”他很快就找到一篇怪腔怪调的文章,认为是刘几的,当即黜落;然后,又看到一篇文风平易,立论正大,总之怎么看都符合他老人家品位的卷子,于是点为第一。
结果等到拆封,才发现被他黜落的卷子,出自一位来自南方,大概还不知道风向已经变了的考生之手,而欧阳修所点的状元,恰恰正是刘几。
显然,和考经义时考生的观点可能迎合考官一样,考诗赋时文风也可以迎合。当然最重要的是,这说明只要确实是智力测验,考试改革有时意义真的不大,随便怎么考,能出头的绝大部分是同一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