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知识点与相应的教学目标,分析了课程的基本实践能力、专业与综合实践能力,提出了实践教学知识点与评价标准。
关键词:施工组织与管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urriculum knowledge and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target, analyses the course of the basic practical ability, professional and comprehensive practice ability, practice teaching knowledge and evaluation standard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The practic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中圖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引言
《施工组织与管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它主要针对工程施工的复杂性,来研究土木工程建设的统筹安排与系统管理的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其目的是综合运用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问题的能力。
现代土木工程施工施工涉及面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材料、构配件、机械等,需科学合理地对工程各环节进行精心规划、严密地组织与协调,使工程达到工期短、质量好、成本低的预期目标,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统筹施工全过程,推动建筑业企业技术进步和优化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由于工程施工的特点,课程教学应尽量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因为实践教学的影响因素众多,本文试就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标准进行探讨。
国内著名学者武书连研究员“型与类”分类方案中按科研规模的大小,将大学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1];陈厚风教授根据高校的三大职能及其比重将大学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和应用型[1]。
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相比较,最突出的特征是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应根据专业特点,制定整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评价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2.《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教师牢牢把握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尊重学生认知能力发展规律,把教学目标放在首位,通过对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分析,把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能力划分为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创造性地将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学生能力培养贯穿在教学中来。 课程设计的实践能力分为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三个能力层次。学生通过各阶段的学习,完成基本实践能力奠定和专业实践能力的积累,课程设计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学生能力的渐进式发展,在学生具备前两个能力层级的基础上深化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缩短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培养优质的适应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
表1 实践性能力体系表
3.《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实践能力分析与评价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和学生定向实习单位的反馈意见,学生对理论教学的知识点掌握比较模糊,实际动手能力较差,理论应用的程度仅限于书本的案例和习题,举一反三和创造性实践应用的能力较弱,就算借助计算机软件帮助计算与绘制,对理论知识掌握模糊的直接反映就是很难做出高质量的施工组织设计。比如: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学生仅限于应用简单结构的网络绘制,复杂结构的网络绘制就不能胜任,会呈现出对施工工序不清楚,对局部及整体工期的优化不明白;又如:模板和脚手架的设计计算,学生对验算的内容掌握不透彻,用软件设置参数计算后不知道符不符合设计要求;再如:平面图绘制对绘制的内容和规范不清楚,甚至线条和比例的都拿不准。
用人单位对现行模式下学生的评价是眼高手低,《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传统的教学手段培养的学生满足不了施工企业对人才规格能力的要求,市场的需求倒逼高校教师思考怎样才能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学生。
3.1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分析与评价
本课程的实践能力教学目标是:学生能正确绘制横道图、网络图及施工平面布置图;能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能合理组织施工。 《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包含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理论教学包含施工准备、流水施工组织、网络计划绘制、工程施工管理、施工组织编制与平面布置图绘制六个方面的生产实践工作,其实践教学知识点与评价标准见表2。主要涵盖:概况、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施工方案与部署、主要项目施工方法、施工平面布置图、施工进度计划图、施工质量保证措施、施工技术保证措施、施工工期保证措施、现场消防保卫措施、文明施工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成品保护措施、雨季施工保证措施、冬季施工保证措施等内容。
表2 实践教学知识点与评价标准
备注:施工组织设计无重大偏差,应至少得60%的分数。
3.2课程设计实践能力分析与评价
课程设计是指1个学分的大作业、根据用人单位实际生产的能力要求,结合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提炼课程设计各知识点的评价办法。课程设计的目标就是希望通过对实际工程的模拟设计,使学生对土木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全过程(包括设计内容、设计计算方法与步骤)有一个体验式、渐进式的学习,初步具备创造性地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施工组织中的一些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使课程设计更接近真实,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满足用人单位要求,需要教师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需要对工程案例进行搜集,归类整理案例,建立好素材库,对课程设计题目进行精心设计,建立课程设计评分标准,运用卡片法教学模式,才能满足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完成设计任务。
4.结论
4.1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量化
本课程实践教学围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开展,通过对施工组织实践生产工作内容和实践教学知识点的分析,把实践教学知识点与实践生产内容归类与对应,运用卡片法教学方式,即对实践教学的知识点分解、使知识点模块化,并对知识点建立素材库,针对不同结构类型的施工组织项目,运用素材进行知识模块的替换,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实践能力模块化对应,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点对点的精确锻炼,提高学生实践生产的适应能力,满足实践教学程序化、规范化和教学质量量化评价科学化的要求。
4.2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施的难点
本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理清教学内容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搜集各个知识点的素材,素材的建立需要参阅大量实际工程资料;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基础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积淀,需要从《施工组织与管理》实践能力课程教学逆向寻求指导前期能力训练的方案,整个培养体系复杂,需要在各层级能力培养方案之间精心推敲。
参考文献:
[1]张民.基于社会服务产出类型的工科大学分类法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总第131期,47-48。
作者简介:刘程鹏(1982-)男, 讲师, 工程师,研究生,从事建设施工管理教学工作.
关键词:施工组织与管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urriculum knowledge and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target, analyses the course of the basic practical ability, professional and comprehensive practice ability, practice teaching knowledge and evaluation standard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The practic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中圖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引言
《施工组织与管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它主要针对工程施工的复杂性,来研究土木工程建设的统筹安排与系统管理的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其目的是综合运用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问题的能力。
现代土木工程施工施工涉及面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材料、构配件、机械等,需科学合理地对工程各环节进行精心规划、严密地组织与协调,使工程达到工期短、质量好、成本低的预期目标,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统筹施工全过程,推动建筑业企业技术进步和优化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由于工程施工的特点,课程教学应尽量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因为实践教学的影响因素众多,本文试就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标准进行探讨。
国内著名学者武书连研究员“型与类”分类方案中按科研规模的大小,将大学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1];陈厚风教授根据高校的三大职能及其比重将大学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和应用型[1]。
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相比较,最突出的特征是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应根据专业特点,制定整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评价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2.《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教师牢牢把握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尊重学生认知能力发展规律,把教学目标放在首位,通过对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分析,把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能力划分为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创造性地将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学生能力培养贯穿在教学中来。 课程设计的实践能力分为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三个能力层次。学生通过各阶段的学习,完成基本实践能力奠定和专业实践能力的积累,课程设计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学生能力的渐进式发展,在学生具备前两个能力层级的基础上深化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缩短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培养优质的适应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
表1 实践性能力体系表
3.《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实践能力分析与评价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和学生定向实习单位的反馈意见,学生对理论教学的知识点掌握比较模糊,实际动手能力较差,理论应用的程度仅限于书本的案例和习题,举一反三和创造性实践应用的能力较弱,就算借助计算机软件帮助计算与绘制,对理论知识掌握模糊的直接反映就是很难做出高质量的施工组织设计。比如: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学生仅限于应用简单结构的网络绘制,复杂结构的网络绘制就不能胜任,会呈现出对施工工序不清楚,对局部及整体工期的优化不明白;又如:模板和脚手架的设计计算,学生对验算的内容掌握不透彻,用软件设置参数计算后不知道符不符合设计要求;再如:平面图绘制对绘制的内容和规范不清楚,甚至线条和比例的都拿不准。
用人单位对现行模式下学生的评价是眼高手低,《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传统的教学手段培养的学生满足不了施工企业对人才规格能力的要求,市场的需求倒逼高校教师思考怎样才能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学生。
3.1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分析与评价
本课程的实践能力教学目标是:学生能正确绘制横道图、网络图及施工平面布置图;能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能合理组织施工。 《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包含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理论教学包含施工准备、流水施工组织、网络计划绘制、工程施工管理、施工组织编制与平面布置图绘制六个方面的生产实践工作,其实践教学知识点与评价标准见表2。主要涵盖:概况、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施工方案与部署、主要项目施工方法、施工平面布置图、施工进度计划图、施工质量保证措施、施工技术保证措施、施工工期保证措施、现场消防保卫措施、文明施工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成品保护措施、雨季施工保证措施、冬季施工保证措施等内容。
表2 实践教学知识点与评价标准
备注:施工组织设计无重大偏差,应至少得60%的分数。
3.2课程设计实践能力分析与评价
课程设计是指1个学分的大作业、根据用人单位实际生产的能力要求,结合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提炼课程设计各知识点的评价办法。课程设计的目标就是希望通过对实际工程的模拟设计,使学生对土木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全过程(包括设计内容、设计计算方法与步骤)有一个体验式、渐进式的学习,初步具备创造性地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施工组织中的一些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使课程设计更接近真实,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满足用人单位要求,需要教师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需要对工程案例进行搜集,归类整理案例,建立好素材库,对课程设计题目进行精心设计,建立课程设计评分标准,运用卡片法教学模式,才能满足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完成设计任务。
4.结论
4.1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量化
本课程实践教学围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开展,通过对施工组织实践生产工作内容和实践教学知识点的分析,把实践教学知识点与实践生产内容归类与对应,运用卡片法教学方式,即对实践教学的知识点分解、使知识点模块化,并对知识点建立素材库,针对不同结构类型的施工组织项目,运用素材进行知识模块的替换,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实践能力模块化对应,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点对点的精确锻炼,提高学生实践生产的适应能力,满足实践教学程序化、规范化和教学质量量化评价科学化的要求。
4.2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施的难点
本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理清教学内容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搜集各个知识点的素材,素材的建立需要参阅大量实际工程资料;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基础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积淀,需要从《施工组织与管理》实践能力课程教学逆向寻求指导前期能力训练的方案,整个培养体系复杂,需要在各层级能力培养方案之间精心推敲。
参考文献:
[1]张民.基于社会服务产出类型的工科大学分类法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总第131期,47-48。
作者简介:刘程鹏(1982-)男, 讲师, 工程师,研究生,从事建设施工管理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