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服务地方是地方高校的天然使命和办学基点,学科专业是服务地方的首要因素和关键所在,适合地方、贴近实际、符合需要的学科专业设置,是地方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应有之义。本研究以南阳理工学院为例,探讨地方高校以优化学科专业为抓手、融合地方发展的探索与实践,阐明地方高校切实做到“四个转变”、全力提升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专业;学科;地方发展;实践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南阳理工学院作为一所植根人口大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积极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学科专业,提升质量水平,努力建设更适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区域新型高水平理工大学。
一、服务地方:地方高校的天然使命和办学基点
地方高校“生长”在地方、“成长”在地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天然联系,最大的特点就是“地方性”。各地历史条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地方高校的生存基础和成长依托,“服务地方”自然成为地方高校的天然使命和办学基点。
长期以来,地方高校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国家、地方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扎根地方、融入地方,深耕细耘、做精做强,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渐强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了内涵发展、转型提升的历史性变革,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历史性贡献,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一些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理念不坚定,贪大求全,同质化倾向严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为此提出了推动转型发展的“四个转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高等学校也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需要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学科专业:服务地方的首要因素和关键所在
学科专业的设置与建设,直接反映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是否协调与匹配,关系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效益,进而关系高等学校办学定位的实现与办学目标的达成,以及办学特色的形成与高校整体功能的发挥。地方高校最重要的属性是“地方性”,因此,地方高校的学科专业自然成为其服务地方的首要因素和关键所在。适合地方、贴近实际、符合需要的学科专业设置,是地方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题中应有之义。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各高校新增1672个备案专业、181个审批专业,47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撤销367个专业。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发改委下达的201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地方本科高校招生专业2831个,去除重复项后为366个。全省一共开设597个布点数位在前10位的本科专业,开设率超过57.1%。
根据《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在此大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中的作用愈加重要。专业设置与优化作为地方高校调整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内涵的关键手段之一,应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适应学科发展需要,立足本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着眼凝练和培育办学特色,形成并发挥办学优势,致力于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三、调整优化:建设更加适合地方需要的学科专业
南阳理工学院是一所“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普通本科高校。建校伊始,学校便确立植根南阳、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根据地区产业发展需要,在人才需求预测基础上,按照“方向对路、针对性强、人才需求量大”的原则,首批设置南阳地方急需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业企业管理和化工工艺专业,为形成“以工科为主”的办学格局奠定了初步基础。
2004年升本后,学校面对南阳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状况,实施工业强市、开放带动、创新推动三大战略,做中原崛起的重要支撑。学校明确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集中力量、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强化特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进专业结构调整,首批设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努力构建以应用学科为骨干、工程技术学科为龙头的学科体系。
“十三五”以来,学校确立“立本、立真、立特、立新”的办学理念,把“融入南阳”提升为首要发展战略;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重点做大做强工科,积极发展特色学科,稳步发展应用理科和人文学科,形成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契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集群;制定《南阳理工学院转型发展全面服务南阳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经南阳市政府同意并予以转发;实现从举办“应用型”到发展“应用型”、升华“应用型”,从“南阳人民自己的大学”逐步建成“南阳人民的应用型大学”,致力于建成“南阳人民的高水平应用型理工大学”。在成为河南省同类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入选教育部“卓越计划”的新建本科高校之后,又先后成为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学校、河南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和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新建本科高校的前列。
2019年,教育部积极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新商科”建设,南阳提出高质量建设具有较强吸纳集聚能力和重要影响力的大城市的战略定位和奋斗目标。南阳理工学院随之启动实施了建校以来涉及专业最多、调整范围最大的一次学科专业布局优化,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新常态和行业发展新趋势,构建与“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理工大学”奋斗目标相适应的学科专业布局,奋力形成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良好发展局面,为南阳高质量建设具有较强吸纳集聚能力和重要影响力的大城市提供支持。
第一,强调“契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调整优化目标,“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的调整优化途径,以及“以工为本、产教融合、集群负责、资源共享”的调整优化原则。第二,面向区域先进制造、光电信息、互联网技术、数字媒体、建筑和建筑工程、生物和化工、大健康、数字经济、商贸服务等产业行业,调整原有学院设置,将16个教学院调整为13个教学院,分别为智能制造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张仲景康养与食品学院)、数理学院、范蠡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传媒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第三,增设少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符合时代需求的专业,申报设置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工智能专业。第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与地方产业行业发展存在脱节的法学、音乐表演等6个本科专业停止招生,全校本科专业精简为52个,专科仅保留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一个专业。第五,为配合学科专业调整优化,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和治理结构,提高资源利用和管理效率,相继实施校园空间布局调整、中层机构设置和干部调整,健全完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育人体系、坚持以党的领导为统领的内部治理体系、服务地方为导向的学科专业体系、以质量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科学设置学科专业是高等教育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基本保证。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应当是动态过程,应着眼于学科专业与地方发展“有效对接”、人才培养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学校发展与地方发展“互动双赢”,实现学科专业设置始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适应、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相适应、与学校事业发展目标相适应。下一步,南阳理工学院将建立并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专业结构与布局不断进行优化,促进专业内涵式发展,树立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地方能力,为南阳高质量建设大城市、河南省由高教大省迈向高教强省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王洁辉,李波.河南省地方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匹配性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4).
[3]杜玉波.加快推进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N].光明日报,2020-04-07.
[4]韩筠.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J].中国高等教育,2017,(12).
责编:红 茶
关键词:专业;学科;地方发展;实践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南阳理工学院作为一所植根人口大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积极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学科专业,提升质量水平,努力建设更适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区域新型高水平理工大学。
一、服务地方:地方高校的天然使命和办学基点
地方高校“生长”在地方、“成长”在地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天然联系,最大的特点就是“地方性”。各地历史条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地方高校的生存基础和成长依托,“服务地方”自然成为地方高校的天然使命和办学基点。
长期以来,地方高校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国家、地方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扎根地方、融入地方,深耕细耘、做精做强,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渐强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了内涵发展、转型提升的历史性变革,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历史性贡献,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一些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理念不坚定,贪大求全,同质化倾向严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为此提出了推动转型发展的“四个转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高等学校也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需要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学科专业:服务地方的首要因素和关键所在
学科专业的设置与建设,直接反映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是否协调与匹配,关系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效益,进而关系高等学校办学定位的实现与办学目标的达成,以及办学特色的形成与高校整体功能的发挥。地方高校最重要的属性是“地方性”,因此,地方高校的学科专业自然成为其服务地方的首要因素和关键所在。适合地方、贴近实际、符合需要的学科专业设置,是地方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题中应有之义。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各高校新增1672个备案专业、181个审批专业,47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撤销367个专业。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发改委下达的201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地方本科高校招生专业2831个,去除重复项后为366个。全省一共开设597个布点数位在前10位的本科专业,开设率超过57.1%。
根据《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在此大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中的作用愈加重要。专业设置与优化作为地方高校调整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内涵的关键手段之一,应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适应学科发展需要,立足本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着眼凝练和培育办学特色,形成并发挥办学优势,致力于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三、调整优化:建设更加适合地方需要的学科专业
南阳理工学院是一所“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普通本科高校。建校伊始,学校便确立植根南阳、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根据地区产业发展需要,在人才需求预测基础上,按照“方向对路、针对性强、人才需求量大”的原则,首批设置南阳地方急需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业企业管理和化工工艺专业,为形成“以工科为主”的办学格局奠定了初步基础。
2004年升本后,学校面对南阳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状况,实施工业强市、开放带动、创新推动三大战略,做中原崛起的重要支撑。学校明确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集中力量、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强化特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进专业结构调整,首批设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努力构建以应用学科为骨干、工程技术学科为龙头的学科体系。
“十三五”以来,学校确立“立本、立真、立特、立新”的办学理念,把“融入南阳”提升为首要发展战略;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重点做大做强工科,积极发展特色学科,稳步发展应用理科和人文学科,形成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契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集群;制定《南阳理工学院转型发展全面服务南阳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经南阳市政府同意并予以转发;实现从举办“应用型”到发展“应用型”、升华“应用型”,从“南阳人民自己的大学”逐步建成“南阳人民的应用型大学”,致力于建成“南阳人民的高水平应用型理工大学”。在成为河南省同类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入选教育部“卓越计划”的新建本科高校之后,又先后成为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学校、河南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和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新建本科高校的前列。
2019年,教育部积极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新商科”建设,南阳提出高质量建设具有较强吸纳集聚能力和重要影响力的大城市的战略定位和奋斗目标。南阳理工学院随之启动实施了建校以来涉及专业最多、调整范围最大的一次学科专业布局优化,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新常态和行业发展新趋势,构建与“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理工大学”奋斗目标相适应的学科专业布局,奋力形成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良好发展局面,为南阳高质量建设具有较强吸纳集聚能力和重要影响力的大城市提供支持。
第一,强调“契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调整优化目标,“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的调整优化途径,以及“以工为本、产教融合、集群负责、资源共享”的调整优化原则。第二,面向区域先进制造、光电信息、互联网技术、数字媒体、建筑和建筑工程、生物和化工、大健康、数字经济、商贸服务等产业行业,调整原有学院设置,将16个教学院调整为13个教学院,分别为智能制造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张仲景康养与食品学院)、数理学院、范蠡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传媒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第三,增设少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符合时代需求的专业,申报设置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工智能专业。第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与地方产业行业发展存在脱节的法学、音乐表演等6个本科专业停止招生,全校本科专业精简为52个,专科仅保留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一个专业。第五,为配合学科专业调整优化,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和治理结构,提高资源利用和管理效率,相继实施校园空间布局调整、中层机构设置和干部调整,健全完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育人体系、坚持以党的领导为统领的内部治理体系、服务地方为导向的学科专业体系、以质量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科学设置学科专业是高等教育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基本保证。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应当是动态过程,应着眼于学科专业与地方发展“有效对接”、人才培养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学校发展与地方发展“互动双赢”,实现学科专业设置始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适应、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相适应、与学校事业发展目标相适应。下一步,南阳理工学院将建立并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专业结构与布局不断进行优化,促进专业内涵式发展,树立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地方能力,为南阳高质量建设大城市、河南省由高教大省迈向高教强省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王洁辉,李波.河南省地方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匹配性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4).
[3]杜玉波.加快推进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N].光明日报,2020-04-07.
[4]韩筠.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J].中国高等教育,2017,(12).
责编:红 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