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将设计思维运用到读书活动是为了从读者体验的角度提供渐进式创新服务,从“设计心态”与“设计思维方法”着手,在原有活动的基础上,分析现有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逐步培养读者的阅读兴趣,不断提高阅读效果,循序渐进地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将图文宣传、分阶段推进、阅读活动内容设计、注重阅读体验细节等设计思维,应用于在高校图书馆读书活动中,提高了读者的参与度及其阅读活动的成就感。
关键词:读书节;阅读推广;读者体验;设计思维
作者简介:赵璨璨,女,助理馆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馆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18-0045-05
读书活动是以图书和文化为中心的主题活动,是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进行阅读推广的主要途径。以读书活动的形式吸引大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倡导读书风气,改进学生学习方法及态度,增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让读书成为大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大力推荐全民阅读”自2014年以来,连续第四次将全民阅读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近年来,国内关于阅读推广的各种活动项目如火如荼,高校图书馆的读书活动节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仅是校园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而且有助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如何使读书活动办得有特色、有吸引力,逐渐成为读者服务的新常态,需要辅以新思路、新方法。以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商院图书馆)2017年度举办一系列读书活动为例,探索性地将设计思维方法引入读书活动过程中,以期让读书活动推动全民阅读的步伐越走越远。
一、设计思维与读书活动
(一)读书活动现状
读书活动是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阅读推广的实践形式。随着阅读推广的持续升温,读书活动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常态化服务。根据以往读书活动的参与情况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态度往往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再加上课业占据平日大部分时间,对学校举办的与学习相关的活动缺乏热情。读者群体以90后为主,思维活跃,喜欢接受新鲜事物。每学期的读书活动周期在三个月左右,初期是读者参与的高峰,在活动发起一段时间后容易进入疲乏期,参与情况易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每年的活动内容又趋于雷同,内容设置大同小异,同质化现象严重,参与活动的读者群体较窄。如何设计一个适合读者客观条件的读书活动,在原有单调、枯燥的基础上有新意、有变化,吸引读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在对阅读感兴趣的基础上逐渐引向深度阅读,并养成无监督式的自主学习,成为读书节的工作重心。所以,在形式与内容上做有创意的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二)设计思维的内涵
设计,从字面意思可以分为“设”和“计”。“设”意为设想,是在现实社会中遇到不满意的因素,进而产生了加以改造的想法;“计”则是让想法付诸实践的计划,为了解决想要改变的现状,需要形成有步骤、有条理的方案,直接影响想法的实现。简言之,让想法、创意像公式一样“推导”出来。“总体来说,设计思维是一个以人为本、具备普遍适用性和跨学科领域的方法,是一种可以发现问题解决方案、并以多种方式激发创新思维的途径”。[1]它不再是设计师的独有思维,尤其针对没有设计理论和经验背景的非专业设计人士,在面对复雜问题时,设计思维将原本要靠天赋、运气的灵感变为固有的逻辑流程,让“创新”稳定、渐进的发生。
将设计思维运用到图书馆阅读推广已有先例,美国顶尖创新机构IDEO与欧美两家图书馆联合编制的《图书馆中的设计思维》,以具体实例详细介绍了设计思维在图书馆的应用。设计思维广泛应用于艺术、商业、管理、教育等领域,一些全球领导品牌公司采用设计思维理念培训员工,还有一些世界顶尖大学将设计思维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可口可乐公司在校园招聘中巧用设计思维,设计独特的校园招聘方案,不仅增加公司品牌辨识度,也提高了求职者的入职期望。设计思维原本是艺术设计领域的概念,是指对设计师实践的学术构建和设计师能力的理论思考 [2],最初源于艺术家的思维,如今已不再局限于设计行业,可以广泛地应用于设计之外的任何领域,受到越来越多行业的关注。设计思维重在“设计心态”与“设计思维方法”,“设计心态”强调的是像设计师一样思考,重在心态的转变,不一定非要掌握专业的设计理论。如今人人都可以成为设计师,将自己置身于设计师的角色出谋划策,将面临的困难转化为机会,以积极的创造性心态迎接挑战。这种跨领域的思维运用给图书馆提供阅读推广创新服务带来了新的解决思路。
(三)将设计思维方法融入读书活动
由于图书馆客观条件比较稳定,设计带来的创新程度也趋于平缓,不能寄希望于颠覆性变革,而需在不断尝试与摸索中尽善尽美。《图书馆中的设计思维》中的设计思维更多地瞄准现有服务的优化与基于细分需求的微创新,整体而言是一种渐进型创新。[3]读者有不同层次的阅读需求,相对应有不同程度的创新。从“阅读”到“悦读”,培养阅读兴趣是一个层次,提高阅读能力与阅读效果又是另一个层次。读书推广对读者的提高要一步步来,循序渐进推动创新。
图书馆需要以读者为本,在设计中体现读者主人翁的地位,不是简单的以读者为中心,而是需要将读者的需求与活动的目的进行有机结合。换位思考,让自己置身于读者的角色,体验读者的经历,分析读者潜在的阅读需求,平时注意用心观察读者的阅读习惯,与读者互动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让读者参与到活动设计中。从设计到设计思维的演化,实际上是由创造产品演化到分析人与产品之间的关系,进而再演化到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4]将设计思维运用到读书节当中,本质是对现状的改良、改造,让读者在参与体验中高于期望值,在情感方面愈来愈满意,强调对心情愉悦的调整,潜移默化的达到活动效应。当读者完成一个小活动后,优质的体验关系到是否愿意继续参与另一个读书节系列活动,以及是否期待明年的相关活动等。设计思维正是实现服务创新和体验优化的有效手段。 如何让活动尽量照顾到每一个读者,在形式上、内容上让所有读者满意,是有技巧需要学习的。[5]将设计思维融入读书活动需按一定公式推演。斯坦福大学设计思维模型包含:理解、观察、观点、构思、原型和测试。贝尔模型从理解、洞察、可视化、评价、改进、实施这六个步骤将问题解决方案一一呈现。[6]《图书馆中的设计思维》包括开篇、灵感、构思、迭代、扩展五部分[7],重点在于灵感、构思、迭代三部分,在调研后得出解决方案,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基于用户反馈对方案补充或调整,在未达到预期效果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寻找设计思维内在规律,进一步改善设计效果。设计思维方法不是单一的线性步骤,而是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在循环往复中得以完善,根据所处环境中所面临的问题寻找更适合的方法,具体如图1所示。
二、设计思维在读书活动中的创新实践
根据商院读者特点与不同需求,在活动开始前做调查问卷,充分了解读者需求,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图文宣传、分阶段推进、阅读活动内容设计、注重阅读体验细节四个方面,在图书馆读书节活动中做了一些实践探索。根据读者特点与读书节活动特点分析,将解决方案以草图的形式视觉化呈现,具体如图2所示。
(一)图像与文字结合,做到及时宣传
数字化时代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宣传平台。商院图书馆读书活动主要以微信为宣传平台,辅助电子屏、图书馆网站、大型展板、小型摆台等。将电子媒体与传统纸质媒介相结合,大力推动视觉体验。如今,图片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在视觉感官上,设计精美的宣传画面更容易吸引读者注意力,让读者置身于读书活动的海洋中,让阅读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每一个系列活动的推送,每一次通知、表彰都以宣传海报形式及时推送,让读者清晰、直观地了解读书节的每一个系列活动。
(二)分阶段推进系列活动,做到长效发展
由于每个学期读书活动时长约为三个月,如果只在活动发起时宣传一次,很难让活动善始善终,通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淡出读者的视线,再加上高职院校学生自觉性较低,将其中一个系列活动按时间分阶段推进,利于循序渐进地培养读书热情,让阅读慢慢地渗透到平时的校园生活中。
读书系列活动是由若干个小活动组成,有“校园阅读明星”评选活动、“一句书评,一本好书”好书推荐活动、“优秀读书笔记”征集活动、“书中自有颜如玉”图书插图翻拍征集活动、“校园最美读书人”为题材的摄影作品评比活动、网络“诗词大会”比赛、4·23世界读书日“书迷大家猜”活动、电子资源宣传与推广讲座等12个系列小活动。宣传页面中琳琅满目的活动会让人产生眼花缭乱的错觉,对于一些比较热门的小活动如“优秀读书笔记”征集活动”“一句书评,一本好书”好书推荐活动、“校园最美读书人”为题材的摄影作品评比活动、网络“诗词大会”比赛,在读书节举办期间,按照参加人数,平均一个月左右分别推送一期,每一期活动截止都有评比和表彰。
阅读在于坚持,分阶段推进是让读者形成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大概一周就会有一个小活动在图书馆官方微信、电子屏推送,让读者感到读书节活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每一次小活动结束后的评比和表彰又是对读者的激励,而且从投稿显示,有相当一部分读者不仅参加了“优秀读书笔记”征集活动的第一期、第二期,还继续参加“一句书评、一本好书”等其他小活动。纵向时间长度与横向延伸的活动范围广度交叉式进行,这种递进式的营造读书氛围,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读书兴趣,让“阅读”真正上升为“悦读”。
(三)阅读活动内容设计贴近读者,增加活动可行性
根据学院专业设置,如果内容上单纯设置征文比赛,不免有些枯燥。因此,活动内容分别设置文字类比赛、设计类比赛,还有面向全校师生的“书谜大家猜”“诗词大会”,并且特地将“优秀读书笔记”征集活动分为“最佳创意笔记”“最佳书写笔记”“最佳内容笔记”三类活动。从学生阅读心理与习惯分析,看书具有随意性,做读书笔记的较少,针对这一特点,设置“优秀读书笔记”与“一句书评、一本好书”,由表及里、由浅及深地引导学生从读书摘抄到写简短书评,间接引导学生参与推荐书目。在平时看书的过程中,将能引起共鸣的段落记录下来,再加上自己的见解,久而久之,看到的知识慢慢渗透到脑海中内化为自己的理解,逐步提高阅读效果。
(四)注重活动细节,提高情感体验
新颖的形式與合适的内容都是提供优质体验的必备条件,注重细节可以让读者有更优质的情感体验。在投稿方式上,在每一个小活动的宣传推送中都明确标明了投稿通道,分为网络投稿和图书馆递交作品两种投稿方式,并设有实体投稿箱,方便读者及时上传作品。
在活动形式上,其中“优秀读书笔记”“一句书评、一本好书”活动,设计了专用纸笺(如图3),供读者免费领取。每一期的纸张设计不同的纹样,例如第一期读书笔记对应第一期的纸张纹样,第一期的纸张不可以参加第二期活动,这样可以督促读者及时提交作品,减少只拿纸张没有书写的可能性。为了更加有趣,每一张纸都有一个特定编号,作为独一无二的幸运数字,每一期评比都会根据数字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幸运读者。
根据书写习惯,分别设计了横条纸、方格纸、竖道纸、空白纸,供读者挑选。在读书馆前台、新书推荐台等显眼之处都设有纸张领取处。这些纸是在原有空白牛皮纸上设计印制,一台普通黑白打印机就可以完成,成本不高,不仅吸引读者,而且整齐精美的纸张又便于在图书馆展示。在纸张领取出还提供印制好的“读书笔记摘抄参考文章”,引导读者积累有意义的笔记,通过一个个小细节不断优化读者的情感体验。
三、结论
在读书活动结束后,对获奖者做了调查问卷,从收回的88份有效问卷看,其中“读书系列活动月开展的活动对您能够产生什么效果?”(见图3)、“您认为这次活动最吸引您的地方是?”(见图4)、“下学期,如果您有时间和机会还会参加此类活动吗?”(见图5)等三项调查中,“读者的个人兴趣需要”“活动有趣有吸引力”“培养阅读习惯增长知识”“增加了读书兴趣”“还会继续期待下一次活动”这几个选项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营造一个更好的阅读体验,让读者真正爱上读书、爱上图书馆,并且将这种“悦读”体验持续下去,让这段在校园里与书相伴的时光会熔为读者记忆的一部分,无形之中也增加了读书节的品牌价值。设计思维在图书馆读书活动中还会有哪些实践,如何让读者服务创新成为一种常态,值得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李彦,刘红围,李梦蝶,等.设计思维研究综述[J].机械工程学报,2017(3):1-20.
[2] Ulla Johansson-Skoldberg, Jill Woodilla, Mehves Cetinkaya. Design Thinking: Past, Present and Possible Futures [J].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3(2):121-146.
[3] 盛卿.设计思维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基于美国IDEO《面向图书馆的设计思维》[J].图书馆论坛,2016(9):63-70.
[4] 蒂姆·布朗.IDEO,设计改变一切[M].侯婷,译.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1.
[5] 王波.图书馆阅读推广亟待研究的若干问题[J].图书与情报,2011(5):32-34.
[6] 尼尔·安德森,卡洛琳·蒂姆斯,卡林·哈吉哈希米等.使用设计思维方法提高在线学习质量[J].中国远程教育,2014(9):5-12.
[7] IDEO公司.图书馆中的设计思维[M].广州图书馆,译.广州:广州出版社,2016.
关键词:读书节;阅读推广;读者体验;设计思维
作者简介:赵璨璨,女,助理馆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馆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18-0045-05
读书活动是以图书和文化为中心的主题活动,是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进行阅读推广的主要途径。以读书活动的形式吸引大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倡导读书风气,改进学生学习方法及态度,增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让读书成为大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大力推荐全民阅读”自2014年以来,连续第四次将全民阅读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近年来,国内关于阅读推广的各种活动项目如火如荼,高校图书馆的读书活动节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仅是校园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而且有助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如何使读书活动办得有特色、有吸引力,逐渐成为读者服务的新常态,需要辅以新思路、新方法。以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商院图书馆)2017年度举办一系列读书活动为例,探索性地将设计思维方法引入读书活动过程中,以期让读书活动推动全民阅读的步伐越走越远。
一、设计思维与读书活动
(一)读书活动现状
读书活动是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阅读推广的实践形式。随着阅读推广的持续升温,读书活动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常态化服务。根据以往读书活动的参与情况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态度往往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再加上课业占据平日大部分时间,对学校举办的与学习相关的活动缺乏热情。读者群体以90后为主,思维活跃,喜欢接受新鲜事物。每学期的读书活动周期在三个月左右,初期是读者参与的高峰,在活动发起一段时间后容易进入疲乏期,参与情况易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每年的活动内容又趋于雷同,内容设置大同小异,同质化现象严重,参与活动的读者群体较窄。如何设计一个适合读者客观条件的读书活动,在原有单调、枯燥的基础上有新意、有变化,吸引读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在对阅读感兴趣的基础上逐渐引向深度阅读,并养成无监督式的自主学习,成为读书节的工作重心。所以,在形式与内容上做有创意的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二)设计思维的内涵
设计,从字面意思可以分为“设”和“计”。“设”意为设想,是在现实社会中遇到不满意的因素,进而产生了加以改造的想法;“计”则是让想法付诸实践的计划,为了解决想要改变的现状,需要形成有步骤、有条理的方案,直接影响想法的实现。简言之,让想法、创意像公式一样“推导”出来。“总体来说,设计思维是一个以人为本、具备普遍适用性和跨学科领域的方法,是一种可以发现问题解决方案、并以多种方式激发创新思维的途径”。[1]它不再是设计师的独有思维,尤其针对没有设计理论和经验背景的非专业设计人士,在面对复雜问题时,设计思维将原本要靠天赋、运气的灵感变为固有的逻辑流程,让“创新”稳定、渐进的发生。
将设计思维运用到图书馆阅读推广已有先例,美国顶尖创新机构IDEO与欧美两家图书馆联合编制的《图书馆中的设计思维》,以具体实例详细介绍了设计思维在图书馆的应用。设计思维广泛应用于艺术、商业、管理、教育等领域,一些全球领导品牌公司采用设计思维理念培训员工,还有一些世界顶尖大学将设计思维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可口可乐公司在校园招聘中巧用设计思维,设计独特的校园招聘方案,不仅增加公司品牌辨识度,也提高了求职者的入职期望。设计思维原本是艺术设计领域的概念,是指对设计师实践的学术构建和设计师能力的理论思考 [2],最初源于艺术家的思维,如今已不再局限于设计行业,可以广泛地应用于设计之外的任何领域,受到越来越多行业的关注。设计思维重在“设计心态”与“设计思维方法”,“设计心态”强调的是像设计师一样思考,重在心态的转变,不一定非要掌握专业的设计理论。如今人人都可以成为设计师,将自己置身于设计师的角色出谋划策,将面临的困难转化为机会,以积极的创造性心态迎接挑战。这种跨领域的思维运用给图书馆提供阅读推广创新服务带来了新的解决思路。
(三)将设计思维方法融入读书活动
由于图书馆客观条件比较稳定,设计带来的创新程度也趋于平缓,不能寄希望于颠覆性变革,而需在不断尝试与摸索中尽善尽美。《图书馆中的设计思维》中的设计思维更多地瞄准现有服务的优化与基于细分需求的微创新,整体而言是一种渐进型创新。[3]读者有不同层次的阅读需求,相对应有不同程度的创新。从“阅读”到“悦读”,培养阅读兴趣是一个层次,提高阅读能力与阅读效果又是另一个层次。读书推广对读者的提高要一步步来,循序渐进推动创新。
图书馆需要以读者为本,在设计中体现读者主人翁的地位,不是简单的以读者为中心,而是需要将读者的需求与活动的目的进行有机结合。换位思考,让自己置身于读者的角色,体验读者的经历,分析读者潜在的阅读需求,平时注意用心观察读者的阅读习惯,与读者互动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让读者参与到活动设计中。从设计到设计思维的演化,实际上是由创造产品演化到分析人与产品之间的关系,进而再演化到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4]将设计思维运用到读书节当中,本质是对现状的改良、改造,让读者在参与体验中高于期望值,在情感方面愈来愈满意,强调对心情愉悦的调整,潜移默化的达到活动效应。当读者完成一个小活动后,优质的体验关系到是否愿意继续参与另一个读书节系列活动,以及是否期待明年的相关活动等。设计思维正是实现服务创新和体验优化的有效手段。 如何让活动尽量照顾到每一个读者,在形式上、内容上让所有读者满意,是有技巧需要学习的。[5]将设计思维融入读书活动需按一定公式推演。斯坦福大学设计思维模型包含:理解、观察、观点、构思、原型和测试。贝尔模型从理解、洞察、可视化、评价、改进、实施这六个步骤将问题解决方案一一呈现。[6]《图书馆中的设计思维》包括开篇、灵感、构思、迭代、扩展五部分[7],重点在于灵感、构思、迭代三部分,在调研后得出解决方案,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基于用户反馈对方案补充或调整,在未达到预期效果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寻找设计思维内在规律,进一步改善设计效果。设计思维方法不是单一的线性步骤,而是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在循环往复中得以完善,根据所处环境中所面临的问题寻找更适合的方法,具体如图1所示。
二、设计思维在读书活动中的创新实践
根据商院读者特点与不同需求,在活动开始前做调查问卷,充分了解读者需求,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图文宣传、分阶段推进、阅读活动内容设计、注重阅读体验细节四个方面,在图书馆读书节活动中做了一些实践探索。根据读者特点与读书节活动特点分析,将解决方案以草图的形式视觉化呈现,具体如图2所示。
(一)图像与文字结合,做到及时宣传
数字化时代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宣传平台。商院图书馆读书活动主要以微信为宣传平台,辅助电子屏、图书馆网站、大型展板、小型摆台等。将电子媒体与传统纸质媒介相结合,大力推动视觉体验。如今,图片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在视觉感官上,设计精美的宣传画面更容易吸引读者注意力,让读者置身于读书活动的海洋中,让阅读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每一个系列活动的推送,每一次通知、表彰都以宣传海报形式及时推送,让读者清晰、直观地了解读书节的每一个系列活动。
(二)分阶段推进系列活动,做到长效发展
由于每个学期读书活动时长约为三个月,如果只在活动发起时宣传一次,很难让活动善始善终,通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淡出读者的视线,再加上高职院校学生自觉性较低,将其中一个系列活动按时间分阶段推进,利于循序渐进地培养读书热情,让阅读慢慢地渗透到平时的校园生活中。
读书系列活动是由若干个小活动组成,有“校园阅读明星”评选活动、“一句书评,一本好书”好书推荐活动、“优秀读书笔记”征集活动、“书中自有颜如玉”图书插图翻拍征集活动、“校园最美读书人”为题材的摄影作品评比活动、网络“诗词大会”比赛、4·23世界读书日“书迷大家猜”活动、电子资源宣传与推广讲座等12个系列小活动。宣传页面中琳琅满目的活动会让人产生眼花缭乱的错觉,对于一些比较热门的小活动如“优秀读书笔记”征集活动”“一句书评,一本好书”好书推荐活动、“校园最美读书人”为题材的摄影作品评比活动、网络“诗词大会”比赛,在读书节举办期间,按照参加人数,平均一个月左右分别推送一期,每一期活动截止都有评比和表彰。
阅读在于坚持,分阶段推进是让读者形成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大概一周就会有一个小活动在图书馆官方微信、电子屏推送,让读者感到读书节活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每一次小活动结束后的评比和表彰又是对读者的激励,而且从投稿显示,有相当一部分读者不仅参加了“优秀读书笔记”征集活动的第一期、第二期,还继续参加“一句书评、一本好书”等其他小活动。纵向时间长度与横向延伸的活动范围广度交叉式进行,这种递进式的营造读书氛围,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读书兴趣,让“阅读”真正上升为“悦读”。
(三)阅读活动内容设计贴近读者,增加活动可行性
根据学院专业设置,如果内容上单纯设置征文比赛,不免有些枯燥。因此,活动内容分别设置文字类比赛、设计类比赛,还有面向全校师生的“书谜大家猜”“诗词大会”,并且特地将“优秀读书笔记”征集活动分为“最佳创意笔记”“最佳书写笔记”“最佳内容笔记”三类活动。从学生阅读心理与习惯分析,看书具有随意性,做读书笔记的较少,针对这一特点,设置“优秀读书笔记”与“一句书评、一本好书”,由表及里、由浅及深地引导学生从读书摘抄到写简短书评,间接引导学生参与推荐书目。在平时看书的过程中,将能引起共鸣的段落记录下来,再加上自己的见解,久而久之,看到的知识慢慢渗透到脑海中内化为自己的理解,逐步提高阅读效果。
(四)注重活动细节,提高情感体验
新颖的形式與合适的内容都是提供优质体验的必备条件,注重细节可以让读者有更优质的情感体验。在投稿方式上,在每一个小活动的宣传推送中都明确标明了投稿通道,分为网络投稿和图书馆递交作品两种投稿方式,并设有实体投稿箱,方便读者及时上传作品。
在活动形式上,其中“优秀读书笔记”“一句书评、一本好书”活动,设计了专用纸笺(如图3),供读者免费领取。每一期的纸张设计不同的纹样,例如第一期读书笔记对应第一期的纸张纹样,第一期的纸张不可以参加第二期活动,这样可以督促读者及时提交作品,减少只拿纸张没有书写的可能性。为了更加有趣,每一张纸都有一个特定编号,作为独一无二的幸运数字,每一期评比都会根据数字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幸运读者。
根据书写习惯,分别设计了横条纸、方格纸、竖道纸、空白纸,供读者挑选。在读书馆前台、新书推荐台等显眼之处都设有纸张领取处。这些纸是在原有空白牛皮纸上设计印制,一台普通黑白打印机就可以完成,成本不高,不仅吸引读者,而且整齐精美的纸张又便于在图书馆展示。在纸张领取出还提供印制好的“读书笔记摘抄参考文章”,引导读者积累有意义的笔记,通过一个个小细节不断优化读者的情感体验。
三、结论
在读书活动结束后,对获奖者做了调查问卷,从收回的88份有效问卷看,其中“读书系列活动月开展的活动对您能够产生什么效果?”(见图3)、“您认为这次活动最吸引您的地方是?”(见图4)、“下学期,如果您有时间和机会还会参加此类活动吗?”(见图5)等三项调查中,“读者的个人兴趣需要”“活动有趣有吸引力”“培养阅读习惯增长知识”“增加了读书兴趣”“还会继续期待下一次活动”这几个选项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营造一个更好的阅读体验,让读者真正爱上读书、爱上图书馆,并且将这种“悦读”体验持续下去,让这段在校园里与书相伴的时光会熔为读者记忆的一部分,无形之中也增加了读书节的品牌价值。设计思维在图书馆读书活动中还会有哪些实践,如何让读者服务创新成为一种常态,值得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李彦,刘红围,李梦蝶,等.设计思维研究综述[J].机械工程学报,2017(3):1-20.
[2] Ulla Johansson-Skoldberg, Jill Woodilla, Mehves Cetinkaya. Design Thinking: Past, Present and Possible Futures [J].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3(2):121-146.
[3] 盛卿.设计思维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基于美国IDEO《面向图书馆的设计思维》[J].图书馆论坛,2016(9):63-70.
[4] 蒂姆·布朗.IDEO,设计改变一切[M].侯婷,译.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1.
[5] 王波.图书馆阅读推广亟待研究的若干问题[J].图书与情报,2011(5):32-34.
[6] 尼尔·安德森,卡洛琳·蒂姆斯,卡林·哈吉哈希米等.使用设计思维方法提高在线学习质量[J].中国远程教育,2014(9):5-12.
[7] IDEO公司.图书馆中的设计思维[M].广州图书馆,译.广州:广州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