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巧妙、合理地设置悬念,能有效形成行文波澜,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所谓设置悬念,就是作者在展开故事情节、安排矛盾冲突时,故意在某个紧要关头卖一下关子,引起读者关注,有意不立即告诉结果,使读者产生急切期待和欲知结局的心理,吸引读者去寻求谜底。巧妙设置悬念,能使文章跌宕起伏,曲折动人。
悬念有以下四种范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一、单一式悬念
“悬念——释疑”,即先设置一个悬念,后释疑。
如蒋光宇《富豪只借一美元》一文中,写一位富豪走进一家银行要贷款1美元,他从皮包里取出价值50万美元的股票、债券做担保,办理了年息6%的借款手续。一直在一旁观望的银行行长怎么也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1美元呢?于是,他追了上去,大惑不解地问这位富豪。富豪说出实情:“我到这里来办事,需要一段时间,随身携带这些有价票据很不安全。我曾到过几家金库,想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贵。我知道贵行的安保很好,所以就将这些票据以担保的形式寄存在贵行。况且借款利息很便宜,一年只要支付6美分。”行长这才恍然大悟。
再如肖群的《走进桃花源》,写在桃花盛开的季节,桃花源请来了三位非常尊贵的客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位名扬三湘的画家,一位享誉世界的设计师。他们将用自己的智慧,各自为桃花源献上一份厚礼。就在人们期盼着三人将以什么作品面世的时候,三位尊贵的客人竟然不辞而别了。为什么会这样?就在大家议论纷纷时,工作人员收到了一个大包裹,打开一看,是他们没有完成的作品,还有一封信。画家说:“我曾尝试用几株桃花来描绘桃花源之美,却发现难以展示桃源人的热情;我曾尝试用整片桃花来展示桃林的热闹,又发现无法注入桃花源的清幽。”作家说:“登高临远、临流赋诗本是一件幸事,无奈李白、王维、王昌龄等名家均有诗作在前,不敢动笔了。”设计师说:“走进桃花源后才明白,天然就是最美的设计。”以此种方式行文,来凸显桃花源的绝世之美,自然妙不可言。
二、叠加式悬念
“悬念①+悬念②……——释疑”,即悬念丛生之时,一并揭开谜底。
如林清玄《桃花心木》一文中,写有人种下桃花心木树苗之后,总是隔几天才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为什么这样呢?一连串的悬念,让人越来越奇怪,忍不住要打听。此时,借种树人的回答来揭开谜底:他说他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很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只要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由层层设悬到终于释悬的过程,引申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比较经得起生命的考验”的人生道理。文章悬念丛生,引人入胜,而又富有哲理,意味深长。
三、连环式悬念
“悬念①——释疑;悬念②——释疑……”即逐个设置悬念,一个连一个,“一波方平,一波又起”,环环相套,峰回路转,扑朔迷离,使读者的探究欲望越来越强烈。
如李捷鑫《小白猪》中,写妈妈不顾爸爸的反对,用存了很久的私房钱买了一只小白猪,决定养这头白猪来贴补家用。没想到养了几天,小白猪却失踪了,妈妈很气恼。小白猪后来找到了吗?这是一个悬念。过了几天,爸爸把小白猪找回来了,妈妈很高兴。不料,“我”却背着妈妈对爸爸说:“爸,可惜这只显小了点儿。”那“我”是怎么知道爸爸作假的呢?这又是一个悬念。原来,“我”昨天看到爸爸去找古叔要猪。既然连“我”也知道底细,能不能骗过妈妈呢?又是一个悬念。原来,妈妈也早就认出不是原来的那只小白猪了。爸爸的弄虚作假表现出对妻子的爱。文章温馨美好,感动人心。
四、包含式悬念
“悬念①——悬念②——释疑②——释疑①……”即在大的悬念中包含着小的悬念。
如张丽钧《呈上你的自荐书》中,写“我”所在的单位要招聘一名电脑操作员。高主任接过前来应聘的女孩们的自荐书,在上面用铅笔做了个标记。自荐书收完了,马上就挑选出第二天去单位参加面试的人选。“我”迫不及待地问高主任:“您到底是以什么为标准筛选的呀?”形成悬念。高主任并未马上揭开谜底,而是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个老妇人要招聘一个园丁,她让应聘者将自己日常劳动时穿的工装裤拿来让她过目。在几条工装裤面前,老妇人一下子就敲定了最佳人选。她是怎样挑选的呢?这又是悬念。她录用的是在工装裤的膝盖处打了补丁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才勤快,一天到晚或蹲或跪,自然就磨损了膝盖部位。然后,高主任才揭开第一个悬念的谜底:收女孩们自荐书的時候,观察她们的指甲,从而断定是否适合电脑操作员这一职位。悬念中又有悬念,叠加式和连环式悬念的综合运用,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增加了文章的吸引力,扣人心弦。
巧妙、合理地设置悬念,能有效形成行文波澜,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所谓设置悬念,就是作者在展开故事情节、安排矛盾冲突时,故意在某个紧要关头卖一下关子,引起读者关注,有意不立即告诉结果,使读者产生急切期待和欲知结局的心理,吸引读者去寻求谜底。巧妙设置悬念,能使文章跌宕起伏,曲折动人。
悬念有以下四种范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一、单一式悬念
“悬念——释疑”,即先设置一个悬念,后释疑。
如蒋光宇《富豪只借一美元》一文中,写一位富豪走进一家银行要贷款1美元,他从皮包里取出价值50万美元的股票、债券做担保,办理了年息6%的借款手续。一直在一旁观望的银行行长怎么也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1美元呢?于是,他追了上去,大惑不解地问这位富豪。富豪说出实情:“我到这里来办事,需要一段时间,随身携带这些有价票据很不安全。我曾到过几家金库,想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贵。我知道贵行的安保很好,所以就将这些票据以担保的形式寄存在贵行。况且借款利息很便宜,一年只要支付6美分。”行长这才恍然大悟。
再如肖群的《走进桃花源》,写在桃花盛开的季节,桃花源请来了三位非常尊贵的客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位名扬三湘的画家,一位享誉世界的设计师。他们将用自己的智慧,各自为桃花源献上一份厚礼。就在人们期盼着三人将以什么作品面世的时候,三位尊贵的客人竟然不辞而别了。为什么会这样?就在大家议论纷纷时,工作人员收到了一个大包裹,打开一看,是他们没有完成的作品,还有一封信。画家说:“我曾尝试用几株桃花来描绘桃花源之美,却发现难以展示桃源人的热情;我曾尝试用整片桃花来展示桃林的热闹,又发现无法注入桃花源的清幽。”作家说:“登高临远、临流赋诗本是一件幸事,无奈李白、王维、王昌龄等名家均有诗作在前,不敢动笔了。”设计师说:“走进桃花源后才明白,天然就是最美的设计。”以此种方式行文,来凸显桃花源的绝世之美,自然妙不可言。
二、叠加式悬念
“悬念①+悬念②……——释疑”,即悬念丛生之时,一并揭开谜底。
如林清玄《桃花心木》一文中,写有人种下桃花心木树苗之后,总是隔几天才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为什么这样呢?一连串的悬念,让人越来越奇怪,忍不住要打听。此时,借种树人的回答来揭开谜底:他说他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很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只要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由层层设悬到终于释悬的过程,引申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比较经得起生命的考验”的人生道理。文章悬念丛生,引人入胜,而又富有哲理,意味深长。
三、连环式悬念
“悬念①——释疑;悬念②——释疑……”即逐个设置悬念,一个连一个,“一波方平,一波又起”,环环相套,峰回路转,扑朔迷离,使读者的探究欲望越来越强烈。
如李捷鑫《小白猪》中,写妈妈不顾爸爸的反对,用存了很久的私房钱买了一只小白猪,决定养这头白猪来贴补家用。没想到养了几天,小白猪却失踪了,妈妈很气恼。小白猪后来找到了吗?这是一个悬念。过了几天,爸爸把小白猪找回来了,妈妈很高兴。不料,“我”却背着妈妈对爸爸说:“爸,可惜这只显小了点儿。”那“我”是怎么知道爸爸作假的呢?这又是一个悬念。原来,“我”昨天看到爸爸去找古叔要猪。既然连“我”也知道底细,能不能骗过妈妈呢?又是一个悬念。原来,妈妈也早就认出不是原来的那只小白猪了。爸爸的弄虚作假表现出对妻子的爱。文章温馨美好,感动人心。
四、包含式悬念
“悬念①——悬念②——释疑②——释疑①……”即在大的悬念中包含着小的悬念。
如张丽钧《呈上你的自荐书》中,写“我”所在的单位要招聘一名电脑操作员。高主任接过前来应聘的女孩们的自荐书,在上面用铅笔做了个标记。自荐书收完了,马上就挑选出第二天去单位参加面试的人选。“我”迫不及待地问高主任:“您到底是以什么为标准筛选的呀?”形成悬念。高主任并未马上揭开谜底,而是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个老妇人要招聘一个园丁,她让应聘者将自己日常劳动时穿的工装裤拿来让她过目。在几条工装裤面前,老妇人一下子就敲定了最佳人选。她是怎样挑选的呢?这又是悬念。她录用的是在工装裤的膝盖处打了补丁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才勤快,一天到晚或蹲或跪,自然就磨损了膝盖部位。然后,高主任才揭开第一个悬念的谜底:收女孩们自荐书的時候,观察她们的指甲,从而断定是否适合电脑操作员这一职位。悬念中又有悬念,叠加式和连环式悬念的综合运用,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增加了文章的吸引力,扣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