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殷殷记载,三卷本满满热爱

来源 :出版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eck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约在2014年底,传来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周百义先生获得第12届韬奋出版奖的消息,不久,又传来《周百义文存》(以下简称《文存》)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消息。众所周知,长江文艺出版社是他付出了十年心血的“老东家”。正是在他的领导下,长江文艺出版社从负债累累的地方小社跻身为全国知名强社,出版了大量优秀作品。可以这样说,1987年大学毕业后进入长江文艺出版社,是周百义出版事业腾飞的起点。二十多年后,恰值耳顺之年的他将自己三十余年来最重要的作品交回这里,正好寓意着一个大圆满。
  《文存》中所有文章都由周百义亲自选定,有小说、散文、文学评论、报告文学、出版论文等不同体裁,记载着作者在每一时期的创作成果和工作轨迹。全套书一共140多万字,写作时间跨度三十余年,分为三卷。函套精装,藏青色打底,整体装帧设计简单大气。
  读完全书,让人最感喟的,是作者沁透在文字中的“热爱”二字。虽然各篇文章的文体不同、年代不同、境遇不同、角色不同,但那种发自心底的“热爱”贯穿始终。
  书里有一位踌躇满志的青年对文学的热爱。周百义热爱文学,如果不是因为后来忙着为人作嫁,为别人编辑出版文学作品,他的文学成果会更多。《文存》的第一卷和第二卷都是各类文学作品。我觉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卷中的“成人小说”和“少年小说”。这些作品大多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周百义三十岁上下,因为历史原因并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这两类作品一共入选了45篇,他在这一阶段实际创作的数量应该比这要多许多。周百义凭着自己爱读书好读书的劲头毫不费力地在家乡为人师表。在当老师的若干年中,他仔细观察孩子们,创作了许多儿童文学作品。《竹溪上的笋叶船》《山野的呼唤》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后来都作为他小说集的扛鼎之作。这些作品生活气息浓厚,文笔优美。如《竹溪上的笋叶船》开篇写道:“这竹溪七拐八弯,你看不见它从哪儿来,也看不见它向哪儿走。千万株翠竹儿将它抱着,无边的绿色将它润着。满溪里,流的尽是斑驳的竹影,响的尽是飒飒的竹声。这会儿,笋叶船顺流而下,竹溪生动了,竹影儿摇曳起来……”读者可能难以想像那时的周百义身处大别山,且仅有小学毕业证。他以频繁的创作,排遣着身边无人可诉的孤寂,也成为憧憬未来希望的写照。凭借着这些生动的文字,周百义抓住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但即便后来他当了出版社的领导,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也还是不停笔耕时,常写些报告文学、散文等。
  书里有一位大家族成員对父母家人的热爱。1985年,周百义离开家乡赴珞珈求学,不管后来事业发展得如何红火,他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家乡和家人。《文存》第一卷散文中有许多都是他对自己大家族亲人们的追忆。这些人中,有些与他素未谋面或者只有几面之缘,有些作古多年,在他笔下却都那么生动可感。“县城里有四大姓:周、熊、杨、黄。爷爷出生的时候,周家在整个县城,与其他三家比较,算是十分显赫。显赫是因为从爷爷的高祖周作渊起,‘文风大振,人才鹊起’,族中中举者百,进士及第先后就有九人。……也许是书香门第的熏陶,或者是爷爷习字绘画的结果,青年爷爷身材颀长,一袭长衫,举手投足,倒也有几分儒雅风流。”(《爷爷的故事》)“她看见我这个从山外来的大哥哥,就一个劲缠着,‘你见过会跑的大车吗?’‘你知道会吃鱼的鱼吗?’不等我话说完,她便拿出从山上摘来的刺猬一样的板栗,放在地上,用鞋一踩,便绽出油亮亮的果实。”(《堂弟媳年玉》)“姥姥是一个个子不高,弓着背,脚属于‘三寸金莲’那种旧时代的女性。弓着背是姥姥随我下乡的印象,所以我闭上眼睛,就看见姥姥在那个叫蒋家湾的小山村高低不平的山坡上走来走去的样子。”(《地主分子刘绪贞》)“四叔一生没有多的爱好,唯一的癖好是喜欢京剧。他的一生,因京剧而喜,因京剧而悲,起起伏伏,坎坎坷坷,好像一曲回肠荡气的大戏。”(《京剧票友四叔》)“母亲的青春、理想,还有那短暂的生命,就这样在一个个地名的更换中,一点一滴,随着时光抛洒在那一道道被流水冲刷出的山沟里。”(《我的父亲母亲》)在周百义的眼里,这些都是他挚爱的亲人。他用充满感情的生动文字表达着对他们的热爱。
  书里有一位真挚重情者对自己友人的热爱。周百义在《文存》中展示给我们一个庞大的“朋友圈”。这里有他的恩师,他的作者,他的同人,他的同乡。第二卷中的“序与跋”中很多篇章都是周百义受友人所托而作。平心而论,很多书的作者,相对于已经大名鼎鼎的周百义来说,并不怎么知名。但只要友人相邀,周百义从不吝惜笔墨,总是认真回忆起与这些作者的交往,对他们的成果也由衷赞美欣赏。《文存》第二卷还有许多文章记载了与朋友们的交往和对他们的印象。《记青年作家李佩甫》中的李佩甫“人精瘦,眼睛不大,但单眼皮下闪着一团诚挚的光”;《竹林印象》中的竹林“那眉眼、那肤色、那腰肢,皆写着一个成熟女子的风韵”;《西子湖畔长相忆》中的马永杰“可以用‘娇小’来形容”;《沐浴书香》中的黄成勇“给人的感觉是儒雅中透出一种稳重……一副书痴模样”;《走近二月河》中的二月河“提笔即帝王,放笔即臣民”;《那双眼睛》中的汪曾祺“不是那种风流倜傥的人,而是一个干瘪的小老头……谈话并不多,偶尔一句,却十分的幽默和俏皮”;《近距离还是远距离》中的贾平凹和孙见喜,“见喜以他对平凹的熟稔,以他的艺术感知力,不断地追踪贾平凹的创作发展轨迹,不懈地探索他的心路历程,我想,对于研究者和读者而言,善莫大于此”;《(美人赠我蒙汗药)与王朔》中的王朔“没有外面传说的那么‘痞’,为人诚实而且爽快”……周百义笔端的他们个性十足,可亲可爱。
  书里有一位出版工作者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周百义做了二十多年出版,从编辑到社长到出版集团领导。可以说,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他一生中最为人称道的成就,都与出版密不可分。《文存》第三卷都是与出版工作有关的文章。既有做出版亲身体会中的深入思考,如《〈雍正皇帝〉一书编辑谈》《中国出版业与其他行业的差距在哪里》《经济波动对出版产业有何影响》《文学出版如何走出低谷》等,也有他在充分调研搜集资料基础上完成的出版学术文章,如《中国畅销书市场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畅销书出版三十年》《文艺出版三十年关键词》等。他将对出版事业的拳拳之心、热爱之情凝聚笔端,在业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正因为他对出版的热爱已经深入心里,他希望出版事业能够有更宽阔的发展前景。所以身为国有出版单位的领导的他,不惜气力,为一直以来不太受政府重视的民营书业这股力量摇旗呐喊。《文存》第三卷中有七篇文章专门探讨民营书业的相关问题,而提到民营书业的文章数量更多。这不仅因为他组建了“被业内誉为中国出版的奇迹和神话”(《出版“神话”是这样创造的》)的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而是他切切实实看到了民营书业带给整个中国出版业的“正能量”。在他眼里,“民营书业作为中国出版业的一员,无论是对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对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都是积极与建设性的”(《要重视民营书业的作用》)。他为民营书业出谋献策,提醒民营书业要跨过“产品结构、产权结构、资本结构”(《民营书业发展要迈的三道“坎”》)三重障碍。他为民营书业“鼓与呼”:“有关部门应当制订相关规章,在税收政策、经营环境、人才认定、银行资信等方面进行扶持,在全行业实行一视同仁的政策”(《发展新興出版生产力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探讨》)。“在支持民营书业‘走出去’方面,政府应当成立一个协调机构,组织民营书业参加各国书展,展示中国出版的实力;支持民营书业在其他国家兴办出版机构,宣传中国文化;鼓励民营书业输出版权,并为之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走出去”不要忘了民营书业》)。这些充分体现了他对民营书业的理解和尊重。
  第三卷的最后,也是《文存》的压轴之作,名为《敬畏出版》。文章中谈到当下出版过分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图书质量等问题,呼吁出版人敬畏出版。因为“它为这个社会架设了通向文明世界的天梯,给这个社会送来了光明和放置灵魂的殿堂……它不是暴发户的掘金场,也不是钻营者理想的朝堂。它需要踏实的暮钟晨鼓,需要日复一日地游走于字里行间……敬畏出版,就是重拾社会对出版人的尊重,就是重新界定中国出版前进的方向。”振聋发聩的肺腑之言,充分表达了一个对中国出版事业无限关怀与热爱的出版家的心声。
  书里还有许多许多我们无法一一道尽的热爱:对家乡,对恩师,对母校……,殷殷文字源自作者的生活态度:永远怀揣一颗不断进取的心,时刻握着一支永不停歇的笔,记录下生命中的点点滴滴。
  祈愿周百义先生今后能奉献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让我们感染到更多的热爱之情。
  (《周百义文存(第一二三卷)》,周百义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定价132.0元。)
  (收稿日期:2015-05-10 )
其他文献
[摘 要] 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部门,也是文化产业整体发展的关键环节。大量研究表明,出版业是一个兼具经济和文化属性的特殊产业。基于这一双重性质,本文从“经济—技术—社会”三维整合框架的角度,对出版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综述,并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评述和展望。  [关键词] 出版业 经济特征 社会特征 技术特征 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 G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
期刊
《编辑如是》是孙琇的专著。书名看起来浅显,却蕴含着深刻的编辑人生哲理。如是,就是规律;如是,就是真理。“编辑如是”,是作者几十年编辑《编辑之友》得来的切身感悟。  那么,孙琇的“如是”是什么样的呢?  1 视野与识见  刊物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导向性。《编辑之友》是给办刊人看的,它的读者又是其他刊物的编者,因此,《编辑之友》的导向性,又间接地影响其他刊物的导向性。作为《编辑之友》的掌门人,孙琇深谙:“
期刊
[摘 要] 以天闻数媒为案例研究对象,借助二手资料分析与深度访谈,探讨出版企业新媒体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具体分析管理者支持、企业核心能力、用户需求、资源优势、政府支持等因素的作用机制及其相互关系。  [关键词] 出版企业 新媒体创新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5) 04-0047-04  进入21世纪,文化与科技相互融合趋势
期刊
[摘 要] 抗战情境下播迁中的知识分子在各地新创文化学术刊物进行文化抗战,推动着战前主要生成于都市的主流文化学术思想向周边扩散。从思想谱系的角度来看,战时创办于江西的《文史季刊》与现代文化学术名刊《学衡》在编辑人员、刊物风格、文化精神等方面高度重叠、一脉相承,反映出抗战状态下边缘/主流、乡间/都市、战时/平时等深层的文化互动关系。对抗战时期文化内迁途中新办刊物进行个案式研究,对当下深化抗战出版史研
期刊
《数字出版与出版教育(第四辑):“第四届数字時代出版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书,2015年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数字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当代全球出版传媒行业。一方面,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引起纸质图书销量锐减、实体书店纷纷倒闭,传统出版业深入困境,亟需实现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新兴数字媒介与出版业务不断涌现,推动数字出版产值迅猛增长。随着一系列产业政策出台,数字出版产业成为
期刊
2015年10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公开发表。《讲话》深刻阐述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大使命,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文艺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出版工作同样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这个重要讲话。  细读《讲话》,感受很深的一点是,习近平同志高度重
期刊
[摘 要] 对2000年以來CSSCI数据库中涉及出版产业的1462篇学术论文进行计量并构建学术图谱。从论文数量、研究机构与资助项目、学科分布与研究层次、成果发布平台等方面对出版产业研究进行描述。结合关键词图谱分析,本文还原了三个向度研究的热点:出版产业链建设和出版产业勃兴(产业);数字出版产业与产权保护(技术);媒介融合中的中国出版市场发展(市场)。进而提出出版产业研究发展与变革的要点:密切研究
期刊
[摘 要]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是一部由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胡乔木、胡绳先后担任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党史杰作。这部党史的成功除了内容层面的创见,还体现在别具一格的编辑层面,即以高超的政治智慧直面党史重大问题,以敏锐的时代意识增强党史的当代性,以扎实的资料收集保证党史的科学性,以恰当的叙事技巧提高党史的可读性。这四个方面的编辑特色对当代中国党史著作的编辑出版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中国共产
期刊
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人们需要一个安抚浮躁、平心静气的栖所,这个栖所源自我们的世界。仅通过双眼观感的世界,认知只停留在表层。而隐藏在深处的价值与真实,才能震撼人心,达到精神的洗涤与提升。  事物的深处,是多方面的,范围也可大可小,广至城市、世界与灵魂,细至回忆、街道与琐事。每个存在都有隐藏的一面,这一面很重要也极易被忽视。比如,挖掘鲜为人知的地点,可以拓宽展望世界的视野;挖掘各人相异的观点,能打开一
期刊
近日,本刊编辑部收到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 年版编委会通知,《出版科学》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 年版( 第七版) 之出版事业类核心期刊。这是本刊继2011年版后再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据悉,此次评选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审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