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自江苏省作为第二批试点省份进入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以来东台市区域性推进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现状,从深化创新机制、坚持协调发展、凝练教改特色三个维度分析了东台市整体推进课程与教材改革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全省乃至全国贡献更加符合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精神、更加成熟示范的东台实践方案。
关键词:区域推进;机制创新;平台研讨;理论建构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2-0022-02
引 言
东台市位于江苏省中部,盐城市的最南端,是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市、长三角沿江经济开发带26座中心城市之一,以及江苏省县域面积最大的县级市,素有“黄海明珠金东台”的美誉。2019年,以东台沿海湿地为核心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正式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4处世界自然遗产。
东台自古有崇文重教的传统,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强市建设进程,在资金投入、项目安排、政策引导等方面给予倾斜。“十三五”期间,东台高质量通过“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市)”等多项示范创建。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得分连续三年居盐城第一。全市现有普通高中8所,在校高中生约120000人。
2018年,江苏省作为第二批试点省份进入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全省的统一部署下,东台教育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省市委决策部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理性思考、主动参与、激情投入,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从两年来的实践成效看,东台市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推进已初步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校的发展模式,从整体上提升了全市基礎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一、深化创新机制,保障区域性同步推进的效能
1.创新组织保障机制,以强有力的行政推动和技术引领确保新课程新教材方案的精准实施
东台市成立了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县域统筹推进领导工作。由党委、政府出台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对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下设办公室于市教师发展中心,具体负责全区域整体推进日常事务与跟进工作。
技术组织保障方面着眼于整体推进、协同发展,努力打造各具特色、有序竞争、协同发展的优质高中集群。同时,东台市积极加强各学校之间人员互通、教学互访、资源互补,在校际合作基础上推进良性竞争和有序发展,初步形成“一盘棋”的发展格局。
2.创新经费投入机制,以专项式经费注入和配套改善确保新课程新教材方案的有序推进
为确保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健康平稳有序地进行,东台市把此项经费作为每年教育专项经费列入预算。各普通高中学校也根据单位实际和课程改革的需要,配套了相应的经费。市政府适时调整了普通高中布局,加快了高中建设,为新课程的实施创造了条件。目前全市形成以4所四星高中为主体,以2所公办三星高中、2所民办三星高中为侧翼的布局合理的普通高中办学体系。
3.创新质量监控机制,以多样化质量检测和数据分析促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校的特色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提高全市中小学教学质量,东台市建立了中小学教学质量台账制度,逐步形成了系统的教学质量反馈、监控机制。依据省教学质量监控平台,东台市每年都会对区域内各学校进行一次绿色监测,跟踪质量变化,利用大数据分析教学质量提升或下降的影响因子,排查问题,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依据,并努力促使东台市高中教育实现竞争发展、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前东台中学的“勤进”文化、安丰中学的“乐学”思想、东台市三仓中学的“真我”教育、东台市第一中学的“坚忠”理念、东台市唐洋中学的“成长”观点、东台市时堰中学的“生本”主张等办学特色已在区域内形成广泛影响。
4.创新动态评估机制,以规范化考核方式和有效性思维营造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良性环境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东台市提出了狠抓精细化教学管理、实施有效教学的工作思路,制订了《东台市普通高中有效教学考核方案》;从学校建设升级行动、精致管理推进行动、课程结构优化行动、高效课堂打造行动、教育质量提升行动、队伍建设提优行动、教育科研助推行动等多方面提出“精细化管理”和“有效教学”的新要求,同时加强督导检查,建立动态评估机制。由市教师发展中心牵头,东台市每年对全市普通高中进行两次教学专项视导,交流检查情况,并提出整改意见,对于规范各普通高中教育管理行为、深化东台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1]。
二、坚持协调发展,搭建区域内深度研讨的平台
1.构建多层级培训体系,打造“国家+地方”“外引+内联”的立体网络
针对部分学校、部分教师不能准确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和内涵要求等现状,东台市以省属高等院校和市教师发展中心为依托,加强大学和官方培训团队与全市普通高中的联系与合作,通过专家与教师的对话和交流,实现教育理念的更新和专业水平的提升。近年来,东台市平均每年组织境外研学30人次、省级培训300人次,盐城市级培训1200人次、东台市级培训3400人次;同时,由市财政提供基金,每年组织50名管理人员、骨干教师赴北师大、华师大、东北师大等省外一流学府接受最前沿的理论培训,并按照市政府对接上海的政策要求,每年安排20多名骨干教师赴上海市静安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全脱产跟岗交流。 东台市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支撑,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网上学习资源延伸培训半径,组织校本培训;在市级层面建立以东台市学科专家组、名师工作室为依托,整合各方面力量参与指导的“校本培训带动式模式”;积极掌握新形势下凝聚社会合力、优化教育生态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利用东台电视台开通教育频道,设立“名师讲堂”等栏目,构建开放式课程体系,保证了教师培训的全员参与,打通了培训目标的“最后一公里”。
2.组建多网络教研联盟,实施“名校+弱校”“集团+联盟”的融合发展
通过联盟活动,东台市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搭建起一个跨时空的沟通平台,使校本教研走出“近亲繁殖”和“低水平重复”的封闭圈子,形成了更为开放的“高位”发展态势,提高了教研引领的质量。在盐城市范围内,东台市分学科主持或参与“盐城市高中教育教学发展共同体”,同时接轨南通教育高地,参与“通泰盐三市八校联盟”等多结构、多网络校际联盟研讨。最后,东台市以相互促进、整体推进、协同发展为目标,以师资队伍建设和教科研活动为抓手,以资源共享、互助互动、优势互补为途径,不断提高各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3.依托多学科课程基地,提升“课题+课程”“项目+载体”的辐射影响
项目引领、载体创建一直是东台市推动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早在全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实施时,东台市教育局主持的“区域性推进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获批教育部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全市各高中学校作为研究主体全面展开相关课程的细化建设,在新课程改革初期初步展现了县域层面的前瞻性思考。受此影响,全市课题研究蔚然成风,研究成果丰硕喜人。截至2019年底,全市在研省级课题19项,盐城市级课题近100项,十多项省市级重点课题在省内外形成广泛影响。
2009年,省教育廳做出了以课程基地建设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决策。以此为契机,东台市全面总结凝练多年的课题研究成果,紧跟从课题走向课程的改革步伐,大力推动省级课程基地建设。目前,全市6所公办高中均已建成省级课程基地。江苏省东台中学的“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基地”、东台市安丰中学的“江苏省乐学语文课程基地”、东台市三仓中学的“英语阅读课程基地”、东台市第一中学的“生物多样性体验课程基地”、东台市唐洋中学的“语文体验式学习课程基地”、东台市时堰中学的“江苏省高中民俗美术课程基地”等一批省级课程基地在基地选题的前瞻性、建设目标的人文性、顶层设计的统整性、实施方法的创新性、课程研究的深刻性方面按照区域推进的整体规划同步建设,成绩斐然。南京大学等品牌高校的学术支撑,吴为山等名师大家的顶层指导,文化、艺术等学科的多点布局使课程资源得到了有效延伸。各校在建设物型课程的同时注重内涵发展,在教师与课程行为跟进、整体探索、互融共生的过程中,涌现出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邹施凯,盐城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杨晓翔等一大批省内外有影响的教学名师。
在课程基地建设的带动下,东台市通过样本建模、制度规范、区域联动、资源共享等方式在全市各高中落实优化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方案,累计开发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335种,初步形成了区域内整体推进的格局,在不同层面丰富了教师发展的途径。近年来,东台市教学质量的持续走高和校本课程的不断丰富,吸引了陕西耀州、贵州赫章等外省市180多名教师来东台跟岗学习。
三、凝练教改特色,打造区域间理论建构的高地
2016年,发轫于东台市基层学校的教学主张“五让三引”被凝练为“让学引思”理论,经多轮辐射推广后升格为《盐城市中小学“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方案》,该理论指明了全市课堂教学改革的整体方向,也体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让学”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和学习行为的真实发生;“引思”就是要引发、引导、引领学生思考,在形式和本质上保证学生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实现学习者与思想者的结合。
结 语
多年来,东台市正视学校教育背景中课堂教学存在各种被动学、机械学,教师代替学、代替思的问题,在教育行政力量的推动下,各学校分别依照要求制订了各自的“让学引思”教学改革推行方案,树立了“让学引思”教学规范,旨在“让学习真正发生”,切实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地生根。当前,东台市区域推进“让学引思”课堂改革处于“打造教改品牌”关键期,趁着全国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强势推进的东风,东台市的“让学引思”教改品牌也必将在理论上更加凝练,在路径上更加科学,在推进中更加深入,从而为全省乃至全国贡献更加符合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精神、更加成熟示范的东台实践方案。
[参考文献]
顾俊琪.让学引思: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8(Z1):14-18.
作者简介:刘俊良(1973.1—),男,江苏东台人,中学高级教师。
关键词:区域推进;机制创新;平台研讨;理论建构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2-0022-02
引 言
东台市位于江苏省中部,盐城市的最南端,是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市、长三角沿江经济开发带26座中心城市之一,以及江苏省县域面积最大的县级市,素有“黄海明珠金东台”的美誉。2019年,以东台沿海湿地为核心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正式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4处世界自然遗产。
东台自古有崇文重教的传统,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强市建设进程,在资金投入、项目安排、政策引导等方面给予倾斜。“十三五”期间,东台高质量通过“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市)”等多项示范创建。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得分连续三年居盐城第一。全市现有普通高中8所,在校高中生约120000人。
2018年,江苏省作为第二批试点省份进入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全省的统一部署下,东台教育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省市委决策部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理性思考、主动参与、激情投入,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从两年来的实践成效看,东台市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推进已初步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校的发展模式,从整体上提升了全市基礎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一、深化创新机制,保障区域性同步推进的效能
1.创新组织保障机制,以强有力的行政推动和技术引领确保新课程新教材方案的精准实施
东台市成立了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县域统筹推进领导工作。由党委、政府出台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对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下设办公室于市教师发展中心,具体负责全区域整体推进日常事务与跟进工作。
技术组织保障方面着眼于整体推进、协同发展,努力打造各具特色、有序竞争、协同发展的优质高中集群。同时,东台市积极加强各学校之间人员互通、教学互访、资源互补,在校际合作基础上推进良性竞争和有序发展,初步形成“一盘棋”的发展格局。
2.创新经费投入机制,以专项式经费注入和配套改善确保新课程新教材方案的有序推进
为确保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健康平稳有序地进行,东台市把此项经费作为每年教育专项经费列入预算。各普通高中学校也根据单位实际和课程改革的需要,配套了相应的经费。市政府适时调整了普通高中布局,加快了高中建设,为新课程的实施创造了条件。目前全市形成以4所四星高中为主体,以2所公办三星高中、2所民办三星高中为侧翼的布局合理的普通高中办学体系。
3.创新质量监控机制,以多样化质量检测和数据分析促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校的特色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提高全市中小学教学质量,东台市建立了中小学教学质量台账制度,逐步形成了系统的教学质量反馈、监控机制。依据省教学质量监控平台,东台市每年都会对区域内各学校进行一次绿色监测,跟踪质量变化,利用大数据分析教学质量提升或下降的影响因子,排查问题,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依据,并努力促使东台市高中教育实现竞争发展、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前东台中学的“勤进”文化、安丰中学的“乐学”思想、东台市三仓中学的“真我”教育、东台市第一中学的“坚忠”理念、东台市唐洋中学的“成长”观点、东台市时堰中学的“生本”主张等办学特色已在区域内形成广泛影响。
4.创新动态评估机制,以规范化考核方式和有效性思维营造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良性环境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东台市提出了狠抓精细化教学管理、实施有效教学的工作思路,制订了《东台市普通高中有效教学考核方案》;从学校建设升级行动、精致管理推进行动、课程结构优化行动、高效课堂打造行动、教育质量提升行动、队伍建设提优行动、教育科研助推行动等多方面提出“精细化管理”和“有效教学”的新要求,同时加强督导检查,建立动态评估机制。由市教师发展中心牵头,东台市每年对全市普通高中进行两次教学专项视导,交流检查情况,并提出整改意见,对于规范各普通高中教育管理行为、深化东台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1]。
二、坚持协调发展,搭建区域内深度研讨的平台
1.构建多层级培训体系,打造“国家+地方”“外引+内联”的立体网络
针对部分学校、部分教师不能准确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和内涵要求等现状,东台市以省属高等院校和市教师发展中心为依托,加强大学和官方培训团队与全市普通高中的联系与合作,通过专家与教师的对话和交流,实现教育理念的更新和专业水平的提升。近年来,东台市平均每年组织境外研学30人次、省级培训300人次,盐城市级培训1200人次、东台市级培训3400人次;同时,由市财政提供基金,每年组织50名管理人员、骨干教师赴北师大、华师大、东北师大等省外一流学府接受最前沿的理论培训,并按照市政府对接上海的政策要求,每年安排20多名骨干教师赴上海市静安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全脱产跟岗交流。 东台市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支撑,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网上学习资源延伸培训半径,组织校本培训;在市级层面建立以东台市学科专家组、名师工作室为依托,整合各方面力量参与指导的“校本培训带动式模式”;积极掌握新形势下凝聚社会合力、优化教育生态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利用东台电视台开通教育频道,设立“名师讲堂”等栏目,构建开放式课程体系,保证了教师培训的全员参与,打通了培训目标的“最后一公里”。
2.组建多网络教研联盟,实施“名校+弱校”“集团+联盟”的融合发展
通过联盟活动,东台市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搭建起一个跨时空的沟通平台,使校本教研走出“近亲繁殖”和“低水平重复”的封闭圈子,形成了更为开放的“高位”发展态势,提高了教研引领的质量。在盐城市范围内,东台市分学科主持或参与“盐城市高中教育教学发展共同体”,同时接轨南通教育高地,参与“通泰盐三市八校联盟”等多结构、多网络校际联盟研讨。最后,东台市以相互促进、整体推进、协同发展为目标,以师资队伍建设和教科研活动为抓手,以资源共享、互助互动、优势互补为途径,不断提高各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3.依托多学科课程基地,提升“课题+课程”“项目+载体”的辐射影响
项目引领、载体创建一直是东台市推动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早在全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实施时,东台市教育局主持的“区域性推进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获批教育部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全市各高中学校作为研究主体全面展开相关课程的细化建设,在新课程改革初期初步展现了县域层面的前瞻性思考。受此影响,全市课题研究蔚然成风,研究成果丰硕喜人。截至2019年底,全市在研省级课题19项,盐城市级课题近100项,十多项省市级重点课题在省内外形成广泛影响。
2009年,省教育廳做出了以课程基地建设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决策。以此为契机,东台市全面总结凝练多年的课题研究成果,紧跟从课题走向课程的改革步伐,大力推动省级课程基地建设。目前,全市6所公办高中均已建成省级课程基地。江苏省东台中学的“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基地”、东台市安丰中学的“江苏省乐学语文课程基地”、东台市三仓中学的“英语阅读课程基地”、东台市第一中学的“生物多样性体验课程基地”、东台市唐洋中学的“语文体验式学习课程基地”、东台市时堰中学的“江苏省高中民俗美术课程基地”等一批省级课程基地在基地选题的前瞻性、建设目标的人文性、顶层设计的统整性、实施方法的创新性、课程研究的深刻性方面按照区域推进的整体规划同步建设,成绩斐然。南京大学等品牌高校的学术支撑,吴为山等名师大家的顶层指导,文化、艺术等学科的多点布局使课程资源得到了有效延伸。各校在建设物型课程的同时注重内涵发展,在教师与课程行为跟进、整体探索、互融共生的过程中,涌现出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邹施凯,盐城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杨晓翔等一大批省内外有影响的教学名师。
在课程基地建设的带动下,东台市通过样本建模、制度规范、区域联动、资源共享等方式在全市各高中落实优化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方案,累计开发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335种,初步形成了区域内整体推进的格局,在不同层面丰富了教师发展的途径。近年来,东台市教学质量的持续走高和校本课程的不断丰富,吸引了陕西耀州、贵州赫章等外省市180多名教师来东台跟岗学习。
三、凝练教改特色,打造区域间理论建构的高地
2016年,发轫于东台市基层学校的教学主张“五让三引”被凝练为“让学引思”理论,经多轮辐射推广后升格为《盐城市中小学“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方案》,该理论指明了全市课堂教学改革的整体方向,也体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让学”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和学习行为的真实发生;“引思”就是要引发、引导、引领学生思考,在形式和本质上保证学生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实现学习者与思想者的结合。
结 语
多年来,东台市正视学校教育背景中课堂教学存在各种被动学、机械学,教师代替学、代替思的问题,在教育行政力量的推动下,各学校分别依照要求制订了各自的“让学引思”教学改革推行方案,树立了“让学引思”教学规范,旨在“让学习真正发生”,切实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地生根。当前,东台市区域推进“让学引思”课堂改革处于“打造教改品牌”关键期,趁着全国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强势推进的东风,东台市的“让学引思”教改品牌也必将在理论上更加凝练,在路径上更加科学,在推进中更加深入,从而为全省乃至全国贡献更加符合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精神、更加成熟示范的东台实践方案。
[参考文献]
顾俊琪.让学引思: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8(Z1):14-18.
作者简介:刘俊良(1973.1—),男,江苏东台人,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