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家住在陶瓷厂分配的居民楼里,一座两室一厅的房子,大概七十平方米。小区里都是些筒子楼,表皮皲裂,长年附着着青苔和霉斑。除了上了年纪的退休职工和我们这些外来打工者,很难再有其他住户。十几年前,我爸出了事故,妈妈和妹妹在此相依为命。
我回来的那天,我妈请来的仙姑在我妹的卧室,手持一柄木剑,围着火盆来回转着圈子(火盆里烧的是一些纸符,字迹笔走龙蛇)。记得我妹满月不久,夜里经常啼哭,我妈说她丢了魂,同样在邻村请了一位大仙。后来,她奇迹般地止住了哭泣。我不知道这次是否奏效。
仙姑走后,我妈把供奉财神爷的牟家鸡端到餐桌。她说,还没吃吧,趁热吃。我草草地吃了几口,打听我妹的下落。她没有提,让我先回屋休息。上大学以后,为了给逐渐长大的妹妹腾地方,我挪到了这间仅能搁下一张床,类似仓库的屋子。屋子局促、狭小,不过床单和被子都是新的。我妈的语气稍显埋怨,说,你回来干吗。她都多大人了,又不是被拐走的。你跟着瞎着急什么。
妈,我在北京也没什么事,正好回来看看。
我妈说,我妹是昨天失踪的。那天中午,天色阴沉,她回去给我妹做饭。我有些疑惑,一般情况下,她不会中午回家。我家与她工作的杯子厂相距五公里,骑电动车大概20分钟,她要是中午回家,常常午饭都没时间吃就要赶回厂子给杯子贴花。我妈五十三岁,体格上佳,但架不住天天折腾。我妹的身体要虚弱得多,不但经常生病,而且胃口不好。比起我妈烧的菜,她更喜欢吃泡面、薯片、辣条等等垃圾食品。我妈说,那天是她的生日。我恍然大悟。我妹希望妈妈买一个水果蛋糕,特意嘱咐上面铺满草莓。除了蛋糕,我妈包了饺子,韭菜馅的。逢年过节,我妈会称些猪肉,买一斤韭菜、白菜、茴香等等,和面,剁馅,一家人吃一顿饺子。她为人节俭,晚上的剩菜剩饭,基本上是下一天的早饭。对我们兄妹倒大方,每年春节总会带着我们去往市里的淄博商厦购置新衣。我能够赚钱,她还是不肯让我掏钱。她说,一个人在外面,花钱的地方多,你自己留着,多买几件衣服。我妹吃了半碗饺子,想要对着蜡烛许愿,就把蛋糕放在了窗台,原封未动。我妈问她,还想要什么礼物。她说,长款的白色羽绒服。
镇上的服饰店八点钟关门,杯子厂七点下班,我妈向领导请假,提前一个小时离开了厂子。冬天日短,我妈买上羽绒服摸黑回到家,发现我妹没在家里。她心想她应该在广场玩耍。我妹性格怯懦,疑神疑鬼,整日把自己困在家里,即使出去透气,也不会走出小区。这可能和我妹是偷生的不无关系。
伴随着我妹的出生,我爸经营的鸡舍也即将破产。他在饲料房和种鸡舍间,偷偷扩建了一个隔间,把我妹藏在了里面。隔间阴暗,凄冷,密不透风,除了一盏四十瓦的灯泡,没有其他光源。待了一个月,我妹的呼吸系统出了问题(她大口地呼吸,却很难吸入氧气)。医生说,这个病是早产所致。她体质虚弱,加上生长的环境恶劣(不但暗无天日,而且鸡毛等等一系列灰尘经常透过缝隙,被她吸进肺里)。镇上的人经常光顾鸡舍,质问我妈,孩子藏在哪儿了。有一次,我正好在家,亲眼看到我妈站在院子里,扬言她们要是再敢迈进屋子一步,就一头撞到墙上。她摆出一副赴死的强硬态度,脸色却出卖了她,苍白、虚弱,没有一点血色,在她们的逼迫下,当场晕厥了过去。
广场上没有路灯,我妈看到了几个模糊的身影,正在散步、打太极、舞剑。里面有一些健身器材——单杠、健骑机、太空漫步机,千篇一律。我妹经常坐在广场的秋千上,双耳插上耳机,听时下流行的歌曲。我妈朝着秋千望了一眼,呼喊了一声她的名字,她走上前,发现认错人了。我妹性子孤僻,遇见朋友和同学都不打招呼,基本上躲着走。这种性格遗传自我爸,见了生人,他话都说不利索,但全部归结于基因,未免荒唐。
我和我妹都是外地户口,自幼儿园起,她就读于沣镇,直至初中辍学。我的情况比较复杂,到了小学四年级才来到沣镇。校领导说,他们这儿的学生个个拔尖,害怕我跟不上学习进度,让我留了一级。我没令领导们失望,每次考试稳居班级前五。我嫌恶学习,只是,没有办法。记得一堂体育课上,我踢球的时候,不小心把一位同学铲翻在地。他当着众人,指着我說道:外地狗!我僵在原地,一时无从反驳。我妹的学习成绩常年稳居倒数。如果非要挑选一门她比较擅长的科目,应该是作文。在三年级时,她写过一篇记叙文,讲述我妈骑着电动车送她上学,天气太冷,我妈把羽绒服披在了她的身上。写完后,老师当堂阅读,她一直感念至今。她基础知识薄弱,很多字词只能依靠拼音代替,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升入初中,作文格子里再也无法用拼音填充。在中学里,最后一项长处灰飞烟灭。我妈没时间照料她,周末经常把她接到杯子厂,里面有很多化学制品,用于给杯子上色,味道刺鼻。待久了,往往身上会沾染一股异味。我妈给她买来香水,无济于事。同学们已经不愿意接近她了。她开始刻意远离学校、同学、老师,为了不去上学,经常号啕大哭,大发脾气。我妈于心不忍,任由她躲在家里,直至初三,给她办理了退学。
性格、身份和生长的环境导致她没有朋友。也就是说,她不可能去了朋友家,或者跟同学去市里庆生。我姑和我家位于同一座小区,相隔一条街,她与我妈两人性格不和,平常很少来往。但相比我妈,我妹跟我姑却很亲近。我妈骨子里有特别刚硬的地方,说话做事说一不二,容不得半点含糊。我姑正好相反,爱热闹,极好客,习惯把事情夸大了说,即使说过的话不能兑现,也容易把孩子们拉近。
我姑刚做完饭——白菜炖粉条,我妈来了。她咧着嘴微笑,问我妈,要不要一块吃点。她买的白菜很新鲜,带着泥,菜农没有用污水洗过。我妈问她,看到璇璇了吗?这是我妹的乳名,在她还没有出生时,我姑提前取好了。她摇了摇头,让我妈进屋里坐。等两人进入客厅,我姑想要沏茶。茶是从老家带来的,我曾经跟我姑回去过几次,见她在镇子上买过。老家穷苦,物价低,同样的价钱能够在那里买到更好的茶叶。也是因为穷苦的原因,我对老家没有任何留恋。伴我度过童年的发小,在我成年之际,已然断了联系。我妈说,不用了。我姑问,璇璇是不是又调皮了,紧接着抱怨,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不像咱们那个年代了。我妈绕过她,打开卧室的房门,姑父正躺在床上酣睡。姑父在附近的陶瓷厂操作磨边机,夜班,上十二小时歇十二小时。 离开我姑家后,我妈还心存幻想。我妹会回来的,很可能是出去玩了,想到这里,她好受了些。一个词突然在她脑袋里浮现。她没上过学,没什么文化,只是记得在某部电视剧里看过。这个词却狠狠地扎了她一下,立刻沉到脑海深处。她不敢仔细琢磨,朝着我妹的卧室走去(她已然忘记是否去过)。我妹是个夜猫子,经常凌晨三点休息,她说不定正躺在床上睡觉。卧室里,被子蜷缩成一团,除了床头的手机,床上放着两件要洗的衣服。她旋即走下楼,站在小区的街上,随着沙沙作响的风声,呼唤着我妹的名字。直至九点钟,我妈爬上楼,看到窗前的蛋糕,那个词重新蹦了出来:失踪。我妹很可能失踪了。她给我打了个电话,璇璇是不是去你那里了?我说,没有。第二天,我坐上了回家的火车。
我问,报警了吗?我妈突然变得警觉,想要说什么,最终摇了摇头。我明白她恐惧什么。来沣镇前,我爸在自家的庄稼地里建了两间鸡舍,每间四十米长,墙壁粉刷成绿色,像一列火车停靠在原野之上。鸡舍给我家带来了丰厚的收入,长虹牌彩电、VCD、音响设备、摩托车,我爸一时风光无限,要么外出应酬,要么对着麦克风纵情歌唱。出于好意,他带领着姑姑、舅舅纷纷在他们的土地上建起鸡舍。不到两年,全部破产。
那几年,小叔是唯一没有效仿我爸的家庭成员。年轻时,他来到沣镇打拼,等我家欠了一屁股债,他已经成为一家陶瓷厂的车间主任。一个晚上,我爸把所有的家当装上一辆卡车,绕着两间鸡舍转了一圈,沉默良久,带上我、我妈,还有刚满月不久的妹妹,一家人来到沣镇,投奔了小叔。
老家和沣镇同在山东省,距离100多公里。在镇子上,很少撞见老乡,我妈却活得提心吊胆,害怕债主迎门。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她从来不依靠警察。
我说,妈,你别急,我先找找。
小区的正门有一间保卫室,监控设备齐全;后门是在墙壁上凿开的一个洞,一米左右。我想碰碰運气,来到了小区的正门。保卫室里坐着一个老头,正躺在椅子上,听着收音机。他问我干什么的。我没有直说,先向他说明我是这个小区的住户,住在多少楼多少号。害怕他不帮忙,我提起小叔,他是这个小区所属陶瓷厂的主任,名叫李斌。老头点头,随后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我不知道他是否相信,递上一根烟,说明来意。
我妹失踪一天了,我想看看监控。
监控里没有我妹的影子。我猜测有两种可能,一是,她没有走出小区,很可能在某个住户的家里,被软禁了起来;二是,她是从后门出去的。相比于前者我更相信后者,只好借助警察帮忙。只不过,要偷偷瞒着我妈。离开保卫室时,老头说,等等。他想起了一件事。
就在昨天,老头躺在保卫室里酣睡,一个女人敲响了窗玻璃。她是小区里的住户,有点文化,空闲的时候,经常去淄博大剧院看戏。几年前,丈夫陪着她去北京参加某位艺术家的讲座,回来时,七岁的女儿失踪了。丈夫已离开了她,徒留她在原地等候。广场上、草丛中,随处可见她的身影,捡烟头、拾矿泉水瓶,毫无来由地敲响某户人家的房门。当对方看到是她,在吓了一跳的同时,厌恶地关上房门。窗玻璃上贴着很多硬纸板,写着疏通下水道、维修电视、安装卫星天线人员的联系方式。通过老头的关系,顾客可以得到一个优惠的价格。女人显然不是来维修家电的。老头没有开门,准备再次沉入梦乡。敲击玻璃的声音没有停止,反而越发急促。他拿起窗前的一根香蕉,走出保卫室,递到了女人面前。
女人面容惊慌,一边摇头,一边用手奋力比画,见老头没有反应,她夺过香蕉,一把扔在了地上。老头怒不可遏,挥舞着手臂驱赶她,嘴里咒骂着难听的字眼。女人的嘴里发出“呜呜”的怪叫,手指指向了小区的某处。她是在传达什么吗?由于她是个疯子,老头打消了疑虑。当他拿起一把扫把,再次走出保卫室时,女人已经不见了踪影。
老头说,他后悔当初没有弄明白她的意思,现在知道我妹失踪了,他才想起来,女人所指的地方,就是我家的位置。
我跟着老头来到了女人的住处。她住在小区的深处,附近有一座仿古的亭子,里面种了些花草,现在业已荒废,蒿草丛生。房门没有上锁,我们径直走了进去。客厅里脏乱不堪,到处堆积着她在小区附近捡拾的垃圾——青色的丝绸飘带、碎掉一半的花瓶、矿泉水瓶,一些现实生活中失去了作用的物件。我问老头,你知道她去哪里了吗?他说,这个我哪能知道。有时候,她一两天都不着家。我一只手捂着鼻子,另一只手翻动着这些东西,试图找到与我妹有关的物件。过了大概一分钟,老头在女人的卧室里呼喊我的名字。他指向床洞,里面堆满了六七岁女孩的服饰,从鞋子到帽子什么都有。我们一无所获。看到的仅仅是一位母亲对之前过失的遗恨、对女儿的怀念。
我骑着电动车朝派出所驶去。派出所在镇子正中心,途中经过我家曾经居住过的赵庄。那是一座带院子的平房,一共有三间,一间客厅与两间卧室相连,排列成“冂”字形。我家在此住了三年,直到一场意外的发生。
来到沣镇后,我爸没有去陶瓷厂上班。他原先是个老板,整日梳着背头,西装革履,接受不了这么大的改变(穿上满身油渍的工作服,守在吭哧作响的机器前,连干十二个小时)。在老家的银行,他贷了几万块钱,准备在沣镇最后一搏。他倒不是想重操旧业,我妹的呼吸系统承受不了,我妈也害怕他重蹈覆辙。我爸在沣镇的大街小巷考察了几天,由于资金有限,他在农贸市场附近开了一家包子铺。请的师傅是我姑介绍的,和我姑父同村,二十三岁,名叫小波,曾经在县里最有名的“军民包子铺”干过两年。“军民包子铺”的老师傅有一个传统,害怕弟子们偷走手艺,只传授他们一项本事。小波只学到了调制包子馅。我们的包子铺开张时,通过小叔的关系,来了不少他们厂子里的职工。一连光顾了几天后,他们转而去了附近的火烧店、油饼铺子。一方面是小波不善于捏皮,包子出炉以后,有一大半表皮塌陷,外观极其难看;另一方面,我爸错误估计了沣镇的消费水平。我家主卖小笼蒸包和豆腐脑,不做那种大馅包子,镇上都是厂子里上班的工人,往往一笼吃不饱,要是再要一笼,就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范围。我爸跑到劳务市场,请来一位四十多岁的师傅,他捏皮,调制包子馅,而且还会包大馅包子。包子铺刚有所起色,小波和这位师傅闹了矛盾,拿着菜刀抵在了人家的脖子上。等我爸知晓,这位师傅已经投诉到了劳务市场。 我爸把店面转租了出去。日后,他在陶瓷厂的工作也不如意:烧不出像样的瓷砖,整日被同事挤兑。按照他的说法,反正不管怎么做都是错的。他易怒,恍惚,刻意地远离一切。不上班时,常常骑着摩托出门溜达,回来时,往往喝得大醉。一个冬日的清晨,我爸下了夜班,草草地吃了口早饭,骑上摩托,离开了我家。那时,我妹正躺在卧室里酣睡。难道他一时疏忽,忘记了她的存在。或者说,有什么紧迫的事,等着他非处理不可。我不清楚。在那段时间,不管我妈如何盘问,他都闭口不提。
他离开以后,我妹醒了过来。她一边呼喊着爸爸,一边在各个房间寻找,客厅,两间卧室,随即又回到客厅。她走入院子,朝着院门走去,她心想爸爸可能去了我们院子后面。那里有一片树林。刚来沣镇时,他经常带着我和妹妹在林子里散心。大门却在门外被紧紧地锁上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可能是嗓子哭哑了,也可能是累了,她停止了哭泣,朝着客厅走去。没走出几步,愣在了原地。婴儿时期的病症重新回到她的身体,她感觉一时喘不上气。一个人正匍匐在隔壁家的房顶,双手扒着屋檐,准备跳到我家院子的柴堆。
我家客厅里有一个黄色的立柜,上面供奉着一位财神爷,是我爸开包子铺时遗留下来的物件。我妹钻了进去,直接关上了柜门(在逃跑的过程中,难道我妹没有发出动静,因而对方没有发现?)。
那个家伙很快跳落下来。他在院子里来回走动,似乎有什么东西落在了我家。我妹一边希望爸爸赶紧回来,一边希望此人不要靠近。但事与愿违。他正在向客厅逼近,我妹闭上了眼睛,只听到越来越响亮的脚步声,振聋发聩。
他在客厅里翻箱倒柜,各种东西散落在地。他是要找什么?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后来,我妹感到光线被遮挡住了,一块影子沉重地落在脸上。这时,她睁开眼睛,看到两扇门缝之间有一双眼睛,正在死死地盯着她。
以上都是我妹讲的。不是事情发生后的那几天,而是过了很多年后,我妹已经长大,明白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她经常向我妈提起,一直希望我们相信她经历的一切。她说,她不记得之后发生了什么,自己被吓坏了,哭泣和呼喊的意识尽失。后来,她打開柜子,那个人消失了。她跑到院子里,终于有勇气大声哭泣。
我们家的对面住着赵奶奶一家。接近中午,她正准备去菜市场买菜,听到了我妹的哭泣声。她摇晃着木门,慢慢地把我妹从门缝里拖了出来。赵奶奶有个孙子,比我妹大三岁,是个大胖墩,见我妹哭泣不止,她把给孙子准备的牛肉干、泡泡糖、可乐全部拿了出来。我妹视而不见,嘴里不停地呼喊着爸爸。赵奶奶没有我爸的手机号码,只能指使大儿子去门口看看。
天太冷了,站了几分钟,他跑去小卖部买烟。回来时,一辆摩托和他擦身而过。他刚明白过来,摩托已经驶向了远方。
他向赵奶奶说明一切,不小心和我爸错过了。
赵奶奶埋怨了他一番,派他去了我妈工作的杯子厂。
中午时分,我回家吃午饭,我妈抱着我妹,给炉子生火。一场交通事故传到了邻居们的耳朵里:一个叫不上名字的外地人,撞上了一辆卡车,当场死掉了。不过,这不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沣镇经常发生车祸。在厂子里,由于工人们操作不当,也频繁出现死亡事故。他们感兴趣的是这名外地人就住在他们附近,是那个见了他们低着头走路,不打招呼的邻居。
那时,我十三岁,我妹四岁。
我把情况向警察同志说明。他们要去我家调查。我坐在我妈身旁,陪着她,接受他们的盘问。她表现得还好,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紧张。
警察走后,我去了姑姑家。我长年在外地工作,慢慢和她有所疏远。有时候,我在小区里碰到她,她有些怨气地问我,怎么回来也不去她家坐坐,是不是把她这个当姑的给忘了。我有点不好意思,解释理由,说过阵子就去。话虽如此,但一直没有去过。我姑把瓜子和水果拿了出来,喊醒正在睡觉的姑父,让他去镇上的餐馆订菜。我劝了好久,她又嘱咐我姑父去菜市场买肉,给我做一顿好的。我坐在她家的沙发上,她坐在我对面的马扎,打听我在北京的情况。我挑着好的方面说,比如说,月薪税后一万,公司离我住的地方比较近,步行十分钟左右,领导器重我,准备年后给我升职等等。她赞叹道,咱们家属你有出息,念了好大学,还在北京工作。我微微一笑,准备向她提及我妹。她说,唉,要是你妹也能跟你一样听话就好了。
她说,你知道吗,这几天,你妹经常跟你妈吵架。我摇了摇头。她继续说道,吵完架,她就往我这里跑,一住就是一两天。我问她,怎么了?我妹是不肯轻易挪窝的,是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慢慢地改变了一些习惯。
我姑说,你妈给你妹找了个活。
经过同事的介绍,我妈在山铝给她找了一份销售化妆品的工作。山铝是隔壁的镇子,距离我家七公里,我妹骑电动车上班,每天工作七个小时。店里除了她,还有一位小姑娘。由于我妹是新来的,年纪又小,负责白天打理店里的生意。干了一个月,拿到手三千块钱,她觉得不错,勉强待了下去。这个月,我妹被调成了夜班,从下午三点到晚上九点半。干了两周,她不想干了,跟我妈抱怨,害怕黑,不敢走夜路。起初,确实如此。为了让她尽快适应,我妈和她商量,下班接她回家。我妹一口回绝。母女俩为此争吵了好几天。
后来,我姑说,她又遇到那个人了。
我心底一凉,不确定我姑说的是否跟我想的一致。她说,你还记得十几年前溜进你家的那个人吗?
化妆品店一共有两条路可以抵达我家,一条是从张南路始,途经昌国路,拐弯进入宝沣路终。都是大路,路灯明亮,车流不断。只不过,要兜一个大的圈子,花费三十多分钟。我妹习惯走那条直通我家的小路,只要十几分钟。小路途经一片荒芜的田野,周围没有人居住,到了晚上九点以后,更是没有车辆经过。那天,我妹准时下班,在接近那片荒芜地带时,不由地紧张起来。好在跟往常一样,没有任何事情发生。她哼起了流行歌曲,进入另一条土路。这条土路附近有一家铝厂,里面灯火通明,烟筒直指天空,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铁路向四周蔓延,有一条横穿土路。黑暗中传来了“叮当叮当”的声音,我妹放慢了车速,电动车准确无误地停在了火车道口。她戴上耳机,等候着运送货物的火车经过,大概过了一分钟,黑白相间的栏木机终于缓缓升了起来。她朝身后望了一眼,准备驶过火车道口,她又看到了那个家伙。
我姑说,那天晚上,她和我妈找了我妹一宿。到了第二天,我妹回来了,闭口不谈发生了什么。等着过了几天,她来我姑家里借住,我姑无意把话套了出来。我姑把身子探到我的身旁,想要接着说些什么,姑父回来了。他一副不耐烦的模样,喊我姑赶紧去厨房拿碗,他买了两斤牛肉丸子。等我姑从厨房走出,把丸子倒入碗里,我问她,刚才要说什么?
她说,真有那么一个人吗?
责任编辑 菡 萏
我回来的那天,我妈请来的仙姑在我妹的卧室,手持一柄木剑,围着火盆来回转着圈子(火盆里烧的是一些纸符,字迹笔走龙蛇)。记得我妹满月不久,夜里经常啼哭,我妈说她丢了魂,同样在邻村请了一位大仙。后来,她奇迹般地止住了哭泣。我不知道这次是否奏效。
仙姑走后,我妈把供奉财神爷的牟家鸡端到餐桌。她说,还没吃吧,趁热吃。我草草地吃了几口,打听我妹的下落。她没有提,让我先回屋休息。上大学以后,为了给逐渐长大的妹妹腾地方,我挪到了这间仅能搁下一张床,类似仓库的屋子。屋子局促、狭小,不过床单和被子都是新的。我妈的语气稍显埋怨,说,你回来干吗。她都多大人了,又不是被拐走的。你跟着瞎着急什么。
妈,我在北京也没什么事,正好回来看看。
我妈说,我妹是昨天失踪的。那天中午,天色阴沉,她回去给我妹做饭。我有些疑惑,一般情况下,她不会中午回家。我家与她工作的杯子厂相距五公里,骑电动车大概20分钟,她要是中午回家,常常午饭都没时间吃就要赶回厂子给杯子贴花。我妈五十三岁,体格上佳,但架不住天天折腾。我妹的身体要虚弱得多,不但经常生病,而且胃口不好。比起我妈烧的菜,她更喜欢吃泡面、薯片、辣条等等垃圾食品。我妈说,那天是她的生日。我恍然大悟。我妹希望妈妈买一个水果蛋糕,特意嘱咐上面铺满草莓。除了蛋糕,我妈包了饺子,韭菜馅的。逢年过节,我妈会称些猪肉,买一斤韭菜、白菜、茴香等等,和面,剁馅,一家人吃一顿饺子。她为人节俭,晚上的剩菜剩饭,基本上是下一天的早饭。对我们兄妹倒大方,每年春节总会带着我们去往市里的淄博商厦购置新衣。我能够赚钱,她还是不肯让我掏钱。她说,一个人在外面,花钱的地方多,你自己留着,多买几件衣服。我妹吃了半碗饺子,想要对着蜡烛许愿,就把蛋糕放在了窗台,原封未动。我妈问她,还想要什么礼物。她说,长款的白色羽绒服。
镇上的服饰店八点钟关门,杯子厂七点下班,我妈向领导请假,提前一个小时离开了厂子。冬天日短,我妈买上羽绒服摸黑回到家,发现我妹没在家里。她心想她应该在广场玩耍。我妹性格怯懦,疑神疑鬼,整日把自己困在家里,即使出去透气,也不会走出小区。这可能和我妹是偷生的不无关系。
伴随着我妹的出生,我爸经营的鸡舍也即将破产。他在饲料房和种鸡舍间,偷偷扩建了一个隔间,把我妹藏在了里面。隔间阴暗,凄冷,密不透风,除了一盏四十瓦的灯泡,没有其他光源。待了一个月,我妹的呼吸系统出了问题(她大口地呼吸,却很难吸入氧气)。医生说,这个病是早产所致。她体质虚弱,加上生长的环境恶劣(不但暗无天日,而且鸡毛等等一系列灰尘经常透过缝隙,被她吸进肺里)。镇上的人经常光顾鸡舍,质问我妈,孩子藏在哪儿了。有一次,我正好在家,亲眼看到我妈站在院子里,扬言她们要是再敢迈进屋子一步,就一头撞到墙上。她摆出一副赴死的强硬态度,脸色却出卖了她,苍白、虚弱,没有一点血色,在她们的逼迫下,当场晕厥了过去。
广场上没有路灯,我妈看到了几个模糊的身影,正在散步、打太极、舞剑。里面有一些健身器材——单杠、健骑机、太空漫步机,千篇一律。我妹经常坐在广场的秋千上,双耳插上耳机,听时下流行的歌曲。我妈朝着秋千望了一眼,呼喊了一声她的名字,她走上前,发现认错人了。我妹性子孤僻,遇见朋友和同学都不打招呼,基本上躲着走。这种性格遗传自我爸,见了生人,他话都说不利索,但全部归结于基因,未免荒唐。
我和我妹都是外地户口,自幼儿园起,她就读于沣镇,直至初中辍学。我的情况比较复杂,到了小学四年级才来到沣镇。校领导说,他们这儿的学生个个拔尖,害怕我跟不上学习进度,让我留了一级。我没令领导们失望,每次考试稳居班级前五。我嫌恶学习,只是,没有办法。记得一堂体育课上,我踢球的时候,不小心把一位同学铲翻在地。他当着众人,指着我說道:外地狗!我僵在原地,一时无从反驳。我妹的学习成绩常年稳居倒数。如果非要挑选一门她比较擅长的科目,应该是作文。在三年级时,她写过一篇记叙文,讲述我妈骑着电动车送她上学,天气太冷,我妈把羽绒服披在了她的身上。写完后,老师当堂阅读,她一直感念至今。她基础知识薄弱,很多字词只能依靠拼音代替,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升入初中,作文格子里再也无法用拼音填充。在中学里,最后一项长处灰飞烟灭。我妈没时间照料她,周末经常把她接到杯子厂,里面有很多化学制品,用于给杯子上色,味道刺鼻。待久了,往往身上会沾染一股异味。我妈给她买来香水,无济于事。同学们已经不愿意接近她了。她开始刻意远离学校、同学、老师,为了不去上学,经常号啕大哭,大发脾气。我妈于心不忍,任由她躲在家里,直至初三,给她办理了退学。
性格、身份和生长的环境导致她没有朋友。也就是说,她不可能去了朋友家,或者跟同学去市里庆生。我姑和我家位于同一座小区,相隔一条街,她与我妈两人性格不和,平常很少来往。但相比我妈,我妹跟我姑却很亲近。我妈骨子里有特别刚硬的地方,说话做事说一不二,容不得半点含糊。我姑正好相反,爱热闹,极好客,习惯把事情夸大了说,即使说过的话不能兑现,也容易把孩子们拉近。
我姑刚做完饭——白菜炖粉条,我妈来了。她咧着嘴微笑,问我妈,要不要一块吃点。她买的白菜很新鲜,带着泥,菜农没有用污水洗过。我妈问她,看到璇璇了吗?这是我妹的乳名,在她还没有出生时,我姑提前取好了。她摇了摇头,让我妈进屋里坐。等两人进入客厅,我姑想要沏茶。茶是从老家带来的,我曾经跟我姑回去过几次,见她在镇子上买过。老家穷苦,物价低,同样的价钱能够在那里买到更好的茶叶。也是因为穷苦的原因,我对老家没有任何留恋。伴我度过童年的发小,在我成年之际,已然断了联系。我妈说,不用了。我姑问,璇璇是不是又调皮了,紧接着抱怨,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不像咱们那个年代了。我妈绕过她,打开卧室的房门,姑父正躺在床上酣睡。姑父在附近的陶瓷厂操作磨边机,夜班,上十二小时歇十二小时。 离开我姑家后,我妈还心存幻想。我妹会回来的,很可能是出去玩了,想到这里,她好受了些。一个词突然在她脑袋里浮现。她没上过学,没什么文化,只是记得在某部电视剧里看过。这个词却狠狠地扎了她一下,立刻沉到脑海深处。她不敢仔细琢磨,朝着我妹的卧室走去(她已然忘记是否去过)。我妹是个夜猫子,经常凌晨三点休息,她说不定正躺在床上睡觉。卧室里,被子蜷缩成一团,除了床头的手机,床上放着两件要洗的衣服。她旋即走下楼,站在小区的街上,随着沙沙作响的风声,呼唤着我妹的名字。直至九点钟,我妈爬上楼,看到窗前的蛋糕,那个词重新蹦了出来:失踪。我妹很可能失踪了。她给我打了个电话,璇璇是不是去你那里了?我说,没有。第二天,我坐上了回家的火车。
我问,报警了吗?我妈突然变得警觉,想要说什么,最终摇了摇头。我明白她恐惧什么。来沣镇前,我爸在自家的庄稼地里建了两间鸡舍,每间四十米长,墙壁粉刷成绿色,像一列火车停靠在原野之上。鸡舍给我家带来了丰厚的收入,长虹牌彩电、VCD、音响设备、摩托车,我爸一时风光无限,要么外出应酬,要么对着麦克风纵情歌唱。出于好意,他带领着姑姑、舅舅纷纷在他们的土地上建起鸡舍。不到两年,全部破产。
那几年,小叔是唯一没有效仿我爸的家庭成员。年轻时,他来到沣镇打拼,等我家欠了一屁股债,他已经成为一家陶瓷厂的车间主任。一个晚上,我爸把所有的家当装上一辆卡车,绕着两间鸡舍转了一圈,沉默良久,带上我、我妈,还有刚满月不久的妹妹,一家人来到沣镇,投奔了小叔。
老家和沣镇同在山东省,距离100多公里。在镇子上,很少撞见老乡,我妈却活得提心吊胆,害怕债主迎门。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她从来不依靠警察。
我说,妈,你别急,我先找找。
小区的正门有一间保卫室,监控设备齐全;后门是在墙壁上凿开的一个洞,一米左右。我想碰碰運气,来到了小区的正门。保卫室里坐着一个老头,正躺在椅子上,听着收音机。他问我干什么的。我没有直说,先向他说明我是这个小区的住户,住在多少楼多少号。害怕他不帮忙,我提起小叔,他是这个小区所属陶瓷厂的主任,名叫李斌。老头点头,随后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我不知道他是否相信,递上一根烟,说明来意。
我妹失踪一天了,我想看看监控。
监控里没有我妹的影子。我猜测有两种可能,一是,她没有走出小区,很可能在某个住户的家里,被软禁了起来;二是,她是从后门出去的。相比于前者我更相信后者,只好借助警察帮忙。只不过,要偷偷瞒着我妈。离开保卫室时,老头说,等等。他想起了一件事。
就在昨天,老头躺在保卫室里酣睡,一个女人敲响了窗玻璃。她是小区里的住户,有点文化,空闲的时候,经常去淄博大剧院看戏。几年前,丈夫陪着她去北京参加某位艺术家的讲座,回来时,七岁的女儿失踪了。丈夫已离开了她,徒留她在原地等候。广场上、草丛中,随处可见她的身影,捡烟头、拾矿泉水瓶,毫无来由地敲响某户人家的房门。当对方看到是她,在吓了一跳的同时,厌恶地关上房门。窗玻璃上贴着很多硬纸板,写着疏通下水道、维修电视、安装卫星天线人员的联系方式。通过老头的关系,顾客可以得到一个优惠的价格。女人显然不是来维修家电的。老头没有开门,准备再次沉入梦乡。敲击玻璃的声音没有停止,反而越发急促。他拿起窗前的一根香蕉,走出保卫室,递到了女人面前。
女人面容惊慌,一边摇头,一边用手奋力比画,见老头没有反应,她夺过香蕉,一把扔在了地上。老头怒不可遏,挥舞着手臂驱赶她,嘴里咒骂着难听的字眼。女人的嘴里发出“呜呜”的怪叫,手指指向了小区的某处。她是在传达什么吗?由于她是个疯子,老头打消了疑虑。当他拿起一把扫把,再次走出保卫室时,女人已经不见了踪影。
老头说,他后悔当初没有弄明白她的意思,现在知道我妹失踪了,他才想起来,女人所指的地方,就是我家的位置。
我跟着老头来到了女人的住处。她住在小区的深处,附近有一座仿古的亭子,里面种了些花草,现在业已荒废,蒿草丛生。房门没有上锁,我们径直走了进去。客厅里脏乱不堪,到处堆积着她在小区附近捡拾的垃圾——青色的丝绸飘带、碎掉一半的花瓶、矿泉水瓶,一些现实生活中失去了作用的物件。我问老头,你知道她去哪里了吗?他说,这个我哪能知道。有时候,她一两天都不着家。我一只手捂着鼻子,另一只手翻动着这些东西,试图找到与我妹有关的物件。过了大概一分钟,老头在女人的卧室里呼喊我的名字。他指向床洞,里面堆满了六七岁女孩的服饰,从鞋子到帽子什么都有。我们一无所获。看到的仅仅是一位母亲对之前过失的遗恨、对女儿的怀念。
我骑着电动车朝派出所驶去。派出所在镇子正中心,途中经过我家曾经居住过的赵庄。那是一座带院子的平房,一共有三间,一间客厅与两间卧室相连,排列成“冂”字形。我家在此住了三年,直到一场意外的发生。
来到沣镇后,我爸没有去陶瓷厂上班。他原先是个老板,整日梳着背头,西装革履,接受不了这么大的改变(穿上满身油渍的工作服,守在吭哧作响的机器前,连干十二个小时)。在老家的银行,他贷了几万块钱,准备在沣镇最后一搏。他倒不是想重操旧业,我妹的呼吸系统承受不了,我妈也害怕他重蹈覆辙。我爸在沣镇的大街小巷考察了几天,由于资金有限,他在农贸市场附近开了一家包子铺。请的师傅是我姑介绍的,和我姑父同村,二十三岁,名叫小波,曾经在县里最有名的“军民包子铺”干过两年。“军民包子铺”的老师傅有一个传统,害怕弟子们偷走手艺,只传授他们一项本事。小波只学到了调制包子馅。我们的包子铺开张时,通过小叔的关系,来了不少他们厂子里的职工。一连光顾了几天后,他们转而去了附近的火烧店、油饼铺子。一方面是小波不善于捏皮,包子出炉以后,有一大半表皮塌陷,外观极其难看;另一方面,我爸错误估计了沣镇的消费水平。我家主卖小笼蒸包和豆腐脑,不做那种大馅包子,镇上都是厂子里上班的工人,往往一笼吃不饱,要是再要一笼,就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范围。我爸跑到劳务市场,请来一位四十多岁的师傅,他捏皮,调制包子馅,而且还会包大馅包子。包子铺刚有所起色,小波和这位师傅闹了矛盾,拿着菜刀抵在了人家的脖子上。等我爸知晓,这位师傅已经投诉到了劳务市场。 我爸把店面转租了出去。日后,他在陶瓷厂的工作也不如意:烧不出像样的瓷砖,整日被同事挤兑。按照他的说法,反正不管怎么做都是错的。他易怒,恍惚,刻意地远离一切。不上班时,常常骑着摩托出门溜达,回来时,往往喝得大醉。一个冬日的清晨,我爸下了夜班,草草地吃了口早饭,骑上摩托,离开了我家。那时,我妹正躺在卧室里酣睡。难道他一时疏忽,忘记了她的存在。或者说,有什么紧迫的事,等着他非处理不可。我不清楚。在那段时间,不管我妈如何盘问,他都闭口不提。
他离开以后,我妹醒了过来。她一边呼喊着爸爸,一边在各个房间寻找,客厅,两间卧室,随即又回到客厅。她走入院子,朝着院门走去,她心想爸爸可能去了我们院子后面。那里有一片树林。刚来沣镇时,他经常带着我和妹妹在林子里散心。大门却在门外被紧紧地锁上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可能是嗓子哭哑了,也可能是累了,她停止了哭泣,朝着客厅走去。没走出几步,愣在了原地。婴儿时期的病症重新回到她的身体,她感觉一时喘不上气。一个人正匍匐在隔壁家的房顶,双手扒着屋檐,准备跳到我家院子的柴堆。
我家客厅里有一个黄色的立柜,上面供奉着一位财神爷,是我爸开包子铺时遗留下来的物件。我妹钻了进去,直接关上了柜门(在逃跑的过程中,难道我妹没有发出动静,因而对方没有发现?)。
那个家伙很快跳落下来。他在院子里来回走动,似乎有什么东西落在了我家。我妹一边希望爸爸赶紧回来,一边希望此人不要靠近。但事与愿违。他正在向客厅逼近,我妹闭上了眼睛,只听到越来越响亮的脚步声,振聋发聩。
他在客厅里翻箱倒柜,各种东西散落在地。他是要找什么?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后来,我妹感到光线被遮挡住了,一块影子沉重地落在脸上。这时,她睁开眼睛,看到两扇门缝之间有一双眼睛,正在死死地盯着她。
以上都是我妹讲的。不是事情发生后的那几天,而是过了很多年后,我妹已经长大,明白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她经常向我妈提起,一直希望我们相信她经历的一切。她说,她不记得之后发生了什么,自己被吓坏了,哭泣和呼喊的意识尽失。后来,她打開柜子,那个人消失了。她跑到院子里,终于有勇气大声哭泣。
我们家的对面住着赵奶奶一家。接近中午,她正准备去菜市场买菜,听到了我妹的哭泣声。她摇晃着木门,慢慢地把我妹从门缝里拖了出来。赵奶奶有个孙子,比我妹大三岁,是个大胖墩,见我妹哭泣不止,她把给孙子准备的牛肉干、泡泡糖、可乐全部拿了出来。我妹视而不见,嘴里不停地呼喊着爸爸。赵奶奶没有我爸的手机号码,只能指使大儿子去门口看看。
天太冷了,站了几分钟,他跑去小卖部买烟。回来时,一辆摩托和他擦身而过。他刚明白过来,摩托已经驶向了远方。
他向赵奶奶说明一切,不小心和我爸错过了。
赵奶奶埋怨了他一番,派他去了我妈工作的杯子厂。
中午时分,我回家吃午饭,我妈抱着我妹,给炉子生火。一场交通事故传到了邻居们的耳朵里:一个叫不上名字的外地人,撞上了一辆卡车,当场死掉了。不过,这不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沣镇经常发生车祸。在厂子里,由于工人们操作不当,也频繁出现死亡事故。他们感兴趣的是这名外地人就住在他们附近,是那个见了他们低着头走路,不打招呼的邻居。
那时,我十三岁,我妹四岁。
我把情况向警察同志说明。他们要去我家调查。我坐在我妈身旁,陪着她,接受他们的盘问。她表现得还好,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紧张。
警察走后,我去了姑姑家。我长年在外地工作,慢慢和她有所疏远。有时候,我在小区里碰到她,她有些怨气地问我,怎么回来也不去她家坐坐,是不是把她这个当姑的给忘了。我有点不好意思,解释理由,说过阵子就去。话虽如此,但一直没有去过。我姑把瓜子和水果拿了出来,喊醒正在睡觉的姑父,让他去镇上的餐馆订菜。我劝了好久,她又嘱咐我姑父去菜市场买肉,给我做一顿好的。我坐在她家的沙发上,她坐在我对面的马扎,打听我在北京的情况。我挑着好的方面说,比如说,月薪税后一万,公司离我住的地方比较近,步行十分钟左右,领导器重我,准备年后给我升职等等。她赞叹道,咱们家属你有出息,念了好大学,还在北京工作。我微微一笑,准备向她提及我妹。她说,唉,要是你妹也能跟你一样听话就好了。
她说,你知道吗,这几天,你妹经常跟你妈吵架。我摇了摇头。她继续说道,吵完架,她就往我这里跑,一住就是一两天。我问她,怎么了?我妹是不肯轻易挪窝的,是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慢慢地改变了一些习惯。
我姑说,你妈给你妹找了个活。
经过同事的介绍,我妈在山铝给她找了一份销售化妆品的工作。山铝是隔壁的镇子,距离我家七公里,我妹骑电动车上班,每天工作七个小时。店里除了她,还有一位小姑娘。由于我妹是新来的,年纪又小,负责白天打理店里的生意。干了一个月,拿到手三千块钱,她觉得不错,勉强待了下去。这个月,我妹被调成了夜班,从下午三点到晚上九点半。干了两周,她不想干了,跟我妈抱怨,害怕黑,不敢走夜路。起初,确实如此。为了让她尽快适应,我妈和她商量,下班接她回家。我妹一口回绝。母女俩为此争吵了好几天。
后来,我姑说,她又遇到那个人了。
我心底一凉,不确定我姑说的是否跟我想的一致。她说,你还记得十几年前溜进你家的那个人吗?
化妆品店一共有两条路可以抵达我家,一条是从张南路始,途经昌国路,拐弯进入宝沣路终。都是大路,路灯明亮,车流不断。只不过,要兜一个大的圈子,花费三十多分钟。我妹习惯走那条直通我家的小路,只要十几分钟。小路途经一片荒芜的田野,周围没有人居住,到了晚上九点以后,更是没有车辆经过。那天,我妹准时下班,在接近那片荒芜地带时,不由地紧张起来。好在跟往常一样,没有任何事情发生。她哼起了流行歌曲,进入另一条土路。这条土路附近有一家铝厂,里面灯火通明,烟筒直指天空,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铁路向四周蔓延,有一条横穿土路。黑暗中传来了“叮当叮当”的声音,我妹放慢了车速,电动车准确无误地停在了火车道口。她戴上耳机,等候着运送货物的火车经过,大概过了一分钟,黑白相间的栏木机终于缓缓升了起来。她朝身后望了一眼,准备驶过火车道口,她又看到了那个家伙。
我姑说,那天晚上,她和我妈找了我妹一宿。到了第二天,我妹回来了,闭口不谈发生了什么。等着过了几天,她来我姑家里借住,我姑无意把话套了出来。我姑把身子探到我的身旁,想要接着说些什么,姑父回来了。他一副不耐烦的模样,喊我姑赶紧去厨房拿碗,他买了两斤牛肉丸子。等我姑从厨房走出,把丸子倒入碗里,我问她,刚才要说什么?
她说,真有那么一个人吗?
责任编辑 菡 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