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仍然是一种主要的高校法学教学活动,要想有效地提高法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就必须充分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这不仅是对法学课堂教学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法学教育教学研究的一种发展趋势。
关键词:教学艺术;情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法学界对现行高校法学课堂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之以案例讨论的传统法学教学方法持否定态度的人是越来越多,认为传统法学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系统化教育。忽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弱化了法科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把学生毕业到实务部门后,不能够很快地适应实务部门的需要的弊端统统归咎于传统法学教学。其实,作为“社会新鲜人”的大学生在刚刚步入社会时要有一段适应期,这是任何一个专业的大学生都不可避免的,不仅仅出现在法科大学生身上。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了传统法学教学方法的功用。自从我国高等法学招生以来,传统法学教学已经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法学人才。也就是说不是传统法学教学方法有问题,而是应用法学传统教学方法的老师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还不适合放养式教学方式,应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因此,注重教学艺术在高校法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尤为重要。
一、教师要善用情感教学法点燃学生的学习情感
教育的前提是真诚的交流与沟通。高校法学老师怎样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很好的爱的交流呢?方法之一就是大量的情感投入。因为学习是一种很特殊的心理过程,其中情感因素是一切知识获得的基础,没有情感,就不会燃起学生对知识的强烈欲望。而学生的情感启动需要一种驱动力,这种驱动力来源于老师的教学艺术,教师要善于用激情点燃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欲望。而法学知识对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学生与法学知识之间的桥梁就是教师的情感投入。
1,高校法学课堂教学导课要入情
以《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课堂教学为例,让学生感悟情感的价值。“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这一名称晦涩难懂,学生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内容了解不多,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这一名称也很陌生。怎样在传授知识之前就点燃学生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学习的欲望?老师要做好一切准备,包括情感的酝酿与导语的准备。导课时。老师要注意渲染一种与本课题相一致的氛围,用富有感染力的导语,小心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房屋产权证问题,看看我们周围世界,建筑物是形形色色,平房、别墅、商品楼、办公楼、摩天大楼等。一家一户要买一套平房或者一套别墅如果还能承受,购买一栋几层高的商品楼是很难承受的。因此,出现多人共同购买同一栋楼的现象,同一栋楼不同的套房分属于不同的所有人,分别拥有自己的产权证,这样,同一栋楼区分出数个所有权,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然后,用艺术字板书课题——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入情的导语加之艺术性的板书,会一下拉近同学们与所授法学内容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原来与人们生活这么密切相关,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兴趣会油然而生。
2,感人之处要动情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老师在感人之处要动情,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对老师感到亲切,他就敢于独立思考与交流。教师动情的语言会使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老师要让学生对自己的语言产生共鸣,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融为一体,学生因此会对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法学知识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3,总结之处要抒情
在高校法学课堂教学中,每个问题讲完,老师都应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思考总结,而老师的最后总结要抒情。学生通过老师抒情的总结,不但能找出所学内容的重点,而且能体会到所学法学内容在当前社会所处的理论与现实定位。
二、案例教学法中的选案与善问
案例教学法首先必须解决选案问题,这是组织好案例教学的基础。好的案例应具备三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案例的真实性。只有真实的案例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二是案例必须与所授法学内容紧密结合,能呈现课堂内容的重要概念与知识结构。老师选择的案例必须适合课堂教学,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涵盖相关教学内容。并能引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多层次的讨论与分析。因此。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教学。三是案例应有一定的复杂性,能反映现实生活中两难抉择的情境,能引发不同观点的碰撞,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有自主的发挥,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促使其养成主动学习及批判思考的推理能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对所用案例有充分的了解,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促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第二步必须解决善问问题——老师的善问与学生的善问。爱因斯坦說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一个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的法律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师要善问,还要教会学生善问。为了培养一流的法律人,教师在法学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要只满足于自己问,学生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聪明才智,敢于提出问题的气魄和胆略,这是一切优秀人才都必须具备的素质。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素质,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提问的机会。对于案例的同一点。要求学生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去分析与提出问题。
课堂上的分歧引发同学们查找法律原因的冲动,最后在新物权法中找到答案。同学们积极主动、情绪高涨。完全进入到忘我的学习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而然得到提高。因此,在高校法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精心选案、设计课堂提问与引导学生善问作为准备一节课、上好一节课的重中之重。
结语:
教师把情感教学法引进法学课堂,通过对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充分重视和有效调动,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优化法学教学,促进法科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而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分析能使学生观察到法律概念如何适用于具体的案件事实,从而刺激学生的积极思考。案例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法学教学之中,积极思考面临的法律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均大有帮助。对学生毕业之后从事法律职业亦大有益处。
关键词:教学艺术;情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法学界对现行高校法学课堂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之以案例讨论的传统法学教学方法持否定态度的人是越来越多,认为传统法学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系统化教育。忽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弱化了法科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把学生毕业到实务部门后,不能够很快地适应实务部门的需要的弊端统统归咎于传统法学教学。其实,作为“社会新鲜人”的大学生在刚刚步入社会时要有一段适应期,这是任何一个专业的大学生都不可避免的,不仅仅出现在法科大学生身上。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了传统法学教学方法的功用。自从我国高等法学招生以来,传统法学教学已经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法学人才。也就是说不是传统法学教学方法有问题,而是应用法学传统教学方法的老师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还不适合放养式教学方式,应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因此,注重教学艺术在高校法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尤为重要。
一、教师要善用情感教学法点燃学生的学习情感
教育的前提是真诚的交流与沟通。高校法学老师怎样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很好的爱的交流呢?方法之一就是大量的情感投入。因为学习是一种很特殊的心理过程,其中情感因素是一切知识获得的基础,没有情感,就不会燃起学生对知识的强烈欲望。而学生的情感启动需要一种驱动力,这种驱动力来源于老师的教学艺术,教师要善于用激情点燃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欲望。而法学知识对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学生与法学知识之间的桥梁就是教师的情感投入。
1,高校法学课堂教学导课要入情
以《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课堂教学为例,让学生感悟情感的价值。“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这一名称晦涩难懂,学生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内容了解不多,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这一名称也很陌生。怎样在传授知识之前就点燃学生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学习的欲望?老师要做好一切准备,包括情感的酝酿与导语的准备。导课时。老师要注意渲染一种与本课题相一致的氛围,用富有感染力的导语,小心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房屋产权证问题,看看我们周围世界,建筑物是形形色色,平房、别墅、商品楼、办公楼、摩天大楼等。一家一户要买一套平房或者一套别墅如果还能承受,购买一栋几层高的商品楼是很难承受的。因此,出现多人共同购买同一栋楼的现象,同一栋楼不同的套房分属于不同的所有人,分别拥有自己的产权证,这样,同一栋楼区分出数个所有权,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然后,用艺术字板书课题——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入情的导语加之艺术性的板书,会一下拉近同学们与所授法学内容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原来与人们生活这么密切相关,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兴趣会油然而生。
2,感人之处要动情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老师在感人之处要动情,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对老师感到亲切,他就敢于独立思考与交流。教师动情的语言会使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老师要让学生对自己的语言产生共鸣,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融为一体,学生因此会对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法学知识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3,总结之处要抒情
在高校法学课堂教学中,每个问题讲完,老师都应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思考总结,而老师的最后总结要抒情。学生通过老师抒情的总结,不但能找出所学内容的重点,而且能体会到所学法学内容在当前社会所处的理论与现实定位。
二、案例教学法中的选案与善问
案例教学法首先必须解决选案问题,这是组织好案例教学的基础。好的案例应具备三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案例的真实性。只有真实的案例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二是案例必须与所授法学内容紧密结合,能呈现课堂内容的重要概念与知识结构。老师选择的案例必须适合课堂教学,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涵盖相关教学内容。并能引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多层次的讨论与分析。因此。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教学。三是案例应有一定的复杂性,能反映现实生活中两难抉择的情境,能引发不同观点的碰撞,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有自主的发挥,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促使其养成主动学习及批判思考的推理能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对所用案例有充分的了解,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促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第二步必须解决善问问题——老师的善问与学生的善问。爱因斯坦說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一个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的法律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师要善问,还要教会学生善问。为了培养一流的法律人,教师在法学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要只满足于自己问,学生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聪明才智,敢于提出问题的气魄和胆略,这是一切优秀人才都必须具备的素质。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素质,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提问的机会。对于案例的同一点。要求学生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去分析与提出问题。
课堂上的分歧引发同学们查找法律原因的冲动,最后在新物权法中找到答案。同学们积极主动、情绪高涨。完全进入到忘我的学习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而然得到提高。因此,在高校法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精心选案、设计课堂提问与引导学生善问作为准备一节课、上好一节课的重中之重。
结语:
教师把情感教学法引进法学课堂,通过对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充分重视和有效调动,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优化法学教学,促进法科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而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分析能使学生观察到法律概念如何适用于具体的案件事实,从而刺激学生的积极思考。案例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法学教学之中,积极思考面临的法律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均大有帮助。对学生毕业之后从事法律职业亦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