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演示生活场面;开放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主动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习能力。
关键词 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所以,新数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学。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知识的再现——整合——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行着复杂的思维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要激励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它的着力点就是“问题”,没有问题的教学,在学生脑海里不会留下多少痕迹,也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学习过程中没有问题的学生是一个不能独立思考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思维不活跃,没有创造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让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以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巨大作用。例如,在学习了三步计算应用题后,让学生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四年级师生利用双休日去参观药王庙,学生有276人,教师有8人。公交公司提供信息如下:大客车限坐50人,每车每天租金600元;小车限坐20人,每车每天租金260元,你能为学校设计一个租车方案吗? 这道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应用题,激起了积极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考虑租车方案时,不仅要运用数学知识,而且要考虑经济情况,还要在众多方案中比较出最佳方案。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巩固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也体验到了数学对于生活的价值。
三、演示生活场面
一些深奥、难懂的数学语言,常常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有如听天书一般。而教师也往往费尽唇舌,口干舌燥的解释、举例。此时,若把这些数学语言用一些鲜活的生活场面展示出来;不仅生动真实,而且费时不多,很容易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如我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我先让一个学生上台从教室门走到对面墙壁,让学生了解一个物体运动。再让两个学生从门和墙壁相对而行,可同时走,可不同时走,中间相遇,让学生了解两个物体,同时、相向、相遇等数学语言;并说出求路程的方法:甲走路程+乙走路程=总路程。给出甲乙速度和同行时间,让学生列出算式,再由算式中简算推导相遇问题的公式。再让学生演示背向而行、先行与后行、相遇与不相遇等等。整节课在学生的演示和讨论中进行,积极而且热烈,在情趣与理趣的交融中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四、开放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數学远离生活是目前教材的一大弊端,然而不少教师却非常尊重教材,恨不得将教材“复制”“粘贴”到学生的头脑中。教学内容的封闭,学生学得寡然无味,所以,教学内容应该从封闭走向开放,师生都应是教材的创作者,教学过程也应成为教学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喜闻乐见;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好地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切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出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才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近感。
如一位教师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后,设计了这样的教学内容:鸿发制箱公司最近要设计一种新规格的硬纸箱,你能设计出最好的方案吗?由学生自行为公司设计方案满足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使学生积极投入这一富有意义的实践探索活动,由于“条件的开放,策略的多样,结论的多变”,给学生以很大的思维空间,在整个设计活动中,教师没有要求学生回答用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能拼成多少个不同的长方体,而学生为了能设计出多种不同的长方体纸箱,自发地思考着这个问题;教师没有要求学生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而学生为设计出材料最省的方案而自觉地进行着表面积的计算;教师没有要求学生寻找当长方体体积不变时,长宽高怎样变化使长方体表面积最小的变化规律,而学生寻找长方体纸箱最小的表面积的观察比较中自己发现了新的知识规律,……学生在整个方案设计活动中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充满数学,数学实在有用,而这,源于教学内容的开放。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必须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可以这样说,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正引导着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既能向学生提出智慧的挑战,又能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五、主动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自我感悟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感悟就是自我体验,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进而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学生这种自我感悟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文中阐述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多的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说明未来教师的身份要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而学生要以学习主人的姿态,使其主动参与操作、讨论、汇报交流、提问、质疑、争论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感悟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提高其分析问题,辨别问题、创新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 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所以,新数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学。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知识的再现——整合——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行着复杂的思维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要激励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它的着力点就是“问题”,没有问题的教学,在学生脑海里不会留下多少痕迹,也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学习过程中没有问题的学生是一个不能独立思考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思维不活跃,没有创造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让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以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巨大作用。例如,在学习了三步计算应用题后,让学生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四年级师生利用双休日去参观药王庙,学生有276人,教师有8人。公交公司提供信息如下:大客车限坐50人,每车每天租金600元;小车限坐20人,每车每天租金260元,你能为学校设计一个租车方案吗? 这道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应用题,激起了积极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考虑租车方案时,不仅要运用数学知识,而且要考虑经济情况,还要在众多方案中比较出最佳方案。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巩固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也体验到了数学对于生活的价值。
三、演示生活场面
一些深奥、难懂的数学语言,常常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有如听天书一般。而教师也往往费尽唇舌,口干舌燥的解释、举例。此时,若把这些数学语言用一些鲜活的生活场面展示出来;不仅生动真实,而且费时不多,很容易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如我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我先让一个学生上台从教室门走到对面墙壁,让学生了解一个物体运动。再让两个学生从门和墙壁相对而行,可同时走,可不同时走,中间相遇,让学生了解两个物体,同时、相向、相遇等数学语言;并说出求路程的方法:甲走路程+乙走路程=总路程。给出甲乙速度和同行时间,让学生列出算式,再由算式中简算推导相遇问题的公式。再让学生演示背向而行、先行与后行、相遇与不相遇等等。整节课在学生的演示和讨论中进行,积极而且热烈,在情趣与理趣的交融中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四、开放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數学远离生活是目前教材的一大弊端,然而不少教师却非常尊重教材,恨不得将教材“复制”“粘贴”到学生的头脑中。教学内容的封闭,学生学得寡然无味,所以,教学内容应该从封闭走向开放,师生都应是教材的创作者,教学过程也应成为教学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喜闻乐见;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好地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切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出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才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近感。
如一位教师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后,设计了这样的教学内容:鸿发制箱公司最近要设计一种新规格的硬纸箱,你能设计出最好的方案吗?由学生自行为公司设计方案满足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使学生积极投入这一富有意义的实践探索活动,由于“条件的开放,策略的多样,结论的多变”,给学生以很大的思维空间,在整个设计活动中,教师没有要求学生回答用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能拼成多少个不同的长方体,而学生为了能设计出多种不同的长方体纸箱,自发地思考着这个问题;教师没有要求学生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而学生为设计出材料最省的方案而自觉地进行着表面积的计算;教师没有要求学生寻找当长方体体积不变时,长宽高怎样变化使长方体表面积最小的变化规律,而学生寻找长方体纸箱最小的表面积的观察比较中自己发现了新的知识规律,……学生在整个方案设计活动中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充满数学,数学实在有用,而这,源于教学内容的开放。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必须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可以这样说,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正引导着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既能向学生提出智慧的挑战,又能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五、主动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自我感悟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感悟就是自我体验,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进而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学生这种自我感悟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文中阐述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多的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说明未来教师的身份要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而学生要以学习主人的姿态,使其主动参与操作、讨论、汇报交流、提问、质疑、争论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感悟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提高其分析问题,辨别问题、创新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