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动态电动伺服系统多模复合控制技术

来源 :飞控与探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o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未知扰动下电动伺服系统高动态响应与高精度控制难题,在建立电动伺服系统特征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时间最优控制与滑模控制进行结合的多模复合控制算法.该方法通过开展基于电动伺服系统精准动力学模型与环境特性特征建模的分析,详细阐述了时间最优控制算法与滑模控制算法的设计方法及其适用区间,并进行了系统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多模复合控制算法能够有效提升电动伺服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与稳态精度,实现了未知扰动下高动态高可靠的稳定运行.
其他文献
期刊
某简洁气动布局面对称飞行器具有大升阻比、横侧向通道强耦合的特性.分析了该面对称飞行器横侧向通道耦合控制的机理,构建了飞行器横侧向通道系统的模型,进行了气动与控制一体化设计,推导了LCDP稳定性判据参数的约束条件,结合典型飞行状态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仅用一对水平舵面可以实现面对称飞行器横侧向通道的稳定.
分析了国外以光学、雷达、高光谱载荷为主的高分辨率对地成像观测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旨在为我国新一代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微纳卫星、高性能载荷、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国外规划的新一代对地观测系统以智能小卫星集群为主。针对卫星平台的研究,集中于高性能微纳卫星、软件定义卫星、小卫星群组。针对载荷的研究,在提高载荷时间、空间、光谱分辨率的基础上,以智能化、一体化、轻
在拍摄过程中,光学遥感卫星大视场与高分辨率间的相互矛盾,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提出了一种基于相机参数保持的快速拼接算法。该方法对高分辨率图像进行了降采样处理,利用降分辨率图像的配准信息恢复了相机参数,能够改进拼接过程,提高拼接效率。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拼接方法,该算法能够将配准时间缩短超过50%,将遥感图像的拼接质量提升5%~35%,适用于建筑、森林、农田、湖泊四类应用场景。通过对
传感器倍频干扰信号与控制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容易引发磁轴承转子产生微振动现象.为了抑制在高转速下由传感器倍频干扰而导致的磁轴承微振动,首先建立了考虑传感器倍频干扰的磁轴承控制系统模型,分析了位移传感器谐波与控制系统微振动的内在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频自适应陷波器的磁轴承自动平衡控制方法,消除或抑制了轴承的同频或倍频反作用力,使由传感器谐波扰动而产生的电磁力得到了衰减.仿真结果表明,在转速为30000r/min时,采用该自动平衡控制方法后,与传感器谐波干扰相关的振动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
针对半球谐振陀螺的零位漂移问题,研究了基于模态反转电路控制技术的零位自校准方法.首先,从动力学模型引入了阻尼不对称、频率裂解等非理想因素,讨论了半球谐振陀螺的工作机理及驻波漂移特性;其次,通过理论分析了模态反转的零位校准以及虚拟进动控制的模态反转技术;最后,基于FPGA数字控制平台,设计并实现了半球谐振陀螺零位自校准半实物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模态反转的半球谐振陀螺零位校准,将半球谐振陀螺的零位从15(°)/h降低至2(°)/h,半球谐振陀螺的短期零偏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也分别提高了11.8%和45.
原生岩体的整体强度由力学性质最弱的岩层决定.为了研究构造区域软弱夹层泥岩的力学特性及变形规律,设计了4种应力路径下的三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应力路径和围压对软弱夹层泥岩力学特性及变形规律的影响,提出了应力路径和围压作用下软弱夹层泥岩力学特性及变形规律表征参量.研究结果表明:① 软弱夹层泥岩随着围压的增加呈塑性流动、应变强化的特性;② 卸压极限承载强度可以表征不同应力路径下卸载过程中的岩石承载能力;③ 当卸载过程中轴向应力和径向应力均减小时,软弱夹层泥岩的径向应变最大、承载能力最弱;④ 卸载过程中,软弱夹层泥岩
容错技术及故障诊断技术是提高导航系统精度及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有效方法.尤其是捷联导航系统中的故障诊断技术,已经在运载火箭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运载火箭十表捷联惯组配置,提出了一种故障诊断和决策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信息重构方案和故障诊断门限的设计.数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诊断惯性器件表头故障并进行信息重构,实现故障情况下的输出,进而完成飞行任务,对于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研究巷道围岩在高应变率作用下的破坏特征,利用大直径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HPB)加载系统,对岩样进行冲击压缩试验,探究岩石试样在大直径SHPB冲击作用下的动态响应特征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波形整形器采用橡胶垫片可以有效改善波形形状,减少波形弥散;岩石试样的动力增强系数与应变率提高系数呈正相关关系,具有显著的应变率敏感性特点;随着应变率的增加,破碎块度平均尺寸和能量利用率均降低;大直径SHPB冲击作用下,岩石试样的能量利用率较低,最高仅为10.10%.
针对综合指数法和多因素耦合法在进行冲击危险性评价时存在临界突变和权重量化困难等问题,通过因素分类、指数叠加和归一化处理,建立了改进的综合指数方法;针对理论结果易受煤矿井下工程隐秘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的影响,可能出现结果失真的问题,建立了基于现场CT探测的冲击危险评价指标和模型,并将理论和现场探测方法相结合,建立了冲击危险静态综合评估指标和方法,并进行了现场应用,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