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接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特别是对社会中流行的时髦的表层文化思想和行为方式更易接受和模仿,因而当非主流文化成为学生的追求时,他们必然会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丧失信心和兴趣;加之作为社会个体的学生从很小的时候起,在思想品德方面就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渠道的教育和影响。这种教育和影响的负面作用会在学生的意识里积淀下来,形成动态的认知结构、情感意识、行为定式,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客观的心理障碍。因此,对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已成为政治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教师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时必须同时考虑到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气氛中进行的,这种气氛尽管看不见摸不着,但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1)加强与学生的课外交流,将教学环节适当向课外延伸。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心理环境首先得精心备课。但是,备课绝不仅仅是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还包括充分了解学生方面的情况: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和政治学科在学生思想中所占有的位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知识接受能力;学生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及心理特点等等。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恰当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引入新课上狠下功夫。激发兴趣,巧设悬念,营造积极思考的课堂气氛。我们在观看电影、电视时不难发现:凡是精彩的电影、电视剧和文艺晚会,其开头一般都是引人人胜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的好坏,往往与教学环节中的新课引入关系密切。一个好的课堂引入,将会使教学活动事半功倍。学生的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激发兴趣,巧设悬念能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政治课方面的知识,大干世界中举目皆是,只是学生往往留心不够,一旦被教师点化出来,往往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好情景,不着痕迹地将学生引入到对新课的学习中来。
(3)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在政治课教学中,要尽可能地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呈现出教学内容,从一些优秀的电视节目中摄取一些很有价值的素材,借助于域面和音响给学生造成强烈的感官冲击,使得课堂气氛更为热烈,使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和记忆更加深刻。
(4)设计难度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争论和探究,营造活跃而又有趣的课堂探究气氛。让学生自主探究,首先要设计好问题的难度。难度太大的问题,学生会望而却步;而难度太小的问题,学生又会觉得不屑和乏味。一定要将问题设计成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的果子”,这样,学生才既不会感到畏惧,也不会感到乏味,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而且,这样能使学生每解决一个问题都具有成就感,既惬意又能产生迎接进一步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2、要变教学心理氛围的“逆反性”为“相容性”。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之二就是存在“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不仅存在于学生之中,而且在政治教师中也存在。教师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其职业、专业的不顺心;对教材“多变性”的反感;对教材理论与实际“差距”的茫然;教学难度提高的困惑;对政治教师言行特殊要求的潜在压力等。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又表现为对一些枯燥教材内容的乏味;对社会存在轻视政治科现象的认同;对为应试而大量背诵的厌倦;对教顺简单古板教学的失落感;对教师言行不合“理论要求”的不满;对教师教育要求的直接或间接抵触等等。上述师生逆反心理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成功的取得。
为此,变师生对教学的“逆反性”为“相容性”就成为政治教师自我提高的一个客观要求。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克服自身的逆反心理,消除一些不正确的观念,立志于政治课教学事业,拿出勇气和信心排除心理障碍,“轻装”教学。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努力学习锤炼,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实现以精辟的政治理论说服学生;以精湛的教学技艺吸引学生;以良好的师表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政治课教学可亲、可近、可信,有兴趣、有作用、有收获,从而缩短学生与政治教师、学生与政治教材的心理距离,消除学生的抵触、不顺心的心理状态,更好的保证思想政治课教学顺利健康、稳步的发展。
3、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所谓心理辅导,强调的是在一种平等、积极关注和“无条件接纳”的基础上,辅导者给当事人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心理辅导确实更关心人的合理的内在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但同时也关心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性,只不过,其工作原则和方式是有着鲜明的“专业”特色的。如,心理辅导讲究一种“先跟后带”策略,对于当事人在价值观、思想意识等方面的问题,辅导者会首先设身处地,予以同感表达,然后再在看似中立的立场上做不露痕迹的引导,而不是直接“亮剑”——批评、指责或做出道德判断。心理辅导还有许多专业特点和技术要求,其实质,可以归为一种人文关怀下的助人自助的过程。显然,它的工作理念和方式,与思想政治工作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精神是不谋而合的。虽然心理学意义的“辅导”,启始或强调限定于关注属于心理层面的问题,但心理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却决非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的自生自灭过程。心理,与思想、品德、价值观及信念不无关联,从某种意义讲,所有源于存在的意识,都是人的心理。因此,有效的心理辅导,必然惠及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心理方面的因素有各种各样,教师要抓住其有利的方面加以利用,并克服不利的因素。
1、教师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时必须同时考虑到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气氛中进行的,这种气氛尽管看不见摸不着,但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1)加强与学生的课外交流,将教学环节适当向课外延伸。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心理环境首先得精心备课。但是,备课绝不仅仅是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还包括充分了解学生方面的情况: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和政治学科在学生思想中所占有的位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知识接受能力;学生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及心理特点等等。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恰当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引入新课上狠下功夫。激发兴趣,巧设悬念,营造积极思考的课堂气氛。我们在观看电影、电视时不难发现:凡是精彩的电影、电视剧和文艺晚会,其开头一般都是引人人胜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的好坏,往往与教学环节中的新课引入关系密切。一个好的课堂引入,将会使教学活动事半功倍。学生的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激发兴趣,巧设悬念能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政治课方面的知识,大干世界中举目皆是,只是学生往往留心不够,一旦被教师点化出来,往往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好情景,不着痕迹地将学生引入到对新课的学习中来。
(3)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在政治课教学中,要尽可能地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呈现出教学内容,从一些优秀的电视节目中摄取一些很有价值的素材,借助于域面和音响给学生造成强烈的感官冲击,使得课堂气氛更为热烈,使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和记忆更加深刻。
(4)设计难度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争论和探究,营造活跃而又有趣的课堂探究气氛。让学生自主探究,首先要设计好问题的难度。难度太大的问题,学生会望而却步;而难度太小的问题,学生又会觉得不屑和乏味。一定要将问题设计成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的果子”,这样,学生才既不会感到畏惧,也不会感到乏味,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而且,这样能使学生每解决一个问题都具有成就感,既惬意又能产生迎接进一步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2、要变教学心理氛围的“逆反性”为“相容性”。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之二就是存在“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不仅存在于学生之中,而且在政治教师中也存在。教师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其职业、专业的不顺心;对教材“多变性”的反感;对教材理论与实际“差距”的茫然;教学难度提高的困惑;对政治教师言行特殊要求的潜在压力等。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又表现为对一些枯燥教材内容的乏味;对社会存在轻视政治科现象的认同;对为应试而大量背诵的厌倦;对教顺简单古板教学的失落感;对教师言行不合“理论要求”的不满;对教师教育要求的直接或间接抵触等等。上述师生逆反心理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成功的取得。
为此,变师生对教学的“逆反性”为“相容性”就成为政治教师自我提高的一个客观要求。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克服自身的逆反心理,消除一些不正确的观念,立志于政治课教学事业,拿出勇气和信心排除心理障碍,“轻装”教学。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努力学习锤炼,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实现以精辟的政治理论说服学生;以精湛的教学技艺吸引学生;以良好的师表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政治课教学可亲、可近、可信,有兴趣、有作用、有收获,从而缩短学生与政治教师、学生与政治教材的心理距离,消除学生的抵触、不顺心的心理状态,更好的保证思想政治课教学顺利健康、稳步的发展。
3、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所谓心理辅导,强调的是在一种平等、积极关注和“无条件接纳”的基础上,辅导者给当事人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心理辅导确实更关心人的合理的内在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但同时也关心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性,只不过,其工作原则和方式是有着鲜明的“专业”特色的。如,心理辅导讲究一种“先跟后带”策略,对于当事人在价值观、思想意识等方面的问题,辅导者会首先设身处地,予以同感表达,然后再在看似中立的立场上做不露痕迹的引导,而不是直接“亮剑”——批评、指责或做出道德判断。心理辅导还有许多专业特点和技术要求,其实质,可以归为一种人文关怀下的助人自助的过程。显然,它的工作理念和方式,与思想政治工作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精神是不谋而合的。虽然心理学意义的“辅导”,启始或强调限定于关注属于心理层面的问题,但心理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却决非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的自生自灭过程。心理,与思想、品德、价值观及信念不无关联,从某种意义讲,所有源于存在的意识,都是人的心理。因此,有效的心理辅导,必然惠及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心理方面的因素有各种各样,教师要抓住其有利的方面加以利用,并克服不利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