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青藏高原到天府之国再到异国他乡,三赴求学之路,放弃国外挽留,毅然回国。从电影放映员到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获我国地质科学最高荣誉——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他,就是我国著名地质专家多吉。
多吉1953年出生在西藏加查县一个贫穷的牧民家里。20岁那年,多吉成为县电影队的放映员。对当时的年轻人来说,这是让人羡慕的工作。但多吉心中却有更大的梦想:“希望到西藏之外的地方去看看,去讀书,去学习,去上大学。”
机缘巧合之下,多吉结识了青藏科考队的成员。科考队的工作让多吉第一次有了地质的概念,并被他们踏遍千山万水为祖国建设“寻宝”的精神和事迹深深感动和鼓舞。想要学习地质的愿望,在他心中萌发了。幸运的是,机会终于不期而至。在当了两年电影放映员后,22岁的多吉被推荐到千里之外的成都地质学院(现为成都理工大学)学习。197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多吉来到西藏地热地质大队,从事地质勘查和科研工作。肯于吃苦叉善于钻研的多吉,成为单位重点培养对象,先后被送往意大利比萨国际地热学院和美国加州大学劳伦斯国家实验室学习地热专业。
在美期间,不少学者和导师发现了这位藏族青年的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劝他留美工作。就在登机归国的前几分钟,美国专家还一再挽留。面对盛情,多吉毅然谢绝:“我的根在祖国,那里需要我!”“早上背着馒头上山,下午背着石头回帐篷”——这是西藏地质工作者的真实写照。多吉所在的勘探小队是先遣队,常常是四五个人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山上安营扎寨六七个月,食物是出发前准备好的腊肉、萝卜、土豆等,目之所及不见牦牛,难觅人烟。
多吉说:“地质学的魅力在于,每天早上出门,心底都会涌起发现秘密的动力,再苦再累,也觉得希望还在。”在野外进行地质勘查,多吉经历了数不清的困境和危险:无人区一个人的孤寂,雪原上得了雪盲的痛苦,从山上滚落下来的伤痛,山体塌方的惊恐……1996年多吉临危受命,担任羊八井Zk4001高温深井的设计、勘探重任,先后攻克了施工中特大井喷、深层热储温度高、地层极为破碎等技术难题,工程取得重大突破。羊八井高温深井成为国内温度最高、流量最大的可采地热井,结束了我国没有单井产量万千瓦级地热井的历史。因为贡献突出,多吉于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西藏第一位工程院院士。对于自己的成长,多吉一直很感恩:“是党和国家给了我不断学习、精进业务的机会,从大学生到工程院院士,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培养。”
邢大军据《科技日报》整理
多吉1953年出生在西藏加查县一个贫穷的牧民家里。20岁那年,多吉成为县电影队的放映员。对当时的年轻人来说,这是让人羡慕的工作。但多吉心中却有更大的梦想:“希望到西藏之外的地方去看看,去讀书,去学习,去上大学。”
机缘巧合之下,多吉结识了青藏科考队的成员。科考队的工作让多吉第一次有了地质的概念,并被他们踏遍千山万水为祖国建设“寻宝”的精神和事迹深深感动和鼓舞。想要学习地质的愿望,在他心中萌发了。幸运的是,机会终于不期而至。在当了两年电影放映员后,22岁的多吉被推荐到千里之外的成都地质学院(现为成都理工大学)学习。197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多吉来到西藏地热地质大队,从事地质勘查和科研工作。肯于吃苦叉善于钻研的多吉,成为单位重点培养对象,先后被送往意大利比萨国际地热学院和美国加州大学劳伦斯国家实验室学习地热专业。
在美期间,不少学者和导师发现了这位藏族青年的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劝他留美工作。就在登机归国的前几分钟,美国专家还一再挽留。面对盛情,多吉毅然谢绝:“我的根在祖国,那里需要我!”“早上背着馒头上山,下午背着石头回帐篷”——这是西藏地质工作者的真实写照。多吉所在的勘探小队是先遣队,常常是四五个人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山上安营扎寨六七个月,食物是出发前准备好的腊肉、萝卜、土豆等,目之所及不见牦牛,难觅人烟。
多吉说:“地质学的魅力在于,每天早上出门,心底都会涌起发现秘密的动力,再苦再累,也觉得希望还在。”在野外进行地质勘查,多吉经历了数不清的困境和危险:无人区一个人的孤寂,雪原上得了雪盲的痛苦,从山上滚落下来的伤痛,山体塌方的惊恐……1996年多吉临危受命,担任羊八井Zk4001高温深井的设计、勘探重任,先后攻克了施工中特大井喷、深层热储温度高、地层极为破碎等技术难题,工程取得重大突破。羊八井高温深井成为国内温度最高、流量最大的可采地热井,结束了我国没有单井产量万千瓦级地热井的历史。因为贡献突出,多吉于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西藏第一位工程院院士。对于自己的成长,多吉一直很感恩:“是党和国家给了我不断学习、精进业务的机会,从大学生到工程院院士,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培养。”
邢大军据《科技日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