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编制习题,可避免低水平的重复,使学生拓宽学习领域,也可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其学好物理的信心。
关键词: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有效性;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50-1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习题课的基本目的是通过解题的形式来形成学生的物理技能,并通过解题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物理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基于物理习题课的重要性,下面就本人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和体会,浅谈一下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习题选择要有针对性
习题课不同于新授课,它是以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故要达到高的训练目标,教师在选择习题时,所选习题要能切实地针对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少做甚至不做,但普遍有缺陷的常犯错误的地方不但要多做而且要反复做。
二、习题选择要有典型性
物理就是要研究客观规律,而运用物理知识于实际,因其内在联系也常常会反映出一定的规律,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揭示规律,教给学生以“规律”,物理题千千万万,习题的选择要克服贪多、贪全,有时看看题目哪个也不错,都想让学生做一做,这样不分析、不归类地搞“题海战术”,其结果是题量大了,学生疲于奔命,所得无几,既增加了学习负担又降低了学习效率,能力也得不到培养,所以习题的选择一定要典型,不但要注意到知识点的覆盖面,还要让学生能通过训练掌握规律,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
三、习题选择要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启迪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是趣味性习题的好素材。例如,在运用速度公式解题时,笔者编了这样一道题目:上午7:35早读课,老师家到校的距离是3km,假如骑车的平均速度是5m/s,问老师7:30从家动身会迟到吗?学生解题后发现老师迟到了。笔者接着提出假如要不迟到必须在什么时刻前动身?这样编排的习题不仅轻易激发学生学习爱好,而且指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
四、习题选择要注重一题多解
扩展学生思路“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密度应用练习,笔者选用这样的一道题:实验室需要购买4kg的酒精,用容积为4.5L的容器够装吗?先让学生解答,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用求4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判定。为了起到一题多解的作用,笔者进而启发学生从4.5L的容器能装多少kg的酒精和4kg的某种液体体积为4.5L,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等思路引伸扩散思考。通过练习,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五、习题选择要注重一题多变
在习题教学中,如果我们灵活地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巧妙地把一个题目化成一组要求不同或难度不断变化的题组,不仅可以使学生易于掌握应用之要领,也可使学生能从前一个较简单问题的解答中领悟到解决后一个较复杂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六、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
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和学习方法都存在一定差异,在习题课教学中,对于习题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处理,既要创设舞台让优等生表演,发展其个性,又要重视给学困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否则,将使一大批学生受到“冷落”,丧失学好物理的信心。题目安排可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虽然起点低,但最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学困生不至于“陪坐”,优等生也能“吃得饱”,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七、习题课教学的方式要多样化
习题课教学知识密度大、题型多,学生容易疲劳,如果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容易使其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克服这一现象,在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双向活动,将讲、练、思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疑点启发、重点讲授、难点讨论”的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激发学生全方位参与问题的解决,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出风趣感人的语言、整洁规范的板书、科学严谨的推理、生动活泼的教法、激情洋溢的教态,就会创造一个美好的学习氛,激起学生愉快的学习情趣,形成一个和谐而热烈的信息交流环境,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疲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八、习题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主动精神,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主体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整个学习过程应该是由参与欲望、参与过程、体验成功组成。在习题教学中,一定要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习惯,要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主动探索和讨论中达到问题的解决。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都要靠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组织与实施,如果我们采取的方法得当,调度有方,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有效性;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50-1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习题课的基本目的是通过解题的形式来形成学生的物理技能,并通过解题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物理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基于物理习题课的重要性,下面就本人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和体会,浅谈一下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习题选择要有针对性
习题课不同于新授课,它是以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故要达到高的训练目标,教师在选择习题时,所选习题要能切实地针对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少做甚至不做,但普遍有缺陷的常犯错误的地方不但要多做而且要反复做。
二、习题选择要有典型性
物理就是要研究客观规律,而运用物理知识于实际,因其内在联系也常常会反映出一定的规律,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揭示规律,教给学生以“规律”,物理题千千万万,习题的选择要克服贪多、贪全,有时看看题目哪个也不错,都想让学生做一做,这样不分析、不归类地搞“题海战术”,其结果是题量大了,学生疲于奔命,所得无几,既增加了学习负担又降低了学习效率,能力也得不到培养,所以习题的选择一定要典型,不但要注意到知识点的覆盖面,还要让学生能通过训练掌握规律,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
三、习题选择要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启迪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是趣味性习题的好素材。例如,在运用速度公式解题时,笔者编了这样一道题目:上午7:35早读课,老师家到校的距离是3km,假如骑车的平均速度是5m/s,问老师7:30从家动身会迟到吗?学生解题后发现老师迟到了。笔者接着提出假如要不迟到必须在什么时刻前动身?这样编排的习题不仅轻易激发学生学习爱好,而且指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
四、习题选择要注重一题多解
扩展学生思路“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密度应用练习,笔者选用这样的一道题:实验室需要购买4kg的酒精,用容积为4.5L的容器够装吗?先让学生解答,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用求4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判定。为了起到一题多解的作用,笔者进而启发学生从4.5L的容器能装多少kg的酒精和4kg的某种液体体积为4.5L,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等思路引伸扩散思考。通过练习,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五、习题选择要注重一题多变
在习题教学中,如果我们灵活地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巧妙地把一个题目化成一组要求不同或难度不断变化的题组,不仅可以使学生易于掌握应用之要领,也可使学生能从前一个较简单问题的解答中领悟到解决后一个较复杂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六、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
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和学习方法都存在一定差异,在习题课教学中,对于习题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处理,既要创设舞台让优等生表演,发展其个性,又要重视给学困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否则,将使一大批学生受到“冷落”,丧失学好物理的信心。题目安排可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虽然起点低,但最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学困生不至于“陪坐”,优等生也能“吃得饱”,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七、习题课教学的方式要多样化
习题课教学知识密度大、题型多,学生容易疲劳,如果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容易使其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克服这一现象,在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双向活动,将讲、练、思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疑点启发、重点讲授、难点讨论”的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激发学生全方位参与问题的解决,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出风趣感人的语言、整洁规范的板书、科学严谨的推理、生动活泼的教法、激情洋溢的教态,就会创造一个美好的学习氛,激起学生愉快的学习情趣,形成一个和谐而热烈的信息交流环境,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疲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八、习题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主动精神,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主体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整个学习过程应该是由参与欲望、参与过程、体验成功组成。在习题教学中,一定要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习惯,要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主动探索和讨论中达到问题的解决。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都要靠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组织与实施,如果我们采取的方法得当,调度有方,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