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园网络社区是大学生上网的主阵地,它的发展建设已经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树立校园网络社区先进理念和意识的重要途径。把高校校园网络使用主体——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和生活习惯、年龄、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结合,研究面向90后大学生高校校园网络社区构建方法,科学构建高校校园网络社区。
关键词:90后;网络需求;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3
1 高校校园网络社区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园网络社区也称高校校园虚拟社区,是指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包括校园BBS论坛、校园博客、微博、讨论组、聊天室等形式在内的网上交流空间,同一主题的网络社区集中了具有共同兴趣的访问者。高校在校生作为数量众多的网络用户群体,其网络社区尤为活跃。学生逐渐加入到网络社区专题讨论、发表见解、联络通讯、甚至形成区域的二手跳蚤市场,这种校园网络社区,以其开放性、交互性、跨时空性、平等性等特性点,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高校校园网络社区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对构建和谐网络社区,促进青年大学生的沟通交流,成长成才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网络社会环境。但是校园网络社区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校园网络社区发展迅速,目前的研究偏理论而忽视对网络社区新特点的把握。二是目前对校园网络社区的研究缺乏系统和全面性。三是我国对网络社区的理论研究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相对滞后。四是研究方法单一。五是研究针对性不强。因此,这些不足就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重要内容。
2 构建90后大学生需求的高校校园网络社区的需求分析
传播学者格里维奇和赫斯从关于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及心理功能的文献上选出35种需求并分类成5大类:认知的需要、情感的需要、个人整合的需要、社会整合的需要、缓解压力的需要。对于90后大学生,具有类似于大众传播媒介的需求,但对于高校校园网络的需求也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1]。
2.1 工具性。社区网络的工具性功能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可以通过理性的方式以获取一定的资源,这种资源可以是信息、物质等,集中需求体现在信息资料查询、看电影、通讯、联络、聊天或交友等方面。
2.2 社交性。人们通过电子邮件、网络聊天室、论坛等多种方式,利用文字、语音、视频等形式进行交流,真正实现了“天涯咫尺”,这是传统书信无法比拟的。大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性比较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人际交往有更大的渴望。
2.3 娱乐性。网络为人们搭建了一个全新的社交平台,并具有丰富多样的娱乐功能。闲暇娱乐是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紧张学习的调剂,是陶冶情操、交流感情的重要途径。科学健康的娱乐带给大学生美的享受。网络的信息技术提供了新的娱乐内容,比如,网络游戏成为年轻人的娱乐新宠,网络音乐、网络影视所占的比重较重[2]。
2.4 自由性。自由不等于放纵,而是对合理的事情不进行干预和过分限制,当人们享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时,便得到了自由。网络在使大学生节省更多时间、精力、金钱等资源的情况下享有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种种限制。通过网络便捷地共享信息,相互交流成为大学生的普遍追求。
2.5 学习性。大学生在校园内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青年大学生追求学习的高效性,这就对高校校园网络社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校园网络社区正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讨论专业知识的新平台,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互动交流的新途径,为高校内部各个专业学习提供了优质的、准确的资源与素材(包括课件、教学视频、试卷、辅导资料等)。充分的促进了高校内部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
2.6 安全性。在自由、开放的网络世界中不免存在鱼目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对于价值观、人生观还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网络的弊端不能避而不谈,大学生在网上冲浪时缺少父母、老师和同学朋友的监督。如何加大网络社区的监督力度,提高网络安全性,将网络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使大学生健康上网,是高校网络社区建设者的工作方向。
3 面向90后大学生需求的高校校园网络社区创新模式构建
构建面向90后大学生需求的高校校园网络社区必须结合实际,紧扣大学生成长特点,心理特点来进行构建研究。
3.1 建立完备的社区成员资料库。在构建面向90后大学生校园网络社区的过程中,学生信息注册是网络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完善成员资料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社区应实名注册,方便学生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为迅速地增加人气,可以在新生报到的过程中,班主任辅导员老师进行有效的宣传,动员鼓励新入校大学生积极注册加入其中,成为其中一员,这样便会快速的聚攒人气,提高活跃度。
3.2 建立有效的社区管理机制。高校校园网络社区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社区成员人数众多,对管理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建立有效的社区管理机制,就成为高校校园网络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
校园网络社区在日常的运行、维护中会接收社区成员发布的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其中一些个人发表的言论会引起校园网络社区群聚围观,甚至酿成网络事件。为给校园网络社区营造一个积极正面、洁净的氛围,确保社区信息健康,需要对其社区成员发布在网络社区中的信息进行监管和审核,必要时需要将其中的广告信息、不良信息、灌水信息等垃圾信息删除。这就需要校园网络社区在日常的运行、维护中采用模块化社区管理员监管制度。
4 高校校园网络社区构建的外延模式研究
4.1 高校校园网络社区建设的经济支撑。高校校园网络社区建设资金筹措可以多渠道进行。一是自筹资金,虽然自筹资金可能有限,但前期必须要有一定的可行性尝试或研究。二是引入风险投资,加强前期网络基础构建的研究和建设。三是争取当地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地方财政每年都有专项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政府的支持是学校科研建设的重要保障,是高校校园网络社区建设的重要保障。四是争取社会的支持,向社会招商引资。总体来讲,高校校园网络社区建设是一个具有一定公益教育性质的基于新时代大学生的服务、教育和管理应用项目,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支起这个平台,带动高校校园网络社区的发展。
4.2 校园网络建设的主体分析。在高校技术方面,学生技术力量自然会是骨干,一方面是让他们有实践自己所学知识的机会,另一方面学生更乐于为以自身学校为基础的学生社区服务。虽然在社区建设,网页制作,页面设计等领域,对以优秀大学为基础的本科生来说问题不大,但是在管理层面上,依然需要以老师,以及领导为主体的人员对网络社区进行管理。这种管理包括内容的审核,权限的管理,板块的审核工作。成为一种以老师为主导,优秀学生为技术骨干,其他学生为参与者的网络体系。从而达到,高校从上到下,从领导到学生都有负责网络建设项目的群体,更好的控制网络社区的进度和发展。
5 结语
高校校园网络社区是青年大学生相对集中的场所,是当今时代学生管理教育的新阵地。研究面向90后大学生需求的高校校园网络社区构建方法对促进青年大学生的沟通交流,成长成才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严丹.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及教育引导研究—以西安高校大学生为例[D].长安大学,2009.
[2]王欢.网络社区及其交往特性[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3.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郑州 450001
关键词:90后;网络需求;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3
1 高校校园网络社区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园网络社区也称高校校园虚拟社区,是指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包括校园BBS论坛、校园博客、微博、讨论组、聊天室等形式在内的网上交流空间,同一主题的网络社区集中了具有共同兴趣的访问者。高校在校生作为数量众多的网络用户群体,其网络社区尤为活跃。学生逐渐加入到网络社区专题讨论、发表见解、联络通讯、甚至形成区域的二手跳蚤市场,这种校园网络社区,以其开放性、交互性、跨时空性、平等性等特性点,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高校校园网络社区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对构建和谐网络社区,促进青年大学生的沟通交流,成长成才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网络社会环境。但是校园网络社区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校园网络社区发展迅速,目前的研究偏理论而忽视对网络社区新特点的把握。二是目前对校园网络社区的研究缺乏系统和全面性。三是我国对网络社区的理论研究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相对滞后。四是研究方法单一。五是研究针对性不强。因此,这些不足就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重要内容。
2 构建90后大学生需求的高校校园网络社区的需求分析
传播学者格里维奇和赫斯从关于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及心理功能的文献上选出35种需求并分类成5大类:认知的需要、情感的需要、个人整合的需要、社会整合的需要、缓解压力的需要。对于90后大学生,具有类似于大众传播媒介的需求,但对于高校校园网络的需求也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1]。
2.1 工具性。社区网络的工具性功能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可以通过理性的方式以获取一定的资源,这种资源可以是信息、物质等,集中需求体现在信息资料查询、看电影、通讯、联络、聊天或交友等方面。
2.2 社交性。人们通过电子邮件、网络聊天室、论坛等多种方式,利用文字、语音、视频等形式进行交流,真正实现了“天涯咫尺”,这是传统书信无法比拟的。大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性比较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人际交往有更大的渴望。
2.3 娱乐性。网络为人们搭建了一个全新的社交平台,并具有丰富多样的娱乐功能。闲暇娱乐是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紧张学习的调剂,是陶冶情操、交流感情的重要途径。科学健康的娱乐带给大学生美的享受。网络的信息技术提供了新的娱乐内容,比如,网络游戏成为年轻人的娱乐新宠,网络音乐、网络影视所占的比重较重[2]。
2.4 自由性。自由不等于放纵,而是对合理的事情不进行干预和过分限制,当人们享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时,便得到了自由。网络在使大学生节省更多时间、精力、金钱等资源的情况下享有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种种限制。通过网络便捷地共享信息,相互交流成为大学生的普遍追求。
2.5 学习性。大学生在校园内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青年大学生追求学习的高效性,这就对高校校园网络社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校园网络社区正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讨论专业知识的新平台,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互动交流的新途径,为高校内部各个专业学习提供了优质的、准确的资源与素材(包括课件、教学视频、试卷、辅导资料等)。充分的促进了高校内部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
2.6 安全性。在自由、开放的网络世界中不免存在鱼目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对于价值观、人生观还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网络的弊端不能避而不谈,大学生在网上冲浪时缺少父母、老师和同学朋友的监督。如何加大网络社区的监督力度,提高网络安全性,将网络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使大学生健康上网,是高校网络社区建设者的工作方向。
3 面向90后大学生需求的高校校园网络社区创新模式构建
构建面向90后大学生需求的高校校园网络社区必须结合实际,紧扣大学生成长特点,心理特点来进行构建研究。
3.1 建立完备的社区成员资料库。在构建面向90后大学生校园网络社区的过程中,学生信息注册是网络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完善成员资料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社区应实名注册,方便学生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为迅速地增加人气,可以在新生报到的过程中,班主任辅导员老师进行有效的宣传,动员鼓励新入校大学生积极注册加入其中,成为其中一员,这样便会快速的聚攒人气,提高活跃度。
3.2 建立有效的社区管理机制。高校校园网络社区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社区成员人数众多,对管理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建立有效的社区管理机制,就成为高校校园网络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
校园网络社区在日常的运行、维护中会接收社区成员发布的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其中一些个人发表的言论会引起校园网络社区群聚围观,甚至酿成网络事件。为给校园网络社区营造一个积极正面、洁净的氛围,确保社区信息健康,需要对其社区成员发布在网络社区中的信息进行监管和审核,必要时需要将其中的广告信息、不良信息、灌水信息等垃圾信息删除。这就需要校园网络社区在日常的运行、维护中采用模块化社区管理员监管制度。
4 高校校园网络社区构建的外延模式研究
4.1 高校校园网络社区建设的经济支撑。高校校园网络社区建设资金筹措可以多渠道进行。一是自筹资金,虽然自筹资金可能有限,但前期必须要有一定的可行性尝试或研究。二是引入风险投资,加强前期网络基础构建的研究和建设。三是争取当地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地方财政每年都有专项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政府的支持是学校科研建设的重要保障,是高校校园网络社区建设的重要保障。四是争取社会的支持,向社会招商引资。总体来讲,高校校园网络社区建设是一个具有一定公益教育性质的基于新时代大学生的服务、教育和管理应用项目,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支起这个平台,带动高校校园网络社区的发展。
4.2 校园网络建设的主体分析。在高校技术方面,学生技术力量自然会是骨干,一方面是让他们有实践自己所学知识的机会,另一方面学生更乐于为以自身学校为基础的学生社区服务。虽然在社区建设,网页制作,页面设计等领域,对以优秀大学为基础的本科生来说问题不大,但是在管理层面上,依然需要以老师,以及领导为主体的人员对网络社区进行管理。这种管理包括内容的审核,权限的管理,板块的审核工作。成为一种以老师为主导,优秀学生为技术骨干,其他学生为参与者的网络体系。从而达到,高校从上到下,从领导到学生都有负责网络建设项目的群体,更好的控制网络社区的进度和发展。
5 结语
高校校园网络社区是青年大学生相对集中的场所,是当今时代学生管理教育的新阵地。研究面向90后大学生需求的高校校园网络社区构建方法对促进青年大学生的沟通交流,成长成才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严丹.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及教育引导研究—以西安高校大学生为例[D].长安大学,2009.
[2]王欢.网络社区及其交往特性[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3.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郑州 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