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条举措、长达万字的“西部大开发指导意见”,本周一如预期在A股掀起波澜,部分概念股立竿见影上攻涨停,但并未出现以往“炒地图”盛况时的“涨停潮”。本次“炒地图”不如预期,除了涉及概念股数量过多、题材新颖度有限之外,也和市场逐渐成熟不无关系。对投资者来说,“一看题材就追入”获利难度越来越大,反而套牢风险不断增加,市场结构的这一变化值得高度关注。
本次“西部大开发指导意见”的层级高,而且事关我国推动内需市场稳经济大局,但为什么以往对题材反应迅速的A股,却上演“见光死”的走势,连续涨停的品种仅有西部创业孤军深入。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反差?笔者认为,本次炒作“西部大开发”题材有两大硬伤:一是题材不够新颖,二是概念股数量过多不易炒作。从题材的角度看,“西部大开发”早在1999年便已经提出,当时也一度成為市场关注的热点,但对如今的A股市场来说,这已经是一个老热点,新鲜度有限;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等做文章,又和前几年一度热炒的“一带一路”概念重叠,而真正和基建相关的水泥板块尽管业绩不错,但今年以来持续上涨,已经累积了相当程度的获利盘,政策利好出台反而成为场内资金获利了结、落袋为安的时机。
概念股数量过多也是炒作不易的重要因素。单纯从地域而言,“西部大开发”涉及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包含的上市公司数量更超过500家,对炒作资金来说,火力过度分散,难以形成板块效应。而在这500多家西部公司中,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公司数量较少,拉升时很难获得市场的共鸣,本周一部分游资选择名称中带有“西部”的公司作为突破口,当天这9家公司有4家封住涨停,出现“奇兵”效应;但次日大部分冲高回落,显示跟风进场的资金和庞大的概念股数量不成比例,这也是造成炒作不如预期的关键因素之一。
此外,近期沪深两市成交量始终未能有效放大,且科技股表现抢眼,吸引不少热钱的关注,相对也减少了可以进入“西部大开发”题材的炒作资金。在题材不够新、概念股数量多、场内存量资金争夺的共同作用下,这一“炒地图”行为在本周表现平平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此次“西部大开发”题材炒作前,A股曾经经历了多次“炒地图”,比较出名的包括海西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京津冀一体化、上海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等,其中上海自贸区和雄安新区的炒作力度较大,在2013年和2017年分别成为年度重要热点之一,堪称“炒地图”的巅峰之作。但2017年之后“炒地图”已经疲态尽显,去年8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出台后,深圳本地股短炒一周左右便宣告结束,并很快跌回原形。“炒地图”疲态尽显的背后,是市场教育投资者的结果。以风头最盛的雄安新区概念为例,尽管当时吸引了巨量热钱参与封涨停,但许多概念股在高位涨停打开之后,遭遇重要股东大举减持,接到最后一棒的投资者被迫买单,“买到不等于赚到”对参与“炒地图”的人气杀伤很大。特别是在流动性极度充沛的全面性大牛市没有出现之前,“炒地图”在老股民群体中的号召力不足,很难成为游资引导散户追高进场的招牌。
此外,近年来A股对上市公司基本面重视程度提高,也是纯题材炒作的“炒地图”越来越无法提起投资者兴趣的原因。从以往多次“炒地图”的经验来看,尽管市场对概念股获得政策支持实现业绩增长抱有很大期待,但大多数公司却不尽如人意,或者仅是短期土地增值带来的“一锤子买卖”,缺乏持续性。也正因为如此,缺乏基本面支撑的恶炒过后,股价一地鸡毛也实属正常,被题材炒作放大的股价波动,也增加了投资者追高买入的风险。因此,“炒地图”疲态尽显实际上是投资者经过多年市场教育的结果,也反映出A股进一步成熟。
“炒地图”也存在一个盲点,就是默认区域内的个股为受益股,据此进行炒作。但各区域显然不是一个各自分割的情况,区域外的公司同样也可以参与到区域内的建设,甚至还可能受益更多。其中的关键,在于行业龙头公司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进行全国布局来充分受益。因此,未来“炒地图”将从以往简单粗暴的“出身论”,转变成为关注受益行业的逻辑上来,实现升级换代。
以此次“西部大开发”题材来说,结合西部地区总体人口密度较低、发展不均衡的特点以及《意见》中的精神,笔者认为有两大行业值得密切关注。一是互联网教育,在《意见》中指出要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其中明确提到“支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开展远程教育,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这正是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提升西部整体教育水平的有效举措。对于那些能够提供在线教育资源的公司,有望因此长期受益,如具有央企背景的国新文化等。
第二是互联网医疗行业,《意见》中提出“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开展远程医疗”,也是解决西部医疗资源相对落后的惠民生手段,具备长期发展潜力。目前在港股上市的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等都已经超过千亿港元市值,A股的上市公司还具备较大的潜力,未来进一步政策落地有望给相关个股带来想象空间,笔者重点关注有:创业慧康、思创医惠、通化东宝等。
(文中提及个股不做投资建议)
炒作“西部大开发”题材有两大硬伤
本次“西部大开发指导意见”的层级高,而且事关我国推动内需市场稳经济大局,但为什么以往对题材反应迅速的A股,却上演“见光死”的走势,连续涨停的品种仅有西部创业孤军深入。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反差?笔者认为,本次炒作“西部大开发”题材有两大硬伤:一是题材不够新颖,二是概念股数量过多不易炒作。从题材的角度看,“西部大开发”早在1999年便已经提出,当时也一度成為市场关注的热点,但对如今的A股市场来说,这已经是一个老热点,新鲜度有限;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等做文章,又和前几年一度热炒的“一带一路”概念重叠,而真正和基建相关的水泥板块尽管业绩不错,但今年以来持续上涨,已经累积了相当程度的获利盘,政策利好出台反而成为场内资金获利了结、落袋为安的时机。
概念股数量过多也是炒作不易的重要因素。单纯从地域而言,“西部大开发”涉及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包含的上市公司数量更超过500家,对炒作资金来说,火力过度分散,难以形成板块效应。而在这500多家西部公司中,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公司数量较少,拉升时很难获得市场的共鸣,本周一部分游资选择名称中带有“西部”的公司作为突破口,当天这9家公司有4家封住涨停,出现“奇兵”效应;但次日大部分冲高回落,显示跟风进场的资金和庞大的概念股数量不成比例,这也是造成炒作不如预期的关键因素之一。
此外,近期沪深两市成交量始终未能有效放大,且科技股表现抢眼,吸引不少热钱的关注,相对也减少了可以进入“西部大开发”题材的炒作资金。在题材不够新、概念股数量多、场内存量资金争夺的共同作用下,这一“炒地图”行为在本周表现平平也就不难理解了。
“炒地图”十多年疲态尽显
在此次“西部大开发”题材炒作前,A股曾经经历了多次“炒地图”,比较出名的包括海西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京津冀一体化、上海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等,其中上海自贸区和雄安新区的炒作力度较大,在2013年和2017年分别成为年度重要热点之一,堪称“炒地图”的巅峰之作。但2017年之后“炒地图”已经疲态尽显,去年8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出台后,深圳本地股短炒一周左右便宣告结束,并很快跌回原形。“炒地图”疲态尽显的背后,是市场教育投资者的结果。以风头最盛的雄安新区概念为例,尽管当时吸引了巨量热钱参与封涨停,但许多概念股在高位涨停打开之后,遭遇重要股东大举减持,接到最后一棒的投资者被迫买单,“买到不等于赚到”对参与“炒地图”的人气杀伤很大。特别是在流动性极度充沛的全面性大牛市没有出现之前,“炒地图”在老股民群体中的号召力不足,很难成为游资引导散户追高进场的招牌。
此外,近年来A股对上市公司基本面重视程度提高,也是纯题材炒作的“炒地图”越来越无法提起投资者兴趣的原因。从以往多次“炒地图”的经验来看,尽管市场对概念股获得政策支持实现业绩增长抱有很大期待,但大多数公司却不尽如人意,或者仅是短期土地增值带来的“一锤子买卖”,缺乏持续性。也正因为如此,缺乏基本面支撑的恶炒过后,股价一地鸡毛也实属正常,被题材炒作放大的股价波动,也增加了投资者追高买入的风险。因此,“炒地图”疲态尽显实际上是投资者经过多年市场教育的结果,也反映出A股进一步成熟。
“炒地图”不如看行业
“炒地图”也存在一个盲点,就是默认区域内的个股为受益股,据此进行炒作。但各区域显然不是一个各自分割的情况,区域外的公司同样也可以参与到区域内的建设,甚至还可能受益更多。其中的关键,在于行业龙头公司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进行全国布局来充分受益。因此,未来“炒地图”将从以往简单粗暴的“出身论”,转变成为关注受益行业的逻辑上来,实现升级换代。
以此次“西部大开发”题材来说,结合西部地区总体人口密度较低、发展不均衡的特点以及《意见》中的精神,笔者认为有两大行业值得密切关注。一是互联网教育,在《意见》中指出要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其中明确提到“支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开展远程教育,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这正是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提升西部整体教育水平的有效举措。对于那些能够提供在线教育资源的公司,有望因此长期受益,如具有央企背景的国新文化等。
第二是互联网医疗行业,《意见》中提出“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开展远程医疗”,也是解决西部医疗资源相对落后的惠民生手段,具备长期发展潜力。目前在港股上市的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等都已经超过千亿港元市值,A股的上市公司还具备较大的潜力,未来进一步政策落地有望给相关个股带来想象空间,笔者重点关注有:创业慧康、思创医惠、通化东宝等。
(文中提及个股不做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