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ai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时使用锁定接骨板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共91例,50例患者接受切口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41例患者接受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一周后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锁定接骨板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使患者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锁定接骨板 肱骨近端骨折 治疗效果
  肱骨近端是由外科颈、肱骨头和解剖颈组成,解剖结构较为薄弱。有研究发现,该病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的关系,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都会患上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因此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也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肱骨近端骨折通常在65岁以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多见,年轻患者发生肱骨近端骨折多是由于车祸和高能量损伤[2]。在本次研究中,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了锁定接骨板的治疗方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共91例,其中50例患者接受切口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男19例,女31例;年龄在20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8±10.7)岁;病程为0.5小时-9小时,平均病程为(3.1±1.8)小时。41例患者接受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男17例,女24例;年龄在22岁-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9±10.4)岁;病程为0.5小时-8小时,平均病程为(3.0±1.6)小时。经过临床诊断和X线照射检查,均确诊为肱骨近端骨折。根据Neer分型,53例患者为Ⅲ型,38例患者为Ⅳ型。排除精神障碍患者,排除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出现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口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患者行局部麻醉,常规手术铺巾,在患侧肱骨头纵行3cm的切口,对三角肌进行钝性分离,直达骨膜。将骨折处复位,使用克氏针进行暂时固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钛板,在连接了瞄准器后在三角肌下潜行插入。近端使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后,使用4枚锁定螺钉固定近端、2枚锁定螺钉固定远端。对骨折复位处进行透视,保证内固定物的位置满意。对患者进行冲洗止血,对创口进行逐层缝合。
  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均进行抗感染治疗,并由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在去除了外固定之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的被动或主动的功能锻炼。
  1.3 评价指标
  对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手术一周后VAS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和对比,并由患者匿名填写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调查表为本院自制,满分为100分,85分及以上为满意,70分-84分为较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本案进行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一周后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病率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研究发现,老年人的肱骨近端骨折疏松非常严重,因此容易发生骨折。而在维持肩关节的稳定中,肩关节囊及其周围的韧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关节囊和肩袖是交织在一起的,处于肱骨头和肩峰之间,并止于大节结和小结节[3]。如果该处骨折,骨折端就会出现旋转移位或分离移位,而局部的关节囊及其周围的韧带就会受到较重损伤,血肿部位和周围的软组织容易发生粘连,同时骨折端的重叠、错位又会对结节间沟的平滑产生较大影响,导致肱二头肌的肌腱出现损伤和粘连[4]。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那么容易出现肩关节僵硬等后遗症。
  在本次研究中,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了锁定接骨板的治疗方式,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一周后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发现,锁定接骨板在操作中无需预弯,而且根据人体肱骨近端的解剖形进行设计,因此有利于骨折复位。该操作属于微创,因此患者的创伤小,对软组织的刺激更少,能够降低肩峰撞击的风险,而且操作简单,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都较短。值得注意的是,锁定接骨板当中的缝合孔设计能够更加有利于三部分骨折的复位和固定。
  综上所述,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锁定接骨板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使患者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岩,杨铁毅,刘树义等.应用锁定接骨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1例初步随访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17(12):898-900.
  [2] 陈立,赵弟庆,杨广忠等.两种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20(52):9011-9016.
  [3]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及手术技巧[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3,21(25):262-264.
  [4] 崔少千,王欢,杨军等.经外侧三角肌入路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4(17):44-46.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討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BT)干预急性加重期COPD(AECOPD)对能量消耗和排痰的影响。方法:将68例AECOPD患者根据痰量分为多痰组(36例)和少痰组(32例),均予以呼吸科常规干预和ACBT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多痰组ACBT干预后干预期间以及干预后1h排痰量较常规干预显著增加(P30g/24h者作为多痰组(36例),0.05)。  1.2 方法  两组均于入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88年不平凡历史,拥有60余年的执政经验和30余年的改革开放经验。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那么,在
无论是中国的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早就隐含种种危机。  早在奥运之前好几个月,中国经济就险象环生,股市在下跌通道中惊险起伏,房市直线下跌,企业破产潮难以遏止。最让中国政府头痛的还不是失业人员骤增,而是财政收入连续几个月“跳水”。  尤其是房地产业的萧条,使支撑地方财政半壁江山近十年之久的“土地财政”濒临破产,各地政府不得不向中央政府发出“SOS”信号,求垦中央批准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以渡难关,保证公务
利用快速热解和气质联用技术,研究了酸沉淀工业木质素在400℃~700℃下快速热解液体产物的主要组分及其含量的变化。酸沉淀工业木质素快速热解液体产物中主要包括,与木质素的三种
【摘 要】 目的 研究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使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联合内分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及双侧睾丸切除术,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给予内分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随访情况以及术后12个月的生存率。结果 术后3个月随访,治疗组患者的各项
【摘 要】 目的 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合并脑疝的外科治疗中,应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分析治疗结果,确定最佳手术方法,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4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合并脑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B两组,A组行去大骨瓣手术,19例,B组行术去骨瓣减压加内减压手术,21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去骨瓣减压加内减压手术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去骨瓣减压手术组患者。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