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黄冰叶(化名)说他有社交恐惧,朋友们一定不相信。因为黄冰叶是一位挺有成就的企业家,平时在工作中,无论是会客、开会,还是商务合作、企业管理,黄冰叶无不是有条不紊、落落大方。这样的人也会有社交焦虑?不可能!
但事实上,根据黄冰叶的自述,他其实从小就不爱人多,也不喜欢和陌生人说话,因为每当此时,他就感到浑身不自在。但这样的性格,在长辈和老师们看来,是非常不正常的,是性格缺陷,于是对黄冰叶进行了长年的教育、引导,让他成为一个融入团队的人,成为一个外向的人……现在,黄冰叶终于成为了朋友们眼中长袖善舞的社交达人,但对于黄冰叶来说,那一段社交恐惧的心理历程却是真实的。
目前美国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中对社交恐惧(social phobia)的诊断标准是:
1.当个体处在陌生人群中或被他人注视的社交或表现场合时,感到明显的恐惧。
2.暴露在害怕的社交场合下,几乎总是引起焦虑或恐惧。
3.个体意識到恐惧是过分或不合理的。
4.避免令其害怕的社交或表现场合,否则需忍受巨大的压力和焦虑。
5.明显干扰了个人的日常工作、职业或社会功能。
焦虑、恐惧这些词语,是心理学和临床上根据程度所作的分类管理,以方便研究与治疗。其实像案例中的黄冰叶先生,还没达到社交恐惧的程度,属于社交焦虑的状态。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出现社交恐惧或者社交焦虑呢?
其实,大部分人的社交恐惧,除了生理上的因素,都是后天造成的,这也是基于生存的需求,趋利避害。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认知转化:社交恐惧的出现是为了应对某一种威胁,是一种生存适应策略。根据进化论进一步推论,社交恐惧就是要避免你去社交,迫使你将关注点从外部世界转移到内心世界。
这样的结论,有助于我们摆脱对于社交恐惧的刻板印象,完成一次视角的转化。同时,也是在为本文的中心观点作支撑———与社交恐惧做朋友,并将其转化成优势。这样做,不但能消除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能将其转变成我们的优势。那么,如何正确地看待社交恐惧,并将之转化为一种对生活有益的特质呢?
1.孕育创造力
社交恐惧的反义词就是喜好独处,而独处和创造力之间有极大的联系。独处能锻炼精深的能力,尤其是在不被人打扰的环境中创作,很容易进入到心流的状态。
心流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是一种创作时忘却时间和空间的感觉。手艺人、作家、艺术家、音乐家、工程师对这种感觉都不陌生,很多伟大的作品都是在心流中诞生的。创作优质的作品,需要长时间的独处和思考,需要沉浸在心流中,这是一种在内心世界寻求刺激的过程。对于在外部世界寻求刺激的外向者来说,这很难做到。在孕育创作力这点上,社交恐惧驱使你向内心世界出发,相比外向者而言,这反而成为了优势。
2.将独处变为高质量的社交
不善言谈,不爱交往,那如何弥补社交的短板?我的观点是,将书看成一种异步单向社交。通过阅读好书,与作者进行跨时空的社交,是一种新的视角。我没办法当面请教费曼,更没办法向爱因斯坦提问,但我可以读他们的书,接受他们跨时空的教育。相反,饭桌上推杯换盏,你的朋友就是张三李四叶良辰,这样的社交大部分是浪费时间。而读一本好书,你的朋友就是芒格、富兰克林、亚当斯密。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3.合适的社交距离中掌控绝对的社交优势
控制好社交距离,在合适的社交距离中训练按需外向的技能。同时,在舒适的社交距离内,内向者的社交恐惧荡然无存,如果你做到了“孕育创造力”和“将独处变为高质量的社交”,这将提高你的个人价值,在这个社交距离内,你就能拥有极大的社交优势。
这样小小的社交优势,结合按需外向的技能,一点点扩大你的社交距离。不用急,一次迈一步就行,相信积累的力量会逐渐建立你的自信和勇气,然后耐心等待时间的回报。
4.不要连接资源,让自己成为资源
真正有意义的社交,是价值交换。商业系统中的资源,可以人为连接,也可以自动抱团吸附。例如,很多作家或艺术家,都是内向者,但他们的作品广为传播,各种各样的商业合作都会自动送上门来。他们无需通过我们所谓的“社交”去达成这样的合作。
对于内向者来说,只需要做好自己,传递出价值,一切纷至沓来。成为资源并不比连接资源差,如果你自己就是强势的资源,这比连接资源更有话语权。所以,内向者不用学外向者做连接资源的事,而是向内挖掘自身价值,让自己成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