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还是英国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谭晶总会让人联想起中国印象,从曲目安排到服装搭配,无不如此。她说,这是团队成员精心的设计。其实,这又何尝不是她难以割舍的中式情结。
世界舞台上的绽放
一身红色长裙轻柔飘逸,两尾栩栩如生的金鱼游走于腰间,灵动仿佛顷刻间便会跃出水面,于眼前跳动。这便是谭晶在近期伦敦演唱会上的风采,让人过目不忘。这便是中国色彩,艳丽却端端脱俗而立,任谁一眼便能瞅出“吉祥如意”的寓意,即使不明就里的老外们大抵也能感受到那份快乐。“设计师为了腰部那两条‘金鱼’能够活一点儿,和助手做了差不多30只‘金鱼’,最后选择了两只造型最灵动的。”如此大费周章地在服饰上下功夫,谭晶的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是如此深刻。一个歌唱家,她站在舞台上,除了将自己的音乐带给观众,她的服装也能很好的诠释音乐。在某个领域做到顶级的人往往不会放过任何细节,任何元素都能成为他们传递思想的媒介,我想,谭晶大抵也是如此吧!
谭晶一亮相,便自然让人联想起中国。她唱着带有浓浓中式风格的歌曲,在世界各地传播中国印象。当她在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唱起那首家喻户晓的中国民歌《大红公鸡毛腿腿》,折服了所有听众。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即使语言不通,但情感是共通的,所以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谭晶说:“他们可能听不懂歌词的意思,但是他们能感受到那种来自中国的文化冲击,所以才能触动他们。”这种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传承的结晶,就像她穿着那条金鱼的裙子,是中国文化的最佳呈现。
曲,文化底蕴的释放
中国文化的传承经过历史的取长补短,形成了各种流派。从儒家到道家,各有所长。在谭晶看来,这是古人的智慧,也是今人接收到的最好礼物。她不会深究每个流派间的优劣,但却在生活中处处感受到这些思想中透露的光芒。她会经常勉励自己多学、多想,才能更深地体会学到的知识,体会生活。“我觉得这就是儒家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然,还有道家提倡的‘道法自然’。”仅四个字而已,却字字珠玑,就像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生存规律,这些都体现在生活之中,无形地成为她生活的一种方式。这些古人的大智慧便是谭晶心中中国印象的根源。
从描写西藏风情的《在那东山顶上》,带有西域特色的《丝绸之路》,写山西风韵的《乔家大院》,到浓缩5000年经典文化的《龙文》以及最近推出的描写戏曲舞台人生的《粉墨春秋》,谭晶演唱的歌曲中很多都是以民族元素为基础。在谭晶看来,“这些歌曲是蘸着中国文化而写的,都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所以,她才能将心中的中国印象以演唱的方式表现出来。
对于歌者而言,作品的选择无疑非常重要,谭晶选曲都有一个方向上的原则,那就是大气、有思想、有内容。“作为一个歌唱家,能遇到好的作品那就是福气。”当然,能将好的作品诠释出意境,却也并非一般人所能及。
情,音乐梦想的支撑点
谭晶的成功与她家庭环境密不可分,谭晶妈妈在侯马歌舞团就是独唱演员,在谭晶刚满一岁的时候,竟能将《妹妹找哥泪花流》中的一段准确地哼出来,令谭妈妈惊奇万分。这可能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遗传基因影响。天赋遗传自妈妈,而让谭晶如此出色的另一位功臣便是谭爸爸。谭爸爸曾经是舞蹈演员,后来为了支持母女的音乐梦想而改行做了建筑,一肩扛起了家庭的重任,一肩扛起了母女的梦想。从妈妈的梦想到谭晶的成功,爸爸都是最大的支持者。“侯马市当时只有两架钢琴,一架在群众文化馆,一架就在我家。”谈起这件事,谭晶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1900元的一架钢琴,对于普通之家来说难以奢望”,而这确确实实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从那时起,谭晶便开始走向漫漫音乐路。
上大学时,谭晶专业方向为民族唱法,但参加的比赛大多是通俗类(上世纪90年代的流行歌曲比赛以通俗为主)。大三时,便已“跨界”拿到了“七星杯中外歌手大奖赛”第一名。谭晶非常有思想、有见地,小小年纪就尝试将校外的实践结合校内理论知识,将通俗、民族和美声三家之长融合,历经10年的煅炼,已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会贯通。从此,“谭晶跨界唱法”不但成为她个人的音乐风格特色,也为她将中国音乐带进国际舞台奠定扎实的基础。
践行中国印象
开口便能唱出中国印象的谭晶,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参考中式元素。当然,不只是仿古的设计,而是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基础上,在生活中点缀一些中式的东西。比如说,在书房中放一张中式的座椅,累了便躺上去小憩一会儿,别提有多舒适!另外,也会加入一些中式的饰物加以点缀,为生活增加一些情趣。
还有一样东西谭晶非常喜欢,那便是中国的茶道。她常说:“喝茶是一种非常好的修身养性的方式,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等,不但能增进友谊,还可以美心修德。”闲暇之余,泡上一壶,为心情放松,也为绷紧的神经找到片刻的休憩,更为下一征程养精蓄锐。
谭晶说:“中国心,一定是发自肺腑的,是有民族自豪感的。”也正是因为这些,谭晶才能自信地站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英国伦敦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等等,把中国的声音唱给世界听!”
后记
中国文化正在通过音乐这一载体,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生根发芽,结出硕果。从2006年的维也纳金色大厅到2011年的英国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谭晶在华丽的世界舞台上深情地演绎着中国文化,让国人跟随她共同见证了中国文化所散发的璀璨光华,更加印证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经典名言。
出生于音乐世家的谭晶,背负着父母所有的期望。父母都是唱歌的,自己没能够完成的心愿,希望女儿能替他们去完成更远大的理想。当谭晶卸下所有光环,我们发现在她的生活中弥漫着另一种魅力……
《中式生活》:您演唱的歌曲,譬如《丝绸之路》、《龙文》、《乔家大院》、《在那东山顶上》等等,很多都以中国元素为主题,您是如何理解中国文化的?您本人是否有浓厚的中国情结?
谭晶:我当然会有中国情结,每个中国人都会有的。谈到这里,我就想说我们的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了,文化和音乐也得到了提高,而且中国文化这么丰富,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文化,自己的音乐能够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我的歌曲中有描写西藏风情的《在那东山顶上》,带有西域特色的《丝绸之路》,写山西风韵的《乔家大院》,浓缩5000年经典文化的《龙文》以及最近推出的描写戏曲舞台人生的《粉墨春秋》这些歌曲是浸染着中国文化而写的,都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的。
《中式生活》:您演出出访过很多国家,外国观众对我们国家的民歌是如何理解的?
谭晶:这些欧洲的观众非常喜欢中国的民歌,这次在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唱了《大红公鸡毛腿腿》,这个曲目是关于爱情的山西民歌,是母亲建议我演唱的,观众的反响非常好。我开始时还担心这些观众可能听不懂歌词的意思,但是没想到反响却非常好,他们能够感受到来那种来自中国的文化冲击,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即使语言不通,但是那种情感是共通的,所以才能触动他们,引起他们的共鸣。
《中式生活》:据我们了解,您本人比较热衷于公益事业,您在2012年春晚,在一个特殊环节独唱一首温情的公益新歌《好人就在身边》,这是一首弘扬主旋律的作品,春晚导演组借此向全社会倡导“平凡的良心”,向全社会发出爱的呼唤。这体现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人中国心的情怀,对于这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您是如何理解的?
谭晶:我上网的时候,对小悦悦、甘肃正宁校车事故等也有关注。当我看到网络上的流行语在“冷漠”和“自私”间徘徊的时候,我的心也是揪在一起的。后来演唱车行老师和戚建波老师合作的《好人就在身边》,你真的会自然而然地感觉到好人的概念没那么复杂,很简单。比如说今天帮邻居买个油啊,明天别人帮我们买个车票啊,这些身边的小事儿,都是在做好事儿。我觉得这首歌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在散发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陶冶人的情操,说得白一点儿就是在老百姓的平常生活中能感受到大道理。就像歌词里写道,“好人就在身边,也许是大叔阿姨,也许是老张小李,也许是同事邻里,也许就是自己”。
其实做个好人很简单,做自己也是在做好人。当你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人去帮帮你的时候,你那种心里上的安慰感是不言而喻的。比如说,你开着车,突然,有人穿马路,你是让,还是不让?你让不让他,他已经站在马路中间了,你心里挺恨他的;可是当你让他走过去的时候,他回头对你一笑,你心里特别幸福。这个时候,你也扮演一个好人的角色。
《中式生活》:您比较赞同古人的哪种思想?(儒家、道家或其它)谁对您影响最大?又是如何在您的生活中得以体现的?
谭晶:我觉得他们都很智慧,各有所长。我自己不太会深究他们之间的优劣,但是在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他们思想中透露的光芒,比如我觉得儒家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种观点特别对,我自己也会经常勉励自己,要多学、多想,才能更深地体会学到的知识,体会生活。又比如说道家提倡“道法自然”,四字而已,却字字珠玑,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生存规律,这些都体现在生活之中,无形地成为人生活的一种方式。
《中式生活》:除了音乐,在生活中您是否也会参考中式元素?您家中的布置和摆设偏重于什么风格?有哪些中式的亮点?
谭晶:我觉得应该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在我的生活中会点缀一些中式的东西,比如说中式的座椅,我的书房会用一些中式的饰物加以点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