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病理生理学》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erm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多采用“2 1”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由于教学时间紧张、教学任务繁重等问题,因此很多院校出现忽视医学基础课程的现象。病理生理学作为医学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而非专业课程,在各个院校不可避免地被不同程度忽视。病理生理学为医学的桥梁课程,无论是从课程的衔接、人才培养的需求、护理工作产生的原因、就业后医护人员的团队合作,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正视它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 护理 教学 课程体系 团队合作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医学基础课程包括《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等。病理生理学是一门以生理学为基础,发挥着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桥梁的作用的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整个疾病过程中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发生机理,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是医学专业共有的基础课程。
  医学护理专业高职高专学生的教育模式为“2 1”模式,即两年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一年时间在医院进行实践锻炼。由于护理专业就业后无论是本科生还是专科生,最后工作内容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而本科教育采用的为“3 1”模式,三年学习理论知识,专科与之相比,课时减少三分之一。此外,专业技术课程与技能训练衔接,就业需要硬技能作为保证,保障其课时的安排,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大力度缩减公共基础课程课时。目前,在精简公共基础课程的形势下,《病理生理学》在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和《病理学》课程綜合为《异常人体结构与机能》一门课程,课时安排约为56学时,《病理生理学》所安排课时约为12学时。此外,很多院校护理专业在《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进度上采用临床专业的模式,忽视了两个专业学生就业后工作内容和性质的区别,以及两门课程对其后续工作的相关程度。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病理生理学在护理专业的学习中的重要性。
  第一,课程的衔接。护理专业的《解剖学》和《生理学》阐述正常的人体结构和机能,是医学的基础;在疾病发生时,人体结构和组织的宏观与微观的变化等内容形成《病理学》;机体机能发生的改变及其改变机制则构成《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医学的本质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将一个处于“病理生理学”状态的机体恢复到或者接近“生理学”状态。努力则是后续的课程如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及临床专业的内科学、外科学等课程。
  第二,人才培养的需求。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临床专业课程设置通常是《病理学》64学时,《病理生理学》为46课时,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也多采用这一比率,更甚者病理学课时与病理生理学课时比率大于3:1。但是护理专业应重视病理生理学程度大于病理学,其理由如下:首先,护士从业后不同于临床专业的医生,就业后每天需要解读大量检查结果,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病理学检验结果。某些疾病的诊断金标准就是病理学检验结果,临床医生必须高度重视。其次,护理专业不同于临床病理学医生,需要进行病理取材,其必须熟悉病理学,准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病灶部位。最后,护理专业后续课程《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与临床专业的后续课程《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等相比,后续教学过程中重复病理生理学知识概率较低。总之,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不需要解读病理学检验结果;也无需准确选取具有代表性性的病灶进行病理学取材。因此,临床专业课程设置《病理学》的学时需高于《病理生理学》。
  第三,护理工作的因果。护理工作的开展依据疾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以失血性休克为例,开放性失血,循环血液量减少,体温下降,各种凝血酶在低温状态活性较低,凝血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影响。护理依据:开放性失血是导致休克的病因,除去病因即需要护理人员间断按压相应的动脉,减少出血;大量出血导致的临床表现:体温下降、血压下降。护理工作依据临床表现进行的护理内容:体温下降需要注意给病人保暖,尽量恢复正常体温,使得机体凝血酶发挥最大效应;血压下降需要快速输血、补液,恢复循环血容量,升高血压,恢复循环血容量后,血流重新分配,皮肤血管舒张,会改变皮肤湿冷状态。因此,护理工作的开展是依据病因、临床表现等,尽可能将病理生理状态的机体状态转变为生理状态。
  第四,促进医护人员的合作。医生和护士知识结构相似,可以促进其交流、合作。在医学上,“时间就是生命”,这是毫无疑问的,相似的知识结构可以减少医生和护士之间沟通的偏差。调查问卷显示:医生、护士知识结构偏差较大,临床上会导致护理工作无法完全到位,病人预后相差甚远。最典型的案例即心肺移植,相同手术团队进行手术,手术顺利进行,但配备不通护理团队,病人死亡率有明显差异。有时会出现护士抱着怀疑的态度执行医嘱,无论对错都不会和医生交流,在护士的心里,理论似乎医生更强,总担心是自己错了尴尬。
  总之,从知识的衔接、医护人员合作等方面,充分说明病理生理学在高职高专的医学课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中应予以重视。
其他文献
摘 要: 我国高等美术教育至今仍普遍沿袭纯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造成基础课程在某种程度上成了高考应试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不仅降低了美术教育的质量,而且消解了艺术教育应有的精神属性和审美品质。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人们对美术教育由来已久的认识误区和教学实践中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其应对策略在于高等美术教育有必要优先对基础教学的性质和目标予以明确的学术价值定位,同时针对各学科的具体内容和培养方案设立统一的教育
摘 要: 树突状细胞是机体内三种专职的抗原呈递细胞之一,抗原呈递功能最强,利用树突状细胞疫苗进行肿瘤治疗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由于这种细胞具有成熟和迁移同时进行、抗原摄取加工和呈递分时间段进行等特点,此外,树突状细胞疫苗研究面临许多问题。树突状细胞在抗免疫排斥方面也显现出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树突状细胞的应用进行展望。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疫苗 抗免疫排斥  二、DC疫苗的抗肿瘤作用  DC细胞
摘 要:基于信息化管理手段的优势,以及信息化管理在档案管理中的影响,事业单位在人事档案管理中,有效应用信息化手段并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对提高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质量和解决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了解,事业单位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和短板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必须要根据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提高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整体效果,推动事业单位
摘 要: 为促进预选士官模块化训练改革工作的创新发展,在探索模块化训练的内涵实质、模式机制、方法手段的基础上,开展模块化培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明确了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设计了形成性评价的成绩评定方案,确定了各子模块考核成绩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 模块化 评价模式 教学质量评价  为全面落实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训练改革中明确提出的“全面推行预选士官模块化训练改革”任务要求,遵循“知行合一,理实
摘 要: 本文探讨了肿瘤临床教学中应用PBL模式的教学效果,选取新疆医科大学2010和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于我院肿瘤中心实习的学生共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教学LBL组)和实验组(PBL组),分别按照各组教学方式进行临床实习教学,比较二组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的差别。结果发现:PBL组理论成绩与LB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例分析成绩PBL组高于L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摘 要: 电子节气门的控制系统也被称作电控线控下的驾驶系统,它是用于汽车工程中的一个巧妙的设计典型,现如今,电子节气门已经成为汽车生产等行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据其发展的规律看,汽车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已开始向集成化、综合控制的方向发展,并结合多种控制方法实施综合的控制,同时将车载网络、总线技术等容纳其中。由此看来,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以及完善电子节气门的结构,应当对电子节气门的重视程度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