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视频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ang0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初级中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课堂教学由于教师教学方法简单,原本丰富的历史课堂失去了生动性、鲜活性。在新课程视野之下,教师要树立崭新的教学理念——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切实遵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在规律,突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学习者的“学”为教学出发点,以学习者的“发展”为教学落脚点。从这个角度讲,要重视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这既是改善教学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又是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出的必然选择。本文探讨如何借助电影视频达到历史教学的目的的问题。
  关键词: 电影视频历史教学《辛亥革命》
  
  苏格拉底有一名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历史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在历史教学中千方百计地运用各种手段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焰,并随着学生自我完善而散发出持久的光辉。教师应构造出生动活泼的历史课堂教学,使学生生成知识,形成感悟。教师可以采用历史故事、诗词、图片(按照其形式又可以分为:文物照片、历史场景和事物的想象绘画图、漫画提示、说明图、地图[1])、影像资料等构造生动活泼的课堂。但与影像相比,只有文字记述和器物印证的历史总显得不足,文字思维的特性,必然造成想象的多义性;器物见证方式虽然直观具体、触手可及,但又缺少历史主体——人之活动的鲜活再现,唯有影像生动而逼真,才可以凝固时间,再现历史中人的活动,这种影像呈现可谓让你“眼见为实”。
  人们的认识通常始于直觉,即通过感受器官直接感觉,进而进入到思维的阶段。“历史知识所反映的内容具有过去性,难以直接接触,所以需要教师尽可能运用直观的手段,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2]电影能够使历史事实生动而又逼真地反映出来,直观性强,学生容易接受。下面我以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为例,谈谈如何利用电影视频对历史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
  1.利用电影视频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中国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国著名教育家于永正说:“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孩子们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要。初中学生具有的心理特征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这种心理特征的差异性表现在方方面面。从历史学习兴趣看,此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很容易被激发,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对历史知识的憧憬上,都容易激发兴趣,所以初中时期也是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关键期”。
  引导学生投入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积极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枯燥的历史生动起来,让学生“眼中有景,心中有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本课中,在导入环节用影片资料展现了孙中山坐船从欧洲回到中国时,受到成千上万人热烈欢迎的场面。影像中人们争先恐后地簇拥着孙中山,人群中不时有记者问孙中山问题。“孙先生,听说你这次回来募捐到很多款项,是真的吗?”“我身上不名一文,这次带来的,唯有革命精神!”“你认为革命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推翻帝制,救治民族,将来主宰中国命运的是中国的民众,不再是洋人,也不再是皇亲国戚!”影片中精美的问答词,将学生带入遥远的过去,深切地感受到伟大的国父孙中山的人格魅力。这样将音像渲染情境和想象进入情境相结合,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冲击,有效地引导学生投入学习。
  2.利用电影视频升华情感,培育德性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和信念,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3]
  电影的媒介优势在于,借助其特有的视听表现手段,吸引观众眼球,通过逼真的影像和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带来的势不可挡的魅力与感受。电影能够使观众融入剧情,产生联想。比起那些单纯、抽象的理性联想,由电影产生的联想在人类丰富而复杂的思维活动中更加具体可感、形象生动,能够产生移情作用。
  学生被角色所打动时,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影片展示武昌起义的过程:因新军参谋长孙武等人的意外爆炸事故,引来巡捕,革命处于群龙无首之状态,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于1911年10月10日率领发动了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11日占领武昌,12日光复武汉三镇。清政府统治者的地位名存实亡。当学生被影片中的角色所打动时,角色的精神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他们在心理喜爱、赞美这些鲜明的形象时,起义者的美好品质——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也植于他们心中,学生获得的这些宝贵的情感体念将逐渐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倾向,从而有助于培养和形成完善的人格。
  3.利用电影视频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所谓教学重点从理论上讲,是体现教学目标要求最本质的部分,是集中反映教学内容中心思想的部分。从实际操作上讲,一节课的重点,是该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中,历史教师能否将教学重点强化、能否将教学的难点内容讲透并做到方便学生认知,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讲好重点是成功地上好一节课的重要条件。把握历史教学重点,实为把握事物的重点和关键,这本身就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问题,这不仅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使命,而且是培养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将电影视频应用于历史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利用电影视频对重点内容加以强化,将难点内容通过形象的视频展现在课堂上,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易化学生的学习内容,方便学生对历史的认知。
  《辛亥革命》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它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影片展示是否要“选举”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很多人认为假如将来袁世凯逼退了清帝,孙中山将履约,让位给袁世凯,那么这个临时大总统的职位就没有必要再选。但孙中山认为:“这决不是多次一举,今天,我们首先就是要建立共和制度的理念,如同在千里荒野中先开拓一条道路,使共和的脚步踏上征程,将来的中国,任何人都不能倒行逆施!”又继续展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选举过程:宣读选举章程,郑重地选举投票,宣读选举结果。我们今天熟悉的这个过程,在辛亥革命以前,从来没有由众人投票选出国家元首,这就是革命的结果,是我们亿万万民众年复一年艰苦抗争的结果。
  继而展示袁世凯武力逼宫,迫使清政府于1912年2月12日公布退位诏书。继续展示影片,2月13日孙中山接见民众代表时说出了一番肺腑之言:昨天,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无数革命先烈的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制度,今天,1912年2月13日,辛亥年12月26日,我践行誓言: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文将与诸位同志一道,致力于实现革命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就是民族、民权、民生,就是需要我们毕生为之奋斗的三民主义,今天你问我,革命所为何事,一百年以后人们也许还会问,在绍兴被杀害的同盟会成员秋瑾的回答是:“革命是为了给天下的孩子,造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黄花岗的烈士林觉民在给妻子的信中说:“革命是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我认为,革命是让社会进步的理念,从此深入人心,人们懂得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革命是让我们将有中国人自己的工厂、银行、铁路、矿山,有了可以追寻的民生幸福;革命是让我们这个即将强盛起来的民族,不再受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不再做任何人的奴隶;革命就是在任何一个地方,在任何一个时候,在任何人的心里,永远,永远,都不再惧怕列强,都不再有封建皇权,使全国之人无一贫者,使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东方,这就是革命的意义。
  通过形象生动的视频及孙中山先生激昂的语言,引导学生得出辛亥革命成功的一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进而展示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影像,启发学生从另一个层面分析出革命又是失败的。因为从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4.电影视频的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电影视频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还要注意电影是艺术,允许虚构情节,不完全要求按照历史,教师应注意纠正这些艺术形式中与史实不相符合的地方,避免学生把历史的真相同艺术的虚构混淆而产生错误的认识。还要注意因为一部电影的内容都比较长,一般都要九十分钟左右,而我们的课堂只有45分钟,所以我们截取的电影内容应为教学内容服务,这样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着眼于学生对历史的体悟,引导学生对历史的多元解读。
  历史教师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在素质教育中把正确的历史、丰富的人文知识结合在一起,利用影视作品,形象生动地进行历史课堂教学。历史教师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灵活多变的方法丰富自己的课堂,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快乐,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源泉所在,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黄牧航.中学历史教材图片设计的理论与实践[J].历史教学,2001,9.
  [2]叶小兵,姬秉新等.历史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8.
  [3]http://baike.baidu.com/view/204387.htm[Z].
  [4]辛亥革命.张黎导演.上海、长春电影制片厂[Z].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版社,2001:34.
其他文献
在教学中,很多老师在备课中,都想把一节课设计得环环相扣,全面俱到,期望学生的思维能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给学生上一堂好课。有时却适得其反,本想面面俱到,可往往面面都不到,学生无法掌握一堂课的重点,思维也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来,一节课就在平淡中度过。本文就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DNA分子的结构》这一节的教学开始分析。  一、《DNA分子的结构》这一节的教学设计  在备《DNA分子的结构》这一节时,我将这
一直以来,通过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取得课堂教学的满堂喝彩是英语教师一直以来的追求。在“目标—过程—结果”的演变序列中,除了预设的精彩外,伴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会萌生出许多无法预料的小插曲,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新课改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愈发呈现出“开放”和“弹性”,学生思维活跃,随时会
摘要: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小说描述了主人公霍尔顿对于社会的迷茫和无奈,对于梦想生活的破灭。梦幻的破灭反映了社会苟延残喘的现状,引发了我们对于当代社会现状的思索。  关键词: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梦幻破灭社会现状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出生于美国纽约城
班主任管理学生,如果多一份情感和理解,获得学生认同,成为他们心目中的自己人,就会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此所谓软管理。  盛世遇良机,我担任了二十多年的班主任,经过精心耕耘,培育出一个个优秀的人才,自觉惬意称心,收获颇丰,体会尤深有三:  一、浇花浇根本,育人育心灵  班主任工作纷繁复杂,从何着手?根本是抓心灵陶冶,塑造美好心灵。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言行是靠大脑总指挥驾驭的,人的一切活动取决于思想意识
摘 要: 文章要能做到“情到深处感人心”,摒弃无病呻吟之风,前提是材料要感人,尽量从生活中找素材,并注意积累生活中让人感动的事;关键是感情须真挚,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之中,如演员演戏那样进入角色;诀窍是手法要多样,灵活运用各种表现技巧,才能写好文章的“感动点”。对文学、历史要有一定的了解与积累。  关键词: 记叙文 真情实感 表达艺术  古人写诗主张“情真而语直”;白居易说“感人
课堂是一个微观社会,课堂教学过程是课堂中各种角色间相互作用并发挥其特有功能的过程。课堂中的角色主要是教师和学生,课堂中的互动,是指发生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即通过影响课堂氛围、课堂中的反馈和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有效促进课堂中的人际互动,是强化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究者  现代的教育要求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为主动的求知地位。
摘 要: 教师的工作压力大于其他行业,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状态不仅存在于上班的8小时,还可能延续一整天。长时间处在强大的压力之下,势必导致人产生心理问题,精神状态不佳,久而久之会患上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关键词: 教师 心理健康 缓解心理压力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人们把教师比作园丁、春蚕、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摘 要: 《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位努力摆脱世俗桎梏,执著追求自由以实现自我价值的画家。而作品中的另一位画家施特略夫无法也不愿走出世俗世界,最终沦为平庸。前者代表了追求艺术和自由的理想,后者成为西方物质文明的牺牲品,与前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通过对两位画家的对比,探讨造成两者不同结局的社会根源,表现在物欲的重压下精神自由与社会束缚之间的斗争,表达社会与艺术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和
摘 要: 翻译既是语言的翻译,更是文化的解读。在众多的翻译家中庞德也许是大家容易遗忘的一位,因为他的早期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和玄学个别色彩,且大部分的翻译理论未被整理成册。庞德倡导精确地表现细节,表现词语,表现片段和整个形象。本文从庞德的细节翻译理论入手,以葛浩文《浮躁》英译本为蓝本,分析庞德的细节翻译理论对此英译本的影响,让读者从翻译理论的角度更好地解读葛浩文的英译本《浮躁》,从而发现细节翻
农村中学的基础设施、硬件设备比较差,学生的底子薄,如果化学课堂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一味地灌输,使得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生的主体性就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教学的效果。而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从学生实际出发,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前提。如何提高农村中学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