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体育教学;学生;心理素质;促进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9—0119—01
体育活动既是身体活动,又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对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也具有积极的作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不仅使活动者的注意、记忆、反应、思维和想象力等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还可以降低应激反应,消除疲劳,增强自我概念,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等。除此之外,体育活动还有助于消除心理障碍,是治疗和辅助治疗心理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长期的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身心疾病也有治疗作用,但这种促进和治疗作用不是自动产生的,只有科学的体育锻炼才能产生上述作用。那么,如何在体育活动中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呢?
一、建立和谐、友爱的活动环境,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是个体在对自己进行价值判断、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态度与情感,反映一个人对自己的悦纳程度。研究表明,成功体验是影响自我价值感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首先,我通过设置小型的运动竞赛和展示个体的运动技能等活动让学生们体验成功。其次,将个体放置于群体当中,通过掌控群体活动,让个体获得足够的自尊自信。在教学中,积极地给学生创设自主活动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做,相互帮,展示自我。如,在一年级“正确走”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感受怎样才是走的正确姿势,结伴尝试并相互纠错提高,选出走姿标准的学生作为小教练指导练习。在这种互助中,让孩子们体会和他人相处,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感。
二、开展趣味游戏教学,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
研究表明,体育活动中情景的变换、能量的发泄等都对不良情绪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尤其学生玩高兴了,就会忘掉一切烦恼。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我充分利用游戏调节学生上课的情绪。除过设置一些传统游戏“看谁反应快”、“长江 黄河”等,主要根據学生喜好设置一些地域性特点的游戏,如“丢沙包”、“跳房子”、“跳皮筋”等,这样的游戏学生感兴趣,身心参与度就高。这时候学生往往只注意身体的运动,而把烦恼抛到脑后,能起到转移注意力的作用,有益于大脑活动的调节。
三、利用体育活动特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坚强的意志品质主要包括一个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勇敢、果敢性、坚韧性、自制性等,都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和培养起来的。体育活动是以克服一定的困难和障碍为特征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会刻意地减少学生可能遇到的挫折情况,而是帮助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和顽强的心态克服困难和挫折。如,在中长跑教学中,我明确向学生阐述“极点”这一生理现象,在实践练习出现“极点”时,鼓励学生坚持,以咬牙克服自身的不良反应去战胜“极点”,迈过“极点”去感受运动的畅快淋漓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战胜自我、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四、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数
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 ,一般都有正常的人格 ,正确的自我意识 ,与集体、社会协调一致,对待挫折和失败有一种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设置失败,鼓励学生通过吸取教训或同伴帮助等方式来取得胜利,强化学生的承受能力。比如,在跳绳测试中,设置相对个体较高的数值(经过多次努力可以达到),让学生在群体中反复练跳,经过嘲笑、鼓励、分析、帮助、掌握技巧、成功、收获赞扬等,体验失败并不可怕,如果能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探索出成功的路子,何尝不是快乐的事。
五、坚持体育活动,提高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
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1750名心理医生中,80%的人认为体育活动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活动作为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症。研究还表明,体育锻炼有助于人们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降低焦虑、消除抑郁等心理障碍,使人们保持心理平衡,保持心理健康。因此,除过教学外,教师可培养学生们基础的运动技能或个人运动兴趣,鼓励学生们养成每天进行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运用体育活动预防或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如,不开心时跑步,孤独时相约打球等,提高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
编辑:王金梅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9—0119—01
体育活动既是身体活动,又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对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也具有积极的作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不仅使活动者的注意、记忆、反应、思维和想象力等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还可以降低应激反应,消除疲劳,增强自我概念,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等。除此之外,体育活动还有助于消除心理障碍,是治疗和辅助治疗心理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长期的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身心疾病也有治疗作用,但这种促进和治疗作用不是自动产生的,只有科学的体育锻炼才能产生上述作用。那么,如何在体育活动中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呢?
一、建立和谐、友爱的活动环境,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是个体在对自己进行价值判断、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态度与情感,反映一个人对自己的悦纳程度。研究表明,成功体验是影响自我价值感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首先,我通过设置小型的运动竞赛和展示个体的运动技能等活动让学生们体验成功。其次,将个体放置于群体当中,通过掌控群体活动,让个体获得足够的自尊自信。在教学中,积极地给学生创设自主活动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做,相互帮,展示自我。如,在一年级“正确走”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感受怎样才是走的正确姿势,结伴尝试并相互纠错提高,选出走姿标准的学生作为小教练指导练习。在这种互助中,让孩子们体会和他人相处,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感。
二、开展趣味游戏教学,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
研究表明,体育活动中情景的变换、能量的发泄等都对不良情绪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尤其学生玩高兴了,就会忘掉一切烦恼。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我充分利用游戏调节学生上课的情绪。除过设置一些传统游戏“看谁反应快”、“长江 黄河”等,主要根據学生喜好设置一些地域性特点的游戏,如“丢沙包”、“跳房子”、“跳皮筋”等,这样的游戏学生感兴趣,身心参与度就高。这时候学生往往只注意身体的运动,而把烦恼抛到脑后,能起到转移注意力的作用,有益于大脑活动的调节。
三、利用体育活动特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坚强的意志品质主要包括一个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勇敢、果敢性、坚韧性、自制性等,都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和培养起来的。体育活动是以克服一定的困难和障碍为特征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会刻意地减少学生可能遇到的挫折情况,而是帮助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和顽强的心态克服困难和挫折。如,在中长跑教学中,我明确向学生阐述“极点”这一生理现象,在实践练习出现“极点”时,鼓励学生坚持,以咬牙克服自身的不良反应去战胜“极点”,迈过“极点”去感受运动的畅快淋漓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战胜自我、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四、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数
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 ,一般都有正常的人格 ,正确的自我意识 ,与集体、社会协调一致,对待挫折和失败有一种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设置失败,鼓励学生通过吸取教训或同伴帮助等方式来取得胜利,强化学生的承受能力。比如,在跳绳测试中,设置相对个体较高的数值(经过多次努力可以达到),让学生在群体中反复练跳,经过嘲笑、鼓励、分析、帮助、掌握技巧、成功、收获赞扬等,体验失败并不可怕,如果能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探索出成功的路子,何尝不是快乐的事。
五、坚持体育活动,提高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
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1750名心理医生中,80%的人认为体育活动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活动作为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症。研究还表明,体育锻炼有助于人们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降低焦虑、消除抑郁等心理障碍,使人们保持心理平衡,保持心理健康。因此,除过教学外,教师可培养学生们基础的运动技能或个人运动兴趣,鼓励学生们养成每天进行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运用体育活动预防或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如,不开心时跑步,孤独时相约打球等,提高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