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睑术是一项重要而常见的面部美容术,占据各整形美容机构门诊美容手术的60%以上。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如今学生整形成为整形美容的主力军。为探求一种应用于这一人群,组织损伤最小,术后反应轻微的重睑术,笔者运用分段式切开睑板真皮固定技术行重睑术,对术前后效果及安全性,术后反应进行了长期跟踪观察评价。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1000例(男60例,女940例),年龄15~28岁,平均22岁。选择均为皮肤弹性较好,无明显皮肤松弛者,排除上睑下垂病例,排除眼周皮肤炎症、急慢性结膜炎、泪囊炎。月经期女性不宜手术。
1.2方法
1.2.1术者设计:术者平卧位,根据患者的要求及上睑睑板的宽度设计开扇形重睑。于睁眼平视时在睫毛缘2~3mm处设计划线。最高点选择6.5~7.5mm。内眦至最高点设计弧线,外眼角设计5mm外侧切口线。连接新內眦点与最高点成顺滑的曲线,距最高点约1cm顺弧线画出5mm平行于睑缘的直线。
1.2.2麻醉:含适量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行局部浸润阻滞。麻醉仅需切口部分使用。1.2.3手术操作:按先右后左同法手术,沿设计线切开皮肤,电凝皮下血管,切除切口下方一窄条眼轮匝肌,适当切除眼轮匝肌下方睑板前组织,继而暴露血管,仔细保留睑板前血管丛,电凝切口下缘的血管进行止血,避免因缝针穿刺导致的偶发出血及瘀斑。分别于设计线最高点,內眦处外侧切口以缝针穿过真皮及肌层的最深层。然后以中间深度垂直穿过睑板,缝线打结,使重睑下唇与睑板形成牢固固定以形成重睑[1]。切口进行间断缝合。
3 结果
1000例求美者,30例术后1年重睑变窄,10例出现双眼不对称。无重睑消失,多重重睑病例。其余患者均Ⅰ期愈合,效果稳定,疗效满意。30例内眼角处术后青紫明显。其余瘀血、肿胀轻微,术后4~5天拆线。拆线时水肿,青紫均不明显,患者满意度95%以上。
4 讨论
分段切开重睑术适用人群很广,只要上睑皮肤无明显松弛,无手术禁忌证均可手术。设计简单,手术操作简单易行,仅需切除切口下方少许眼轮匝肌。对上睑皮肤尤其内眼角有少许皮肤松弛者,亦可去除少量皮肤,眼外侧切口,可尽量多去除切口下方眼轮匝肌。两段切口中间的皮肤及其下的眼轮匝肌可不作处理。对于眶隔脂肪明显者,内外侧切口均可去除眶隔内脂肪。去除脂肪时注意以疝出的脱垂脂肪为主,不可过度去除,以防止上睑凹陷及多重睑出现。固定睑板需稳固可靠,一般需固定3~4针,采用7-0尼龙线固定。手术设计最重要,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重睑宽度依据眉毛和眼睛的距离、睑板的宽窄、眼裂的大小,长高比来决定。正常睑裂大小一般最高点取7mm,酌情增减0.5mm。术前存在的不对称要充分评估,设计中根据情况矫正。对于无皮肤松弛的肿泡眼也适用,但是肿泡眼患者切口设计不能超过6.5mm,因为过宽的设计会使睑板前肥厚,术后重睑显得不自然。对于皮肤较厚的肿眼泡者重睑设计越宽,睑板前越显臃肿。操作中尽可能显露睑板前脂肪,如果睑板前筋膜组织较多,需要适当去除,以避免重睑与睑板的固定不可靠及做出的重睑下唇肥厚,显得不自然。若上睑眶隔脂肪明显,需要去除内外侧眶隔脂肪,以使术后形态良好。尤其肿眼泡者更需去除内侧和外侧眶隔脂肪以改变臃肿的外观[2-3]。重睑术中的关键在于睑板与重睑下唇的真皮的缝合固定,线结需小,以免日后线结外露。术中尽量保证内固定的每一针都能穿透睑板,以使固定可靠。若有怀疑,可上提缝线,看睑板是否能随之上提。中间一针需在设计线最高点,也即瞳孔最高点上方,决定了重睑的最高点,外侧一针需保证后侧切口线下方皮肤与眼睑缘平行。一个成功的重睑需满足:①流畅的弧度;②睫毛上翘;③良好的瞳孔暴露率。睑板真皮固定技术的重睑符合以上标准,恢复后与天生重睑接近,且切口短,愈合后瘢痕不显,符合微创整形原则。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更体会到术前做到心中有数,对经常出现的效果不满意的情况术中必须预防。如重睑不对称可能由于双眼设计、组织分离或固定不对称所致,而单侧眼睑下垂为另一个重要原因。因下垂可造成睑板下移,进而暴露更多睑板前皮肤,给人以重睑高度增加的错觉。对于重睑消失的原因中固定的组织过少是原因之一,术中睑板真皮固定时,需要缝合固定较多真皮组织以避免。在缝合时,为使重睑长久保持而过度紧密缝合可造成组织绞窄、循环中断,并使缝线更快洞穿组织,造成重睑形态改变甚至消失。排除患者因素,医师完成精细手术操作的能力也可能决定重睑消失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Jung.Park.东亚人面部美容手术[M]//李航,刘立强主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67-103.
[2]张琴,徐云频.重睑手术术式选择和评价[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1):1597.
[3]周龙,徐凯,孔生生.小切口微创重睑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2):1786-1788.
[收稿日期]2012-11-10 [修回日期]2012-02-12
编辑/何志斌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1000例(男60例,女940例),年龄15~28岁,平均22岁。选择均为皮肤弹性较好,无明显皮肤松弛者,排除上睑下垂病例,排除眼周皮肤炎症、急慢性结膜炎、泪囊炎。月经期女性不宜手术。
1.2方法
1.2.1术者设计:术者平卧位,根据患者的要求及上睑睑板的宽度设计开扇形重睑。于睁眼平视时在睫毛缘2~3mm处设计划线。最高点选择6.5~7.5mm。内眦至最高点设计弧线,外眼角设计5mm外侧切口线。连接新內眦点与最高点成顺滑的曲线,距最高点约1cm顺弧线画出5mm平行于睑缘的直线。
1.2.2麻醉:含适量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行局部浸润阻滞。麻醉仅需切口部分使用。1.2.3手术操作:按先右后左同法手术,沿设计线切开皮肤,电凝皮下血管,切除切口下方一窄条眼轮匝肌,适当切除眼轮匝肌下方睑板前组织,继而暴露血管,仔细保留睑板前血管丛,电凝切口下缘的血管进行止血,避免因缝针穿刺导致的偶发出血及瘀斑。分别于设计线最高点,內眦处外侧切口以缝针穿过真皮及肌层的最深层。然后以中间深度垂直穿过睑板,缝线打结,使重睑下唇与睑板形成牢固固定以形成重睑[1]。切口进行间断缝合。
3 结果
1000例求美者,30例术后1年重睑变窄,10例出现双眼不对称。无重睑消失,多重重睑病例。其余患者均Ⅰ期愈合,效果稳定,疗效满意。30例内眼角处术后青紫明显。其余瘀血、肿胀轻微,术后4~5天拆线。拆线时水肿,青紫均不明显,患者满意度95%以上。
4 讨论
分段切开重睑术适用人群很广,只要上睑皮肤无明显松弛,无手术禁忌证均可手术。设计简单,手术操作简单易行,仅需切除切口下方少许眼轮匝肌。对上睑皮肤尤其内眼角有少许皮肤松弛者,亦可去除少量皮肤,眼外侧切口,可尽量多去除切口下方眼轮匝肌。两段切口中间的皮肤及其下的眼轮匝肌可不作处理。对于眶隔脂肪明显者,内外侧切口均可去除眶隔内脂肪。去除脂肪时注意以疝出的脱垂脂肪为主,不可过度去除,以防止上睑凹陷及多重睑出现。固定睑板需稳固可靠,一般需固定3~4针,采用7-0尼龙线固定。手术设计最重要,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重睑宽度依据眉毛和眼睛的距离、睑板的宽窄、眼裂的大小,长高比来决定。正常睑裂大小一般最高点取7mm,酌情增减0.5mm。术前存在的不对称要充分评估,设计中根据情况矫正。对于无皮肤松弛的肿泡眼也适用,但是肿泡眼患者切口设计不能超过6.5mm,因为过宽的设计会使睑板前肥厚,术后重睑显得不自然。对于皮肤较厚的肿眼泡者重睑设计越宽,睑板前越显臃肿。操作中尽可能显露睑板前脂肪,如果睑板前筋膜组织较多,需要适当去除,以避免重睑与睑板的固定不可靠及做出的重睑下唇肥厚,显得不自然。若上睑眶隔脂肪明显,需要去除内外侧眶隔脂肪,以使术后形态良好。尤其肿眼泡者更需去除内侧和外侧眶隔脂肪以改变臃肿的外观[2-3]。重睑术中的关键在于睑板与重睑下唇的真皮的缝合固定,线结需小,以免日后线结外露。术中尽量保证内固定的每一针都能穿透睑板,以使固定可靠。若有怀疑,可上提缝线,看睑板是否能随之上提。中间一针需在设计线最高点,也即瞳孔最高点上方,决定了重睑的最高点,外侧一针需保证后侧切口线下方皮肤与眼睑缘平行。一个成功的重睑需满足:①流畅的弧度;②睫毛上翘;③良好的瞳孔暴露率。睑板真皮固定技术的重睑符合以上标准,恢复后与天生重睑接近,且切口短,愈合后瘢痕不显,符合微创整形原则。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更体会到术前做到心中有数,对经常出现的效果不满意的情况术中必须预防。如重睑不对称可能由于双眼设计、组织分离或固定不对称所致,而单侧眼睑下垂为另一个重要原因。因下垂可造成睑板下移,进而暴露更多睑板前皮肤,给人以重睑高度增加的错觉。对于重睑消失的原因中固定的组织过少是原因之一,术中睑板真皮固定时,需要缝合固定较多真皮组织以避免。在缝合时,为使重睑长久保持而过度紧密缝合可造成组织绞窄、循环中断,并使缝线更快洞穿组织,造成重睑形态改变甚至消失。排除患者因素,医师完成精细手术操作的能力也可能决定重睑消失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Jung.Park.东亚人面部美容手术[M]//李航,刘立强主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67-103.
[2]张琴,徐云频.重睑手术术式选择和评价[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1):1597.
[3]周龙,徐凯,孔生生.小切口微创重睑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2):1786-1788.
[收稿日期]2012-11-10 [修回日期]2012-02-12
编辑/何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