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散文是所有文学样式中最自由,最活泼,无拘无束的体裁,题材无限广阔。优秀的散文,几乎难以离开联想。联想,总是同精细的观察、细微的描述相结合,是观察的深化。散文教学前一定要全面认真备课,做好各方面的教学手段,掌握散文的主要特点,深刻理解散文的各种表现方法和手段以及作家的主要思想情感和意义。
【关键词】散文;联想;阅读教学;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散文是篇幅比较短小,结构很灵活,最适合表达感情的体裁之一,是反映各种事物的好手段。在此我谈谈散文与散文教学的一些看法。
众所周知,散文是所有文学样式中最自由,最活泼,无拘无束的体裁。轻巧灵活,战斗性强,便于及时反映迅速变化的事物,富有现实性。
散文有时似银光闪闪的匕首,直刺敌人的心脏;有时像抒情诗,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有时如娓娓动听的故事,叙述人世间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有时若水墨画,描绘山水草木、花鸟虫鱼。
散文的题材无限广阔,不应画地为牢,这可以写那不可以写,应以作者的个性、爱好、素质、经历、情感思想而定。现在正处在新世纪大变革中,应加强作品的时代感,用散文轻便灵活的形式,倡改革之风,赞创业之人,抒时代之情,绘神洲之美。把人民最关心的事情和心愿反映出来,体现时代的风貌,开阔视野,扩大自己的心胸怀,与时俱进,和人民群众共呼吸。
散文要有思想的光辉。散文家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来刻画生活的美文家,也是思想家。凡是读者赞叹击节,印象深刻的散文,大都含蓄着鲜明的立意,闪耀着思想的光辉。思想越是崇高,作品的艺术光辉就越强烈,越有艺术生命力。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就是一篇好散文。作家在这个散文当中极力描写了父亲的背影,反映了伟大的父爱,所以它的魅力性,感动性对读者影响就高。
我们正处在新世纪的大变革、大建设、大发展的崭新时代,多彩的现实生活正在发生历史性的深刻变化。新的任务,新的问题,新的思想,新的感情,新的道德观念,新的审美观念……要求散文工作者去体验、去观察、思索、反映,写出带有时代特色的,为人民喜爱的佳作。
一篇优秀的散文,几乎难以离开联想。所谓联想,就是指对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活动。由一事物过渡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当人们由当前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波及到另一事物时,都离不开联想。在这种联想活动中,事物的本质特征,更容易鲜明和突出,作者的思想认识也会不断提高和深化。
作者的知识积累,储藏愈厚实,对生活的感受愈敏锐,易于触类旁通,浮想联翩,文思泉涌。联想,在心里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回忆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 ,联想还有助于举一反三的推理过程。特别是散文创作及其他的样式,联想有着增强作品艺术魅力的功效。
散文的联想,总是同精细的观察、细微的描述相结合。散文的画面,力求真实、具体、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同时也要做到含蓄、深邃,使人读之能临景生情。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回旋的余地愈大,则诗意的芬芳愈浓。联想,实质上是观察的深化,是此时此地的观察,与彼时彼地的观察融会贯通,否则,便没有感受的加深,思想的升华,诗意的结晶。如果说,精细的观察,为作者采集了丰富的矿石,那活跃的联想,则是对这些矿石的冶炼和加工。
联想不是凭着个人的闪念所得,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要让联想的翅膀飞起来,没有渊博的学识,没有个人的创造性和激情,没有广大的爱好空间,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大空间,是高飞不起来的。只能像蓬间雀那样在草间徘徊,而不能像大鹏那样展翅万里,自由傲游天地。
以上谈了散文和散文的一些特点,下面来谈谈对散文教学的一点拙见。
语文教师进行散文教学前一定要全面认真备课,做好各方面的教学手段,掌握散文的主要特点,深刻理解散文的各种表现方法和手段以及作家的主要思想情感和意义。例如,冰心的《小桔灯》,这是作者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生动感人。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以得到审美的熏陶。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体现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过多地分析、讲解,结果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浪费了时间,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参与的程度是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
阅读教学主要以课本作为凭借,因此读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一环。如果学生不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即使教师讲的再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深刻的体会。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章的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它可以把无声的语言化为渗透自己感情、意识的有声语言,这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应是学语文的根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再重点朗读品味鉴赏,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
当然,“读”只是阅读教学的第一层面,要进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质疑和释疑了。在课堂讨论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文中写了哪些景物?作者笔下的景物描写给你怎样的印象?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你是如何感受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尤其是在研读赏析环节中,教师不要过多限制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段落、语句来进行品味,给学生较多的空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相互答辩释疑,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课堂气氛活跃。
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地予以引导,帮助学生总结一些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写好此类文章的方法,这样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会赏读文章,学会观察描绘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
(责任编辑:龙大为)
【关键词】散文;联想;阅读教学;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散文是篇幅比较短小,结构很灵活,最适合表达感情的体裁之一,是反映各种事物的好手段。在此我谈谈散文与散文教学的一些看法。
众所周知,散文是所有文学样式中最自由,最活泼,无拘无束的体裁。轻巧灵活,战斗性强,便于及时反映迅速变化的事物,富有现实性。
散文有时似银光闪闪的匕首,直刺敌人的心脏;有时像抒情诗,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有时如娓娓动听的故事,叙述人世间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有时若水墨画,描绘山水草木、花鸟虫鱼。
散文的题材无限广阔,不应画地为牢,这可以写那不可以写,应以作者的个性、爱好、素质、经历、情感思想而定。现在正处在新世纪大变革中,应加强作品的时代感,用散文轻便灵活的形式,倡改革之风,赞创业之人,抒时代之情,绘神洲之美。把人民最关心的事情和心愿反映出来,体现时代的风貌,开阔视野,扩大自己的心胸怀,与时俱进,和人民群众共呼吸。
散文要有思想的光辉。散文家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来刻画生活的美文家,也是思想家。凡是读者赞叹击节,印象深刻的散文,大都含蓄着鲜明的立意,闪耀着思想的光辉。思想越是崇高,作品的艺术光辉就越强烈,越有艺术生命力。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就是一篇好散文。作家在这个散文当中极力描写了父亲的背影,反映了伟大的父爱,所以它的魅力性,感动性对读者影响就高。
我们正处在新世纪的大变革、大建设、大发展的崭新时代,多彩的现实生活正在发生历史性的深刻变化。新的任务,新的问题,新的思想,新的感情,新的道德观念,新的审美观念……要求散文工作者去体验、去观察、思索、反映,写出带有时代特色的,为人民喜爱的佳作。
一篇优秀的散文,几乎难以离开联想。所谓联想,就是指对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活动。由一事物过渡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当人们由当前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波及到另一事物时,都离不开联想。在这种联想活动中,事物的本质特征,更容易鲜明和突出,作者的思想认识也会不断提高和深化。
作者的知识积累,储藏愈厚实,对生活的感受愈敏锐,易于触类旁通,浮想联翩,文思泉涌。联想,在心里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回忆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 ,联想还有助于举一反三的推理过程。特别是散文创作及其他的样式,联想有着增强作品艺术魅力的功效。
散文的联想,总是同精细的观察、细微的描述相结合。散文的画面,力求真实、具体、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同时也要做到含蓄、深邃,使人读之能临景生情。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回旋的余地愈大,则诗意的芬芳愈浓。联想,实质上是观察的深化,是此时此地的观察,与彼时彼地的观察融会贯通,否则,便没有感受的加深,思想的升华,诗意的结晶。如果说,精细的观察,为作者采集了丰富的矿石,那活跃的联想,则是对这些矿石的冶炼和加工。
联想不是凭着个人的闪念所得,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要让联想的翅膀飞起来,没有渊博的学识,没有个人的创造性和激情,没有广大的爱好空间,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大空间,是高飞不起来的。只能像蓬间雀那样在草间徘徊,而不能像大鹏那样展翅万里,自由傲游天地。
以上谈了散文和散文的一些特点,下面来谈谈对散文教学的一点拙见。
语文教师进行散文教学前一定要全面认真备课,做好各方面的教学手段,掌握散文的主要特点,深刻理解散文的各种表现方法和手段以及作家的主要思想情感和意义。例如,冰心的《小桔灯》,这是作者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生动感人。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以得到审美的熏陶。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体现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过多地分析、讲解,结果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浪费了时间,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参与的程度是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
阅读教学主要以课本作为凭借,因此读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一环。如果学生不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即使教师讲的再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深刻的体会。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章的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它可以把无声的语言化为渗透自己感情、意识的有声语言,这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应是学语文的根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再重点朗读品味鉴赏,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
当然,“读”只是阅读教学的第一层面,要进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质疑和释疑了。在课堂讨论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文中写了哪些景物?作者笔下的景物描写给你怎样的印象?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你是如何感受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尤其是在研读赏析环节中,教师不要过多限制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段落、语句来进行品味,给学生较多的空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相互答辩释疑,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课堂气氛活跃。
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地予以引导,帮助学生总结一些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写好此类文章的方法,这样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会赏读文章,学会观察描绘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
(责任编辑:龙大为)